4 塞翁失马
人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事到临头,真正能做到如此达观的人没有几个,往往是病入膏肓、死到临头的时候才想起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可惜为时已晚。
保持心理健康应该像保持身体健康一样,从培养良好的情绪习惯和思维习惯入手,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非要等到出现了情绪障碍、情感伤害、精神错乱才去就医,很贻误病情,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
在父母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中,言传身教的作用很大。很多孩子的脾气、性格都酷似其父母,好则不必说,坏则代代相传。遗传是因,生长环境是缘,最终结果。所以,为人父母以后,也是修身养性的好时机,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要避免极端思维,避免由极端思维导致的极端情绪和行为。非白即黑,非好即坏,好则恒好,坏者恒坏。因果之间只有可能,没有必然。
西汉文帝、景帝奉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黄老哲学,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汉武帝改道崇儒,穷兵黩武,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下学者编写了《淮南子》,作为治国方略,意在进谏劝上。此书与《吕氏春秋》齐名,是道学的经典著作。塞翁失马出自其中《人间训》,阐述了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观点。故事被后人经常引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成为常用的成语。
原文是这样的: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是位智者、哲人,当然也是位心理健康的老人。分析一下他面对各种变故而坦然、从容、镇定的原因,想必也有益于我们自己。
事不关心,关心则乱。所以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什么是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塞翁的价值观体现在故事的最后一句——“父子相保”,自己和亲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道家哲学基于“贵生”,以生命为最宝贵。唐代伟大的道家、医家孙思邈撰写的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源于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好像没有人不爱惜生命,道家说的似乎是废话。其实不然,看看别人的说教,就能明白。
儒家重生吗?孔子把“名”看得比生命还重,他说不饮盗泉水。孟子重义,他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命和道义,号召人们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朱熹重节, 他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商家以利为先,商人重利轻别离,不但不在乎儿女之情,有时还要豁出性命去博利。所谓富贵险中求,开始是为了养家糊口,后来就如痴如醉,完全是为了满足贪婪、攀比的欲望,直到奔波劳碌而死;或者为富不仁,招来杀身之祸。
塞翁看重的肯定不是马,所以丢了一匹马和得到两匹马对他的内心没有触动。普通人耽情于物,得物则喜,失物则悲。
我在临床上治疗过很多因宠物而病的人,有因为丢了猫、死了狗而长期茶饭不思、悲伤欲绝的人;有因为饲养宠物而导致夫妻失和、邻里不睦,甚至大打出手、投毒、伤人毁物、送命的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价值观。他们认为动物比自己或别人的生命更重要,所以宠物出了问题,人的情绪、情感和行为就会出现波动。
人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事到临头,真正能做到如此达观的人没有几个,往往是病入膏肓、死到临头的时候才想起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可惜为时已晚。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针对那些争名逐利的人写道:“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医圣自觉无力回天,感叹道:“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向塞翁学习的另一要点,就是避免一根筋的僵化思维。我们很多的情绪习惯就是长期条件反射形成的,是非理性的,且不考虑多种可能性。而事实上,因果之间有缘的存在,条件变化,同样的因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事也能变坏事。人如果无力回天,不能改变因的话,还可以改变缘,最终改变结果。如果非要钻牛角尖,与不可抗力纠缠,或者抱定了结果不能改变的想法,那就很危险。
父母要给孩子多种可能性的教育,别搞绝对化。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真实社会不是如此,否则孩子入世以后就会陷入焦虑和困惑。
另外,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告知江湖社会存在的危险和灾难,提前打预防针,免得届时不知所措,一蹶不振。而且,“见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最终,还要鼓励孩子早日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只要亲身实践,见多识广,自然就会多角度、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目前流行的拓展训练,其实也是一门好的锻炼身心的课程,好就好在不光在意识层面学习,还能在心理、情感、精神层面实践,触及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