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让孩子心灵强大

世界上没有绝对自信的人,人人都有自卑的一面,都有胆小的一面,只不过程度不同,有的人更善于掩饰,善于控制,有的人却暴露在外。

几乎所有问题儿童,都是正常秩序中的失败者,只能从别的途径寻找肯定,实现自我价值。失败使人自卑,成功使人自信,自信给人力量!

孩子渴望得到信任和认同

鲁鲁从书包里清理出一堆废纸,幸好我关注了一下,从一张单元测试卷上发现一篇作文,很有意思。全文如下。

我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同

在生活中,有别人对你的信任和认同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做一件事,自己认为自己能做好,但是别人不信任或者不认同你,不让你来做,你就失去了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在生活中有别人对你的信任和认同是很重要的。

有一次,我带上我的朋友来家里玩电脑游戏,其中有一关很难,我们闯了几次也没闯过去,就在大家都很为难的时候,我说:“干脆让我来吧,没准儿就过去了呢!”但是马上就有人对我说:“你行吗?待会儿闯不过去又要重来。我看还是让他来吧。”其实,大家想让他来的那个人水平和我差不多,但是他就得到了别人的信任和认同,最后,他还是没有闯过去,但是别人还是比较信任他。如果让我来,我相信我能成功,但是别人不信任我,我又怎么才能向别人展示我自己,锻炼我自己呢?

这次之后,我就得出一个结论:你越怕失败,越怕别人笑你,你就越不能向别人展示你自己,锻炼你自己,最后别人就看不起你,你就会彻底失败。如果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同,你就要不怕失败,积极实践,争取机会,不怕别人笑你,向别人展示你身上的优点,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同。

现在,我就是没有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同,所以我要更积极勇敢一些,让别人看到我身上的优点,让别人信任我,认同我。

2008年1月17日

确实,不自信是鲁鲁的弱点,但无论我们给他指出多少次,如果他自己没有感悟,我们的教育就只是耳边风,只可解一时之燥热,而不能化为永久的甘泉,滋润他的心灵。看到儿子能从生活小事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了,感到很欣慰。

自信要有理由

很多人都认为鲁鲁作文写得好,家长见了我说:“你们李鲁不错,作文写得好!”老师们也说:“李鲁作文写得好!”同学们也议论:“李鲁作文写得好,因为他妈妈是作家!”这一切造成一种态势——李鲁作文写得好!

在这种态势下,鲁鲁自己也认为自己确实写得好,不知不觉对作文有了兴趣和信心。

其实,他真的写得好吗?不见得。家长们的印象来自那本作文集,其他很多人的印象也来自那本作文集。那是三年级下学期,学校要搞一个作文展,各班都选了几个人,把作文整理出来,打印成册。也许因为我做过出版,编辑、排版这些工作,对我来说都得心应手,所以在我的指导下,鲁鲁把那本作文集做得很抢眼,被不少老师和家长传阅、赞扬。其实,那本厚厚的作文集中,照片占了大部分,文字并不多,但在照片的映衬下,再加上美观规范的版面,整个文集显得妙趣横生,整本文集也有了分量。

确实,沉甸甸的一本作文集,出自一个三年级孩子之手,谁都会觉得惊奇,一种印象、一种评价,自然就诞生了。

而这种评价,哪怕并不十分准确,却对鲁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他感到了自豪,感到了自信,慢慢地,作文真的就越写越好了。

自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有成功才有自信,有实力才有霸气,好孩子确实是夸出来的,但这种夸并不是浮夸,而是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上。有时候,家长多一些细心,老师多一些宽容,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感,体会到被人尊重、被人羡慕的愉悦,他就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真的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自信不等于自大

自信和自大有什么区别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自信”——相信自己;“自大”——自以为了不起。这两者都包含着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肯定。但却有“度”和“质”的区别。

自信是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把自己作为依赖的对象,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目标,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

自大也是对自己的肯定,但却是“自以为”的,也就意味着这种肯定有误差,你的自我判断和别人对你的评价存在距离,而且往往是你的“自以为”存在着明显的高估。

自信和自大都需要正面肯定自己,区别就在于是否客观。其实,一种评价,无论是别人评价还是自我评价,其是否正确和客观,都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问题。所以,自信和自大之间,关系很微妙,一个人的自信,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很难绝对做到正好合适。

二者尽管在“度”上很难把握,但在“质”上却易于区别。

自大存在着一种对他人的排斥和贬抑,因为把自己看得过高,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常常表现出倨傲、尖刻、霸道,对他人缺乏尊重。

而自信者,相信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尊重他人,接纳他人,这就是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因其善下之。真正的自信也就是大海那样的气度,谦虚、包容、慈祥、博大,像大海之水,至柔至刚,可滋养万物,也可摧毁一切。一个人,若具有了真正的自信,他的精神力量当如此。

自信源于成功

人的自信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必须通过成功!

成功才会有自信。孩子生下来就在学习,生下来就在努力,从活动自己的身体,从抓住一个东西,到学说话、学走路,每一个进步,都是对自己的肯定,成长的过程就是确立自信的过程。

付出努力是自信的前提,成功如果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就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自我肯定。同样,努力而总是失败,自信心也无从建立。自信不会凭空产生,自信是在不断的努力和成功中滋长的。

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有自信的,他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本身就是无数次努力和成功的结果。自信心其实深埋在人性之中,几乎是一种本能。但随着孩子的长大,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参与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难免经受失败。

失败本身并不可怕,每一个孩子学走路的时候,都是摔过无数跤的,但那时候为什么没有影响到他的自信呢?因为我们大人的宽容。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没有人会苛求他。学步的孩子,即使走得晚一点,姿势差一点,大人仍然是疼爱的,呵护的,没有人会因此而将他归入另类,报以白眼。更重要的是,孩子终究能学会,每个孩子最终都能走路,他成功了,他必然能成功,这就是他力量的源泉,更是他继续上进的基础。

长大以后就不一样了,大人们渐渐不能容忍孩子摔跤,不能容忍他的落后。一方面是孩子的个人意识增强,对自己要求更高,而学习的东西更复杂,更不容易达到目标;另一方面是大人不宽容,将失败的压力加倍放大。这些就构成了一种可怕的环境,更可悲的是,他再也不是必然成功了,也许失败之后还是失败。成绩不好的孩子,很可能是一直不好,甚至越来越差。孩子在这样的境况下,还怎么可能像小时候那样,从容快乐地学习?

长大以后的学习就成了一种可怕的生涯。

这其实是个误区。孩子的失败并不是他无能,而是目标和能力没有匹配。如果他努力了而达不到目标,那就是失败,就是打击,就是对他自信心的扼杀。目标过高,压力过大,会让人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产生自卑和焦虑,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我们为什么不把目标定低一点?

儿子在小学低年级时,成绩一直不好,学校年年举办学科竞赛,一年两次,他从没得过一次奖。看见别人拿着大红的奖状,儿子有点羞愧,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说,没关系,你能够跟上,不是班上最差的,已经很不错了。儿子慢慢赶上来,学习越来越轻松,到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他终于拿到了一个数学的奖,其他科成绩也处于中上水平了。这在其他家长看来,也许只是个很平淡的表现,但我已经很满意。我对儿子说,人生犹如马拉松,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坚持到最后才是赢。我希望的不是最好,是越来越好。

每一步都有合适的目标,每一步都能获得成功,总趋势是越来越好,这样的人生才是踏实快乐的。

成功是人生的营养,没有成功的生活必然是畸形的。几乎所有问题儿童,都是正常秩序中的失败者,得不到正常的成功,他们只能从别的途径寻找肯定,比如沉溺游戏的少年,比如一些走歪门邪道甚至犯罪的孩子,那都是他们寻找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让他在那个方面获得成功吧。给他机会,给他宽容和鼓励,帮他得到成功——小小的成功,会把他带向更大的成功。

自信才有承受力

看一个介绍谭盾的电视节目。谭盾从美国回来,荣归故里,和几个过去音乐学院时的老同学相聚,大家说笑,相互揭短,谁谁脚臭,谁谁打鼾,谁谁一副穷相——都是些让人无地自容的重磅炸弹,这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在中央级的电视台向全世界人民公布,那不当场引爆才怪。可是这帮人坐在椅子上,谈笑风生,相当地自在。

因为他们现在都是大腕!

成了大腕,过去的苦难就成了光荣,曾有的穷酸也成了新旧对比的参照物。成了大腕,也就有了自信。有自信才有承受力,有自信才有幽默感,成功的人,才有资格笑傲人生。

和不自信的人相处其实是很累的,所以不同阶层的人之间很难融合。

没有自信,不可能有真潇洒。反过来说,人性格上的很多怪毛病,都可以从不自信找到根源。

自信是成功的结果,也是成功的原因。

成绩差不等于不聪明

那天看电视,电视里有个人对着生日蛋糕许愿,许了三个愿。我问鲁鲁:“如果叫你许愿,你的三个愿望是什么?”原以为他第一个就会说不要太胖,他却没说。他的第一个愿望是“不要近视”,第二个是“聪明一点,学习成绩好”,第三个是“身体好,跑得快”,然后才是“瘦一点”。

可见我们并不了解他的内心,他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与我们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往往是无的放矢,或者说是箭靶子射偏了。

“近视”在他心目中有如此大的影响,这一点我没有料到。他把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为不够聪明,我也没料到。胖并没有在他心里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一点我同样没料到。

最让我心疼的是他认为自己不够聪明。这说明了,只有成绩好,他才能有自信,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我的引导不够。我把成绩看得过重,让他有了更高的目标,对他造成压力,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达到目标,提升成绩,让他处于持续的挫败之中,对他的心理影响很不好。

我告诉他,人的聪明表现在很多方面,各有各的擅长,各有各的聪明,不能以成绩来衡量智力。而且,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努力的程度,比如条件的优劣等,单纯把成绩和聪明联系起来是不对的。我给他举了作文和架子鼓的例子,希望能说服他,让他不要对自己失望,不要从根子上否定自己。

人的自信是可以培养的,人的认识也是可以改变的,他没有把胖作为一种心理负担,这就是我们成功教育的例证。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看来是有效的。

还得继续努力。

形象影响自信

体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对体魄的锻炼必不可少,对心理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据调查,现在的孩子最烦恼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老师和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其次是自己的体态和外貌,第三才是成绩。

好的体魄和体态从何而来?体育和艺术!体态健美,举止优雅,会让孩子更有自信,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正面的评价和良好的心态。

说到这里,不得不讨论一下有些家长的观点。

我的邻居生了两个儿子(是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小相差四五岁。冬天来了,我看见老大穿着一件很好的羽绒服,就和他妈妈开玩笑说,有两个儿子真是好,老大穿过的衣服老二还可以接着穿。这原本是我们这一代人习惯了的思维。不想,她说,那也不能尽让老二穿旧的,心理上影响不好。

还真是这样,如果我是老二,我尽穿旧衣服,我会怎么想?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是缺吃少穿的年代了,很多时候,除了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人更大的欲望是精神上的满足。

孩子小时候不会在意穿什么,特别是男孩子,只要保暖就行。长大一点,就知道审美了,慢慢会品味出服饰的多重意义。其实这是好事,说明他的自尊在觉醒,他已经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

孩子大了,再用艰苦朴素的标准去打理他的衣服,就有点不合适了。人都有自尊,服饰代表着他的形象,只要家庭条件允许,我们做家长的,多给孩子一点面子,让他多一分自信,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善于自我强化

有的人总是自信十足,并不一定是因为他的能力比别人强,而是因为他善于自我强化。

谦虚是好的,但不能过分。“人要有自知之明”,这句话总是用来提醒人不要妄自尊大,不要得意忘形,仿佛只有认识自己的不足,才叫“有自知之明”。其实,认识自己的优点与认识自己的劣势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认识优点,才能勇于进取,知道自己力所能及,才有行动的欲望,才有成功的可能。

而认识劣势,实质上属于防御性质,知道自己力所不及,放弃不恰当的行动,减少犯错误的可能,尽量不做傻事。

对于人生来说,进退皆有意义。但总体来说,“进”是主流,“退”是支流,犹如汽车的倒车挡,虽然也有存在的必要,但终究是偶尔用之,不能以它为主。

所以,认识自己的优点,努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才是人生的主流。要相信自己。如果你处于一个缺少鼓励的环境,就必须学会自我强化,充分发掘自己的优点,批驳别人对你的贬低,与欣赏你的人为友。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纷繁的社会之中,学会识别和接受积极的信息非常重要。要与怀有善意和上进心,并且乐于肯定和鼓舞别人的人为友,果断地离开那些使你沮丧和沉沦的人。对自己好一点,人生也就真的会越来越好。

学会悦纳自己

昨天看某电视台新推出的“减肥魔方”,一群胖女孩刻苦减肥,很煽情。相信她们都能成功,在那样严苛的集训中,谁都会有效果。但之后呢?一个人不可能长年生活在那样严苛的训练之中,等一切恢复常态,肉还是会再长出来的,绝大多数人,又会回到甚至超过以前的体重。

电视里有句旁白,“当她们告别懒散,告别邋遢……”语气颇慷慨激昂,我相信,在念出这句台词时,主持人的潜意识和显意识里都充满着这样的判断——胖是懒惰、贪吃、邋遢的代名词,肥胖的人是可耻的!

但,胖并非都是由贪吃、懒惰、邋遢造成。就算贪吃,也并非人格的缺陷。一个天生的瘦人,无论如何放纵口腹,都不会胖起来,你不能因此赞美他意志坚强。正如一个天生的胖人,哪怕仅仅满足正常的欲望,也会不可救药地胖起来,你又有什么理由歧视他?对胖人的歧视,是这个社会缺乏包容,缺乏理性的表现,这种狭隘认识又被商业所利用,被庞大的减肥产业推至畸变的状态。减肥不仅成了人人追求的时尚,更成了人人自危的紧箍咒,生怕有一天自己突然一胖,就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人和人本来就不同,人的外貌、身材、健康、性格、智力,天生就千差万别,这是上天所赐,很难改变。曾看过一个美国的短片,写一群科学家研究肥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肥胖与基因有关,某些基因控制着食欲、代谢和胖瘦。片中一位作为肥胖标本参与实验的女士,在片子的结尾说,她终于弄清楚了自己为什么与别人不同,那是基因的原因,她没有了罪恶感,接受了现在的自己。

接受自己,不管你是一个多么不美的人,不管你有着多么强烈的改造自己的欲望,有时候必须妥协。重要的也许不是“改变”,而是“悦纳”,在悦纳的前提下,在悦纳的心态中,合理地改变,也许这是更好的选择,可以让你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于这个复杂的世界,以自己的方式享受这唯一的、短暂的一生。

善待胖孩子

胖的最大痛苦不是生理的,而是精神的。

人们减肥的最大原因往往不是为了健康,而是为了视觉效果。

现在对胖人的歧视已经达到理所当然的程度,没有谁认为这是不正当的。如果有人胆敢在影视作品中嘲笑残疾人,他不仅要受到残联的追究,还要受到社会公众的谴责,但嘲笑胖人没事,胖人仿佛天生就是笑料,他们的行动不便和残疾人的行动不便仿佛不是同样性质的事,同情残疾人是一种爱心的体现,但这种爱心却很少延伸到胖人身上。

这是一种什么逻辑呢?也许残疾往往出于天生或意外,是人的意志所无法控制的,而胖却被看成是懒惰、不节制的结果。所以胖人就可鄙,他们在人格上就不占优势。这种或潜或显的意识愈演愈烈,连胖人自己都有了罪恶感。

乙肝病人曾经受到歧视,现在他们的处境已有所好转;艾滋病人曾经被视为妖魔,现在也渐渐得到社会的同情和尊重。但肥胖者,除了减肥,似乎别无出路。

减就减吧,哪个胖人没减过肥?!一切关于减肥的思路,都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勤奋努力,消耗多余的卡路里;二是刻苦节欲,尽可能少地摄入营养。但是,这看起来无比简单有效的减肥方法,在真正的胖人身上,却往往是屡试屡败,很少有成功的。减肥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要勤奋一点,意志坚强一点,就可以拥有一副魔鬼身材。

如果把肥胖也看成一种病,它和现在越来越多的文明病一样,是很难控制的,肥胖比其他任何一种身体上的问题都更和现代生活方式有关,它是人类为科技和文明进步付出的代价。可以预料,社会越发达,物质越丰富,科技越先进,人类就越容易得到丰富的食物,越不需要付出沉重的体力劳动,再加上食品生产的工业化,食品中越来越多速生的、催肥的东西,可以说,人类的肥胖将越来越成为不可遏制的趋势。

既然肥胖是一种病,病因并不只在肥胖者本人身上,那么我们就必须正视它,接纳它,把它当成一种正常现象。

我们既然可以善待癌症患者,善待艾滋患者,善待残疾人士,为什么不可以善待肥胖的人?让胖人有尊严地生活,有质量地生活,在此前提下,才是积极地治疗。

减肥不是胖人唯一的出路。事实上,很多胖人终身只能和肥胖做伴。媒体常报道一些减肥英雄,谁谁从400斤减到200斤,谁谁从300斤减到150斤。但那只是阶段性的成果,减肥成功之后的一年,两年,五年,十年,又是什么状况呢?媒体没有耐心追踪,公众也无从知道。

媒体也是有价值标准的,报道著名胖人减肥成功,不仅符合积极向上,拼搏奋斗的主流价值观,而且符合社会各界的期望,符合减肥产业的利益,也符合媒体自身的利益。所以我们看到的总是这些亢奋而肤浅的东西,很少有客观理性的分析。

事实上,对很多人来说,减肥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梦想,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苗条只是暂时的,减了增,增了减,减肥减肥,越减越肥,他们注定将在不断的折磨中度过漫长岁月,直至绝望。

曾看过“中国第一胖”梁用的资料,他在专业医院的努力下,确实曾经减了200多斤,还结了婚,似乎一切都很圆满。但仅仅过了两年,他的体重又回到了400多斤。但此时他已经不具有当初的新闻价值了,减肥不成功,背后便不再有商家来推动媒体炒作,因而报道的力度与当初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当初他不仅占据了全国各大媒体的显著版面,而且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做了很隆重的节目。但是现在,对他体重复原的报道,只是在他农村的简陋小屋里采访完成的,字数也不多,也没有被反复炒作,在媒体上只是一闪而过。后来又看见有人上门要帮助他减肥,要采用比两年前更先进的手段(虽然他两年前采用的手段就已经是经过无数次折腾而寻找到的非常专业、非常权威的手段),后来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人总是靠着希望而生存的,不到黄河心不死,只要还有一点希望就要努力到底。但是,作为一种病(假如我们已经胖到病态的程度),为什么就不可以像对待心脏病、糖尿病一样,在治疗的同时,善待自己,让生命在有病的日子也依然美丽?

何况,绝大多数的减肥者,并没有胖到病态的程度,原本健康的他们,仅仅只是为了苗条,为了时尚,为了符合一种莫名其妙的病态的审美观而虐待自己。这个社会,已经到了连正常的丰满也不能容忍的程度,肥胖更是成了人民公敌,人人喊打,不幸而罹患此症的人,倘若不能将自己改造得符合标准,就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这是极不人道的!

现在胖孩子是越来越多了,很多胖孩子已经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大人减肥尚且难于成功,对于孩子来说,就更是困难。很多时候,体态已经成为自卑的最大根源,如何对待孩子的体重,难道不值得我们重视吗?

自信比瘦更重要

鲁鲁现在身体壮实,在好些体育项目中都比一般孩子强,虽然体型胖一点,但动作灵活,谐调性也好,在运动方面颇有自信。这得益于他小时候参加过不少体育方面的培训班。

这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二年级暑假时,我和鲁鲁讨论要报什么班,我主张报个体育锻炼的,可无论足球、乒乓球、游泳他都不愿意参加。“还有个小胖子足球班,你愿不愿意去呢?都是小胖子参加的。”我说。

一听这个班,他来了兴趣,说这个班还可以考虑,看能不能在胖子里面充瘦子。

我一下就心痛了,知道了我们的错。他不敢学这个,不敢学那个,其实都是因为自卑。

“鲁鲁,你是不是怕别人说你胖,怕别人笑你?”

鲁鲁点头。

“我看你不胖嘛,身材挺好,正合适呀。”

“胖,就是胖。”

“我知道,是我们错了。老说你胖,不准吃这样,不准吃那样,因为怕你更胖,为了要限制你吃,很多时候又故意把胖夸大了。其实你没那么胖!你看你力气又大,身体又好,精力充沛,又不生病,胖点有什么嘛,我看挺好的!”

鲁鲁笑容灿烂,眼睛亮亮地望着我。

“你看那棵树,”我指着路边一棵梧桐,“它树形那么大,那么壮,一棵树就占了那么大地盘,是不是一个大胖子?”

鲁鲁看着丰腴的梧桐树点了点头。

“你再看那边的塔松,尖尖的,瘦瘦的,再怎么它也长不了梧桐那么胖。它天生就是这样!树的体型和人一样,是由基因决定的,要是梧桐长成了又瘦又小,那就不正常了,就有病了。”

鲁鲁点着头:“我爸就胖。”

“对了,不仅你爸胖,你奶奶也胖,说明你的胖来自遗传,你身上就有胖的基因,就是要胖点才正常。如果非要把你饿瘦,就算真瘦了,那也是病态。到时候你体力也跟不上了,智力也差了,还经常生病,成天蔫蔫巴巴的,有什么好嘛!”

“对,就是要胖点,不能饿,随便吃。”

“随便吃是可以的。关键是要多运动,不要让吃进去的营养用不完,堆积起来。运动以后,肌肉结实了,就算体重和现在一样,行动也更灵活。其实你现在就挺灵活的,你在班上虽然不是跑得最快的,但也是中等水平呀,要论力量,你就名列前茅了,你再稍稍练一练,速度提高一点,那你在球场上所向无敌呀,像坦克一样,谁拦得住你!”

“哈哈,我李鲁大帅来了!”鲁鲁兴奋起来,啪地做了一个射门的动作。

“进了!10号李鲁晃过两名防守,禁区内一脚抽射,进了!”我用电视评论员的腔调营造气氛。

哈哈哈!鲁鲁开心地笑起来。走了几步,又不放心了:“我真的可以啊?可是我没看见电视里有胖的人踢球呀!”

“怎么没有,球王马拉多纳就是偏胖。姚明刚去美国时人家还嫌他太瘦了,力量不够,后来专门增胖了好多才打上主力。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还有个‘奥胖’呢,人家是超级明星!胖一点没关系,练结实了,比瘦人有力量,还更有优势呢!”

鲁鲁终于同意去练足球了。回家我跟他爸说,我们再也不要说他胖了,天天念叨,把他的自信心都毁了。和他的自信、他的快乐、他的健康比起来,胖又算得了什么!

缺陷造就天才

有时候感觉我像一个孤独症患者,只沉溺于自己的世界,每天每天,就坐在那里写写写。看见电视里报道的孤独症儿童,就是同样的症状,对外界毫无反应,毫无兴趣,哪怕是坐在那里傻笑,也可以笑一天。但就是这样的儿童,有的却成了天才,可以背圆周率到小数点后面的N位,或者随口说出日历上任何年月日的详细信息,还有的擅长弹钢琴,达到大师水准……

国外常把先天愚型患者,也就是我们眼中的傻子,称为“上帝的宠儿”,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有超凡的天赋,很多正常人做不到的事,在他们那里易如反掌,令人瞠目结舌。

不是他们的头脑真的多了一根筋,而恰恰是比常人少很多根筋,少很多的聪明才智,才造就了某一方面的独特能力。就像一台计算机,关闭所有其他功能,和网络断开联系,全心全意,只处理一个唯一的任务——他的功能不强大才怪!

一扇窗户关闭了,另一扇却打开了。某一方面的缺失,却使另一方面超常发展,用科学术语来说,就是“大脑的代偿机制”。其实很好理解,盲人的听觉特别敏锐,因为他失去了眼睛,上帝就送他更好的耳朵。

所谓全面发展的人,其实是不存在的。人都有缺陷,不是这里就是那里,不可能绝对均衡。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缺陷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天才也许由此而产生。删繁就简,才能突出重点,才有冲击力。

孤独也是一种力量。从这个意义来说,我的自闭还远远不够。

有缺陷的人,大可不必自卑,也许正是今日之缺陷,铸就明日之辉煌!

指责别人是自卑的表现

一个生理上有严重缺陷的人,最怕别人说他不行,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他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拼命证明自己“行”,二是拼命证明别人“不行”。

人总是难免犯错的,任何人都是有所能、有所不能,当问题产生的时候,不是致力于解决问题本身,而是拼命为自己开脱,非要证明是别人的错,证明如果没有别人的干扰,自己本来是“行”的。其实这就是脆弱的表现,是内心虚弱、不自信的结果。任何事情,只要你参与其中,你就已经和那件事情成为一体,造成的任何后果就都有你一份,你岂能开脱得了?遇到问题,不仅不自省,反而相互指责,这种行为,不仅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形成内耗,加重危机,使小事化大,大事更大,直至不可收拾。

大丈夫敢作敢当,为什么?就因为他是大丈夫,他当得起,所以才值得钦佩。勇于负责,才有真正的自尊,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让孩子心灵强大

仇恨往往源于自卑,很多变态的杀人狂,都曾有一段艰难困苦的成长经历,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过度的自尊往往是对自卑的掩饰和反抗,仇恨往往也是自卑的结果。真正的宽容只能出自强大的心灵,没有低人一等的心理,才会有宽容和谅解,帮助别人正是自己强大的表现。

嫉妒也是因为自卑,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心里就难过,就愤恨,就嫉妒。

可以说,自卑是万恶之源,一方面它让人弱化,丧失斗志,另一方面,它激起内心对自卑的反抗,过激的反抗往往就造成嫉妒和仇恨,形成一种破坏力。

自尊来源于内心的强大,善良也来源于内心的强大。我们往往对弱者表现出同情,因为你感到他不如自己,你比他强,你自己是有安全感,有尊严的,你才会同情他,帮助他。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时会对恶魔产生同情,那是因为你看到了恶魔也有不幸的一面,也有弱小和可怜之处。当恶魔被降服、被消灭的时候,他的“弱”暴露出来,你才会同情他,这时候的你是比他强大的,你站在更有利的地位,没有被威胁的感觉,这时候你的善意才释放出来。

真正的善来源于内心的强大。自卑造就扭曲人格,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培养出真正的自信,才可能造就一个有内在力量的、坚强而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