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技创新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很多具有鲜明时代内涵的概念。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未停止过对科技创新的思考。“推动科技创新”“聚集科技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系统完整的科技创新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始终强调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核心观点,也是学习领会与贯彻落实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推进全面创新发展必须把握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旗帜鲜明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优良传统,并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现实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和深化了对科技创新的理论认识,把创新放在核心和引领地位,明确要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强调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18)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19)习近平的这些深刻论述,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将创新理论与发展实践相结合,进一步阐明了科技创新对于当代中国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新形势下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和基本特征
习近平在对世界和中国科技创新历史进行深刻总结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和深化了对重大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他强调,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中国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中国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从而赋予战略机遇期以深刻的科技创新内涵。与此同时,基于对中国科技实力水平的深刻清醒认识和科技创新历史发展的深刻理解,习近平明确提出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特征。他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中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20)中国科技创新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中国现代化发展正在经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作用;第二,中国科技创新正在从外源性向内生性转变,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第三,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最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21)习近平阐述的这些基本特征,对于深刻认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前进方向,加强统筹协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科学提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基点
基于对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国际竞争现状和中国科技创新特征的准确判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并明确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作为支撑未来中国科技创新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点,深入论述了其必要性、紧迫性和现实要求,增强了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实践导向。
系统论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紧迫性。面对全球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现实国情,习近平在总结过去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依然坚持如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必然导致资源环境难以承受。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2)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抓住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3)
深刻阐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习近平清醒地将科技创新的立足点放在自主创新上,在分析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反思中国当前科技创新发展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推进自主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中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中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所以中国发展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自主创新上。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少,因而在科技创新上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唯有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才能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中国的历史及实践告诉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上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自立才能自强,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四)突出强调建立和完善中国科技创新的战略保障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物质投入的支持,还需要科学的管理体制、卓越的人才队伍和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来保障。从更加宏观和全面的视野去认识科技创新,强调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战略保障,加强中国科技创新的“软实力”,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一大亮点。
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提供体制保障。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能否在合理有序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创新各主体的创新潜力和活力。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正是基于这一点,习近平多次强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他深刻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24)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改革步伐、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5)科技体制改革要紧紧扭住“硬骨头”攻坚克难,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强调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中国十三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宝贵的。中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26)培养集聚人才,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27)习近平关于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突出了对创新主体的重视,把创新发展的重点从强调“物”的作用转移到激发“人”的动力上,进一步拓展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视野,指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的新方向,是深入挖掘科技人力资源、持续保有科技创新“人口红利”、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遵循。
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文化保障。科技创新的动力不仅仅来源于科研院所,而是来源于整个社会。持续稳定的科技创新发展,需要依托社会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的有力支持。正是基于对科技创新和创新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习近平把创新文化的普及和创新环境的营造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强调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文化保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关于科技创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创新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从容应对,是对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未来的提前部署和科学规划,是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思想指导。
(1) 参见《习近平: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11-12/8061079.shtml。
(2)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页。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7)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538页。
(8)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9)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10)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页。
(11) 习近平:《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创新发展力度》,《人民日报》2013年3月6日第1版。
(12)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年第1期。
(13) 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5月29日。
(14)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4—15页。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1页。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9页。
(17) 习近平:《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 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人民日报》2014年8月31日第1版。
(18) 参见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6年5月31日。
(19)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页。
(20) 参见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6年5月31日。
(21)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5、35页。
(22) 参见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6年5月31日。
(23)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7页。
(24) 参见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25)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58页。
(26) 参见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7页。
(2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