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我做班主任
上小学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位清瘦而慈祥的中年妇女,姓徐。有一天,她在教室里给我们放一首歌听,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听着很纳闷,心想,你就是你,我就是我,长大后我怎么就会成为你?
那时候不会想到,有一天,我真的会成为一个小学老师,还做了班主任,就像徐老师那样。
古诗里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果真是如此的。在我的小学阶段,班级里有个同学,眼睛患有残疾,几乎看不清东西,作业自然也写得乱七八糟。他的母亲智力残疾,无法妥帖地照顾他,所以他身上经常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年少无知的我们,给他起外号叫“脏猫”。有一天,这个同学跟人打赌,说能跳过那个粪池。结果,他跌了进去,裤子上沾满了粪便。我们大叫着跑开,嫌他又脏又臭。只有徐老师,她不嫌脏也不嫌臭,也没骂他一句,而是把他领到水龙头前,仔细地帮他擦拭,还拿来了自己儿子的裤子给他穿。
这么多年过去了,徐老师蹲在水龙头前帮他擦裤子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再后来,我也遇到了这样的学生。他叫小彪,父母是外乡人,在菜市场卖菜,忙于生计。小彪也像我当年的同学那样,经常脏兮兮的,脸上还能看到早饭的内容。每次看到他脏,我都会给他擦脸,帮他剪指甲。做这些事的时候,仿佛也体会到了徐老师那时的心情。
童年会贯穿一生,并成为生命的底色。一个人在童年时得到过尊重、信任和关爱,成年后会活得自信而舒展。从这点来说,小学班主任这份工作确实意义深远。
一个班级就仿佛一个小小的王国,尽管孩子们也有淘气偷懒的时候,但整体来讲,这是一群目光纯净、是非分明的人。面对台下几十双如此澄澈的眼睛,你无法不对这些小小的灵魂心生敬畏,无法不谨言慎行,公平有加,因为你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作为老师,说出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在全身心信赖你仰仗你的孩童面前,有着多么重大的分量。
刚工作的时候,热情澎湃,希望带出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班级,但事与愿违,接手的那个五年级班级,学生并不服我,我连个卫生工作都管不好。在失望和痛苦中慢慢摸索,在漫长的时间里渐渐成长,我体会到,想带好班级,就要看得远大,做得细微。
比如说从打扫卫生开始。
卫生状态对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对学生的心理暗示是很大的。走到一间教室,窗明几净,干净无尘,一切都井井有条,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生活,油然而生一种秩序感、认同感。那么,如何管理好卫生呢?常规来讲,就是做好值日分工,让每个孩子都有活儿干,明确责任。然后,要教他们,指导他们如何又快又好地劳动。
这些都是制订计划、动动嘴皮子的事,但我想说,真正的落实远不止这些。最要紧的,是身为老师的亲力亲为。“跟我上!”和“给我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劳动,手把手地教他们最有效率的劳动方法,最脏的角落,我亲自示范打扫,鼓励孩子们跟上。为了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我没有叮嘱完他们就走,而是常常跟他们在一起,全程参与,让他们逐步养成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去打打闹闹的好习惯。每次放学后的班级劳动,每半个月一次的大扫除,我都全部浸入。
另外,每天巡视班级卫生,在孩子们安静学习时,我拿着扫帚畚斗小扫一下,这是我的日常工作习惯。也要监督好孩子们的个人卫生,教他们如何保持自己抽屉和书包的整洁,让他们明白所谓卫生,不仅是对教室环境的要求,也是对个人小环境的要求。
以上都是些细细碎碎的事,做到几分,其实也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但我所崇奉的是,多做点,总会好一点。
做班主任很像是农夫种田,你没事总往自己的地里转悠转悠,时不时随手拔个杂草,浇点水,哪怕什么也不做呢,就坐边上看看它们,陪陪它们,庄稼也能在你的关照和期待里长得更好些。
所以,卫生劳动方面如此,其他亦然。作业、出操、吃饭、家访,每一项都是费心费时的事。应付总有应付的办法,但我还是觉得,身为老师,要对学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多一些责任感,这是一份育人的工作。童年只有一次,是无法重来的,你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这个孩子未来的一部分。为此,还是要诚恳一些,多做一些。
当然,做班主任,仅仅下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技巧。因为刚工作的时候,在学生那里碰了不少钉子,迷茫之余,也去看了不少班主任辅导书。这些书里有各种各样的案例,也有应对的建议,都非常好,也给了当时的我不少启发。不过,人最重要的还是自我成长,只要你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反思,时间长了,这种积淀带来的改变是很明显的。
首先要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思想宽广的人,才能做好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从这点来讲,要做好班主任,就不能只看班主任书籍,而是要广泛地看,全面地学习。
比如有一次,我在学校里捡到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鸟。本想和学生们一起救助这只鸟,但它很快就死了。我就带着孩子们,在操场的某个角落里挖了一个坑,把小鸟埋了。学生们还纷纷采了花草来给小鸟装饰坟头。但到了下午,这只死鸟就被人挖了出来。当有学生气愤地来告状的时候,我带着他们,再次把小鸟埋好,并给他们读了作家李娟在《羊道·深山夏牧场》中的一段话:“当汽车经过穆斯林墓地时,不管是什么样的哈族司机,不管老的少的,不管是严肃踏实、爱听阿肯弹唱的中年人,还是染了红毛、整天沉浸在震天吼的摇滚音乐中的小青年,都会郑重地关闭音乐,等完全经过墓地后才重新打开。关掉又打开,也就几十秒时间,我从没见过一次被含糊过去的。敬重先人,敬畏灵魂的话,心灵的洪水再怎么肆虐也不会决堤……”
读完这段话,我问学生:“你们听懂老师的意思了吗?”学生回答说懂了,老师是想告诉我们,小鸟也有灵魂,死去的小鸟灵魂应该得到安息,不应该被打扰。我点头说是的,你们回答得很好。然后,我就没再多说什么。
儿童是好奇的,有时会因为好奇而做出傻事,甚至犯恶,但我们还是不要轻易从道德角度来对他们做出批判,还是要教他们。无论是学科知识,还是对死亡的认识,我想这些都同等重要。
同样地,也要在他们情感萌动的时候,给他们正确的情感教育、性教育。高年级的学生,私底下已经有不少“绯闻”的流传,甚至有学生偷递情书。但情书交到我这里的时候,我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课:爱情。所有的学生在看到这个标题时都笑了,带着羞涩和好奇。我想,只有我们老师自己坦荡,学生才能对这个话题坦荡。我带他们读了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情书片段,告诉他们爱情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罗素说,这是人生重要的三种动力之一。向往爱情并不羞耻,在十几岁的年纪,如何正确地认识并理智地处理自己的这种萌动,是一门值得学习的功课,老师会倾听你们,陪伴你们。
李娟和王小波都是我喜欢的作家,我看过他们的很多书,但在看那些书的时候,我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的文章会成为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材料。心中有书,无惧风雨,一直保持阅读和思考的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会更从容,更有办法。这也是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你自己得是醒着的灵魂,你才能去唤醒他人。
我曾渴求师道尊严,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掷地有声的老师,但现实并不如人所愿,你越想对学生表现出一种威严,学生往往并不买账。我渐渐认识到,所谓威严,并不是以教师的身份强压学生,而是你自身的智慧、气度带来的认同。
我在班级里开设老师信箱,鼓励每一个感到迷茫的孩子给我写信,敞开心扉,我也真心实意地给他们写洋洋洒洒的回信;我阻止学生的告密行为,告诉他们人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而不能出卖同伴;我成立班级小法庭,试着把一些纠纷的处理权下放给学生,学生果然自己也有模有样地选出了陪审团和法官,学着来公平发言辩论,实现自我管理;班级里举行各种有趣的活动,“双胞胎日”、看望抗战老兵、上街义卖,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得以体验童年的丰富,加深了彼此的合作,也更增进了对班级的感情。
蔡元培在《教育独立议》里写道:“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我在少年时有过很多伟大的梦想,要做文学家,要做科学家,却没想过,有一天能做孩子王。身为一介读书人,也难免有些家国天下的情怀,希望这平凡的一生能对世界有所意义。做小学老师,做班主任,就是在日常的琐碎细微里,看着孩子们一批批地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智者,从而寻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我曾从过往老师那里得到的,我也给予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必将传递给他们的学生。人类文明之所以能这样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代代传承,就是因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从这点来讲,班主任这份工作,真是有无上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