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闯荡职场,也要浪迹天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邂逅Kate,始发站的小甜蜜

本以为这一路就只有自己,未曾想一到悉尼史密斯机场就遇到了Kate。当时我正在排队过海关,Kate就排在我前面。做为机场为数不多的拥有亚洲面孔的年轻女子,她很快就吸引了我的注意。Kate有着象牙般匀净细腻的肤色,温柔细长的凤眼,一头乌发拢在耳后打一个松松的结,耳垂上一点钻石耳钉闪闪发亮。她身材纤细,穿着精致的丝质小西服,修身牛仔裤,背影很优雅。

海关官员对入关的人群一一核查,到了她这里停了下来,拿起材料凑近脸仔细看了看,眉毛就挑了起来,“你是一个人来的澳洲?”“是的。”她的英语略带韩国口音,那个官员脸上现出怀疑的神色,又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才给她放行。轮到我时,那个官员眉头又皱了起来,“你也是独自一人?”正在旁边整理的她回头向我会心一笑,现出了洁白的牙齿,我亦向她微笑回应。的确,只身旅行的年轻女子经常会被怀疑有移民倾向,我们就在惺惺相惜中结识了彼此。

相互问候过才知道,原来我和Kate订的酒店都在中央车站附近,于是便愉快地相约同行。我们一路在地铁上攀谈,才知道Kate是在新加坡工作的韩国人。她所在的韩国公司正是我的供应商之一,聊起来我们居然有一两个共同认识的人,不禁同时感慨世界小而新加坡大。在异国他乡碰到和自己有丝丝缕缕联系的人是一件温暖的事情,我们俩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聊天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中央车站,出站后我们都有点恋恋不舍。记得Kate从手袋中掏出一个淡蓝色的小本子,用韩国女生特有的可爱字体仔细地写下了她的电话,以及酒店的电话和地址。我也交换了我的电话地址,两人于是约好再联系。结果我刚到酒店房间不久,就听到一阵电话铃声传来,惊喜地接起,果然是Kate。

当天中午我们就相约一起去环形码头。环形码头位于悉尼CBD的边缘,由海滨小径、购物中心、公园和餐厅组成,并设有火车站和多个轮渡码头。这里是悉尼市的交通枢纽,又临近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十月的悉尼温差很大,清晨空气中还透着微微的凉意,晌午的日头则十分炽热,细心的Kate带了防晒霜、湿纸巾和巧克力,一路上对我照顾有加。

我们漫步在迷人的环形码头,骄阳和海风、壮丽的海景、别致的建筑,以及街头艺人的随性表演,都使这里的气氛轻松又浪漫。我们感觉无比惬意,边走边用英语交谈,虽然讲得都不是母语,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分享的热情。Kate也是来澳洲度假的,聊到尽兴处,她略带羞涩地告诉我,其实她是来这里庆祝自己三十岁的生日。她还没有男朋友,受不了家人唠叨,便决定一个人出来旅行。“你和我印象中的韩国女生很不一样”,我笑着说,脑海中不觉浮现出韩剧里那些受气媳妇儿的形象,“你也和我想像中的中国女孩不一样”,她侧着脑袋狡黠地回应,我倒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沿着环形码头,我们径直走到了悉尼歌剧院。近距离地欣赏这座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我俩的心情都无比激动。歌剧院贝壳形的屋顶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分外璀璨。从不同的角度看,歌剧院展现出不同的特色,设计的巧思令人赞叹。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是丹麦建筑师伍重,他崇尚“有机建筑”的理论,认为建筑应当和周围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仿佛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一般。悉尼歌剧院俨然就是这种建筑美学的完美体现,远远望去,它既像是片片洁白的风帆,又好似一朵绽放的白莲。整座建筑浮在湛蓝的海面上,如诗如画,极富视觉美感。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的地标式建筑,是20世纪伟大的建筑作品。它代表了建筑形式和结构设计的多重创造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和Kate驻足远眺,悉尼歌剧院那别致的造型和湛蓝的海水融为一体,令我们沉醉不已。

离歌剧院不远的地方是悉尼皇家植物园。我们漫步在植物园里,满眼尽是蓝天、白云、骄阳和绿植,一派生机。这里收集了几千种珍贵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建有各色园林,包括海棠园、香草园、东方花园、棕榈林、玫瑰园、茶花园等等,香气扑鼻、景致宜人。我们一路走过,身边不时经过顶着烈日跑步的当地人,他们那活力健美的身影是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园内还坐落着新南威尔士艺术画廊,里面收藏了许多优美的画作,是一处休憩放松的好地方。

我和Kate度过了完美的一天,傍晚分手时,我们约定次日中午去鱼市场吃海鲜。本以为此后每天都会相约同行,没料到这却是我们在澳洲相聚的最后时光。Kate的手机没有开通国际漫游,所以我们只能通过酒店的电话联系。我们相约十二点在鱼市场的门口见,我站在晌午的太阳下兴致勃勃地等她,无奈半个小时过去了,却怎么也没有看到她的身影,发的短信也泥牛入海。饥渴交加,我只好无奈放弃,独自走去了一家海鲜店。

鱼市场其实是一条长街,沿街有好些成排的店面。饭后我沿街向出口走去,兀然发现出口竟也有一处大门,上面分明写着鱼市场,我这才意识到Kate应该是在那里等我。晚上我在酒店接到了她的电话,声音里满是惋惜,她果然是在另一处大门口等了我许久。无奈次日我们就要分开了,她坐车去堪培拉,而我则飞往墨尔本。于是我们只好在电话中遗憾道别,并约定来日新加坡再聚。

第二次见Kate是次年在新加坡,我例行出差。我们一见如故,激动地如同多年未遇的老友。Kate看上去一点儿也没变,但是英语说得比之前流利了很多。她告诉我她对现在的助理工作并不满意,希望未来做一名HR,但在新加坡这对语言和专业都有要求。那时的我刚上MBA,正处在亢奋的学习热情里,记得我当时和她一股脑儿地分享了许多关于自我成长之类的心灵鸡汤,印象中的她默默地听着,眼睛闪闪发光。

回国后我们继续保持联系,她还为我专门注册了微信。去年某天我忽然收到了她发来的微信,言语间有几分彷徨。原来她在新加坡的工作签证到期了,因为不想继续做助理的工作,她只好选择回国,现在正在做下一步打算。她考虑要么回新加坡另找一份工作,要么去澳洲读MBA。她问我的意见,我当然鼓励她去读书,她则回给我一个淘气的笑脸。

后来她决定去做留学准备,临了了忽然又回到了新加坡,原来她幸运地接到了了一份非常理想的人力资源的工作,我真心为她感到高兴。今年初我们又见面了,她看上去还同之前一样,精致优雅,只是多几分从容知性的气质。此时的她,已经读完了语言课,也在新加坡考取了HR专业资格,正式成为了一名招聘经理。我打趣她关于男朋友的事,她有点羞涩,淡淡的说,这里有个人对她很好,可似乎也不是很合适。她说总有一天她还是要回去韩国。

我后来又去过很多遥远的国度,但从未去过邻近的韩国,因为Kate说,她总有一天要回去,到时候她会邀请我去韩国旅行,就像我们当年在澳洲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