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撷英(全二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百科全书与百科全书学(1)

作为有意识的主体,人类一开始就有将取得的知识加以汇总、概括的愿望与努力,这既是为了交流,也为了给后代以教育和传承。自文字形成,这种努力就得以在更广大的范围进行。辞书、类书、教科书,是出版物中重要内容。近现代百科全书的出现,使人类这种愿望和努力上升到一个新层面。诸多国家编写了各有特色的百科全书,编者和学者对百科全书的性质及其编写方法、体例也发表了很多意见。

百科全书已成为现代人类文化知识中一个重要内容和事业,如何规定其性质,探讨其方法和体系,是现代百科全书事业发展的基本点。这种探讨,不仅要在技术层面展开,更要在理论层面进行。“百科全书学”应此需要而产生。

“百科全书”之“百”,是“多”,就像“百货公司”的货绝非百件,“百科全书”也不以百科计,而是对人类已有知识按学科的全面汇总。百科全书不同于百货公司,它的编写,不是采购,而是生产,“全书”是新产品,而非把别人的产品“全”在一起当商品出卖。

“多”与“全”是百科全书的外延,并不等于其内涵。百科全书的内涵,是在其外延的范围里,进行创造性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求得什么样的研究结果,又如何表述这结果,都是百科全书的作者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正是由于不同的思考,才有了不同的观点、方法与体系。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各国的百科全书,其特点都是明显的,但它们又都是百科全书,就是由内涵与外延的统一而形成的研究成果。

百科全书是在“百科”之上的又一学科,因此,应有专门的“百科全书学”来对百科全书进行研究。这首先是对近、现代百科全书编写经验的总结。但只有总结还不够,还要从一个新的总体角度,对百科全书的性质、理念、方法、体系等进行规定。为此,就要从已有百科全书的观点、方法、体系的分析综合,做出概括。这不仅是一个“跟踪”式的“汇总”研究,更是一个“导引”式研究。跟踪的目的,是从已走过的路发现其规律,以为导引的根据;而导引又不是任意所为,导引是在对规律的认知中发现前进趋势,以趋势来导引以后要走的路。

已出版的百科全书中,法国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是体现导引与汇总统一的典范。这是在历史上发挥了最突出作用的伟大著作之一。它的导引意义,不仅在于导引了二百余年的百科全书的编写,更在于它以新的思想和知识,导引了一场变革人类命运的大革命。其后二百多年,诸国编写的百科全书在规模上、装帧上、印刷上越来越“大”。从知识量及编写的技术上,后来的大百科全书大都远超过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但大都是跟踪式的汇总,甚至是“大辞典”。

对百科全书学的研究,要从已有百科全书的经验中,处理好导引与汇总的关系。而这也正是百科全书学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百科全书的性质,其二是理念,其三是方法。

从性质看,百科全书是各个知识体系的总体概括。概括不同于汇总,是将各学科中达到的知识经分析而抽象,做出总体的规定,由此而得出对总体性知识的系统论述。在概括这一环节,汇总与导引的关系已显现出来。概括当然包括汇总,是对已有知识的概括,但以什么来概括,又概括出什么样的结果,却又大有差别。如果为汇总而概括,那这样的概括仅仅是把已有的知识做一总结,是统计的加总,得出的结果只是前人已达到知识的要点,可供读者查阅并继承前人,但对以后的发展却不一定富有启示、导引作用。百科全书是一个特定的科学领域,它与各学科密切联系着,但它不是各学科的从属物。百科全书是最具体、最全面地对人生、社会、世界的总体反映,因而成为人类对人生、社会、世界认识的代表。百科全书通过概括,对科学已达到的成果做出总体把握。在这种概括中,一方面要达到科学已有成果的质的规定,另一方面也要对科学所遇到的矛盾,以及可以解决矛盾的途径予以提示,以此,对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必要的引导作用。而对科学的引导,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引导。正是在这一点上,“启后”的性质得以表现。而能否认知这一点,又怎样对待各学科存在的问题,发现其趋势,就集中体现于理念和方法。

百科全书编写的理念,是从对性质的规定所展开的,它包括编写主持者的哲学观念及对科学、时代、发展的认识,也包括社会对百科全书的需求,主持者对这种需求的理解,进而对百科全书的目的、职能的规定。

百科全书理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探讨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矛盾与冲突的过程,社会的矛盾、意识形态及科学观念等都要集中体现于此。纵观各国百科全书,它们在理念上有的体现官方的意识,在学术自由和政治民主的环境中,它们的理念还反映科学家及各种社会势力的意向。从百科全书学的角度,对百科全书理念的探讨,是相当重要的,这里既要考虑百科全书的一般性,还要考虑各国的具体情况。而能否体现百科全书的导引性、导引的方向及如何导引,是其理念规定的主要内容。

理念的展开与贯彻,就是方法。百科全书的方法,是二百多年所有的编写者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大家尽其所能,或议论或实践,在方法上做了反复探讨。然而,由于主持者大都或按学科来划分卷、编,或以学科划分工作单元,各卷、编或各科的主编大都是一个学科的专家,编写者主要是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探讨方法的,这样,所编出的百科全书,不仅在知识上,在方法上也明显带有各自学科的特点,甚至呈现其独立性。而从百科全书学的角度对方法的探讨,就要形成百科全书这一学科的方法论。这是百科全书学的关键,也是百科全书发展的必要环节。

百科全书的方法论,不同于任何学科的方法论,但又是以各学科方法为基础,并根据其理念进行的探讨与规定。从层次上看,它与哲学方法论有相似处,但又不同于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探讨人存在与意识基本矛盾的方法论,它带有明显的抽象性,而百科全书的方法论是对各学科总体概括的方法论,它受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同时又包括哲学方法论(哲学也是百科中的一科)。百科全书方法论的形成,要在明确其性质和理念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并非百科中的各科方法论的汇合,但同时又要归纳、分析各学科方法论,从中概括一般性,由此形成百科全书学的方法论。这样,在百科全书学方法论的统一指导下,而不是在各学科方法论的分别指导下,进行百科全书的编写,虽然也同样涵盖各学科,但角度和程序,以及概括的知识层次,都有不同于各学科辞典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使百科全书能够形成统一的体系,而非各学科的拼合。

要形成百科全书学的方法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有国度的限制,也有各学科之间如何贯通的问题,但这不等于说是不能解决的。起码把这个课题提出来,并认真探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是可以逐步形成并丰富、充实的。

方法论的改进,体现于研究上,也体现于论述体系上。从已有的百科全书看,主编者要耗费大量精力设计编写体例,而各国百科全书的差异,也明显地体现在体例上。编写体例上的问题,不能只在体例这个层面解决,它取决于论述体系,而论述体系又取决于方法论。论述体系与编写体例看起来似乎是同一个层面,其实还是有差别的。论述体系是内在的设计,是编写体例的纲、原则,编写体例是论述体系的实施和具体化。许多百科全书虽采取各种体例,但没有摆脱各具体学科的体系,或是把各学科体系原样搬来,或用字母或用笔划重新排列组合,不仅没有形成百科全书特有的体例,而且相当杂乱。在百科全书方法论的指导下确立的论述体系,则可以从一个原则出发,将各门学科所达到的知识成果集合成一系列范畴,按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既照顾各学科已有的知识结构,又能体现百科全书的特色。

百科全书的论述体系所涉及的,是人存在与意识的总体矛盾,这既包括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以及艺术、语言等,如此浩大的范围,要以一个论述体系进行概括,并按一个原则展开论证,必须确定各学科的核心和主干范畴,而这些范畴的确定,既要考虑各学科的性质,更要依从百科全书性质、理念、方法的要求。确立了论述体系,编写体例也就容易处理了,即按从抽象到具体的顺序,对论述体系所涉及的各范畴进行论证。

对百科全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百科全书的编写却问题多多,百科全书学的提出与探讨,正是应百科全书事业发展的需要而生。这里,只是就某些要点谈些看法,以就正于诸位专家。在我国二十多年现代百科全书编纂实践中,造就了一批百科全书专家,产生了大量极富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是百科全书基业的宝贵财富和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愿有志于百科事业以及关注百科事业者继续努力,不断拓展和完善百科全书编研的有关思路。


(1) 写于2000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