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甘蔗说我惹了谁
作者:苏仪西
红心甘蔗,其实是变质甘蔗。根据经验判断,变质甘蔗的外观没有光泽、有霉斑、质地柔软,甘蔗末端有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切开后切面呈现浅黄色或浅褐色,有轻度霉味或酒糟味,切面上还会有红色的丝状物。相比之下,品质好的甘蔗肉质清白,味甘甜。
之所以会霉变,大多是因为甘蔗长期贮存,越过冬天之后化冻,在春季适宜的温度下,真菌繁殖,容易发生霉变。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春季出售的甘蔗往往是秋季的存货。
一般来说,吃甘蔗2~8小时后,出现呕吐、头晕、头痛、视力障碍,进而四肢僵直等症状,就说明吃了有毒的甘蔗,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目前认为引起甘蔗变质的霉菌为节菱孢菌,这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植物腐生菌。它产生的神经毒素为3-硝基丙酸(3-NPA),进入人体后会被迅速吸收,并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干扰细胞内酶的代谢,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引起脑水肿、脑疝等。严重者会出现各种相关的局灶症状,有些损害有不可逆性。
3-硝基丙酸的毒力稳定,经加热和消毒剂处理后毒力仍不减。动物实验表明,3-硝基丙酸对多种动物都有毒性,如小鼠、大鼠、幼猫、狗、鸡、牛和羊等,主要受累的内脏器官和系统为肝、肾、肺和神经系统等,它还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硝基丙酸经胃肠道吸收较快,灌胃后其血液浓度达峰时间约为12分钟,进入血液后很快向各组织分布,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给药后5分钟即可在脑部不同区域检出3-硝基丙酸。可见它一旦被摄入,就会迅速损伤中枢,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甘蔗的中毒症状非常可怕,而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措施。急救治疗应对早期中毒病人的方式是迅速洗胃或灌肠以排出毒物,并采用对症处理,如保护肝脏和肾脏,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酸中毒;给予适量镇静剂止痛;对疑似有脑水肿者,使用脱水剂和激素;对重症病人使用促进脑组织代谢的药物;对昏迷病人使用苏醒剂。
有国外文献指出,3-硝基丙酸口服中毒剂量约为12.5mg/kg,即一个60kg的成人,其中毒剂量约为750mg。据报道,引起中毒的甘蔗样品中,3-硝基丙酸的含量为1700~2083mg/kg。也就是说,吃不到0.5kg的甘蔗,就会中毒。而甘蔗的重量一般是2.5~5kg,故最多吃1/5节有毒甘蔗就会中毒。
可见,霉变甘蔗极易引起人体中毒,一旦误食,就会导致可怕的后果。那么,正常甘蔗有没有3-硝基丙酸呢?目前已知能合成3-硝基丙酸的植物有金虎尾科(MalPighiaceae)、荃菜科(Viol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棒果木科(Corynocarpaceae)。而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因此在恰当的储存条件下不会合成3-硝基丙酸。正常甘蔗本身无毒,霉变甘蔗有毒。
民间确实有这样一句话,“清明蔗毒过蛇”。经过调查,这句话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果农根据经验给出的解释是:甘蔗的糖分含量高,储存时间过长,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霉菌,产生霉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红心”甘蔗。目前,市场上所卖的甘蔗大多是年底采收的,储存时间比较长,而清明前后各地升温加快,“红心”甘蔗出现的概率也就增加了。但红心甘蔗的出现与清明节并无必然联系。如果因为“清明蔗毒过蛇”这句话就一竿子打死所有的甘蔗,那保存得当、未变质的甘蔗可真的要喊冤了。
为了让大家在暖和的天气里也能吃到比较新鲜、安全的甘蔗,下面教大家几个保存甘蔗的小方法。
(1)存放于阴凉处。
(2)不要把甘蔗尾部的叶子削干净,让其包住甘蔗身。
(3)竖起放置,根部放在水中(浸到2~3节的位置)。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吃甘蔗很麻烦,于是选择来一杯清甜怡人的甘蔗汁。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前面已经教大家如何辨别霉变甘蔗,但是对于甘蔗汁,似乎并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辨别。很多路边小摊往往没有营业执照,他们为了谋取利益,用霉变的甘蔗榨汁也是有可能的。
一杯甘蔗汁大约是400~500mL,根据前面计算的结果,吃0.5kg霉变甘蔗即可中毒,而榨一杯甘蔗汁所需的甘蔗差不多就是这个量。
所以,在购买甘蔗汁时,一定要慎重!首先,最好选择现榨现卖的摊位,尽量自己挑选甘蔗让老板榨汁。其次,不要在气温过高后选择购买甘蔗汁。最后,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家里榨甘蔗汁。
通过上面一番论证、调查,大家大可不必对甘蔗敬而远之,视其为清明时节的“不祥之物”。只要经过仔细辨认、挑选,正常的甘蔗吃起来是安全放心的。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红心甘蔗”真的有剧毒吗?[N].农民日报,2016-04-09(06).
[2] 佚名.红心甘蔗毒过蛇[N].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6-05.
[3] 邵国健,韩建康,吴丹青.免试剂离子色谱法测定变质甘蔗中3-硝基丙酸[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4):9.
[4] 陈晓明,胡文娟,陈君石.天然毒素3-硝基丙酸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8,17(3):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