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老年护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职业防护与健康监测

职业防护是指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工作者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职业防护是保护医务人员工作安全的必备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职业防护主要是为了防止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或其他血液性传染疾病,防止发生其他职业损伤,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在疫情中做好职业防护至关重要,只有医务人员健康安全得到保障,才能提供战斗在疫情防控战线上的力量,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一、防止物理性损伤

(一)针刺伤的防护

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是当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重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直接威胁着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护理人员是针刺伤的高危人群。预防针刺伤的措施包括:

1.职业安全意识培训

对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从预防针刺伤的重要性,正确、标准的安全工作流程以及安全性护理用具和工具的使用等方面开展培训。

2.建立管理制度

建立职业安全和预防针刺伤发生的管理制度,制定各类预防针刺伤发生的管理机制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流程。

3.创造适宜的操作环境

疫情期间由于床位紧张,男女患者混住一病室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保护患者隐私,经常存在操作暴露视野不充分的情况。同时佩戴护目镜也会降低视野清晰度,增加了针刺伤暴露风险。各类穿刺操作的视野环境应保持光线充足、明亮、舒适。操作台面应平展、宽敞,物品有序放置便于操作。确保各种用具、工具在操作者可及范围,避免手持锐器远距离移动。

4.操作对象的评估

为新冠肺炎患者执行各类穿刺操作时均应戴双层手套,并尽量保证双人操作。若遇患者不配合穿刺治疗,存在烦躁或抵抗情绪时,可寻求他人协助。

5.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宜选择带自动激活装置的安全性针具,使用无针输液接头,建议使用带有保护套的针头、安全性采血针、带有尖峰保护器等安全装置的静脉输液器及有自动回缩功能的注射器等。宜建立静脉无针系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术中使用钝针。

6.操作规范与流程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穿刺操作规范和流程,操作过程从容不迫。各类穿刺针具使用过程中,如必须回套针帽,应使用辅助工具单手回套针帽,禁止双手重新回套针帽。配备足量锐器桶,放置在护理人员操作可及区域。手术中传递锐器时应避免徒手传递,可将锐器置于碗盘、托盘中进行无接触式传递。

7.医疗废物的处理

各类穿刺针用后不可故意弯曲、折断、分离注射器针头。严禁针头回套针帽、徒手分离和二次分拣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使用后的各类穿刺针应放入防刺破且防渗漏的锐器桶中,尺寸以能容纳各种锐器为宜并加盖管理。锐器桶若有发生穿透或渗漏可能,应放入第二层密闭、防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

(二)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防护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是指由于使用用于诊断或治疗的医疗器械而导致的压力性损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长时间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加之防护服里闷热潮湿的环境,易造成鼻梁、颧骨、耳郭等骨隆突部位的压力性损伤,这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增大了被感染的风险。护理人员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值得关注,一线护理人员在做好防护隔离的同时,也应做好皮肤防护,预防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预防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措施包括:

1.评估现有的防护用具类型及作用,结合工作需要和持续使用时间,选择合适型号、材质、软硬度、贴合性的防护用具。尽量选择宽沿口罩,有条件的可以交替使用不同规格、类型的口罩。出现过敏现象时,寻找过敏原因并更换相关用具。

2.正确佩戴和固定防护用具,松紧度适宜,避免多层叠加和过度受压。

3.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建议每2~4h变换防护用具位置或摘除,使压力重新分配。

4.尽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适度保湿,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清洁用品,避免用力擦拭和按揉处于压力性损伤危险处的皮肤,如局部红肿部位等。

5.使用预防性敷料:在穿戴个人隔离防护用品前,清洁局部皮肤,将含有亚油酸、亚麻酸、维生素E等的液体敷料喷于鼻面部等易于受压部位,轻拍至皮肤吸收进行保护。使用预防性敷料如软聚硅酮多层泡沫敷料或水胶体敷料进行保护,可根据需求裁剪为合适的形状(对于局部发红或破损的区域,裁剪范围大于发红或破损区域1~2cm),进行无张力粘贴。去除敷料时,一手压住敷料一端,另一只手以0°或180°方向揭除敷料。注意避免敷料层叠过多。

6.定期自查和评估皮肤情况:建议所有穿戴二级、三级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每日在下班解除防护装备时进行自我皮肤检查,重点检查鼻梁、面颊、颧骨、耳郭等受压部位,以便及早发现压力性损伤,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职业性皮炎的防护

职业性皮炎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有刺激和(或)致敏作用的职业性因素所致急慢性皮肤炎症性改变,主要是由化学因素所致,机械摩擦、环境温湿度有协同作用。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机体皮肤汗腺和皮脂腺功能旺盛,通透性增强,易吸收化学物质,加之频繁洗手,易致职业性皮炎发生,表现为皮肤发红、烧灼痛、瘙痒、皲裂、红肿、丘疹等。职业性皮炎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使其受到抑郁症、情绪障碍和睡眠紊乱等情绪上的困扰。预防职业性皮炎的措施包括:

1.戴手套前涂抹隔离性乳霜和润肤剂。

2.穿戴防护用品前,可将含多聚化合物的皮肤保护膜以及复合氧化锌软膏提前涂抹于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的皮肤。

3.避免皮肤与防护服直接接触,可在防护服内穿棉质、轻薄衣裤。

4.穿防护服前,在腋下、腹股沟、足底等部位可使用吸湿垫加强汗液的吸收。

5.脱掉防护服用品后及时用温水和少量温和型皮肤清洁剂洗手,洗手后轻柔擦干,使用润肤剂或保湿霜涂抹双手。

6.减少手部与清洁剂等化学试剂直接接触。

7.选择型号合适的一次性内裤或纸尿裤,穿戴舒适,及时更换。

8.建议所有穿戴二级、三级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每日在下班解除防护装备时进行自我检查皮肤,检查腋下、腹股沟、双手、双足,男性增加阴囊、阴茎等部位皮肤的潮湿度和浸渍情况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皮肤损伤,及早采取措施。

(四)放射线的防护

X线在穿透人体时,会对人体产生轻度危害,引起人体生物大分子及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反应,产生有害效应,无任何防护的照射就会对人体造成射线损伤。新冠肺炎期间,为及时了解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情况,医生需给患者行胸片检查。对于卧床、不便活动的重症患者来说只能在病房接受检查,在防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预防放射线损伤的措施包括:

1.拍胸片时,病房里的医护人员都要避开,尽可能远离操作现场,防止辐射。

2.尽量避免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对因病情需要必须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行检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铅板屏障或穿铅衣、铅围裙等防护用品。

(五)气温变化的影响

热舒适性较差是各类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普遍存在的不足。由于医务人员在防疫工作中需长时间穿着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闷热潮湿的穿着体验将对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穿着防护服使医务人员行动不方便,还会让他们在治疗病患的过程中汗流浃背,随之湿透的衣服又会导致湿冷。气温的变化,对医务人员来讲,是一种毅力和体力的双重挑战。气温变化时的防护措施包括:

1.气温偏低防护措施

(1)在防护服内穿着厚薄适宜的衣裤,气温低时可着长袖偏厚的衣裤。

(2)适当使用厚衣物或电取暖器保暖。

2.气温偏高防护措施

(1)在防护服内穿着厚薄适宜的衣裤,气温高时选择轻薄短袖衣裤。

(2)结束污染区工作后,及时更换潮湿衣裤,以免受凉。

(3)病区可根据气温情况,适当使用冷风机。

(4)护理人员因闷热出现虚脱,眩晕等不适时,应先休息,若症状未得到缓解,必须有人陪同然后按流程脱防护服,返回清洁区。

(5)护理人员大量出汗,结束污染区工作后应立即补充水分或含电解质的饮料。

二、防止生物性损伤

相关研究提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除了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以外,还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因此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线工作中需要采取全立体、全方位的防护。预防生物性损伤的措施包括: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标准预防原则。

2.严格按照疫情防护标准,根据不同暴露风险级别进行相应防护。

3.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操作要点:

(1)能生活自理的患者到卫生间进行大小便,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冲马桶时盖上盖子,污水处理系统按国家相关规定处理后统一排放。

(2)不能自由活动,需使用便盆进行大小便的患者,在便盆上套双层黄色包装袋后排泄物扎紧封口,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3)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操作时可在手套外加戴一层PE手套或橡胶手套,操作完毕后脱手套,使用快速手消液进行手卫生。

三、防止化学性损伤

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长期接触高浓度消毒剂,持续刺激皮肤、黏膜,会导致呼吸道损伤,降低机体免疫力,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预防化学性损伤的措施包括:

1.加强防范意识,接触刺激性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2.刺激性强、具挥发性的消毒剂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以防局部浓度过高。

3.含氯消毒剂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因此应现用现配,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应加盖保存。

4.按标准准确配置消毒剂浓度。消毒剂浓度并非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大部分消毒剂在高浓度时是有腐蚀性的,对环境、物品、皮肤、黏膜等都具有损伤性。

5.喷洒消毒剂与使用腐蚀性大的消毒剂时应佩戴防护用品。

6.使用消毒剂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降低空气中消毒液浓度。

7.化学消毒剂的医疗废物应放于专用包装物或密闭容器内按医疗废物处理。

四、防止心理性损伤

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面临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挑战:担心自己随时会受到病毒感染,还要不顾家人的担心专心救治病患,要耐心安慰和开导患者及家属,还常因患者的病情加重、死亡而自责,身边战友被病毒感染却无能为力。医务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容易出现多种负性情绪,详细的心理防护与调适方法见本章第五节相关内容,这里仅简单介绍基本原则:

1.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自我心理检测,要及时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接纳自己出现的负面情绪,学会自身调适,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

2.保持合理的工作时间,坚持必要的休息和放松,不要过度疲劳。采取适当的运动与体育锻炼。

3.激活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工作之余可与家人、朋友、同事、领导互动,倾诉烦恼获得支持。

4.建立相互信赖的医患关系,遇到患者不理解、不配合治疗时,医务人员可采用共情、反应性倾听方式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不要将患者的不满看作是对自己的不满,不要以此来责备自己,否定自己,增加心理压力。

5.寻求专业帮助,根据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如果感觉自己已不能实现自我调节,要尽快休息,必要时求助于专业心理人员获得心理防护技巧以及专业建议。

五、医务人员健康监测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大量医务人员感染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疫情中只有医务人员自身做好防控,保持身体健康,才能救治保护更多的人,医务人员的安危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的成效。落实医务人员健康监测措施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健康监测措施包括:

1.每天2次测量体温,并及时上报。

2.监测是否有头痛、乏力、咽痛、咳嗽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

3.监测是否有面部、手部皮肤损伤以及腹泻等其他可能易导致感染的情况。

4.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休息,切勿带病进病房,切勿带病坚持工作。

5.对于有临床症状、有可能感染的医务人员,要立即进行病原学检测。

6.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如发生疑似感染,医疗机构要立即按照新冠肺炎相关诊疗规范,对疑似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隔离。

7.对于感染的医务人员要及时开展有关检验检查,组织专家组对病情进行评估会诊,明确诊断并制定具体救治方案。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