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数量上的优势
无论是在战术还是战略上,军队的数量优势都是常见的制胜因素。
战略确定战斗的时间、地点和兵力,不论胜利与否,只要进行战斗并获得了结果,战略都可以利用这种结果来服务于战争目的。战斗结果通常与战斗目的间接相关,很少有直接关系。还有一系列其他目的作为手段从属于战争目的,这些目的多种多样,甚至整个战争的最终目的也在每场战斗中不尽相同。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列举这所有问题了,也暂且不谈战斗的运用。
在战略决定战斗时,即使是那些在战斗之初就发生影响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战略在规定时间、地点和兵力上可以有多种方法,也会带来不同的开始和结局。因此,我们只能通过逐步而具体的研究来弄清它们。
如果我们撇开战斗的目的、条件的变化,以及军队的价值来看,那么就只剩下战斗的概念了。在这个抽象的战争里,除了作战双方的数量,便再无其他东西可以区别了。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数量的优势只是制胜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以影响战局。
但是这种优势的程度各不相同,如果优势是成倍存在的,那么数量的优势可以压倒其他因素成为决定战局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投入尽可能多的军队。
不管投入战斗的军队对此是否能够证明,我们都要竭尽全力研究,这是战略上的首要原则。这个原则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一切国家和民族。为了更明确地阐述问题,我们首先考察一下欧洲的军事情况。
在武器装备、组织编制和战斗技能上,欧洲各国军队的情况十分相似,但在军队武德和统帅才能方面有所差别。纵观现代欧洲战史,已经很难找到另一场马拉松。
腓特烈大帝曾在洛伊滕会战上,以大约3万人兵力打败了8万人的奥军;在罗斯巴赫会战中,以2.5万人的兵力击败了5万多人的联军,这是与兵力两倍及以上于自己的敌人作战时取得的绝无仅有的胜利。我们不能将卡尔十二世的纳尔瓦战役纳入此类战例中,因为当时的俄国人还不能被看作欧洲人。拿破仑曾在德累斯顿,以12万人的兵力对抗22万人的兵力,取得绝对性胜利。在科林战役中,腓特烈大帝以3万人的兵力对抗5万奥地利军,结果遭遇失败;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以16万人的兵力与28万多人的兵力进行殊死战,同样遭遇失败,对方的兵力优势不足两倍。
大北方战争
17世纪末18世纪初,瑞典称霸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当时的内陆国家俄国为了收复17世纪被瑞典占领的俄罗斯领土,并打通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瑞典多次发生战争,均未成功。1699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与丹麦、萨克森、波兰等国建立反对瑞典的北方同盟。1700—1721年,北方同盟与瑞典之间爆发大北方战争,战争以俄国胜利而告终。俄国从此称霸波罗的海,而瑞典却丧失了其在海外的大部分领地,从此退出东欧强国的行列。
由此可见,即使是欧洲最有才华的军事统帅,也很难战胜数量比自己多一倍的敌军。因此不论战斗规模的大小,不论其他方面的条件多么不利,只要兵力上有显著的优势,就占得胜利的先机。当然,对于某些易守难攻的关隘,即使十倍于敌人的兵力也难以攻克,但这样的战斗根本无法谈起。
因此在欧洲战场上,在决定性的战斗地点拥有兵力优势是十分重要的。此时能够集中多少兵力,取决于军队的绝对数量和使用兵力的技能。因此,战争的第一规则为:把尽可能多的军队投入战场。
一直以来,军队的兵力并没有被看作是重要条件,在战史中也只是偶尔提及,未受到关注。滕珀尔霍夫以七年战争史为背景,最早谈到这个问题的规则性地并给出兵力数量,但并不深入。马森巴赫在其评论1793年和1794年普鲁士军队的孚日山战役的系列文章中,大谈山脉、谷地、道路和小径等影响战争因素,却对双方兵力只字未提。某些评论家(这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滕珀尔霍夫和蒙塔朗贝尔,前者在其著作第一部分的第113页提到这一观点,后者则在关于1759年俄军作战计划的书信里提到此观点。)生发了一种奇怪的观念,他们认为军队应该有一个最理想的标准数量,即一个最佳规模,超过这个数量不但不能制胜反而是累赘。
通常情况下,绝对兵力的数量由政府规定,这是军事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军队统帅必须把绝对兵力的数量看作一个既定数目——必须技巧性地运用可得到的所有兵力,使其在决定性的地点上形成相对优势。
因此,对空间和时间的计算,就成了最重要的因素。这就使得有人认为,空间和时间几乎囊括了使用兵力的所有问题。然而事实上,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计算是战略上的一种基本的日常需要,而不是最困难和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要素。
如果我们公正地审视战争史就会发现,在战略上极少出现因计算上的错误而失败的情况。如果我们要用时空概念来解释,一个如腓特烈大帝或拿破仑这样果断而有胆魄的统帅,运用一支军队以急速行军的方式击败几支敌军的战况,我们就不必徒劳地在用词上纠缠不清了。
对于某些胜利的战例,需要我们正确评判对方的将领。无论是腓特烈大帝对道恩,还是拿破仑对施瓦岑贝格,无论是以少量兵力同敌人对峙的冒险精神获胜,还是凭借强行军的毅力和袭击的胆量获胜,此之胜利与计算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简单要素之间的关联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就是,那种防御战中经常为伟大统帅所信赖的方法,类似于在罗斯巴赫战役和蒙特米赖战役胜利后,他们乘势取得的洛伊滕和蒙特罗胜利那样的反跳式用兵法,准确地说,也很难见诸历史。
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的地点上使优势兵力巧妙地集中,就必须选定决定性地点,同时对兵力进行适当的部署,并具备不怕牺牲的决心。腓特烈大帝和拿破仑在这方面都做得十分突出。
因此,数量上的优势应该被看作基本原则,无须竭尽全力去争取。但如果因此而认为数量上的优势是取得胜利的不可或缺的条件,那就完全误解了我们之前的论述。我们只想努力阐明的是:军队数量在战斗中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只要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就是符合这一原理的;至于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是否应该避免战斗,那就只能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