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孩子不刷牙的时候
说教用语
“不刷牙会长蛀牙哟!”
鼓励用语
“刷牙真麻烦呢!”
爸爸与3岁的儿子在一起,每天晚上真是斗智斗勇。
究竟要不要刷牙?
那位爸爸带孩子去牙科看诊的时候,看到候诊室墙上的宣传画上写着“孩子有蛀牙,父母有责任”之后,就下定决心必须让孩子好好刷牙。
儿子好像也不是特别讨厌刷牙,但因为爸爸总是喋喋不休,于是要不顶嘴说“一会儿刷”,要不没有刷牙就撒谎说“已经刷完了”。
刚开始的时候,爸爸还用“不刷牙的话,不让你吃零食哟”等“切断补给”式战术,和“你要是刷牙就带你去游乐园”等表扬加诱惑式战术。
但是,斗智斗勇慢慢白热化,现在每天晚上都是爸爸“押”着大哭大叫的孩子刷牙。有时候甚至把孩子按在地板上,用腿压着孩子的双手,硬是逼孩子张嘴刷牙。
还有一个案例。有父母因为孩子在托儿所总是打别的小朋友或者砸东西等“问题行为”前来咨询。在这个家庭里,孩子也是被父母强迫刷牙。
其他具体情况暂且不谈,当这些家庭停止每天晚上强迫孩子刷牙之后,孩子的“问题行为”也逐渐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呢?虽然还不能下具体的定论,但是孩子的“问题行为”应该可以理解为是对被强迫刷牙这件事情发出的求救信号。
另外,说起我家的4个孩子,其中既有喜欢刷牙的,也有嫌麻烦不刷牙的。特别是小儿子,因为有过敏症,别说是牙膏的气味,就连牙刷的触感都受不了。他上小学前一直都没有刷过牙。
虽然在托儿所里,他好像也尽量忍耐着模仿过刷牙,但回家后依然不刷牙。即便这样,他也没有蛀牙。相反,每天刷牙的哥哥却有蛀牙。所以,我觉得家长们不必太拘泥于刷牙这件事。
我想说的并不是“不刷牙不一定有蛀牙”或“孩子不想刷牙的话可以不让他刷牙”。毫无疑问,好好刷牙是我们每位家长都期待孩子能够养成的好习惯。
但是,对于讨厌刷牙的孩子,我们真的有必要采取强迫的手段吗?我认为我们应该事先进行“利益权衡”,也就是“利与弊,哪个更大”。或许父母应该认真思考一下。
刷牙这件事情应该没有严重到必须采取强硬手段,压制大哭大叫的孩子的程度。
在医院接种疫苗的时候,有时医生也会按着孩子强行注射,因为如果孩子乱动、挣扎会很危险。即便和小孩子解释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他们也不太能理解。考虑到不接种疫苗会有生病的危险,哪怕是逼迫孩子接种疫苗也是应该的。
但是刷牙不是那种严重到必须使用暴力去逼迫孩子做的事情。大家要是能够从容冷静地思考一下,相信育儿会变得更开心一些。
“你要这么说,他一直都不想刷牙怎么办?”
“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做到,我可不能任由我家孩子不刷牙!”
我演讲时经常会有听众发出这样的质疑。但是,我认为刷牙这件事,不是必须立刻想办法去解决的棘手事情,也不是即使倍感艰辛也必须努力完成的工作。
等到上了小学,孩子自然就会养成刷牙的习惯。进入青春期之后,要是有了喜欢的人,孩子也会自己主动去买漱口水、口香糖什么的。
刷牙这样的生活习惯,孩子该怎样去养成呢?这是相伴孩子一生的生活习惯。作为父母,陪着孩子站在培养这一终生习惯的起点上,我们要做到不急不躁不紧张。这不是什么让人头疼的大问题,把它当成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件趣事即可。
“我家孩子超讨厌刷牙,真头疼啊!”平时发发牢骚什么的也就算了。如果家长把刷牙问题升级为“要是不好好教育他可不行”,那么这个小小的刷牙问题就会让整个家庭焦虑不断、困扰不堪,弄得父母孩子都很难过。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有些是很快就能学会的事,也有一些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事。
但是,无论是哪个过程,是顺利还是棘手,都请您尝试着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将过程本身看作珍贵无比的体验。如果父母能轻松应对,就会觉得“孩子讨厌刷牙也没什么大不了”。
孩子不刷牙并不是待解决的问题。我想要说的是,正是因为父母自己不够包容,才导致“刷牙”成为事件
。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眼前的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