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望中觉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你所有的困厄与潦倒,皆缘于思想的沉睡

你今天的平庸生活,并非能力平庸所致,而取决于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决定你的能力。借用“二八定律”来阐述这个观点,即你的思想行为在底层80%的范围以内,你就只能过80%的人那样的生活;如果你的思想和行为超越80%的人,你的成就就能达到顶层20%的人才能达到的规模和水平;如果你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达到顶端5%的范围,那么你将获得巨大成功。

思想,让我们脱离了禽兽行列

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是“人有思想”。

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是什么?答案也是“思想”。

每一个人在生命之初,体力、智力以及各种能力等各方面其实都所差无几,但有人成就非凡、春风得意,有人却平庸无为、潦倒度日。即使是做同样的事情、从事同样的职业,也会有人成果显著,有人一事无成。为什么?除了个人机遇、社会关系、经济实力等因素外,其根本原因即是思想上的差别。

什么是思想?所谓思想,就是客观存在且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

思想不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是人类具有力量、智慧的表现。观察下身边那些表现不凡的人,他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思想上的不凡,他们拥有较常人更超群、更深邃的思想。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够成为一名律师,过上流社会的生活。但马克思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立场坚定的有为青年,他的理想是希望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他在谈论关于《如何选择职业的理想和价值》时,曾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发展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为了引导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马克思一直专注于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研究。马克思穷的一贫如洗,又没有固定工作,加之资产阶级不断的迫害和封锁,经济上非常困顿,饥饿和生存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伟大的理想,而是默默忍受贫困,在艰辛中积极探索,勇往直前。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最终成为历史上的一代伟人——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哲学家。

遗憾的是,现代社会不少人在乎的是物质上的富有,而不在意精神世界的富足,一些人甚至揶揄马克思的清贫,真可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因为对于马克思而言,他根本没有把个人享受当作人生的最大幸福,而是把实现人类共产主义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所以,当别人认为他贫穷的时候,他不会因此而苦恼,相反,他却为追求人类的彻底解放而感到自豪。

马库斯·奥里亚斯说:“我们的思想,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人要有思想,那是因为人的行为要靠思想支配。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比如,一个对人生有所期许的人,会认真踏实地做事,不断提高自己,对生活充满激情,使生活积极、充实而更有意义。相反,一个没有思想对人生无所寄托的人,则会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这样地活着形同行尸走肉,与等死无异。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擅长思考的动物,思考产生思想,思想转化为智慧,智慧使人凌驾于动物之上,使人成为真正具有灵魂的生命。

觉醒吧!我们应该追求思想的富足,了解生命的真谛,而不仅仅是对财富的渴求。让思想冲破种种“牢笼”,你会发现,你将对这个世界,对社会,对人生,拥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看法,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不会落入俗套,人生才会大放异彩。

灵魂没有想法,就会丧失自己

“没主见的人真的很可悲,就像橡皮泥一样由外力来决定其形状。”

相信谁都不希望做一个没主见的人,也不喜欢被人这样评价,但现实中不乏一些欠缺独立意识和自我支配能力的人。这一类人没有自我的想法,习惯按照别人的意志行事,这种“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做派看似一种为人随和的处世方式,容易得到众人的肯定及喜欢。然而诸多事实却证明,没有主见的人更缺乏存在感,更容易被他人忽视、冷落,甚至嘲笑。

米顿的父母和姐姐都是非常知名的画家,米顿也希望自己能像家人们一样以画画为终身职业。但是米顿在绘画的过程中总是缺乏必要的主见——他每画完一张画都会询问家人的意见。爸爸看了看,撇撇嘴说:“噢,这线条太僵硬。”米顿就按照爸爸的意见修改,让线条变得柔和;妈妈看完说:“亲爱的,你的画有些太抽象,虚无的东西没人爱看。”米顿又采纳了妈妈的意见,让画变得具体化。可姐姐说:“上帝,这是什么?是块木头吗?”米顿赶紧按姐姐的意见修改,结果那幅画作简直就是被染料弄脏的一张废纸。就这样,米顿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画作的修改上,最终他没能完成一幅完整满意的作品。

人的这种命运是怎样形成的?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这个法则里,思想摆在首位,命运源于思想,决定于思想。可以说,有些人之所以没主见就在于思想上的困顿。

主见,是面对问题时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而不盲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怎样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你需要在思想上觉醒,学会关注自己的想法。

有一位年轻人自诩聪明无敌,是全村最有智慧的人。但村里不少人却不同意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全村最有智慧的人是隐居在后山的一位老僧。年轻人相当不服气,于是决定上山与这位老僧较量一下。一见面,这位年轻人就直问老僧:“村里人都认为您是全村最有智慧的人,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出答案,想请教您一下。如果您能回答出来,我就服您。”

“你问。”老僧答道。

年轻人问:“现在我的手里有一只小鸟,请问这只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说完,年轻人伸出他的右手,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

老僧听完年轻人的问题后,面带笑容地回答道:“如果我说这只鸟是活的,你只要攥紧拳头,它就死了;如果我说它是死的,你只要把手张开,它就可以飞走。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掌握在你手上,你又何必来问我?”

年轻人听了老僧的话沉思良久,然后满意地下山了。

你为什么没有主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你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想要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必须在心里弄清楚:你的想法可能和别人的想法一样,可能不一样。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按照自己的感觉做出决定,哪怕这个决定别人不理解,或者具有很大的风险。

一个觉醒的人会时刻忠于自己,而不是总顾虑别人的想法,或总想着取悦他人。当与别人的见解有所出入时,即便他们期间会参考别人的建议,但自己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原则问题不会动摇。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在任何事情上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当有人向你征求意见或建议时,请尝试着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我的建议是……”在和他人有不同的意见时,请大胆地说:“虽然你说的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我不这么认为……”当你的观点被反驳的时候,不妨使用这样的句式:“我一定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但我会这么想,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这样做了之后,你会发现:同事会了解你的真实想法,而且,通过双方的沟通协作,共同提高了办事效率;你说服了领导,他采纳了你的意见,也看到了你的价值;你和朋友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获得了朋友的理解和赞许……

为此,你不妨在平时专注于当下一件件具体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分析,提高自身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你独到的见解积累多了,并且发现这些想法确实有价值和成效时,主见自然也就产生了。一个人一旦有了主见,就踏上了解决问题的捷径,因为你已将命运紧紧握在手中。

不要用行为的勤奋来掩盖思维的懒惰

大概很少有人会否认“成功来自勤奋”这种说法。你是否像大多数拥有梦想的人,每天凌晨四点就踏上了一天的征途,身心疲惫地搭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扪心自问,你这么日复一日地努力是为了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我们无非是想生活得更好一些,离成功更近一点,可直到认真盘点收获时,不少人会尴尬地发现以下事实:

每天工作之余还坚持学习英语,反复背单词,大批量阅读,但雅思成绩屡次不合格,导致迟迟无法实现出国留学梦;

一直在努力提高的演讲和写作技能,却没有明显大的长进,因此那次难得的当众演讲没有表现好,从而丧失了一次晋升的好机会;

满心期待用完美的工作表现证明自己,获得领导的认可和重用,但忙忙碌碌了大半年,这样的美好画面却始终没有出现;

……

这一切都与制定目标时的雄心壮志相去甚远,以致一些人常愤愤不平:我投入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实在是不公平!

真的不公平吗?事实是,从来不是勤奋没有用,而是勤奋的行为没有价值,因为有时看似勤奋的行为实质上却掩盖着一个人的思维懒惰。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来概括就是——“这根本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你看似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你每天工作之余认真学习英语,一口气买了很多书,却完全没有思考过你应该系统地读哪些书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哪些书对你的帮助最大,没有重点研究你的丢分项,一味地搞了“题海战术”;

演讲和写作技能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培养的,光靠理论不行,还得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如果你平时不敢当众讲话,人前总是扭扭捏捏,懒得实践,害怕实践,能力自然提升得慢;

工作中你虽然很努力,但有价值的思考太少。你宁愿每天因为各种琐事忙得晕头转向,却不愿花一点时间提升自己的水平。你明知道这项工作任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但却懒得花费心思。

……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可以形象地说明。

刘畅这几年在学习写作,书房里的柜子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中外古今名著可谓应有尽有。他每天坚持读两个小时的书,且觉得自己书读得不少,这一年的阅读量没有一万本起码也有一千本,但令他很郁闷的是,每次提及读书所得他就习惯性“脑短路”,不知所云。为此,刘畅经常和周边的朋友抱怨自己天赋不佳,记性不好。殊不知,这一切其实是他自身懒于思考所导致的。

刘畅给自己制订了一天读一本书的计划,他把多读书、读书多当成了目的,看起书来总是一目十行,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甚至闹出了张冠李戴的笑话。比如,有一次他讲及《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时说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遇到一个叫华雄的对手。”殊不知,那是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阅读是需细嚼慢咽,需要细细品味的,这样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生活中不少人读书囫囵吞枣,懒于思考,疏于分析。如此看再多的书也如过眼云烟,更不会从中受到启发,并产生自己的想法。许多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思维上过于懒惰,缺乏必要的思考,即便你付出得再多,也会导致低价值的行为和由此带来的低价值结果,这就是低品质的勤奋。

如果想改变这种徒劳无益的状态,你就要及时在思想上觉醒起来。把行动与思考有效结合,对行动中的关键节点有明晰的认识,才能不至于做无用功。中国有句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思考越深入、越全面,就越能帮助我们更快掌握做事的核心能力,从而成为高品质勤奋者。

比如,销售员在谈单子时不能光顾着滔滔不绝地讲解自己的产品,必须认真研究产品的优势、市场的趋势,客户的心理,反复思考客户所说的每一句话,仔细掂量对方的每一个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只有平时多思多想,多观察,多分析,掌握足够的基础信息,抓住客户的主要心理,才有可能打动客户的“芳心”,顺利拿到订单。

有一个大学生是班上的“学霸”,连续四年都是全系第一名。但他并非那种天天在教室学习的“书呆子”,相反他看书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各种集体活动也踊跃参与。他的聪明之处就是采用了“深勤奋”的方法,学习的时候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学到的知识就变成了他的“血肉”,所以他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效率却非常好。

别再用表面的行为勤奋来掩盖思维的懒惰,多一些思考才能最大可能地接近成功。对此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1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我回答这个问题。”

最穷的人,是从来没有梦想的人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

因为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人生就像一场毫无目的的旅行,永远也不会知道哪里才是终点,更不会知道何时才会结束。正如罗兰所说的那样:“一个人活着而没有目的,他就会彷徨、苦闷和不安,而唯有当一个人确实了解自己所要过的是什么生活之后,他才会觉得他的生命有意义。”

钟泽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一家贸易公司做秘书,虽然工作稳定,收入也可以,但他一直觉得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工具,每天过得浑浑噩噩。一天他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人跟咸鱼的区别在于人会翻身,而咸鱼不会。如果没有梦想,人跟咸鱼又有什么区别?”顿时钟泽羞惭不已,工作就是上班、下班、加班、赚钱,他早已经记不起当初想要的那种有激情、有动力的生活是什么模样,一辈子难道就这样平平庸庸下去?不!

钟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那就是做水果生意。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钟泽基本没吃过什么水果,他渴望有一天开家水果店,想吃什么吃什么。说做就做,但是开水果店需要很多资金,钟泽手头的资金有限,因此他决定先从摆摊开始。钟泽辞去工作,在一个社区门口摆上了水果摊位,他的摊位摆得最早,收得最晚,不管天气多差,他都会坚持到晚上九点多。他不仅摆摊,而且还提供免费送货服务,顾客通过微信和电话下单,每天他和妻子轮流送货。由于钟泽为人忠厚、诚恳,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和好评,渐渐地,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

梦想,是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梦想,是我们内心最强烈的渴望;梦想,是点燃人生的希望,激活人的内在潜能和力量。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可生活中不少人明明自己连梦想都没有,还嘲笑别人的梦想,觉得别人的梦想渺小荒唐,根本不值一提。殊不知,不论梦想多么可笑,一个人只要心怀梦想,就已经与众不同,略胜一筹了。

贝壳孕育出一粒珍珠需要一生的时间,那么一个人孕育出一个梦想又需要多久?其实你离梦想只是一段勇气的距离。

梦想,正因为距离我们遥远,才称之为梦想。正因为遥远,才给了我们追逐的权利。追逐梦想的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它必定会布满荆棘、充满苦难。正是因为它的来之不易,所以才格外的宝贵,才值得我们去珍惜,也正因为它困难重重,才能证明你的决心,考验你的勇气。拿出足够的勇气去追逐、去奋斗,就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

康多莉扎·赖斯是美国第66任国务卿,是美国政府中有史以来职位最高的一位黑人妇女。她的外貌说不上好看:一口龅牙,嘴巴还很大,皮肤黝黑,但是她却依靠自己高深的文化修养完全弥补了这些不足。她以朝气蓬勃、干练、充满智慧的形象,在全球各个政治力量之间纵横捭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美国的铁腕人物。在世界范围内,她所到之处,所有的人都为她钢铁般的意志和优雅的举止而倾倒,这一切源自梦想的力量。

赖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非裔家庭,10岁时她跟随父母到首都华盛顿参观白宫,却因肤色被拒之门外,她平静地告诉父亲:“我现在因为肤色而被禁止进入白宫,但总有一天我会在那里。”开明、智慧的父母十分赞赏女儿的勇敢志向,在父母的教化下,赖斯认识到: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谁也不应该由于他们所属的种族而受到歧视或者偏爱。任何人的身份都不是通过肤色或性别来决定的,而是通过个人的自身成就来决定的;每个人的幸福都是由自己创造的,只要你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起初赖斯的梦想是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她迷恋上了花样滑冰。她相当自律,为了练习滑冰,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滑完冰后去上学,放学后还坚持练习钢琴。她日夜刻苦练习演奏,最后终于获得了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15岁就进入丹佛大学拉蒙特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人们似乎看到一颗钢琴演奏的新星正冉冉升起。但在她17岁时,经过一番权衡,她理智地放弃了练习多年的钢琴,选修了一门政治学——美国政治学。在此期间,赖斯发奋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26岁时她已经成为斯坦福大学的讲师。1993年,她出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也是该校第一位黑人教务长。

不过,年轻的赖斯没有就此止步,她一直铭记入驻白宫的梦想,她开始致力于对俄罗斯的研究,很快对俄罗斯的政治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俄罗斯军队在东欧部署情况了如指掌,甚至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这引起了当时美国总统老布什的注意和引荐。在2000年美国大选时,赖斯开始担当小布什的“女军师”,且成为布什处理俄罗斯事务的“专职教授”为其出谋划策,最终成功出任美国国务卿,实现了一个10岁孩子跻身白宫的誓言和梦想。

赖斯她之所以能从平庸走向卓越,没有特别的成功秘诀,只是她一直在为梦想努力,并为之奋斗。这种强烈而充满自信的斗志,这种努力争取的积极行为,最终给她带来了好运,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所以,从现在觉醒起来吧,给自己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相信你的努力永远不会白费。

只要你愿意,没有人能阻止你过得更好

相信很多人会对这样一些现象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做同一件事,别人做得好,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做不好呢?为什么自己那么辛苦,工作多年却依然默默无闻、毫无建树,而有的人却成为佼佼者,不停地创造着奇迹……于是,不少人开始抱怨自己命不好,羡慕别人比自己运气好。

真是这样吗?未必!

如果你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惰性,总是会习惯地对自己说:“够努力就行了,凡事尽力而为,没必要累死累活,尽人事听天命。”这样很容易导致出现一些差错和遗漏,白白浪费了时间、人力、物力、精力,或财力等各种资源,等待自己的只有懊恼和沮丧。

陈晨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广州,一年多的时间,她换了四五份工作不说,最近又闹着离职。朋友惊讶于陈晨换工作的频繁,她却气愤地表示:离职不怨自己,只是自己运气不好,一直遇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遇不到赏识自己的伯乐。那些老板不是太苛刻,就是有眼无珠,对自己的能力不欣赏。但知情的人都知道,陈晨工作虽然认真踏实,但力度总是“欠火候”,一遇到累活儿、脏活儿、重活儿等都是糊弄或者干脆不做。有段时间,部门的所有同事都特别忙,大家每天都在加班,但陈晨依旧正常下班,她觉得自己做好分内工作就够了,这给大家的印象很糟糕。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后,陈晨发现一个女孩子在大城市打拼太辛苦了,不如回老家安生一点儿过小日子。她本来是做设计的,回家之后没什么就业计划,就考了个公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接待上访人员等。虽然这不是自己满意的工作状态,但陈晨又在失落之余安慰自己:这份工作起码稳定,女孩子迟早要嫁人,工作可将就一下。可这种将就的生活没有让她生活得更好,反倒使自己每天郁郁寡欢、没有活力。

生活中不少人做事时习惯“尽力而为”,但在这种状态下人通常缺乏内在的动力,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一旦碰到困难就以“我尽力了”的借口敷衍自己,甚至干脆放弃上进的努力,甘居下游……如此欠缺实现目标的勇气和志气,永远不可能成功。所以,不要总是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不妨想想凡事你是尽力而为,还是竭尽全力。

“尽力”和“全力”之间只差了一个字,却包含了一个人对待事情两种全然不同的态度。全力以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遇到困难不找各种借口,而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要努力就尽全力,要做就做到最好,不然世界上努力的人那么多,凭什么你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微尽薄力就呼天抢地地说自己多么辛苦,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我们的人生由自己主宰,只要你愿意,没有人能阻止你过得更好。现在开始,毫不犹豫地驱除自己的惰性吧,无论是工作、感情,还是生活,要做就做到最好,不找任何理由和借口,这不只是为了一个好结局,更是为了对得起曾经付出的努力,对得起那每一个日日夜夜勤勉不辍的自己,如此,即使是普通的人,也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由于高中时期的一场大病,杨冰在病床上足足躺了4年,未能如期完成高中学业,也与梦寐以求的大学失之交臂。病愈之后,杨冰为了把耗费的4年“挣”回来,选择了一条上大学的捷径——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了节约时间和资本,她选了科目最少、经费最低的英语专业。由于英文要从头学习,杨冰开始了不顾一切地努力:她每天挤出10个小时都用在学习上,就连吃饭、上厕所都戴着耳机练习英语听力,仅仅一年半就拿下了大专文凭。

学业完成后,杨冰幸运地进入一家企业成为一名行政专员。说是行政专员,其实与打杂无异。她不但要负责打扫办公室卫生,而且还要负责给人端茶倒水,几乎没有人注意她。有一次她因为忘了带工作证,公司的保安竟把她挡在了门外。她说自己是公司的员工,是因为要给公司买办公用品走得匆忙,把工作证丢在办公室了。但不管她怎么说,保安都不理会。她委屈地站在公司门口,却惊异地发现一些与自己年纪相仿,穿着职业装的白领进入公司的大门是那么随意,有的也没有带工作证而保安却不闻不问。她便问保安:“刚刚进去的那几个人也没有带工作证,你为什么让他们进去?”得到的回答却是:“你赶紧走,就是不让你进,你和人家不一样!”

杨冰感觉自己被人当众踩在脚下,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侮辱。看着自己寒酸的衣装、老土的打扮,再看看那些衣着整洁、气质不凡的白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努力缩小与这些人的差距,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好!”此后,她利用所有闲暇时间来熟悉公司业务,不断充实自己。由于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她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公司最后一个离开,还常常熬夜到两三点。很快她就成了一名业务代表,而后通过几年的认真学习和实践锻炼,她的工作能力越来越突出,不久便被任命为公司的部门经理。

杨冰虽然学历低、经验少,但她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经验,逐渐克服了自身的弱项,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慢慢地向目标靠拢,最终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欣赏,实现了更高的人生价值。

发生在杨冰身上的那些柳暗花明,看似是好运的眷顾,其实是她的不懈努力。人生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逆袭”,觉醒吧,不要再以“尽力”的借口敷衍自己,毫不犹豫地切除自己的惰性,全力以赴去做,在此过程中让自身能力、意志力得到充分磨炼,你的付出和努力最终都是有所回报。

你的生命,需要的也许仅仅是一根“刺”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却又对幸福存在误解。

幸福是什么?是肚子饿了,用美食来满足自己?是伤心难过了,用漂亮衣服来安抚自己?如果以这种思维方式来理解幸福的话,那么我们只会让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生活中太多人对幸福的最大误解就是认为通往幸福的道路上不会有痛苦,殊不知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迷茫和面临的窘境,其实正是打开“幸福之门”的必经之路。

是的,幸福和痛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们是一个矛盾的产物。但所谓的幸福并不是没有痛苦,恰恰相反,幸福伴随着痛苦,痛苦之后会有幸福,就像彩虹的美丽总是在风雨后。所以,幸福的秘诀不是企求略过痛苦,直达幸福,而是有足够强大的内心直面痛苦,接受痛苦,并且从中汲取精华,帮助自己提高人生体验。

曹雪芹在家道中落后,流落街头以卖字为生,他憋着一股气写出了鸿篇巨制《红楼梦》;

J.K.罗琳遭遇了婚姻的背叛,在每天为孩子的抚养费没有着落而烦恼的艰难时期,却在咖啡馆熬出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

面临中年失业危机,李安曾经失落了很长一段时间,像个家庭主妇一样每天在家做家务活,还要忍受周围人歧视的眼光,但他最终厚积薄发,成为国际知名导演;

……

生活就是一个双面镜,那些伤害你的、带给你痛苦的,往往也会激励你,成就你。如果没有那些不幸的事情时时折磨和敲打着我们,没有那些挫折和伤害来时时鞭策我们,没有那些凌辱和失败来时时刺激我们,我们将在生活的风雨中变得更加弱不禁风,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更多色彩。正因如此,当生活过于平淡、人生陷入平庸时,你最需要的不是尽快找到幸福的秘诀,而是一根痛苦的“刺”,一根能刺痛你、警醒你的“刺”。

大家熟知的著名主持人杨澜是大多女性敬仰的典范,她美丽、智慧、优雅、知性,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曾是一个羞怯、不自信的女孩。在成为央视节目主持人以前,杨澜是北京外语学院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并且有些缺乏自信,她甚至曾因听不懂英语而特别沮丧。当时的她感到万分痛苦,但她没有得过且过,而是不断给自己打气,尝试着当众讲话,和英语听力死磕到底,这也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在节目里用英语与嘉宾们谈笑风生的杨澜。

在主持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杨澜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工作去美国读书。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实在太少,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她想对这个世界有些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就这样,杨澜辞去了令人艳羡的工作,背着两箱行李来到了美国。在那里,她租住在不时会溜达出老鼠的便宜公寓里,每天要熬夜学习到凌晨两点钟左右。不过这段艰辛的生活让她在国际政治、外交、经济、传媒等各个领域都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1996年回国后,杨澜开始加入凤凰卫视,一手策划、主导了两档访谈节目,但一开始发展得十分不顺,杨澜丝毫不以为然,她说:“每一次我要改变肯定是因为与周围不和谐的情况已经达到了极限,我既然想要改变,就能够承受那样的痛苦。”为了更好地准备采访,无论工作多么忙碌,她都会挤出时间读书。那段时间,她每年的总阅读量超过8000万字,采访的时间更是达到了数万个小时。就这样,杨澜呈现给大家的永远是脱俗的气质,永远微笑着聆听,谈吐永远文雅大方。她访问过近千名国际政要、企业家、社会领袖,其中多位都与她成了莫逆之交。

面对生活中那些充满艰辛的日子,那些痛心疾首的时刻,那些深深扎向自己的“刺”,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抱怨,有的人选择攻击或是愤怒,而有一类人总是在根据“那些让你痛苦的终将让你创造”的原理,选择让这些“刺”与身体融为一体。从内心接受痛苦,在这个精神涅槃的过程,不抱怨,不哭喊,耐着性子看自己重生。

说到这里已经很明了,我们可以有无数种方法降低或逃避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积极改变。那些直面自身痛苦及痛苦背后的问题的人,每一次痛苦都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如果你此刻正被身处的环境折磨,不要逃避,不要惧怕。在不利环境中,把你的“自我”激发出来,使你惭愧,使你警醒,你才有蜕变的机会,才有升华的可能,如此病苦可成为良药,患难可成为解脱,痛苦可成为幸福。你终会发现,那个优秀的你,正是在一次次痛苦所积累出来的。

请记住,扛得住,世界就是你的。

往前看的时候,生命自然延伸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感叹:如果我当年坚持下去,现在事业一定发达了;如果我当初嫁给了那个人,婚姻质量一定不会这么差;如果我早点听老师的话,说不定也能考入名牌大学……然而人生没有回头路,你当初有那么多的如果,却舍不得付出行动,如今凭什么还想要结果?

生活要往前看,不要向后看。因为,生命就如同一条河流,和时间绑在一起,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着,永远不可能退后或停留。如果我们只一味地回顾往事,不知今日该如何做,明日自然会烦恼。如此我们荒废的就是生命中的每一天,只会在不断的遗憾和后悔中昏沉度日。

有一位知名艺术家很有才华,拥有众多仰慕者。一天,一位女子敲响了他的门,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不会找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艺术家虽然也很中意该女子,但他忘不掉上一段失败的感情,便想再考虑考虑!当艺术家情伤愈合后,来到女子的家中向女子求婚,却被女子的父亲告知:“你来得太晚了,十年前她就嫁人了。”

艺术家听了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崩溃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中,“如果我早一点做选择,就不会错过她了”就这样,艺术家整天郁郁寡欢,连创作的心情也没有,三年后便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作品丢入火堆,只剩下一句对人生的感言:“要生活好,必须向前看。因为只有把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你前面的脚下才有路。”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也成为过去式了,并不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已经不能挽回了,再也找不回来了。对过去或哀伤遗憾,或留恋沉迷,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之外,没有一点益处。等到年老体弱走不动的那天,也只能依靠无数个“如果”支撑回忆,这是最坏的结果。

当前路艰辛难行时,不少人会抱怨自己的道路太过狭窄,其实这只是因为你的眼光过于狭窄罢了,你只是看到了已经走过的路途,却看不到前面更宽广的天地,最终路被自己堵死。要继续向前迈进,就要学会关掉自己身后的门。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随手关门的好习惯,在自己的院子散步时,他每走过一道门总会随手把身后的门关上。朋友们对他这一行为很不解,就问他:“你有必要这么做吗?”劳合·乔治微笑着回答:“我就是有这样的习惯,这是我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而且,当我在关上门之后,也代表着我已经将过去留在了身后,不管过去是美好的成就还是失误,我都会忘记,然后重新开始。”

时间是往前走的,指针不可能倒着转,所以现在的一切都将过去,只要过去就再也不能回头。觉醒吧,如果想改变眼前的困厄和潦倒,就要学会不为做过的事情后悔,也不为没做过的事情遗憾——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未来是搁笔待写的空白,需要我们去填写。当你向前看的时候,生命自然会延伸下去。

明天,永远是全新的一天。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任何人,与其张望过去的自己——一个已知的、常令自己追悔莫及的自己,都不如寻找未来的自己——一个未知的、由自己主宰命运的自己。同时,你也要坚持一个信念: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