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理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浮生若梦,何不长醉江南?

人间四月,你陪我看夕阳映舟;

来日方长,我陪你看细水长流。

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春夜,我们抵达西塘古镇,颇有“杏花春雨下江南”的意味。

下榻的旅馆是林知逸选的,有着温婉动听的名字:烟雨江南。

与名字呼应的是旅馆内的明清风装饰:大堂里侧有张案桌,上面摆着仿古斗彩花卉纹瓷盘,瓷盘两旁分别立着身段优雅的青花瓷瓶;案桌前是八仙桌,两侧摆了两把做工精细的雕花木椅,体态稳重敦实,仿佛青花瓷瓶的守护神。

下过雨的江南小镇,春寒料峭,湿冷中透着沁骨的寒意。

“感觉这里比北京还冷。”进了房间,寒意犹在。

“下了雨,倒春寒嘛。”林知逸放下行李。

“不过我不怕冷。”我坐在床头说。

“你是打算明天拍照不要温度要风度?”林某人现在已有摄影师的自觉。

“没想那么远,我想的是,今晚睡觉我有小棉袄和大暖炉护航!”

“那你赚大了,还有温暖套餐。”

“以前有个作家说,找个男人就是冷天找个暖炉帮暖手暖脚。我不但找到了,还买一赠一。”我心满意足地说。

“买一赠二也可以。”林知逸一本正经地说。

卧听雨声入眠香,一夜无梦到天明。

“今天穿旗袍不冷吧?”我问林知逸。

“你可以自己出去感受下。”他拉开窗帘,推开房门。

我这才发现,原来我们住的房间自带一个小庭院,庭院内摆放着一张圆形石桌,两张石凳。想来是留给客人对弈、饮酒所用。

我披件薄外套站在院内,微风拂来,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

透过庭院围墙上的那扇小窗,窗外的一抹春色尽收眼底。三两棵绿杨依着岸边,乌篷船在清波里穿行,不时有行人从窗前路过,春风送来行人的欢笑声。

眼前景在画中游,心中诗意油然生。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词:‘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我说。

“确实如此,你现在就是墙里的佳人。”林知逸说。

“不应该是穿睡衣的懒人吗?”我笑道。

“你穿睡衣,也是佳人。”

“你曾经有个笔名,是不是叫‘墙外行人’? ”忽然想起林知逸曾用“墙外行人”发表过文章的往事。

“是啊,当时我有两个笔名,一个叫‘墙外行人’,另一个叫‘丛中笑’,发表文章时轮流宠幸。”

“现在怎么不宠幸了呢?”想当年他可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文艺青年。

“现在只有时间宠幸佳人,没有时间宠幸名字了。”林知逸看着我,回答得一本正经。

“你的两个名字都很有诗意。‘墙外行人’出自‘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丛中笑’出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说完忽然发现其中相似处,我补充道,“两个名字居然都和笑有关!难怪你后来给自己取名‘笑三少’。”

“或许这两个名字就是月老提前帮我为你准备的。”

“此话怎讲?”

“当时你的笔名不是叫‘落了一夜泪’吗?我爱笑你爱哭,咱俩天生一对。”

我笑了。那个笔名不过是随手取之,孰料竟和姻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和你恋爱后,有一阵我的网名叫‘泪在丛中笑’。感觉我和你在一起,性格变开朗许多。”我说。

“那当然,我认识你时,你还是林黛玉,现在都成史湘云了。”

这世间难得的是能遇到懂你的人,更难得的是能遇到开启你快乐源泉的人。

此时,窗前恰巧路过两个身穿汉服的行人。男生一身白色长衫,女生一身齐腰襦裙,仿佛误入画中的仙子。

“这身衣裳,很适合西塘。”我说。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换上旗袍,也很适合西塘。”

进屋换旗袍时,发现右侧的暗扣自己扣有些费力,喊林知逸过来帮忙。

“我喜欢看你穿旗袍。”他说。

“是不是觉得穿旗袍显得优雅?”

“不是。你每次穿旗袍都让我帮你系纽扣,我觉得这时候的你风情万种,让我心动。”

“……”

难怪刚才看我的眼神不对劲,系完纽扣还要亲我一口……

“走,为夫带你入画去!”待一切收拾妥当,林知逸背上相机包,领我出门。

沿着长廊走出房间,一幅江南春日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风和日暖,白墙黛瓦,翠竹依着白墙向上生长。拳石堆叠的小池畔,垂柳迎着东风对着池面梳碧发。

宽一米多的小石桥下,满池春水被风吹皱,连同碧树青草、天光云影一起荡漾。

不由想起杜甫的诗:“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这里仅仅是旅馆的一处园林造景,我居然有了欣赏名园的情致。”我说。

“心慢下来,处处都是风景。”林知逸说。

穿过庭院旁的长廊,将要走到尽头时,发现长廊左侧忽生一条石径,径旁一株花树亭亭玉立。

“真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我边说边踏上石径,前去赏花。

“你这叫‘小园香径独徘徊’。”林知逸在身后说,同时传来相机的快门声。

枝头绽放的浅粉色花朵明艳动人,含苞待放的深红色花蕾如胭脂万点。花开似锦,仪姿高雅,想必是“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的海棠花。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我问道。

“海棠。”他不假思索地说。

“咦,你怎么知道?”

“我们有一年春天一起去看过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海棠花溪,你那时候还往花树下一躺,口中念念有词:‘海棠花下睡,做梦也悠然。'”

往事如梦,若不是他提起,我已忘记这海棠花下睡的逸事了。

一阵风飘过,花落纷纷。我想起那天阖眼躺在花树下,一阵风吹落花如雨,淡淡清香坠落在我脸颊。然后,一只手轻轻地抚走我脸上的花瓣,我说:“等一等,我还要做花瓣面膜。”

“那天你真的特别好看,脸上红红的,像酒醉微醺。”

“那是托了西府海棠的福,花仙子是自然界最好的滤镜。”

“都说海棠无香,偏偏这西府海棠既好看又香,就和你一样。”

“……”

“不过,相比较你的容颜,我更喜欢你的诗心玉骨。”

“……是说我颜值不够气质来凑吗?”我很少对老天爷给我的这副皮囊有过自信。

“当初我对你一见倾心,是始于颜值,后来想和你白头偕老,是因为你热情善良又诗意盎然。”他一本正经地说完,摸摸我的头,“傻丫头,你有多好,你怎么自己都不知道?”

“你知道就好。”

花开有时,有人欣赏,花的一生,便值得。

步入古镇景区已是正午,我们准备先去镇上寻找老字号餐厅“钱塘人家”享用午餐。

时方四月,阳春烟景,小镇的街上人声鼎沸。

西街古老的青石板路,已被历年来无数的行人脚步磨得透亮。

街道两侧俱是商铺,以经营当地特色小吃为主,荷叶粉蒸肉、八珍糕、芡实糕、青团子等美食一溜排开,食物甜美的香气萦绕鼻端,勾得我的胃将军蠢蠢欲动。

“好饿啊!还有多久才到呢?”欣宝问。或许她也受到了美食的诱惑。

“看地图不算远,但是前面都是人,走不动啊!”我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人群说。

“这条巷子很窄,人又多,连穿行而过的机会都没有。平时只见过堵车,没想到今天会见识到‘堵人’。”林知逸说。

头一回听到“堵人”可以这么用,我和欣宝不约而同地笑了。

“游人这么多,看来不能走遍所有景点了。”我略有些遗憾地说。

“不如今天换种方式旅行,我们不去找景点,就这样慢慢地走,让景点自己浮现在我们眼前。”

“妙哉!”林知逸的提议令我忍不住称赞。

我和欣宝终究没抵挡住路边小吃的诱惑。

卖手工牛轧糖的店家特别热情,主动提供免费试吃,而我又是那种吃了不好意思不买的人。于是—

“原味的很纯正,要不要来点?”

“来一点。”

“杧果味的很香,要不要来点?”

“也来一点。”

“核桃的补脑,要不要来点?”

“来一点吧。”

没想到每个“一点”汇聚在一起,是好大一袋。

我提着大袋子糖果出门,站在门口等我的林知逸皱眉望着我:“我们才在镇上走了没几步,你就收获这么多战利品,到晚上那还得了啊?”

为了方便接下来能轻装行走,他帮我想了个法子,只留了点糖果随身吃,其余的托店家快递到北京的家。

步行不多时,右侧有条狭窄的弄堂里挤满了游客,两侧老房子的高墙延伸出去,尽头是狭长的天空。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号称“一线天”的石皮弄?

定睛一瞧,果然看到了立在路旁的“石皮弄”三个字。

“我们是偶遇了风景,不过现在不是赏风景的最佳时机。”我觉得人少的时候漫步弄堂比较有韵味。

“据说西塘的夜晚更好看,等晚上人少了,我们再来。”林知逸说。

石皮弄旁边是江南宅第种福堂,取自民谚“种瓜得瓜,种福有福”。

一路走过去,还偶遇了著名的西园,我仍旧过其门而不入。我想等到游人少一点的时候,静静地去欣赏。就像是一位美人白天宴宾客十分忙碌,我想等到她忙完之后和她说几句悄悄话。

信步漫游,倒令每次偶遇风景都心生欢喜,连餐厅都是偶遇而来。

因为偶遇一家叫“水轩坊”的餐厅,我们没选择原先的“钱塘人家”。“水轩坊”的名字甚有诗意,心想临水用餐是不错的体验。

尽管临窗靠河的赏景位置已有客人,我们还是另择位置坐下来。

菜单上的美食甚得我心,我点上久违的酱爆螺蛳、盐水河虾,还点了西塘特色美食老鸭馄饨煲。林知逸则点了宫保鸡丁和万年不变的酸辣土豆丝。

“走了这么久,都走饿了。”林知逸说。

“我不太饿。”我说。

“我也不怎么饿。”欣宝说。

“你们当然不饿了,一路嘴就没停过,试吃都吃饱了吧?”林知逸一语道破天机。

他认为“好吃不如宽坐”,之前拒绝了我递给他的美食,也难怪他现在饥肠辘辘。

酱爆螺蛳和盐水河虾率先上桌,都是林知逸从来不吃的水产。我有一次说他没有口福,鱼虾蟹如此鲜美,是人间美味,他却从来不去品尝,未免太可惜。他说,我吃了就等于他吃了。我起初不解,后来,他附在我耳边说了句“亲你,犹如亲自品尝,也很鲜美”,我当即羞得无言以对。

此后再也不怂恿他去尝试河鲜海鲜,毕竟天南海北的饮食习惯不同。

“妈妈,这就是你说的‘螺螺’吗?”欣宝指着酱爆螺蛳问我。

“没错,味道非常好。”我说。

“看来你妈给你讲她小时候摸‘螺螺’的故事让你印象很深啊!”林知逸说。

读小学二年级时,学校门口有条小河。课间,我去河边洗手,日光照得河水清澈见底,青青螺蛳的身影映现眼前。心下一喜,当即招呼小伙伴一起来摸“螺螺”(“螺螺”是家乡人对螺蛳的称呼)。

脱了鞋,光着脚丫下水,凭借脚底的触感摸索潜藏的螺蛳,不一会儿,我的衣服口袋里就装满了螺蛳。

我和小伙伴们满载而归。我本想把我的战利品带回家,让妈妈给我炒田螺饱餐一顿。孰料,不仅战利品被老师没收,还背负“班长带同学下河摸螺螺”的罪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挨了老师的板子。这还不止,为此事,老师还找我父母要了五元罚款,以儆效尤。

不过,清清河水漫过脚踝,螺蛳在脚底挠痒痒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

清明螺,赛肥鹅。我拿起筷子,夹一颗螺蛳含在唇间,舌尖顶着螺壳,轻轻一吮,螺肉顺着舌尖滑入口中,细细咀嚼,满口浓香。

随着柔嫩鲜美的螺肉漫步舌尖,沉睡的时光从味觉中醒来。儿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在我吸着带有酱汁的螺蛳时,一点一滴又回来了。

“味道很鲜,要不要尝一个?”我问林知逸。

他摇头:“不要。”

“但是,据说嘬螺蛳会提高一项技能,你也不尝试吗?”

他将信将疑地望着我。

“有人说吃螺蛳像接吻,喜欢吃螺蛳的人,接吻的功夫不会差。”我凑近他的耳朵,低声说。

在一盘青青螺蛳面前,我看到他悄然红了脸。

站在永宁桥上,视野极佳,可以一览胥塘河两岸的景致。

古朴雅致的小阁傍水而建,灵巧的乌篷船摇曳在碧波荡漾的水面。

相传春秋时伍子胥开凿伍子塘,才形成了现在的西塘。不知这春秋之水历经了多少风霜雨雪,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

“大柠,快看这里。”林知逸的话将我翩飞的思绪拉回。

我对着他的镜头嫣然一笑。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透过镜头在看你。”林知逸把相机对着我说,“你看到了世界的美,我看到了你脸上的笑。”

林知逸即将按快门时,欣宝突然跑到我身边,抱紧我的腿。

“欣宝别做鬼脸,赶紧走开一点,刚才叫你拍照你不拍,要给你妈拍照,你就乱入镜头捣乱。”林知逸“赶”欣宝走。

“待会儿给我买冰淇淋。”欣宝趁机谈条件。

“好,你乖就给你买。”桥上人多不宜久留,林知逸很快投降。

永宁桥的右侧,是挂满大红灯笼、沿河蜿蜒的千米长廊。

林知逸告诉我,这就是传说中的烟雨长廊,是西塘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景。《碟中谍3》中,阿汤哥就是在这烟雨长廊间飞速狂奔,和敌人进行了精彩的追逐。

此刻,长廊里游人如织,纵然有阿汤哥的敏捷身手也无法健步如飞。

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有那种民间赶集的热闹,可以慢慢逛廊街的商店。

吃饱喝足逛街,美食已经吸引不了我,吸引我的是那些有趣的店名。

有家店叫“别有洞天”,只是一家茶馆,门帘却布置得像水帘洞,透过五光十色的洞内灯光向里张望,隐约可见舞台上弹唱的歌手和坐在店内聆听的客人,果然是“别有洞天”。

有家店叫“脑子进水”创意联盟,里面播放着民谣歌曲,门前挂着各种创意文案招牌。“我会给你做一道菜,小鸡炖蘑菇,小鸡用你的。”“同心锁:锁上了,就是一辈子。”“我妈说了,只要在这家店给我买过东西,就把我嫁给你。”

林知逸瞥了一眼说:“我可不敢在这家店买东西。”

有家店叫“童年小食光”,货架上都是儿时吃过的小零食:大白兔奶糖、北冰洋汽水、西瓜泡泡糖……店铺门口摆放着的黑白电视机和录音机,连同散落一旁的磁带,无声地将我拉回一去不复返的旧时光。

“以前磁带9.8元一盘,我记得很清楚。”林知逸说。

“你毕业时,把你的宝贝随身听和磁带都送我了。”林知逸还在学校时都是他陪我上晚自习,他毕业后,我上晚自习会带着他的随身听,听他喜欢的歌曲,就当他还在身边陪着我。物品因为主人用过,便有了主人的温度,有了主人的情感。

“上次收拾家里我还收拾出来那些磁带了,没想到你毕业后还带着。”

“那当然,你送我的西城男孩和98度的专辑,是我上晚自习时的最佳BGM(背景音乐)。”带着那些磁带,就像是带着自己的青春时光。爱过的人,看过的书,伴着熟悉的旋律在岁月里低吟浅唱。

“现在大概没几个年轻人知道西城男孩和98度了。”林知逸感慨。

“也没几个年轻人知道磁带,连CD用得都不多了。”磁带、CD是属于“80后”“90后”的回忆,现在想要听歌只要打开音乐APP,海量歌曲可以选择。

然而选择的空间多了,并不代表更快乐,有时反而会怀念从前的日子,可能如一首歌唱的那样,“越单纯越幸福”吧。

沿着店面一路走过去,走到这段长廊的尽头,我们倚着美人靠,坐了下来。

河对岸是西街的老屋,午后的阳光照在高耸的马头墙上,暖意融融。

风轻云淡,临水桃花映清波,艄公摇着乌篷船从面前穿行而过,有种“你摇着乌篷船,行在白云间”的诗意。

波长舟远,绿如蓝的春水印在心间,时光变得悠长缓慢。

对面的小阁多是临水的客栈餐馆,正前方的客栈有着文雅动听的名字—听雨轩。

眼前忽然浮现这样一幅画面:细雨绵绵的江南,雨水顺着廊檐滴落,形成朦胧的雨帘,独坐临河长廊边,听雨水滴滴答答落入水中,融入河流。

正是艳阳天,但一个名字引起的联想,让我明白为何这千米长廊叫作烟雨长廊。

“江南六大古镇,只有西塘有廊棚,你知道廊棚的由来吗?”林知逸问我。

这次我只说梦见江南古镇,想去古镇,具体的目的地是林知逸选的,看来他是有备而来。

“民间流传两个版本,有一个‘积善而搭’的版本,有一个‘为郎而盖’的版本,你想听哪个?”

这次林知逸真是做足了功课,居然给我出选择题了。

“就听‘为郎而盖’的版本吧。”

“为郎而盖”感觉和爱情相关,女生总是对爱情分外敏感。

“据说有个年轻的寡妇胡氏开了一家店铺维生,店铺前的河边,是摆豆腐摊的小伙子王二。王二常帮胡氏做一些体力活,两人日久生情。但碍于世俗,胡氏对这份感情难以启齿,便借修缮店铺的机会,请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了起来。这样,王二既可免受风吹日晒,两人也可同在一个屋檐下。没想到胡家铺子因这棚屋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就形成了这千米廊棚。后人就取‘为郎而盖’之意,将棚屋叫作廊街了。”

“这个故事还挺浪漫的。其实两个人只要真心喜欢,就算没有世俗的婚恋嫁娶,每天看到彼此,也会感到开心。”我说。

“你知道吗,我之所以订那个旅馆,是因为河对面就是烟雨长廊。”

心微微一动。“怪不得那旅馆叫烟雨江南。”眺望远方,隐隐约约看到一片白墙,那里就是我们入住的旅馆。

“你看对面!”林知逸喊我看对岸的阁楼。

此刻,听雨轩的阁楼上,一对年迈的老人并排而坐,身后站着一位女士,前面站着一位举着相机为他们拍合照的男士。

“我好像看到了我们的将来。”我说,“将来等欣宝长大了,我们一家拍全家福可能是这样的画面。”

林知逸摇头:“你这思维跟不上潮流啊。”

“怎么说?”

“我们摆那样的姿势太传统,我们应该并排站着,往一个方向倒,笑得很欢,从年轻笑到老。到时候老了,把我们仨不同年龄段同一个姿势的照片放在一起看,应该很有意思。”

“……”我是被老人的感情、一家的和睦打动,林知逸却说到了拍照风格上。作家思维和摄影师思维分明不在同一个纬度里。

时间如流水永不知疲倦地流淌,桃花年复一年绽放新颜,和家人相伴同游的小欢喜,是温润绵长的人世风景。

西塘依河而建,沿河一路走,不为任何景点而去,倒有种处处皆风景的心境。

走累了,我们决定换种方式游西塘—乘船去!

去游船码头的路上偶遇一座桥,名曰“送子来凤桥”。桥的造型很别致,桥顶有棚,红檐黛瓦,中间有花墙相隔,两边行人皆可走。有意思的是,桥的一侧是台阶,另一侧是坡道。据说左侧的石阶供男人使用,右侧做成小斜坡供缠足女子专用。桥的设计十分人性化。

林知逸化身“林导”,告诉我:“新婚夫妇走一走,向南走送子,向北走来凤。”

“那结婚多年的夫妇一起走呢?”我问。

“男左女右,幸福长久。”林知逸说。

“如果你们希望贝贝是男孩,可以一起向南走;如果你们希望贝贝是女孩,可以一起向北走。”欣宝插话。

我和林知逸相视而笑。贝贝在何方?欣宝看起来好像比我们还着急。

“公子向北走,小女子向南瞧……”待我们走上送子来凤桥,欣宝哼唱起这首热门歌曲。

倒是适合做此刻的背景音乐,我也加入形成临时女团:“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

登舟而行,水面清风徐来,人语歌声入耳。

伴随舟身摇曳,心也一点点沉静下来,尘世间的烦恼顷刻烟消云散。

岸边的烟雨长廊,游人往来不绝。方才在廊下行走,我亦是熙攘游人其中之一。此刻看在眼里,沿河商埠门前喧闹,结伴而行的游人谈天说地,一派和乐融融,宛如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街,现代的人。”直到此时,我方才对这座千年古镇有了真切的感受。

烟雨行舟,我和林知逸一人一只耳机听着古风歌曲:“一卷空白,心照的人不宣。”这首后弦的《唐宋元明清》是他夜游西塘时创作的,听来别有一番风味。

欣宝也要听,给她听了两句,她不懂欣赏,说我的审美跟不上潮流,给我推荐《一生独一》。

我一听,几乎被惊艳到,无论歌词还是旋律,都那么妥帖地和眼前风景呼应。

“一城烟雨一楼台,一花只为一树开。”这里有独一无二的烟雨长廊,这里的花树下美人颜如玉。

有些歌词,并非特意为某地所作,却因为在恰到好处的时候遇见相应的风景,便走进了赏风景的人心里。

就像有些人,并非故意要相遇,却因为在恰到好处的时候相遇,相视一笑便决定相偕一生。

夕阳斜照,晚霞满天,水中可见倒影如画。

前方画舫穿桥而过,桥上行人匆匆,有身穿汉服的女子轻盈走过。晴朗春日,在如此美的地方,是该把自己捯饬得好看一些,好融入画里。

我们到得桥跟前,发现桥洞两侧刻有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可不正是眼前景象吗?

船夫告诉我们,这座桥叫环秀桥,初建于明代万历九年,是西塘镇最早的高桥。此桥在1944年突然倒塌,现在这座桥是1997年重建的。

西塘的河面横卧石桥近百座,历经岁月变迁,就像是一本本古书,诉说着西塘的过往。

“我说我不会写诗,我只是在诗里刻画了你的影子。”耳边的歌声,眼前的美景,让我心中不觉泛起诗意。

“这样的美景,有没有让你们想起哪首诗?”我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林知逸脱口而出。

两三千年时光倏然而过,来自春秋的诗和春秋的水,在此时此刻,通过一个现代人的吟诵,再次跨越时光相逢。

不禁遥想,若有前世今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我有没有来过此地?不然怎有今生相见的缘分?

西塘没有传说中的雎鸠,但是有立在小船上的鸬鹚。同是擅长捕鱼的水鸟,难怪林知逸触景生情,想起了《关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欣宝说的诗句,让我从春秋穿越到唐宋。

小舟穿桥而过,桥下便有酒旗飘扬,可不正是杜牧《江南春》中的景象?

我心中的诗和他们的都不一样。当心灵和风景相遇,会产生诗歌。同一片风景,印在不同的人心里,会产生不同的诗。

西塘素有“吴根越角”之称,在这吴越之地,又是乘船而行,我想起了华夏民族最早的一首船歌《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说出前两句诗,我又回到了吴越春秋之时。

正值春日,钟鼓齐鸣,荡舟的越女遇见了楚王的母弟鄂君子皙,心生爱慕,于是以歌声表达了心中欢喜。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我刚说完此句,林知逸便接了下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现在想来,我当年送你桂花枝,你应该就明白我的心意了吧?”他说。

“并不知道。”通常当局者迷,当年我只知将桂花枝插入宿舍的玻璃瓶,任那甜美的香气萦绕,还不知其中蕴藏爱情的香气。

“如果你送桂花枝时附上这句诗,我肯定会明白。”我说。

“我哪敢表现得那么直白,万一你拒绝我,就没有下文了。”他如是说。

我笑了。爽朗如他,也有如此小心翼翼的时候。

摇桨的船夫道:“你们谈诗配上酒才好,我们嘉善的黄酒很有名的,酿酒的糯米白,酒不加色很白,装酒的坛子外面涂成白色,所以又叫‘梅花三白’。你们来西塘一趟,不妨尝尝。”

“梅花三白”,多雅致的名字!船夫此言引起了我的酒兴,想着晚上回去若在客栈闲庭里对月小酌,颇有雅兴。

暮色笼罩着柳影樱云,夕霞映得水波粼粼,小船优哉游哉,我们在时光里徜徉。

“梅花三白”让我想起字三白的沈复,想起他在《浮生六记》里记录的他和芸娘乘船游太湖的趣事。

江上渔火点点,待月升起之际,沈复、芸娘与船家女素云一同饮酒,以射覆行酒令。其间沈复打的比喻惹得素云捶他的肩膀,芸娘出酒令规则:“只许动口,不许动手。违者罚大觥。”沈复说:“动手但准摸索,不准捶人。”芸娘笑挽素云,推倒在沈复怀里,说:“请君摸索畅怀。”

我把此事分享给林知逸,问他:“素云捶沈复肩膀,和他有肢体接触时,芸娘出酒令的规则是‘只许动口,不许动手’,应该是吃醋介怀的。但是,当沈复说不许动手可以摸索时,为什么芸娘又将素云推到沈复怀里,任由他摸索呢?这个我一直想不太明白。”

“想这个问题干吗呢?女人的心思你别猜。”

“主要是林语堂先生说,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子。沈复写这一点是不是想体现他的夫人可爱呢?主动让别的女子对他投怀送抱,显得很大度的样子。”

“芸娘可不可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柠可爱。”林知逸望着我说。

波光里的倒影,忽然在心头荡漾。

“永宁,永与柠结秦晋之好。”林知逸指着一座古朴的石桥说。

此时,船绕河一周,刚好回到我们先前逗留片刻的永宁桥。

恰如小桥长久凝望着河水,我也愿一生只凝望着你。

于我,浮生所爱,唯一人而已。

人间四月,你陪我看夕阳映舟;来日方长,我陪你看细水长流。

西塘西塘,我们朝夕相伴,你是我人间的糖。

天色向晚,游人渐渐散去,走进空无一人的石皮弄,像是在和喜欢的风景约会。

昏黄灯光照在斑驳的墙壁上,越发有历经岁月的沧桑。

“你靠墙站着,我给你拍一张大柠版《2046》。”林知逸说。

靠上古老的墙,抬头望着被两边高墙框出的细长天空,仿佛穿越到了王家卫的电影中。

《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演活了爱穿旗袍的苏丽珍。这个苏丽珍的前世在《阿飞正传》里,苏丽珍的来世在《2046》里。

错过苏丽珍今生的周慕云始终沉溺回忆,他写一部名为《2046》的小说,小说中只要搭上了前往2046的列车,人们就可以找回失去的记忆。

当林知逸将照片给我看的时候,我愣了一下。光影艺术下,灯光映照的幽深石皮弄仿佛成了一条时空隧道,身着旗袍的我仿佛就是我的前世。

不管前世,也不管来生,因为那都是玄之又玄的东西。我只管今生,牵着他的手,就不放开。

如此,便有一个人可以与我一起创造美好的回忆。

夜幕降临,西塘披上了华彩的霓裳,廊檐的一串串红灯笼被点亮,河岸人家的窗户透着昏黄灯光,各色光影倒映水面,构成一幅流动的油画。

游人、垂柳、石桥,各种景物已融入夜色,只见流水潺潺,灯影幢幢。

几只乌篷船缓缓地摇过来,船前挂的两只红灯笼如美人顾盼的眼眸,凝视着千年西塘。

灯影迷离,眼前景象让人如同置身盛唐,恍惚在梦中般不真切。

就这样倚在河边的长椅上,静静地盯着西塘的夜色看了许久,春风美景令人不饮自醉。

夜晚的街道很安静,随意走进一家文创店,一排排古雅的书签吸引了我的视线。

店主告诉我,这些书签由牛骨而制,上面的字都是手写后刻上去的。难怪书签最上方有一行字:“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也不知是刻在书签上的句子本身动人,还是手写字刻在牛骨上有了温度,许多书签上的话猝不及防撞入我的眼睛,开始在我的心上雕刻。

我心切慕你,如鹿慕溪水。

出自《圣经》的一句话,已被年轻男女用来对心上人表白。

愿无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和花和月长少年》里的两个章节名,读者连在一起略改字句,便成了一句情深意切的告白。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这句出自作家桂苓的话深得我心,读书滋润心田,如月华洗礼身心。

我拿起这枚书签,将这句话读了出来:“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读完都觉得神清气爽。

“合上双眼皮,世界全是你。”孰料林知逸接了这一句,读书的美好意境瞬间被破坏。

“顾城说‘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你倒和他相反。要是让我来接一句,我会接‘摇起乌篷船,君是杨柳风’。”

“我来接,就是‘吃上冰淇淋,世界真美好’。”欣宝说。

不仅我和林知逸笑了,连店员都笑了。

“幸福就是你在闹,我在笑。”又一枚书签跃入眼帘。

爱看书又爱书签的我,在这家店收获颇丰。我将其中写有“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书签送给林知逸。

礼尚往来,林知逸在一家叫“我在西塘等你”的慢邮记概念书店,买了一张特殊的明信片送我。

明信片仿照以前的粉红色火车票设计,列车车次是520次,出发地是“我心里”,目的地是“你心里”。双箭头表明不是单程车,是双程车。出发日期是“爱上你那天”,发车时间是5:20,座位是13车14号,属于新空调软卧VIP专区。票价:真爱无价。有效期:爱你一辈子,终生有效。

现在的高铁票是蓝色的,速度也更快,这张粉红色火车票模样的明信片,让我想起我和林知逸异地恋时,乘坐列车去看彼此的日子。有时候买不到坐票要站一晚上,林知逸心疼我,总会想办法给我买卧铺票。

如今我和林知逸结婚十年,从相识相恋算起已十七年,他依旧如从前那样爱着我。从前异地恋的日子,回忆起来也是美好。

踏夜而归时,我们路过一家名为“从前慢”的咖啡馆。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诗句写在店名旁。

这首诗已被谱曲唱成歌,几乎被人们说得泛滥,但此时看到,依然会被打动。

高铁、飞机,无论天涯海角,想见一个人变得容易;微博、微信,无论你在哪里,信息一分钟即可传递。当今交通和信息都变得发达,然而,爱却变得越来越奢侈。因为速度变快,许多人都失去了耐心,失去了对别人的耐心,也失去了对自己的耐心。

我们怀念那个消失在时光深处的车马邮件慢时代,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我们可以用时间慢慢陪自己长大,允许自己比别人慢半拍。

何况,回忆通常自带滤镜,回不去的时光往往都成了最好的时光。

我在微博发了林知逸为我在石皮弄拍的旗袍照,有读者问我,西塘哪些景点值得去?我才发现,我并没有特意去找景点,就是随便闲逛。

我未能去小西园醉雪亭赏景,未能去木雕馆和纽扣馆看藏品,也未能去古戏台听剧,可是我沿途偶遇的那些风景,石桥、花树、廊棚、晚霞……每一片风景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闲庭信步,会发现曲径通幽处自有风景。原来,真正的景致,在景点之外。

人生风景那么多,走着走着就遇到属于自己的风景了,守住那片风景就好。

从前慢,慢的不是时光,慢的是从容的心境。

有人说在城里过的日子叫生存,在小镇过的日子才叫生活,因为在小镇能感受到慢节奏。日子慢下来以后,心中只生欢喜不生愁。

临睡前,林知逸将买来的三白酒温过之后,倒进茶杯,拿到小庭院。

本想着就月光对酌是何等风雅,偏偏赶上初一,新月之时,看不见月亮。

我们索性拿到屋内,就着台灯对酌。

与相悦者,酬酢于心,实在是人间一大幸事。

“就算月亮出来,它也不稀罕看人间平常夫妻对饮之事吧?这万千年来,月亮不知看过人间上演的多少类似剧目,大概早看腻了吧?”甘醇的三白酒入口,思绪有些翩飞。

“不腻,你看我天天看你,腻过吗?”林知逸说。

久处不厌,方为喜欢。

我笑道:“你这是借酒表白吗?”

“你要不要借酒传情?”他看着我。

“传什么情?”我不解地问。

“中午你不是说吃螺蛳能提高某项技能,待会儿让为夫感受下,你的技能有没有提升。”他一本正经地答。

“……”果然,撩别人总是要还的。

夜深人静,西塘俨然沉入梦乡。

听不见桨声,看不见灯影,只余手中温热的酒。

浮生若梦,何不长醉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