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哥特人的“亚历山大大帝”
精彩看点
厄门阿瑞克——匈人即将杀来——暴君厄门阿瑞克的结局——东哥特人沦为奴隶——三兄弟——狄奥多里克大帝降生
我在本章将要讲到哥特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段历程。约350年,哥特民众选举厄门阿瑞克为首领。厄门阿瑞克像祖辈们一样骁勇异常,但他施行的政策及奋斗的目标则与祖辈们有着天壤之别。哥特人以往的首领们一贯乐于征战邻邦、攻城略地,或者率领部众另寻家园。但如今,哥特人又一次获得了一方稳定的领土,而且在过往战争中受到的刻骨铭心的教训已经让哥特人放弃了征伐更加宜居和富饶的欧洲南部地区的念头。随着境遇的变迁,新的生存状况似乎又为哥特人好战的本性找到了新的出路。厄门阿瑞克无意攻打任何隶属罗马帝国的行省,而是决心要另建一个以自己率领的东哥特民众为中心的更大的王国。根据传说,厄门阿瑞克缔造的王国(非历史上定义的东哥特王国)位于第聂伯河沿岸。厄门阿瑞克征服的部族众多,关于究竟涉及哪些部族,历代的记录难免出错,所以具体涉及哪些部族我们不再一一赘述。然而,厄门阿瑞克征服的众多部族里包括居住在遥远的波的尼亚湾海岸的爱沙尼亚人。从中我们便可窥见当时厄门阿瑞克统治的哥特人领地的幅员之辽阔。厄门阿瑞克同时还征服了我之前提过的赫鲁利人。赫鲁利人曾与哥特人一起组建过部落联盟,后来退出了联盟,在一个叫阿拉里克的首领统治下独自生活。几十年后,“阿拉里克”因为是西哥特一位伟大的英雄的名字而为人熟知。曾有位罗马历史学家将厄门阿瑞克与亚历山大大帝相媲美。多年以后,厄门阿瑞克的盛名依然在日耳曼人、斯堪的纳维亚人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诗词歌赋中广为传颂。当然,诗歌中的传说更具戏剧性而非史实性。各类传说中大多含有今人穿越到百年前的戏码,但在抽丝剥茧之后,我们能发现一个事实,即厄门阿瑞克虽然是一位令人又敬又怕的征服者和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但同时是一位遭人唾弃的残忍而自私的暴君。
厄门阿瑞克是继阿马林斯家族的奥斯特哥特之后的第一位国王。此前哥特人的首领似乎都是由民众自由选举、可以在任何贵族家庭产生,而且没有证据显示当时存在世袭制。但从此以后,厄门阿瑞克缔造的由东哥特人组成的王国的国王开始世袭,只能由厄门阿瑞克的后代继承。
同一时期的西哥特人似乎是相对独立的状态,西哥特人划分为不同的部落,受各自的首领指挥。然而,鉴于这些首领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发动战争或者保持和平状态,我们可以认为西哥特人很有可能在理论上也是承认东哥特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的。
然而,厄门阿瑞克建立的强权,就如同后来拿破仑·波拿巴缔造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一样,都是穷其一生征战得来的,因此注定只会以失败告终。厄门阿瑞克在年迈之际遭遇了一个其无力应对的劲敌。该劲敌就是放弃了亚洲的故土,转而如潮水般大举西迁到俄罗斯辽阔平原地区的匈人、鞑靼人。鞑靼人势不可当,征服了一座座城池。被征服的民众也被迫加入鞑靼人浩浩荡荡、有摧天毁地之势的队伍中。鞑靼人兵临城下,引发了厄门阿瑞克和他的子民们的巨大惊恐。这不仅是因为鞑靼人队伍庞大且战无不胜的名声,还因为鞑靼人奇特而可怖的外貌激发的带有迷信色彩的恐慌。鞑靼人身形矮小,体貌畸形,但力大无穷。黝黑而无须的面庞丑陋得令人生怕。用约旦尼斯的话来讲,鞑靼人“眼不是眼,而只是两点”,各类文身更是平添几分瘆人的意味。难怪哥特人认为鞑靼人是魔鬼的化身。曾有位罗马作家认为鞑靼人的外貌就像是粗乱雕刻在桥梁栏杆上的人脸一般。年迈的厄门阿瑞克试图号召民众奋起反抗,但民众早已闻风丧胆,而隶属的各部族则拥护入侵的鞑靼人,希望借此摆脱令人发指的暴君厄门阿瑞克的统治。据说厄门阿瑞克眼看自己打下的江山即将分崩离析,万般绝望之中选择了自戕的方式了却残生。这或许是厄门阿瑞克的真正死因。但约旦尼斯并未提及厄门阿瑞克的自杀,而是将史实融入了一则浪漫的传说中。对此,日耳曼和斯堪的纳维亚的传说中都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根据后来该传说的一个版本描述,厄门阿瑞克曾派儿子替自己向古德伦女王的女儿——美丽的斯万希尔德求爱。然而,厄门阿瑞克之子在一位心怀叵测的谋士怂恿下将斯万希尔德占为己有,并娶其为妻。厄门阿瑞克,这位被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诗人称作“狂暴叛徒”的国王,不动声色地掩饰了自己的愤怒,他花言巧语地哄骗斯万希尔德,然后再疯狂地报复斯万希尔德,将斯万希尔德五马分尸。斯万希尔德的哥哥们袭击了厄门阿瑞克,割断了厄门阿瑞克的手脚,令厄门阿瑞克在悲惨无助的境遇中苟延残喘地活到一百一十岁。
匈人
古德伦女王
斯万希尔德
376年,厄门阿瑞克驾崩,而东哥特王国则被匈人巴拉姆贝尔征服。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东哥特人都被匈人统治,甚至为匈人出战,与自己的同胞西哥特人为敌。东哥特人的这一段屈辱的历史如沧海一粟,没有什么值得认真讨论的。在面临野蛮的侵略者时,东哥特人并非都是束手就擒。当时,在阿拉索斯(又称阿尔希乌斯)和萨弗拉克斯两位将军的带领下,有很大一部分东哥特人拥立了一个来自阿马林斯家族的男孩儿维德里克为首领。在厄门阿瑞克驾崩后不久,东哥特人便与新国王一道开始向西迁徙,并且加入了西哥特人的军队。具体的情况我们会在后文中讲述。几年以后,一部分当时没有西迁的东哥特人选举厄门阿瑞克兄弟的孙子威尼斯塔里(也称威尼斯塔里斯)为国王,意欲推翻匈人的统治。当时的匈人正在不断征战,无暇顾及东哥特人。威尼斯塔里的军队攻下了安塔人的领地。安塔人原属斯拉夫人,后来被匈人征服。哥特史学家也曾毫无愧意地承认,哥特人曾百般虐待折磨安塔人的首领及七十个贵族。至于东哥特人的其他部众,则在厄门阿瑞克之子亨门德的带领下,继续臣服于匈人,并且与巴拉姆贝尔的军队一道镇压本族哥特人的反抗。威尼斯塔里取得了两场战役的胜利,在第三场战役中却不幸战败并去世。在巴拉姆贝尔迎娶一位叫瓦拉达马卡的阿马林斯家族公主之后,东哥特人便不战而降。巴拉姆贝尔下令允许东哥特人有权选举自己的国王,同时在匈人征战时予以支援。向来以容貌过人著称的亨门德率军推翻了日耳曼苏维斯政权。亨门德之子托里斯蒙德(托里斯蒙德的父亲下文中讲是狄奥多里克一世)征服了格皮特人,却在一次不幸坠马的事故中死于“花一般的年纪”。
据说东哥特人因托里斯蒙德的不幸离世痛心不已,在之后的四十年里都没有再选举新的国王。当然,这种流传于哥特民谣中的说法似乎略显荒谬,我们只能听听,不能全然相信。也许,真正的原因是东哥特人无法选举出一位被匈人首领认可的新王。这样一来,哥特政权便一直掌握在匈人的手中。因为不满王权被匈人霸占,理应继承王位的托里斯蒙德之子贝里斯蒙德便去与当时定居在高卢的西哥特人会合。也许,贝里斯蒙德本以为自己会成为西哥特人的国王,但没料到西哥特人已经有了国王。于是,贝里斯蒙德便隐瞒了自己是阿马林斯家族后代的身份。西哥特国王热情地接纳了贝里斯蒙德,并且因为贝里斯蒙德的英勇赐予他很高的头衔。因此,贝里斯蒙德的真正身世至死都不为西哥特人所知。
经历了四十年的无主生涯后,约440年,匈人再次恩准东哥特人拥立一位自己的国王。新国王叫瓦拉默,他是万达哈里之子、威尼斯塔里国王之孙。瓦拉默有两个兄弟,即狄奥德米尔和维德默。瓦拉默授命两个兄弟分管王国的部分领土,以及在自己驾崩之后继承王位。约旦尼斯曾用近乎诗化的语言形容过瓦拉默兄弟三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他称这种情谊有一种举世罕见的动人之美。在瓦拉默有生之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兄弟三人都甘当匈人忠实的奴仆。瓦拉默的子民也混在匈人帝国单于阿提拉的军队中,与自己的亲族开战。453年,匈人帝国单于阿提拉驾崩。之后,匈人帝国单于阿提拉的儿子们陷入了争夺至高权力的厮杀中,而东哥特人也借此重获自由。匈人意欲再次征服东哥特人,却被瓦拉默率军在一场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中打败。捷报传来的当天,狄奥德米尔还喜得一子。这位“胜利之子”即狄奥多里克大帝。狄奥多里克大帝命中注定要实现自己降生的吉兆——缔造了其他日耳曼民族都望尘莫及的、盛极一时的东哥特王国。狄奥多里克大帝的事迹是哥特人历史上最声名显赫的。然而,在我们探寻狄奥多里克大帝传奇的一生之前,要暂且先回望过去的一百年中,即身居东面的东哥特人在沦为来自亚洲野蛮游牧民族俘虏的一百年中,身为同胞的西哥特人有着怎样的历史境遇。
阿提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