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水库防渗体系研究(水利工程设计与研究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2 黏土铺盖防渗方案研究

5.2.1 黏土料场描述

黏土料主要用作上水库库区的防渗铺盖,在预可研阶段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普查,仅在平甸发现有黏土料。平甸位于上水库以北约10km,有简易碎石公路可达。平甸料场以峪河为界,可分为左岸的打丝窑料场和右岸红土坡料场,打丝窑料场为主要料场,红土坡料场作为备用料场。

打丝窑料场勘测范围NE向最大580m,NW向最宽400m,总面积17万m2,地形上呈缓坡状,现料场地表多为农田和果园。

料场位于寒武系馒头组泥灰岩形成的缓斜坡上,表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积—坡积褐色、棕色粉质黏土。前期根据所挖36个探井揭露情况,按黏土层中碎石、块石含量多少,将料场分为三个区。

Ⅰ区:该区剖面上从上到下为碎石,粉质黏土夹块石层或碎石层,碎石、块石层厚1m左右,最厚约5.0m。黏土层勘探最大厚15.6m,平均厚10m左右。

Ⅱ区:该区主要为褐色、棕红色粉质黏土为主,局部夹重粉质壤土透镜体和碎石、块石层或钙质结核层。重粉质壤土厚0.5~2.9m,夹少量碎石,碎石直径小于0.5m;碎石、块石层厚0.5~3.1m,块石最大直径0.5m;结核层厚10~30cm,粉质黏土层厚7.3~26.7m,是主要料场区。

Ⅲ区:该区以碎石,块石层为主,夹薄层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厚0.4~2.7m。不宜开采。

5.2.2 黏土料场料源分析

黏土料的质量评价以土坝防渗体土料质量技术要求为主,并结合上库库区防渗用土料的设计要求进行。根据打丝窑料场土料试验成果可知,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水溶盐含量、pH值、击实(25击)后渗透系数、最大干密度等均能满足要求,仅塑性指数比规范要求(10~20)稍大(20.9),天然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相比稍大。

打丝窑土料场的储量计算,采用分区、平均厚度法,面积采用电子图求积获得。根据计算结果,探明有用层总储量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期根据黏土料场实际状况和前期已进库黏土,发现黏土料场含石量较高,如果采用纯黏土,将会造成大量弃料,导致黏土严重缺乏,同时剔除砾石也十分困难,但如果采用过多的砾石,将会导致黏土质量特别是渗透系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为提高料场渗透率,针对黏土铺盖含石量及密度分为四类,对已碾压料进行密度、颗分、现场原位渗透试验(见承包商现场试验结果),对料场前期弃料、预弃料、混合料按现场实测密度装样,进行室内渗透变形试验,试验结果渗透系数满足要求见表5.2-1。

5.2.3 黏土铺盖设计

国内采用单独水平铺盖防渗多与垂直防渗系统联合使用,且以垂直防渗为主、水平防渗为辅,水平铺盖的长度、厚度应根据水头、透水层厚度以及铺盖和坝基土的渗透系数计算确定。

表5.2-1 黏土科场室内试验成果

img

宝泉上水库全库底设黏土水平铺盖,不设垂直防渗,铺盖厚度t根据下式计算:

img

式中 Δh——铺盖任意点的水头差值,m;

in——铺盖允许水力坡降。

上水库正常蓄水位789.60m,黏土顶高程749.70m,黏土承受水头为:Δh=(789.60-749.70)m=39.9m。根据上水库黏土铺盖实际工作状态,铺盖允许水力坡降参照SL 274—2001第5.5.2条“土质防渗体断面应满足渗透比降、下游浸润线和渗透流量的要求。……斜墙不宜小于水头的1/5,心墙不宜小于水头的1/4”。和第6.2.8条“……混凝土防渗墙顶应做成光滑的楔形,插入土质防渗体高度宜为1/10坝高……”,取in=10。计算得t≥3.99m,设计选取黏土铺盖厚4.50m,压实度不小于98%,渗透系数不大于10-6cm/s,全库盆黏土填筑量约为65万m3

黏土铺盖沿库周宽约20m范围设贴坡,黏土顶高程由749.70m升高至752.70m,坡比1:5.0,顶宽3.0m,以延长黏土与沥青混凝土面板的接触渗径;黏土与沥青混凝土面板接触段设厚0.5m高塑性黏土,利用黏土的高塑性适应变形,防止黏土开裂渗水。

黏土底部设两道反滤,一道过渡层,两道反滤厚1.0m,过渡层厚1.0m,颗分曲线和压实标准同大坝过渡料。

黏土施工结束到来年水库蓄水要经过一个冬季,同时为避免施工期运输机械对已铺筑黏土造成破坏,黏土铺盖上部设厚0.3m保护层,保护层利用现场料场(含库区)等开挖弃料;若采用土夹石弃料,控制含石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压实度按95%控制,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若采用龟山等料场碎石弃料,控制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干密度不小于2.1t/m3,宜优先考虑龟山料场弃料。

5.2.4 填筑控制标准

由于打丝窑料场黏土存在较多的砾石,如果采用纯黏土,将会造成大量弃料,导致黏土严重缺乏,同时剔除砾石也十分困难,但如果采用过多的砾石,将会导致黏土质量特别是渗透系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根据料场的特性和黏土铺盖结构设计,结合对上水库黏土铺盖的原位渗透试验,将黏土铺盖(厚4.5m)划分为三个区域。

Ⅰ区:黏土与沥青混凝土面板接触带全断面厚0.5m高塑性黏土。

Ⅱ区:高程745.20(进出水口741.00)~748.20m(进出水口746.20m)黏土。

Ⅲ区:高程748.20(进出水口746.20)~749.70m(进出水口747.70m)黏土。

各区设计指标要求如下:

Ⅰ区:

(1)黏土含水量高于最优含水量宜为1%~3%,压实度宜为90%~95%左右。

(2)黏土不宜含砾,若含砾要求最大砾径小于50mm,5~50mm含量小于20%,要求现场施工时砾石不得集中,不得靠近沥青混凝土(混凝土)接触面。

(3)黏土与其他建筑物接触面间填筑前应洒水湿润并涂刷泥浆。

Ⅱ区:

压实度不小于98%,最优含水率按20.8%控制,允许偏差-2%~3%。

(1)黏土最大砾径小于50mm,5~50mm含量小于20%,同时控制黏土中砾石分布均匀,不得集中。

(2)不含砾黏土最大干密度按1.66t/m3控制,含砾黏土最大干密度根据含石量参照《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中相关公式加以调整:

img

式中:ρdmax=1.66g/cm3,Gs2=2.65t/m3,ρw=1.0g/cm3

(3)现场碾压参数:凸块碾动压8遍,并根据满足设计指标的现场碾压试验结果确定的参数执行。

Ⅲ区:

(1)固定压实度,浮动干容重,碾压后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8%。

(2)黏土最大砾径小于150mm,5~150mm含量小于30%,要求砾石不得集中。黏土Ⅰ区、Ⅱ区干密度1.66~1.79t/m3,Ⅲ区干密度1.66~1.87t/m3

5.2.5 现场检验标准

根据黏土铺盖设计和填筑控制标准,现场检测以压实度控制,补充含石量(含粒径)检测、渗透试验检测,渗透系数不大于10-6cm/s,检测标准和频度如下。

(1)压实度控制:除高塑性黏土其他黏土压实度按不小于98%控制,检测频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2)原位渗透试验:采用试坑注水法(双环法),每连续铺筑3~5层检测1次,每10000m2检测1个点,检测点数总量控制在20~25个,其中黏土接头处不少于6个点,试验方法参照《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要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6cm/s。

(3)室内渗透试验:现场取样做室内渗透试验(为原位试验做对比),每连续铺筑3~5层检测1次,每20000m2取1个试样,最后控制试样8~10个点,其中黏土接头处试样不少于2个点,试验方法参照《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要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6cm/s。

(4)含石量及粒径检测:一般可采用目估和现场挖坑检测相结合的办法控制,现场挖坑直径0.8m,深度根据含石量大小情况调整,至少不得小于一层铺筑厚度,每5000m2检测1个点,检测黏土中5mm以上含石量及粒径情况,试验方法参照《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设计要求见上节。

(5)压实度检测补充要求:高程748.20m以上黏土铺盖原位干密度宜采用挖坑法(灌砂或灌水)检测,挖坑直径、深度根据含石量及粒径大小情况调整,挖坑试样也可结合室内渗透试验试样进行,其要求及检测方法参照《土工试验规程》(SL 237-1999),检测频率同原要求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