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天然建筑材料图件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是否可行及成本高低,天然建筑材料图件则是反映工程建设所需建材的质量、储量、运距的重要表示。
反映工程建设各设计阶段的图件主要有:
(1)×××料场分布图。
(2)×××料场综合地质图。
(3)×××料场剖面图。
(4)钻孔柱状图、平洞、竖井、坑槽展视图等在此不予赘述。
一、料场分布图
它所反映的是工程建设所需建筑材料分布位置。
(一)制图比例及范围
规划阶段,宜在规划的水利水电工程20km范围内对各类建筑材料进行地质调查,编制1ϒ100000~1ϒ50000料场分布图。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编制1ϒ50000~1ϒ25000料场分布图。
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1ϒ50000~1ϒ10000料场分布图。
(二)制图内容及方法
1.制图内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勘测图》(SL 73.3—2013)的要求,料场分布图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程位置、料场位置、储量、交通线路、城镇等应在图上用不同的符号标明。
(2)用不同图形在料场位置处标示料场类型,并在图上标示料场编号、名称和储量。
(3)编制产地概况一览表,表格内容包括材料种类、料场名称、分布高程、运距、勘察级别、料场面积、剥离层、有用层与无用夹层平均厚度、剥离层体积、有用层储量及质量,产地概况一览表可置于平面图右侧或下方。
2.制图方法及步骤
料场分布图首先要收集相应阶段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并搜集和分析已有的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勘测(或调查)的地质资料(包括地层岩性、质量和储量及编号)一并用相应符号标识在地形图或交通图上,并用图例表示在图框下方或右边。同时应注重表示工程位置通往各料场的交通要道或水运码头,且应标注乡镇以上集镇和料场名称。在图面的下方或右侧适当位置并予以标注、标明上料场概况表格,将料场名称、位置、编号、至建筑物距离(直线距或运距)、勘察级别、剥离方量、有用储量采剥比和质量评价列于表中。
在图面右下侧画上图签,图签应符合勘测图制图标准。图中的线条、符号、文字等的大小,应结合图面大小确定,以美观清晰为主,字体一律采用宋体,重点部分可采用黑体。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勘测图》(SL 73.3—2013)的要求,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分布样图见图2-3-25。
二、料场综合地质图(或平面图)
料场综合地质图是反映工程建设所需建筑材料的地质信息。
(一)比例尺选取
规划阶段,可草测1ϒ10000~1ϒ5000料场地质图。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编制1ϒ5000~1ϒ2000料场综合地质图。
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1ϒ2000~1ϒ1000料场综合地质图。
(二)制图内容及方法
1.制图内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勘测图》(SL 73.3—2013)的要求,料场分布图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料场综合地质图宜在左侧布置料场地质平面图,右侧布置料场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储量计算和质量评价成果表等,下方布置剖面图。
(2)料场地质平面图应按相应的符号、代号标示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风化厚度、地质构造等内容。
(3)勘探点(线)应在图上绘制,并应标示其编号、地面高程及深度。
(4)储量计算范围线及质量分区应按相应的线型在图上标示。
(5)耕地、林地范围及其他标志等应按相应的符号标明。
2.制图方法及步骤
首先在相应设计阶段的地形图上反映该料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现象及其他影响料场开采的地质不良体。
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其他地质现象应标清符合制图标准的地质界线及编号,同时耕地、林地及其他经济作物的范围线不能遗漏,并以不同线型或颜色在图上标注清楚。
图2-3-25 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样图
图2-3-26 综合地质样图
地形图外边框标注坐标,图内标注料场及其他重要位置的高程点、主要交通要道和水运码头,地名和乡镇名称。
为查清料场的地质情况,在料场进行地质勘测,除标清各种地质现象外,还应标明勘探点(线)的位置及编号、地面高程、坑(孔)深度、剥离层厚度、有用层厚度、风化情况等。并用不同线型标示各种料场的分区线或储量计算范围线。但材料质量的分区界线,应按材料的质量优劣、有用层和剥离层的厚度及分布,开采条件等用不同线型进行区分。在图面上方的适当位置标注指北方向。
在图的下方或右边,应按料源分类、分区分别汇总统计其储量和质量,并列于汇总表中(平面地质图可不画汇总表)。必要时,可在平面图的右侧布置料场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储量计算和质量评价成果表等,下方可布置重点勘探剖面图。
在图件的右侧绘制相对应的图例和说明,在右下角画上图签。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勘测图》(SL 73.3—2013)的要求,料场综合地质样图见图2-3-26。
三、料场地质剖面图
(一)比例尺选取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编制1ϒ2000~1ϒ1000料场地质剖面图;其中人工骨料和块石料场应实测1ϒ2000~1ϒ1000料场地质剖面,砂砾料、土料料场可实测1ϒ2000~1ϒ1000料场地质剖面。
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1ϒ2000~1ϒ1000料场综合地质图;其中人工骨料和块石料场应实测1ϒ2000~1ϒ500料场地质剖面,砂砾料、土料料场可实测1ϒ2000~1ϒ500料场地质剖面。
(二)制图内容及方法
1.制图内容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勘测图》(SL 73.3—2013)的要求,料场剖面图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料场地质剖面图上应绘制高程标尺、水平距离,并标注高程系统。
(2)原地形线、地层界线、地质构造、风化、卸荷界线、岩溶水文地质现象等应用相应的线型在剖面图上绘制,并注明相关信息。
(3)料场地质剖面图应绘制勘探孔(井)的编号、孔口高程、孔深、覆盖层厚度。
(4)取样点位置及编号,剥离层、有用层及无用夹层应在图上标示。
(5)地下水位线、高程及施测日期,河床、河漫滩应标出枯水位和一般洪水位。
(6)质量分区线及储量计算范围线应在图上标示。
(7)对可溶岩料场,还应反映岩溶发育类型和溶洞充填情况。
2.制图方法及步骤
按照平面图上的剖面线绘制剖面图。剖面图首先要确定比例尺,一般应与平面图一致,如若太长或太高,根据图面也可用变比例绘制。图面两端应绘制高程标尺及水平距离,并标注高程系统。
原地形线、剥离开挖线、地层界线、地质构造、风化(或卸荷)界线、岩溶水文地质现象,滑坡、危岩体等物理地质现象,应用相应的线型在剖面上绘制,并标注相关信息。
钻孔、竖井(或坑槽)应标注编号、高程、深度、覆盖层厚度等,同时剖面图上应用相应符号标示地表水(河水)和地下水(或泉水)的水位及相应观测日期、正常蓄水位线、剖面交点、剖面方向、剥离开挖线或建议开挖线等。
取样点的位置及编号,剥离层、有用层与无用夹层及质量分区线和储量计算范围线应标注在图上。对可溶岩料场还应反映岩溶发育类型及溶洞充填情况。剖面图下方信息栏可根据需要标注钻孔(或竖井、坑槽)编号、高程、深度、风化厚度或深度、无用层、有用层厚度或埋深、投影孔距、材料质量分段评价等栏目。
地层岩性可用相应花纹、线型等表示;在剖面图右侧或下方绘制图例和图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