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补偿理论、方法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我国目前水资源浪费严重、配置不尽合理、用水效率不高,管理体制与措施上仍存在一些弊端,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粗放,效率不高,农业节水潜力大。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需求,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迫切需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供用水结构,调整水资源从低效益的农业用水领域向高效益的工业、生活用水领域配置。

2000年以来,水权制度一直在研究探索。党中央、国务院对水权制度建设屡屡提出要求。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将国家水权制度建设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多次列入年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中。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国家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转让制度”。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2012年,国务院三号文件提出“建立健全水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鼓励开展水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节约水量交易机制,构建交易平台,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中提出“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针对我国当前农业灌溉用水量耗费严重、农业节水潜力巨大的问题,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及时启动了 “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研究”相关课题,取得了较丰硕的理论研究和试点应用成果。本书是在上述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通过对新疆哈密地区三个典型灌区及广东茂名高州水库灌区、湛江雷州青年运河灌区、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示范基地的水资源现状、农业节水现状及工农业用水效益的分析,采取农业节水措施,将农业节约的水量调整配置到工业、生活、生态建设上,实施以获益受众对农业节水给予补偿,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化运作、多方受益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优化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各行业的水资源配置,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补偿机制所涉及的投入机制、水价确定、交易方式、操作模式、政策保障措施等,根据各灌区实际情况,进行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实践研究,建立的 “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获益后反哺农业节水”的有效运行机制,使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推动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权合理流转、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由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新疆哈密地区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东莞市香蕉蔬菜研究所、茂名市水务局、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东莞市水务局和广东省水利厅等单位的专家编写完成。全书分为3篇,共7章。第1章由李铁、王海丽、詹小米、周立功执笔,第2章由王海丽、李铁、周立功、冯燕彬、陈仁著、詹小米执笔,第3章由王存禄、周立功、王海丽、冯燕彬、陈仁著、阿依夏木·司马义、钱柳洪、鲁伟福执笔,第4章由王海丽、李铁、黄彪、杜小文、詹小米、陈理达执笔,第5章由李铁、易小兵、王海丽、黄明高、杨贵惠执笔,第6章由王海丽、李铁、梁健、吕顺、詹小米、陶谨、虞建新、陈理达执笔,第7章由李铁、王海丽、周立功、詹小米执笔。全书由李铁、王海丽、詹小米统稿。

在项目的研究及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新疆哈密地区水利局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资金和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资金的资助。在本书正式出版之际,谨向支持和帮助本书编撰出版的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受时间和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