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自然地理
流域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比降2.63‰,西部为南—北和西南—东北走向的太行山山脉,东南部的中下游为由该河系及黄河泛滥冲积而成的冲积、洪积平原,流域山区和平原几乎直接交接,大致分山地、平原两种地貌。流域的平原地带,海拔一般在100m以下,基本上从京广铁路向东或向南倾斜。京广铁路附近为山前洪积平原,地面坡度在1‰~3‰之间,东南部为冲积平原,微地形相当复杂,呈岗、坡、洼相间分布的条带状地形,其间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洼地,成为各河洪水时的天然行滞洪区,地面坡度在0.1‰~0.3‰之间。
2.3.1 上游山区
上游山区位于山西台地东侧,太行山大背斜,包括河北省西部、山西省东部、河南省北部,邯郸、安阳、辉县、焦作一线以西以北,海拔100~2200m,属于华北平原山地区。太行山侵蚀构造亚区由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太岳山等山脉组成,主要为基岩裸露的山地,其次是第四纪松散物覆盖的盆地,中间夹杂长治、武安、林县等许多构造盆地,其中以长治盆地最大,盆地中黄土丘陵发育,构成晋东南沁路高原的一部分。上游多为黄土丘陵沟壑,山区地面坡度在坡度20°以上,至丘陵渐次变缓,山间盆地较多,地形陡峻破碎,多呈典型侵蚀型地貌形态,地面物质以砂、壤质黄土及灰岩风化物为主,土层较薄,一般为20~50cm。由于土层薄、发育差,土壤侵蚀严重,以浊漳河上游侵蚀最为严重。
2.3.2 中游平原区
中游平原区位于邯郸、安阳、辉县、焦作一线以东以南,海拔100m以下,除个别地段有基岩出露外,绝大部分为第四纪松散物覆盖,可分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亚区和中部洪积冲积泛滥平原亚区,主要由河流洪积、冲积扇组成,其中最大的洪积、冲积扇是漳河洪积、冲积扇,构成了山前倾斜平原的主体,与山地的梯级上升相对应,洪积、冲积扇也是呈梯级下降,冲积扇地面比较平坦,坡度为0.3‰~3‰。
2.3.3 下游平原和滨海地区
下游平原和滨海地区属于河北、山东河流泛滥平原亚区,滨海冲积三角洲平原位于曲周、馆陶、阳谷与黄骅、海兴、无棣、沾化之间,古河道高地与低地相间分布,主要为河流泛滥冲积形成,在扇缘交接洼地和河间洼地有零星薄层湖相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