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3GPP协议演进
从3G系统开始,到4G、5G系统,3GPP协议一直是移动制式的“圣经”。可以这么说,3GPP协议演进的过程,就是移动制式从3G系统演进到4G、5G系统的过程。
最早出现的3GPP协议的版本(Release)为R99(Release 99),也是3G的首个版本。后续版本不再以年份命名。R7版本虽属于3G的版本,但也是向4G的过渡版本,具备了LTE的某些特征,如调制方式已经支持64QAM,天线模式也支持MIMO。
R8是LTE协议的首个版本,R15是5G协议的首个版本。R14是一个从LTE到5G的过渡版本,具备了5G的某些特征,如对大规模天线(massive MIMO)的支持,对物联网功能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的增强。属于3G、4G、5G制式的3GPP各版本及其关键特征如图1-39所示。
图1-39 3GPP各版本及其关键特征
从3GPP R99版本,到R17版本,可以清晰地看出技术发展进步的脉络。下面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我们看一下调制方式发展的脉络,如图1-40所示。在R99和R4的版本中,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制方式只支持QPSK;到了R5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制方式可支持QPSK、16QAM;到了R7版本,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制方式最高阶可到64QAM;LTE主要使用的最高阶调制方式就是64QAM,但到了R13版本,最高阶调制方式支持到了256QAM;5G R15版本主要使用的调制方式是256QAM,但最高阶已经到了1024QAM。
图1-40 调制技术的演进
第二个,MIMO技术也经历了从低阶到高阶,从天线数目很少到大规模天线的发展过程,如图1-41所示。MIMO技术从R7版本开始使用2×2MIMO开始,到R8版本支持4×4MIMO、R10版本8×8MIMO,R13版本发展到64×64MIMO,R14版本支持3D MIMO、FD MIMO(Full-Dimensional MIMO,全维MIMO)技术;到了R15版本,提出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的概念,最高可支持256×256MIMO。随着纳米天线的出现,天线阵列的规模将超过1024×1024MIMO,一个站点的天线数目成千上万,将成为常态。
图1-41 MIMO技术的演进
第三个,我们聊一下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如图1-42所示。在R10版本中,提出CA技术,可以让2~5个LTE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聚合在一起,LTE每个载波20MHz,5个载波聚合在一起,可以实现最大100MHz的传输带宽;R11版本又增强了CA,支持了上行的载波聚合和非连续的带内载波聚合;R12版本允许TDD载波和FDD载波进行聚合;R13版本则是支持聚合的载波(CC)数目从5个20MHz增加到32个20MHz;R15版本可以聚合16个100MHz的载波,支持的传输带宽比R13版本的32个20MHz载波要大许多。与此同时,R15增强了CA的机制,允许在终端处于空闲态下提前测量候选载波的无线信号质量,提前初始化射频信道;R16版本的载波聚合涉及6GHz以上频段的载波聚合;R17版本会完成52.6GHz以上频率的载波聚合技术的制定。
图1-42 载波聚合技术的发展
1.3.1 3G各协议版本主要技术特征
3GPP的R99版本主要是在兼容GSM网络架构的基础上支持WCDMA无线接入,所以R99的核心网还有2G的MSC,还使用七号信令。R99核心网分为电路域(CS)和分组域(PS)。R99的分组域数据速率可支持144kbit/s、384kbit/s及2Mbit/s。
R4版本相对于R99最主要的变化是呼叫控制和承载分离,即原有的MSC变成MSCServer和媒体网关MGW。
R5版本完成了对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定义,同时为全网IP化奠定了基础。R5支持了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最高下行数据业务速率可达14.4Mbit/s。
R6版本引入了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也进行了3G与WLAN网络互通的研究。
R7版本在网络架构方面考虑了固定、移动融合的组网趋势,同时也支持LTE的一些技术(64QAM、MIMO)在3G空口上的使用,也定义了在移动IP网上传送语音(VoIP)业务的规范。
3GPP在3G时代各协议版本的主要技术特征如图1-43所示。
图1-43 3GPP在3G时代各协议版本的主要技术特征
1.3.2 4G各协议版本主要技术特征
R8版本是LTE的第一版协议,相对于3G来说,空口有了较大的变化,多址方式从CDMA变成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支持MIMO组网。信道带宽最大20MHz,可以支持多种带宽,支持带宽的灵活调度。R8版本简化了网络架构,取消了CS域,取消了RNC节点,实现了全IP网络架构。
R9版本增加了MIMO的工作模式,支持双流波束赋型;还支持Femto Cell、自组织网络SON技术、LTE定位技术、公共预警系统(Public Warning System,PWS)等。
R10版本可以正式称为LTE-A(LTE-Advanced),R9只是引入LTE-A。在R10版本里,MIMO天线数进一步增加,提出了载波聚合,大幅提升了LTE的数据业务下载速率。此外,R10版本还支持中继节点Relay、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eICIC)、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et)等。
R11版本的载波聚合可以聚合上行载波,也可以支持不连续的带内载波聚合。R11版本的技术还有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CoMP),允许多个站点为1个终端发送数据;为了提升控制信道容量,ePDCCH技术可以使用PDSCH的资源传送控制信令;为了减少昂贵的路测费用,需要减少对路测(Drive Test,DT)的依赖,R11版本提出了基于UE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进行信号质量分析的方案。
R12版本增强了密集城区小小区(Small Cell)功能,允许宏小区和小小区(Small Cell)之间进行载波聚合,同时还支持TDD和FDD之间进行载波聚合。R12版本还支持机器类语言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WiFi与LTE融合和LTE非授权频谱(LTE-U)等。
R13版本的32载波聚合、64MIMO、256QAM大幅提升了LTE的性能,有了5G的特点,俗称4.5G,标志着协议上向5G过渡的开始。为了支持物联网,对机器类通信和UE降功耗的技术进行了规定。非授权频谱的兼容是R13版本的一个关键点。在R13中,CA技术可以聚合授权和非授权频谱。
定位服务是物联网很多业务的功能需求,基于位置的物联网业务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服务。R14版本支持窄带物联网NB-IoT引入定位技术:OTDOA(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时间差定位法)和E-CID(Enhanced Cell-ID,增强型小区标识)。
R14版本在物理上分离的节点可同时处理授权和非授权频谱,同时全面支持上行方向的非授权频谱传输。R14版本在终端原有23/20dBm功率等级的基础上,引入了更低UE功率等级:14dBm,降低了物联网终端的功耗。R14版本中增加了在非锚点载波上进行寻呼和随机接入的功能。这样可以更好地支持物联网大连接场景,有利于负载均衡,减少随机接入冲突概率。
LTE协议各版本的主要技术特征如图1-44所示。
1.3.3 5G各协议版本主要技术特征
R15版本主要侧重于大带宽(eMBB)场景,R16更侧重于低时延(uRLLC)场景,R17则侧重于大连接(mMTC)场景。
5G NR(New Radio,新空口)的定义是R15版本的主要内容。R15版本的5G接入网主要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 Alone,NSA)和独立组网(Stand Alone,SA)两个选项。R15版本的5G核心网主要完成服务化架构设计、网络切片、接入和移动管理设计、5G QoS管理框架等。R15版本在LTE制式上研究了1024QAM高阶调制方式和增强型V2X技术。
R16版本进一步落地低时延(uRLLC)场景所需的技术,从而增强对垂直行业、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oT,IIoT)应用的支撑。提高可靠性、降低延迟需要通过改进协议来实现,尤其是改进物理层的协议,如增强时间敏感网络的相关功能,包括精确的参考定时和以太网报头压缩等。
图1-44 LTE协议各版本技术特征
R16还需增强对垂直行业、非授权频谱(NR-U)、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的支持。R16版本支持6GHz以下授权频谱和6GHz以上频段的非授权频谱的统一接入。在使用毫米波的场景下,需要非常密集地部署基站,但用光纤连接密集部署的小基站从成本或安装的角度是不合适的。使用接入回传一体化技术,可以降低对光纤回传网络的部署需求。
R16侧重解决V2X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包括编队驾驶(Vehicle Platooning)、车辆到基础设施功能增强、传感器扩展、半自动驾驶或全自动驾驶和远程驾驶等。
R16版本专门研究了功耗改进的技术,旨在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降低设备的耗电量。R16版本还将非正交多址(NOMA)转入实现阶段。
R17版本将进一步增强对大连接场景(mMTC)的支持。针对物联网终端,进行可见光通信的支撑,针对物联网中小数据包的传输进行优化。D2D直联通信采用Sidelink技术,R17版本进一步增强Sidelink技术,以便能够应用于V2X、商用终端、紧急通信领域。
R15版本中定义的FR2毫米波频段上限为52.6GHz,R17版本中将对52.6GHz以上频段的波形进行研究,同时要定义高达2GHz的信道带宽。
R17版本会针对基于物联网(IoT)、低时延场景进行定位增强,如工厂/校园定位、V2X定位、空间立体(3D)定位。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终端可以向网络上报其支持的定位技术,如OTDOA、A-GNSS、E-CID、WLAN和蓝牙等,网络侧根据终端的能力和所处的无线环境,选择合适的定位技术。
R17版本对无线侧(RAN)数据收集能力进行增强。基于大量的无线环境的现网采集数据,可以增强自组织网络(SON)功能和最小路测功能(MDT),进一步可促进人工智能在优化维护领域的应用。
R17版本支持多SIM卡操作、NR多播/广播、NR卫星通信、增强NR非授权频谱的接入能力、增强终端和网络设备的节能水平。
5G协议各版本的技术特征如图1-45所示。
图1-45 5G协议各版本技术特征
1.3.4 5G的“圣经”
5G的“圣经”就是3GPP的相关协议规范,3GPP的网站是www.3gpp.org,从未更改网址,这可和一般的小网站的作风不一样。各个系列的最新规范下载的地址是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
我们发现,3GPP里和5G相关的协议规范相当庞杂,数量惊人。海量的规范常常让人觉得望而生畏、无从下手。
5G的协议规范直接拿来学习的话,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吃力的。但是我们把它当作在5G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字典的话,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疑问时,能够查阅相关协议规范的内容便可以了。
那么,如何查阅5G协议规范?究竟哪些是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内容强相关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3GPP规范的命名规则或编号规律,了解不同的类别或内容的规范对应的名称或编号。
(1)3GPP规范命名规则
3GPP规范的全名由协议编号加版本号构成,如图1-46所示。协议编号由用点号“.”隔开的4或5个数字构成,其中点号之前的2个数字是协议规范的系列号,点号之后的2或3个数字是文档号。举例来说,3GPP TS 38.300 V15.7.0,这个规范的协议编号为38.300。其中,系列号为38,38系列主要集中了5G无线侧协议规范;文档号为300,是5G NR和NG-RAN的总体介绍,推荐大家把这个协议下载下来浏览一下,可以初步了解5G无线侧技术的总体情况。V15.7.0是这个规范的版本号,它是R15版本的,子版本号为7.0,标志着技术层面的改动已经是第7版了,非技术层面(如排版方面)还是首版。
图1-46 3GPP规范编号方案
协议规范的系列号与文档内容所属的类别有关系,即文档的内容体现在了系列号上,如表1-8所示。核心网相关的协议在23系列、28系列、29系列等;无线侧相关的协议在25系列(3G)、36系列(LTE)、37系列(多制式、多链接)、38系列(5G);22系列主要是对业务的定义与描述,23系列包含了业务实现的系统构成、体系架构等;24系列和29系列主要包含了用来实现业务的系统间接口的详细描述。
表1-8 系列号和规范内容的关系
(续)
关于3GPP规范的文档号也有规律可循。在不同的系统中,同样的主题内容的规范会使用同样的文档号。例如,3GPP TS 36.300和3GPP TS 38.300都是无线接入网综合介绍的内容,但36.300是LTE的,38.300是5G的。还有,在同一系统的不同系列中,内容比较相关的规范也会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文档号。比如,3GPP TS 23.228是关于IMS系统体系架构的,3GPP TS 24.228是关于IMS呼叫信令流程的,二者也使用了相同的文档号。
协议规范的版本(version)号由三个域组成,从左到右分别为major域、technical域和editorial域,之间通过点号“.”分隔。每个域的取值都是一个从0开始的数字。major域代表了Release的大版本号,反映了规范的进展阶段;technical域反映了规范技术层面上进行的改动次数,规范每做一次技术上的修改,technical域就会加1;editorial域反映了非技术层面上的改动,比如一些排版上的变化等。
(2)5G系统的主要规范
5G的协议规范有很多,其中TS23.501是5G系统的总体架构介绍,TS28.530是5G中切片管理概念、用例和需求的概述,TS29.500是5G核心网基于业务架构技术实现的概述,TS38.300是无线接入网总体架构的介绍。这几个文档是总体纲领性的文档,大家可以先行浏览查阅。
TS38.xxx的常用协议可以分为五大类:射频系列规范(TS38.1xx)、物理层系列规范(TS38.2xx)、层二/层三系列规范(TS38.3xx)、接口系列规范(TS38.4xx)、终端一致性系列规范(TS38.5xx)。表1-9所示的是5G系统主要的但不是全部的协议规范。在学习5G时,这些是优先查阅的参考文献。
表1-9 3GPP关于5G系统的主要规范
(续)
(续)
(续)
(续)
但是,通过阅读协议来学习5G是一个相当枯燥的过程,所以建议初学者使用通俗的5G学习材料,先掌握其中主要内容,需要的时候再通过查阅协议的方式去学习技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