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力戒空谈——在党的七大上题词(1945年)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这段话说的是河间献王(汉代时,献为河间郡的治所,后来分划为河北省的两个县)刘德酷爱收藏先秦旧书,而且做学问(儒学)非常认真,总是根据充分的事实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
在七大纪念册上题词
1916年,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办学的一位校长,把“实事求是”写成硕大的匾额挂在讲堂正门。据《毛泽东传1893—1949》① 一书中记载: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利用假期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这块“实事求是”的匾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报告中,他赋予“实事求是”这一古语以新意,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篇报告标志着延安整风的开始准备。
为加强对高级干部整风学习的领导,194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学习组,毛泽东任组长。中共中央还对干部教育进行整顿,12月1日作出《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 17日作出《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根据中央的这些精神,中央党校教育长彭真与毛泽东等人反复商量,于同年年底拟出中央党校的培训计划。
在中央党校准备开学时,彭真向毛泽东请示党校的校训。毛泽东说:实事求是,不尚空谈。1942年2月1日,中央党校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拉开了全党整风的序幕。1943年11月,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落成,毛泽东题词“实事求是”。题词做成碑刻,镶嵌在大礼堂正门上方。1947年3月,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时,大礼堂被毁,“实事求是”碑刻却幸而保全,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发现(现存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1945年4月至6月,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前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担负着总结以往革命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战胜利和引导中国走向光明前途的重要使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毛泽东在大会纪念册题词“实事求是 力戒空谈”。会议期间,毛泽东还为代表题写了“提高党性”四个字。
为什么毛泽东向七大代表强调“提高党性”呢?
直接原因是当时有人质疑整风运动,说共产党要消灭个性,只讲党性。对此,毛泽东在七大上指出,“这种意见是不正确的”。他说,党是有组织性的、严密的、统一的、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奋斗的先进组织,没有统一纪律、没有民主集中制是不行的。“党是人民中优秀分子的结合,大家是自觉地愿意受约束,就是承认党纲、党章,服从党的决议案,愿意自我牺牲。”所以,他明确强调,“党员就要服从组织,服从党的决议”。
在党的七大代表记录本上题词
深层原因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从1928年党的六大到1945年党的七大,相隔了17年。在这17年的艰难曲折中,党终于从弱小发展到强大,有了100多万党员,同时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但是,在党的力量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问题。比如,一些党员长期战斗在分散的游击环境中,没有受过系统的党性教育,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和作风的影响。经过整风运动,党员的党性修养确有提高,但是要实现七大制定的“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工作方针,还需要继续锤炼党性,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① 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