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为鲁迅艺术学院题词
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1939年5月10日
鲁迅艺术文学院
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1940年4月10日
1937年年底,在举国抗战的形势下,国民党统治区的大批电影、戏剧演员和文学、诗歌的作者们,开始不断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不久,中共上海中央局还把多年在沪领导左联工作的周起应(周扬)和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等人派往延安。毛泽东备感振奋,他认为应该把这些来自国统区的进步文艺工作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宣传战斗集体。此时的延安已在党中央领导下,建成了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两所旨在培养抗战人才的学校。1937年12月底,被任命为边区文化协会主任的周扬到杨家岭窑洞汇报工作,毛泽东根据周扬的提议,当即表示同意在延安成立一所以培养进步文艺战士为主旨的学校。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一起,联袂向延安文艺工作者发出了《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的声明,刊登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在《创立缘起》中,毛泽东把这所大学正式命名为“鲁迅艺术学院”,还亲笔写道:“在这抗战时期中……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之,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目前也是不容稍缓的工作。我们边区对于抗战教育的实施积极进行,已建立了许多培养适合于抗战需要的一般政治军事干部的学校(如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而专门关于艺术方面的学校尚付阙如;因此,我们决定创立这所艺术学院,并且以已故的中国最大的文豪鲁迅先生为名,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导师,并且表示我们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在这份《创立缘起》上不仅有毛泽东、周恩来两位中央领导人的签名,同时还有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和周扬的署名。
1938年4月初,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成立。4月9日延安各报都在首版刊登了《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宣言》: “在敌人企图加紧进攻西北、加紧截断陇海线,企图威胁抗日根据地——武汉的今日,在全国军队、全国人民誓死抵抗的今天,我们宣告鲁迅艺术学院的成立。它并不是打算在全国总动员中作歌舞繁荣升平的幻想,尤其是不想逃避现实;恰恰相反,它的成立,是为了有利于抗战,服务于这艰苦的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全国艺术界的朋友们,请把扶助它的成长当做自己的责任吧!”
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他说:“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4月28日,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发表演讲时说:“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文艺工作者,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1939年5月10日,毛泽东挥笔为“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1939年夏,中共中央为加强华北敌后文化工作及文艺干部的培养,派沙可夫等人率领鲁迅艺术学院部分干部奔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联合陕北公学等校创办华北联合大学。11月,根据中央的决定,留在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部分师生恢复鲁迅艺术学院。
1940年4月10日,在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二周年纪念日,毛泽东题写“鲁迅艺术文学院”校名,毛泽东还为鲁迅艺术学院题写了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11月,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办了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后由于日伪残酷“扫荡”,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分编成江淮鲁工团和黄河鲁工团,深入根据地开展抗战文艺工作。1943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并入延安大学,组建延安大学文艺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鲁迅艺术学院迁往东北,先后成立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
(《党史文汇》2016年01期 窦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