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群众性水利建设
群众性水利建设记述了全省连续多年开展的冬春与夏季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及集雨窖灌等情况。
第一节 农建大会战
利用冬春农闲时间与夏季耕地休闲间隙开展群众性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是陕西长期坚持的做法。每年下达的建设任务是:发展灌溉面积26.67千公顷,修建“四田”40~66.67千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5000平方千米。1996~2000年农建大会战处于高潮阶段;2001年国家在推行税费改革过程中,取消了劳动积累工与义务工,村内进行农田水利建设采取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的方式进行,加之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冬春与夏季联村连片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逐步取消;此后随着国家财力增强,延安、榆林两市采取财政补贴、机械施工的方式仍然坚持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为了推动这项建设持续发展,陕西省水利厅连续多年开展了“水利振兴杯”与优秀水利局长评选活动,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先进市县进行了表彰奖励。
“九五”期间,陕西在抓好基本农田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实施了“南塘、北窖、关中井”项目。在陕北、渭北和陕南掀起了群众性建窖修塘发展集雨窖灌的高潮,全省共投资5.59亿元,累计修建水窖24万眼,池塘0.12万处,新增蓄水量1237万立方米,发展集雨节灌面积3.47万公顷。
“十五”期间,陕西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事来抓,采取季节性突击为主与常年建设相结合,以机械施工为主与劳力施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分冬、春、夏季三个时段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其资金来源主要有各级财政投资、项目涉及农建资金、群众“一事一议”投入资金、民营办水利资金、工业强县以工补农资金等。
“十一五”期间,陕西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促进我省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意见》,实施了《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按照上述意见和规划,各市县继续坚持有关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投资捆绑使用的做法,统筹使用省级小型水利建设补助资金、农发水保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支持市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及陕西制定的实施意见精神,紧紧围绕陕西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实施项目带动,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努力增加投入,掀起了新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十二五”期间,全省新修改造基本农田227.17千公顷,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61.33千公顷,恢复改善面积316.13千公顷,发展节水灌溉266.27千公顷,治理水土流失26751.9平方千米。
第二节 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在水利部、财政部支持下,陕西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全省先后有113个县(市、区)被列为前六批重点县和新增项目县(其中第一批15个、第二批19个、第三批17个、第四批17个、第五批17个、第六批19个,2015年新增项目县9个)。六年多来,通过各级水利、财政部门的密切配合和规范管理,全省项目建设推进十分顺利,各年度建设任务基本按期完成。截至2015年12月底,前六批重点县和新增项目县累计完成总投资78.8491亿元,衬砌各类小型渠道11658千米,建设塘坝、闸堰、泵站、机井、集雨水窖等小型水源工程37664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2.87千公顷。
随着重点县各年度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在项目区发挥了显著的效益,已建成的各类小农水工程设施成为农村百姓期盼度最高、受益最直接、效益最显著的惠民工程。据汇总统计,“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66.6191亿元,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47.4千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97.4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5.73千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6.4万吨,受益农民达到了587.5万人。与非重点县相比,各重点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得到增强。全省已建成了凤翔县的机井暗管、交口抽渭末及渠系和渭北苹果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小农水工程示范区,制约全省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得到了缓解。
第一批重点县耀州区改造了县域内的桃曲波、高尔塬两大水库灌区的末级区系,两个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66提高到0.87,年实现节水278.0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2.67千公顷,年增产粮食及经济作物折合产值近690万元。第一、四批重点县眉县通过项目建设,全县项目区新发展猕猴桃栽植面积3.33千公顷,建设猕猴桃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9千公顷,使全县的猕猴桃等主导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年带动农民增收3573万元,进一步促进了县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批重点县韩城市前两年项目建设实现新增灌溉面积1.2千公顷,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0千公顷,年增加粮食产量612万公斤。特别是随着小机井、小抽水站的建成,各受益村组群众开始大规模种植花椒、苹果等高效经济作物,加快了全省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创建步伐。
第三节 集雨水窖工程
陕西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根据《陕西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十五”规划》,在总结“九五”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有关雨水利用技术,有效地利用降水资源,使雨水利用成为水资源综合管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九五”末开始,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有计划地在陕南、陕北干旱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地区规划发展水窖,设置集流面,提高集流效率,对工程采取防渗措施,对雨水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全省建设情况。2002~2004年,按照全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十五”规划,重点在陕南、陕北和渭北地区的9市56个县区开展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3年共投入资金6.25亿元,其中中央、省级投资2.1亿元,地方和群众自筹4.15亿元,累计修建水窖28.3万眼,水塘1100处,新增蓄水量1448万立方米,发展集雨节灌面积4.5万公顷,同时解决了21万人和10.2万头家畜的饮水困难。
陕南建设情况。陕南集雨水窖建设以安康市最为典型。“九五”末期,安康市人均1亩基本农田目标实现后,以集雨水窖建设为主体的农田水利建设有突破性进展。仅2001年新修集雨水窖就达8.3万余口,总蓄水能力达到268万立方米,发展旱地集雨窖灌面积13.85千公顷,全市水窖建设已由2000年的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抗旱节灌和农村人饮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全市缺水易旱山区广大干部群众广泛赞扬。2001年6月下旬,陕西省政府在旬阳县召开水窖建设现场会,推广安康市水窖建设经验。10月下旬,水利部农水司领导又听取安康市水窖建设的专题汇报,并明确表示重点扶持。2002年,以集雨节灌为重点的小工程、大群体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年完成新修水窖9.02万眼,新增蓄水量368万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0千公顷,新修水库2座,塘坝300口,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5千公顷。小工程、大群体工程体现出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中央、省、市三级的充分肯定。2002年8月,在宝鸡召开的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安康市介绍了水窖建设经验。随着紫阳县农业人均1亩基本农田的验收,全市10县区全面实现了农业人均1亩基本农田的目标,标志安康市水利建设“一次创业”顺利完成。从1998年开始实施万塘工程到2003年底,全市修窖37.9万眼,涌现出千窖乡镇38个,百窖村760个,建窖3眼以上大户868户。小水窖在抗御自然灾害,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2004年到2015年,安康市一直按照“小工程、大群体”的水利发展思路,以兴水治旱为中心,坚持大、中、小并重,蓄、引、提结合,渠、塘、窖配套的模式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陕北建设情况。陕北集雨水窖记述以榆林市为代表。1998年8月7日,陕西省财政厅、水利厅将《榆林地区1998年集雨窖灌农业工程实施方案》改称《榆林地1998年集雨节灌工程实施方案》给予批复,这个批复方案即在定边、靖边、横山、佳县、吴堡、清涧六县55个村开展集雨节灌工程建设。总投资3124.48万元,其中中省财政补助749万元、地县财政配套220万元、工程自筹2156.48万元,共兴建集雨水窖10930眼,及集雨场和四周节水设施组装配套,新增集雨节灌面积14.67千公顷,新增蓄水总容量52.96万立方米。1999年又在除神木、府谷两县外全区的其他10县(市)40个乡镇140个行政村进行二期集雨节灌工程建设,全区40个乡镇、140个行政村实施完成,总投资3030.15万元,共打集雨窖10196眼,新增蓄水容积45.82万立方米,完成集雨节灌2.1千公顷。到2005年全市集雨节灌面积发展18.76千公顷之后,由于不少窖灌工程和田间节水设施损坏,至2010年全市集雨节灌面积9.03千公顷。
第四节 农业综合开发
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和产业化等项目,其中水利项目占总投资任务的70%。农发水利项目分为面上项目和部门水利、水保项目。面上项目由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负责组织实施,省水利厅配合其对主要水利项目进行规划审定和工程项目做技术指导。
水利部门完成情况。1990~2004年,陕西省面上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改造中低产田219.57千公顷。其中水利项目完成衬砌渠道5229.8千米,新修加固小型水库12座,修拦河坝77座,新修改造小型抽水站317座,新打配机电井3418眼,修复配套机电井2998眼,新增灌溉面积52.91千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22.21千公顷,水利项目完成总投资7094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2598万元。
农发部门完成情况。农发部门水利项目分为两类:一是水利骨干工程项目,主要是对5万~30万亩中型灌区支渠以上的水利工程进行建设、配套、改造,每个项目投资规模为中央财政资金750万元~800万元,地方财政等额配套一半,再加上群众投资和灌区自筹,总投资约为2200万元~2400万元。这一项目先后在汉中湑惠渠灌区、凤翔县横水河灌区、石川河东灌区、眉县霸汤灌区实施。二是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该项目从2003年起先后在黄河流域的金台区、印台区、陇县三个区县实施。治理项目内容包括坡地改梯田、造林种草、封禁治理、保土耕作和修建抽水站、机井、池塘、水窖、淤地坝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水保项目资金由水利部、国家开发办按年度下达,由陕西水利厅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实施。2003年农发水保项目总投资为1389.6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500万元,地方财政50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89.62万元。2004年农发水保项目总投资达1092.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500万元,地方财政25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42.95万元。两个年度的项目治理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