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感人像摄影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构图与视觉吸引

关于构图的原则,各种书籍和网站上都已经有诸多讲解。在这里我想要从那些能够影响构图的要点说起,掌握了这些要点,我们就掌握了构图的基本思路。

强烈的反差之处,就是令人难忘之处

当画面里有一个强对比的场景时,我们的目光总是会不自觉地看向那里,无论这种对比是光影之间的对比,还是色彩之间的对比。光线与阴影交汇处就成了最容易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地方,原理与素描中的“明暗交界线”是一致的。

我们不妨来看看图2-7,这张模仿维米尔的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作品。这幅作品由我策划,在男友的协助下拍摄完成。除了在造型上,在灯光布置上也对原作进行了还原。我将一盏闪光灯放置在人物的右上方,用光线打造人物的立体感,我们会不自觉地看向人物的眼睛,那是因为鼻梁的位置就是明暗交界处,强烈的光影对比将我们的目光“吸”了过去。

2-6 低反差的作品是缺乏吸引力的,只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奇。这张照片我利用光线的明暗对比以及色彩的冷暖反差营造冲突感、戏剧感。

2-7 在模拟名作的时候,我尽量还原当时的光线,利用闪光灯打造出类似伦勃朗光的效果。何谓伦勃朗光?灯光照亮脸部的3/4,光线使人物的脸部左侧呈现出一个倒三角形的亮部区域,这种光线被称为伦勃朗光。

在图2-8中,自然光从房间的左侧照射进来,我让女孩望向窗户,此刻强烈的光线对比使她的面部立体感十足,薄纱的服装呈现出了半透明的质感。这张照片我也同时运用了中心构图法和框架构图法。

2-8 利用光影刻画女孩的轮廓,拍摄出了油画、电影的质感。

2-9 这张作品,我利用光影对比(窗户的自然冷光和LED摄影灯的暖色光)拍摄出电影般的氛围感。

我在拍摄图2-9时将一盏LED灯放在了模特的右侧,而左侧是从窗户照射进来的光线。由于已经将近夜幕时分,自然光呈冷调(后期我增强了这种冷调)。我把LED灯设置成类似于烛光的暖黄色,这样两种光线交替,可以从模特的身上看到很好的明暗对比和冷暖对比效果。

可以试想一下,好的色彩对比,可以将相应的情绪传递给观众,同时也制造了视觉冲击力。在这一点上,电影尤为适合我们学习。有的导演尤其擅长利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构图,起到推进剧情、烘托气氛的作用,例如张艺谋。关于色彩的运用、搭配与对比,还会在之后的章节里详细讲述。

2-10 出自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当介绍场景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高处俯瞰这座老宅,青灰色的瓦片和红色的灯笼形成对比,营造了一种阴森的气氛,预示着这座宅子里即将发生一系列悲剧故事。

2-11 出自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女主角得到了老爷的恩宠,虽然整个房间里,都是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服装、红色的沙发垫,但是对比仆人的服装和整体氛围却透露着一丝丝阴冷,也预示了这种恩宠只是暂时的。

平衡,是永不过时的原则

“对称”被公认为是一种美,因为四平八稳的画面让视觉效果更加平衡、和谐。

或许今天的摄影师们已经很习惯利用新的构图技巧去打破这种平衡,从而制造一些戏剧冲突以给人新意。但是,平衡的构图方法在杂志拍摄、商业拍摄中也非常常见。它经常给人一种很正式、很严肃的感觉,就如同会议大堂中间的演讲台一样,可以将人的视线第一时间集中过去。

还是先以电影为例,来看看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如何将这种构图方式运用到极致的。电影运用了对称的方式去拍摄街道、建筑、房间以及房间内的人物,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但同时也利用这种平衡,营造了另一种冲突,也就是在和谐的背后其实藏有与这种美不匹配的矛盾——关于战争、谋杀、越狱、械斗的故事。

2-12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截图 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平衡美”。

2-13 中心构图法需要注重背景的干净、协调性。这张照片选择了树叶作为前景,背景是干净的绿色植物和草地以及白色的床单、衣服。

2-14 如果我们留心,就会发现很多电影中都用了中心构图法。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我脑海中想象的是20世纪带给我很多美好记忆的香港电影。我将人物放置在中心,让观众第一时间找到视觉重点。

2-15 我让祉君站在公园草地斜坡上,她背后的风景是秋天的芦苇丛、金黄色的树叶以及开始泛黄的草地。我既想要拍摄出她的美,又想要展现出贵阳秋天的迷人景象,于是采用了中心构图法。

2-16 这张照片与上一张照片拍摄于同一个公园,但我们选择了地势更高、视野更开阔的山坡顶,可以俯瞰后面迷人壮观的景色。同样采用了中心构图法,将女孩在大自然中看书的画面拍摄下来。这样的画面同样具有故事感,因为它展现了人,也展现了她所处的世界。

2-17 这是我的一张自拍照,我喜欢在户外充分发掘一些值得去拍摄的景色。这是我在上海的一个公园内找到的一片小森林,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近处则有一条小河,河边长满了芦苇和低矮的植物。这个场景让我立刻想到了油画里的景色,于是我选择撑了一把伞站在画面中心,模拟油画中的人物。

黄金比例

在绘画艺术里,“完美比例”是按照希腊哲学中的概念得出的,就是黄金分割比例。画家们发现,按0.618:1来设计的比例,画出的画最优美,在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中都运用了黄金分割比例。

但是在拍摄的时候,我们不可能精确测算黄金分割线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把取景框的长方形想象成一个“井”字,也就是三分线,这虽然与黄金分割线有细微的区别(黄金分割线要比三分线更靠近中央的位置),但是井字的交叉点依然可以成为视觉的焦点。

图2-18为黄金分割线构图,图2-19为三分线构图。

这样的构图法在电影里非常常见,例如电影《海上钢琴师》(图2-20)。导演拍摄女主角脸部特写的时候,利用了三分线构图,突出她的神态,以及和男主角的第一次眼神交流。

2-18 黄金分割线构图。

2-19 三分线构图。

2-20 《海上钢琴师》截图 女主角的左眼位置被安排在黄金分割线上。

2-21 电影《一天》截图 这个画面是典型的三分线构图,是女主角与男主角第一次相遇之后去散心的景象,凸显人物的同时也凸显宏大又诗意的环境,预示着两人的友谊与未来是既充满期待又暗藏玄机的。

2-22 《少女情怀总是诗》截图 这张少女躺在谷堆里的截图,人物的面部及眼神是视线的重点,因此被安排在三分线附近。

2-23 三分线构图法示意图。

2-24 这张照片中我选择了一棵树作为前景,采用了三分法进行构图。这时候正值日落,光线柔和且昏黄,从人物的前方照射过来,呈现出很好的轮廓光,使人物的轮廓镶上了一道金边。

2-25 三分线构图法示意图。

2-26 这张照片在拍摄的时候我选择将三脚架调到几乎和地面水平的角度,使用远景镜头,将整棵树和背景都拍摄出来,我将伞拿高,仿佛人将跟着伞飞起来。通过手机屏幕我可以看到相机里的实时画面,我站在三分线的位置。我喜欢这张照片的景色,光线、树木、草地,惬意且温暖,就好像电影里的乡村景色。

动感的张力

当运动的物体在静止的照片中定格的时候,会让照片更加有生命力。《认识电影》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即使三流导演也知道用‘运动’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因为动态永远是最吸引人的。”

2-27 电影《赎罪》截图 女主角拿着鲜花在光影斑驳的树林里奔跑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2-28 电影《赎罪》截图。

2-29 电影《雷诺阿》截图 女主角穿着橘色长裙在蓝色的天空下骑着单车奔向前方。

2-30 电影《雷诺阿》截图。

我想要拍摄出两个女孩天真烂漫的友谊,因此就让她们像平时一起玩耍一样,奔跑、玩游戏,然后捕捉她们的动态。这样就能够营造一幕幕生动的画面,拍出具有故事感的画面。

2-31 我让两个女孩在芦苇丛旁边奔跑、追逐。

2-32 当运动的物体在静止的照片中呈现的时候,会让照片更加有生命力。

2-33 这是拍摄于农庄内的一组照片,我捕捉了女孩们奔跑时的姿态,飞舞的发丝和裙摆,都会增加画面的感染力。

线条,让画面流动起来

人眼很容易被线条指引,无论是延伸出去的路面还是房屋的线条,都可以将空间感、时空感营造得更深远。人们能注意到的不仅仅是人物或者主体本身,也会随着引导线,注意到更远处的空间和场景。

我认为,线条可以让画面流动起来,像一条河一样延伸出去,这也赋予了作品生动的力量。

以《朗读者》的截图(图2-34)为例,这部电影多次用到了引导线构图,路的延伸向远方,凸显男主角脚下的内心的彷徨和挣扎。

2-34 《朗读者》截图 男主角背着背包走在空旷的道路上,脚步坚定地走向远方。这样的画面也彰显着整部电影的力量,那就是男主角虽然充满纠结和挣扎,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去爱、去照顾那个充满争议的女主角。

2-35 《朗读者》截图 这个空镜头拍摄的是一条延伸的道路,画面悠远而宁静。

下面这张照片(图2-36)拍摄于上海外滩的街道上,画面中的男女主角相拥而吻,我想要利用远方延伸的街道衬托出这种充满活力、美好的爱情。

除了引导线,我们还可以利用对角线进行拍摄。具体的方法是:将视觉的重心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如图2-37,小女孩殊殊站在树下,我透过树枝采用对角线构图拍摄了这张照片。这样的构图会让小女孩正在行走的姿态更具体、更生动。

2-36 利用远方延伸的街道表现充满活力、美好的爱情。

2-37 利用对角线构图拍摄正在行走的小女孩。

又比如下图,来自电影《青春珊瑚岛》,电影讲述了一群科学家想要实验人类独自在荒岛上居住会发展出怎样的个性。电影试图探讨“人与自然”,因此剧中的男女主角的穿着都非常简单甚至赤裸,但是完全不会感觉到色情,反倒是感受到人类的真善美。

2-38 这张截图里采用了对角线构图,两个小孩子一起在海里嬉戏,展现着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画框,窥探的窗口

如果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仔细观察就会知道,框架构图也是很多导演热衷的一种构图形式。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那部《后窗》。首先,男主角因为受伤待在家无所事事,于是拿着望远镜开始窥视对面楼房里的一举一动,透过窗户看得一清二楚,“窗”在这里如同一个生动的画框或者一个电影屏幕的框架,让我们更好地欣赏这些画面。

而摄影师举起相机这一举动与那位男主角举起望远镜的“窥视”,在一定程度上是否有些许相似?并不是说我们真的要“偷拍”“偷窥”,而是我们要把拍摄的场景营造出“窥视感”,让画面里的人充满吸引力,透露出神秘感。

2-39 电影《后窗》截图 电影里的男主角举起望远镜朝着对面一个个窗户窥视的画面,如同摄影师拿着相机透过不同的“画框”拍摄。不同的是,男主角是为了偷窥,而摄影师是为了透过画框拍摄和记录这种神秘感和故事感。

2-40 电影《后窗》截图 电影里大量出现一个个窗口,每一个窗口里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这一幕的窗户里出现的是导演希区柯克亲自客串的一个角色。

2-41 电影《后窗》剧照 女主角与男主角在窗户旁窥视着邻居们,“窗”在这里如同一个生动的画框或者一个电影屏幕的框架,让他们(也让观众们)更好地欣赏这一幕幕故事。

透过门框或者一些框架式的前景进行拍摄,可以使人物与观众产生一定的距离感,让我们对画面里的故事引发联想。而画框的四条边对画面具有视觉影响力,可以不经意地吸引我们的视线。

2-42 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截图。

意大利大师级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从小镇上的小男孩们对女主角的爱慕开始讲起,美轮美奂的女神从一开始被艳羡、被渴望,到最后被嫉妒、被排挤、被毁灭。

电影里也多次运用了这种框架式构图,利用距离感和一种近似窥探的感觉,表现了她因为个性和独立,与小镇上的普通人其实是有一定的距离感的,最终也因为这种距离感(因为她的不平凡和不甘)而不被接纳。

2-43 电影《雷诺阿》截图 这个镜头透过门框拍摄,光线从女孩的斜后方照射过来,显得神秘而又美好。

2-44 电影《雷诺阿》截图 这张采用光斑作为前景,而人物背后的门框则为她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框架的背景,如同画一般。

从电影《雷诺阿》的截图(图2-43、图2-44)中可以看出,这部电影,也多次使用了画框构图法。很多时候,导演会将人物放在门框里或者窗户的框架前,同时用一道光从人物的后面照射过来,形成好看的侧逆光。

2-45 这张照片是在越南的民宿里拍摄的摄影师孙丞透过一扇浴室的窗户拍摄我,营造了一种类似于电影里的画面氛围,让整幅作品更具故事性。

2-46 这张照片是在泰国旅拍的过程中拍摄的,拍摄时间大概是日落前的一个小时。我通过一道竹帘拍摄女孩妍妮趴在木板桌上的姿态,而她的身后又是另一道布帘遮盖着的木门“框架”。

2-47 在为模特Marina拍摄这张作品的时候,也同样运用了框架式构图法。我让她倚靠着窗户,而我站在窗户边的地上从下往上拍摄,她身后的烟雾让后面的窗户框架变得朦胧不清,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2-48 镜子也是很好的“框架”,因为镜子前与镜子中形成的影像可以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而镜子是有不同形状的,这样也为影像提供了不同形状的“画框”。

三角形,同时增加稳定性与活力

2-49 这张照片是在泰国街道上拍摄的。我从比较高的角度拍摄了女孩靠着墙壁回望镜头的画面。她靠着的墙与道路形成了三角形,为画面增加了稳定性。

还记得我们之前所说的中心构图吗,很多人都会因为觉得它太过呆板而舍弃这种构图方式,但是三角形构图是可以同时具备稳定性和活力感的构图方式。我们可以寻找三角形的物体或景物作为前景、背景,无论是正三角、斜三角还是倒三角;我们还可以指导人物在摆姿势的时候有意识地形成三角形。

也就是说,构成三角形的可以是多个不同的视觉元素,也可以是视觉元素本身所具备的轮廓形状。只要留心,我们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是三角形(图2-49)。

2-50 《偷香》截图 这是一个透过车窗看到的画面,车窗的边缘是三角形的,人物所占的空间也形成了一个三角形。

2-51 电影《偷香》截图 女孩漫步在田园中,她的双腿呈现的形状也是三角形。

图2-50、2-51是电影《偷香》中的两张截图。图2-50中,窗户斜边与人物的布局都呈三角形,这让整个画面非常协调。图2-51中,少女赤脚漫步在草丛中,她正在走路的步伐也是构成了三角形。

来看看著名的法国电影《罗丹的情人》,电影描述的这一幕是雕塑大师罗丹遇到了年轻的卡蜜儿·克劳岱尔,她正在创作自己的作品,罗丹惊讶于卡蜜儿的才华出众,为她所着迷。她的手与作品,以及人物与雕塑台都形成了三角形,增加了这幅画面的稳定感。

2-52 电影《罗丹的情人》剧照 我们可以看到人物手的姿态构成了很多个稳定的三角形,这让我们感觉画面更协调。事实上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去指导模特的动作,让他们利用肢体语言摆出类似三角形的形状。

2-53 电影《罗丹的情人》剧照的三角形解析图。

2-54 两位俄罗斯模特Masha跟Kristina坐在池塘边,左边的女孩坐着的姿态刚好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而她的腿与地面也构成了三角。

满招损,谦受益

2-55 这张照片拍摄于森林公园。除了拍摄女孩在晾晒衣服的场景,画面还容纳了更多优美的环境:草地、树林和河流。

刚刚接触摄影时,我们总是容易犯一些看上无伤大雅,但实际上却影响着成片质感和质量的错误。

譬如,当我们拍摄全景的时候,没有把人物的脚拍进去,我就犯过此类错误。截去人物肢体的某一部分会让整张照片的构图看起来很怪异,人物也显得不完整,从而导致错失了一张也许光线、情绪原本都很到位的作品。

另一点要强调的是,除非我们是在拍摄特写,需要重点突出五官或者表情,可适当地截掉人物的头顶,否则我们就要为人物头上留下一定的空间,那个空间类似于给观众留下“喘息”的空间。

2-56 当我们拍摄全景的时候,应该尽量把人物的脚也拍进去。截掉人物的脚会让画面因为不完整而看起来相当诡异和不规范。

2-57 这张樱花树下的作品,从较远的距离拍摄了两个女孩嬉戏、跳舞的场景。有时候给画面一些空间,就是给人以喘息的空间,犹如中国画里面的留白。

2-58 这张自拍是我从较亮的位置往暗处拍的,太阳透过斑驳的树叶照射在人物的脸上和身上,我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头顶和两旁的树林。

在画面中有意地为整个作品留下一定的空白空间,这种做法可以用中国古人的一种说法来解释,就是“满招损,谦受益”。

关于构图,《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话:“一切法则注定要被突破。”所谓的原则不是让我们去死记硬背的,如果像背数学公式一样,那我们拍出来的作品肯定是死板的,而不是充满灵性的。

2-59 我透过远处的一棵树来拍摄两个女孩的远景镜头。这样的前景可以增加照片的故事感。同时我也引导两位模特做一些互动,例如跳舞、一起看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