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胡德坤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原副校长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会名誉会长
2018年7月7日
1945年5月7日,在反法西斯盟国的合力打击下,德国法西斯投降,欧洲战事结束。在亚洲大陆,自1945年春天开始,中国军队在华北、华中、华南的广阔战场上展开反攻作战,并在美英盟军的配合下收复了缅甸北部。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于6月23日攻陷冲绳。至此,日本已陷入中美盟国陆海两线的包围之中,失败已不可避免。在这种形势下,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会晤,会议集中讨论了盟国对日反攻作战和战后对日处置问题,苏联重申履行对日作战的承诺。7月26日,会议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布了《波茨坦公告》,重申盟国将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的决心。苏联的参战无疑加快了日本失败的步伐。7月28日,日本宣布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于是,中国在本土和缅甸展开总反攻,苏联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日本法西斯四面楚歌。然而,在苏联出兵的前夕,即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美国“埃诺拉•盖伊号”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小男孩”。3天后,美国的另一颗原子弹“胖子”在长崎上空爆炸。两颗原子弹威力巨大,广岛和长崎被夷为废墟,伤亡20余万人,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惨重的灾难。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的确是加快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中美苏盟国的反攻作战,日本被打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向盟国投降。实际上,即使美国不投掷原子弹,日本也会投降。美国的意图很明确,就是为了夺取战后在处置日本、重建东亚秩序上的主导权。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是人类首次使用核武器,它巨大的破坏力带给日本人民的是巨大的痛苦与灾难。人们应该牢记这惨痛的教训,以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关于广岛原子弹爆炸,已经有很多相关的著述,但英国作家史蒂芬•沃克的《广岛倒计时》却显得与众不同。作者把全书的内容限定在了一个很短的时间窗口:广岛原子弹爆炸前惊心动魄的三周以及原子弹爆炸后的18个小时。在这短短的三周中,沃克引领着读者穿梭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原子弹核爆试验场、华盛顿的政治和军事决策层、在波茨坦会晤的“三巨头”、天宁岛的轰炸机基地、核爆前的一对恋人以及被原子弹几乎彻底抹掉的广岛等时空中,再现了“原爆”的历史记忆,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战争本身以及核武器的可怕。
史蒂芬•沃克还是一位颇受赞誉、获得过大量奖项的纪录片导演。也许正是这一原因,在读《广岛倒计时》的时候,给我一种强烈的“电影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的节奏越来越快。这一点就好像在一部电影中,随着影片情节的推进,镜头的剪辑愈发凌厉一样。
《广岛倒计时》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的文笔显得冷静、克制,这一点尤为可贵。一部关于原子弹爆炸这样核灾难的历史作品,目的是为了反思历史、杜绝战争,而不是渲染仇恨。读完本书,有关那对恋人的内容让我感慨万千:两人在核爆前度过的那美好一夜,以及核爆后的生死相隔,这些内容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和平的可贵。
同样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国之一。残暴的日军在亚洲和太平洋各地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无论是南京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还是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慰安妇,这些惨绝人寰的行为都给各国人民造成了莫大的伤害。同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也使日本人民受到伤害,单单是广岛原子弹爆炸就当即造成约7万人死亡,核辐射导致的癌症以及其他的并发症还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
《广岛倒计时》获得了各国多家著名媒体的极高赞誉,但在我看来,最大的认可来自著名的戴顿文学和平奖。该奖的评奖标准是授予那些促进和平、文字颇有力量的作品。荣获这一奖项,《广岛倒计时》当之无愧。
最后,衷心祝贺《广岛倒计时》中文版的问世,衷心祝愿这部名著能拥有更多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