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游戏力:法国创意教育的秘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读 给足孩子感受和倾听,便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早教从孩子出生时就该开始”是大家普遍的共识。但是当我们带着孩子奔波于各大教育机构,试图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时,可能都还没来得及弄清楚什么才是适合孩子的启蒙教育。

这本书的其中一位作者辛有美是韩国人,她在有孩子之初也经历了和我们相似的状况,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积极报班,每天手忙脚乱、疲于应付。直到到了法国,深入了解法国的启蒙教育后才强烈地意识到,启蒙并不需要特定的教育方式!只要给足孩子五感的体验,让他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就能激发孩子多元化的潜力。

法国教育是以美术启蒙开始的,因为通过美术(绘画、手工等)接触到的所有知识都会成为孩子直接或间接的体验,由此学到的东西会记得更长久。辛有美受益匪浅,于是她带着孩子努力践行,把日常的点滴和她在法国教育中的所见所闻一并记录梳理成文,最终带来了这本干货满满的《艺术游戏力》,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了我们明确而具体的指引。

我们经常对美术启蒙抱有偏见,认为那是无用的。每次当我给儿子留足时间做手工或者绘画时,我爸妈总是会“嗤之以鼻”:“这些有啥用?你赶紧让他学点知识,学学数学、科学之类的!”即使我先生自己是个建筑设计师,也并不站在我这边,他同样认为,孩子在这些事情上投入太多精力并没有多大意义。

这本书能很好地消除很多人的误解——我们完全可以用“美术”这种方式教孩子(以观察、触摸、体会、表达4个阶段为基础)去接触所有知识。在辛有美看来,成功的教育最后指向的是“可以很充分地自我表达,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她一再强调,画画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画画是孩子将自己的想象具体化的途径,因此我们一定要多问问孩子“画里讲了什么”,那里有他们观察和感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博洛尼亚童书展国际插画奖获得者菲利普·乔丹奴分享的那段经历:父亲是瑞士人,母亲是菲律宾人,而他出生在意大利。在那个时代,他这样的身份是不被小伙伴认可的,所以没有人愿意和他玩。于是很多时候,他只能一个人待在大自然里,和自己对话。那时,“观察小动物”成为了他消磨时光最好的方式。

直到有一天,在幼儿园的教室里,菲利普·乔丹奴把自己看到的(长时间的观察和感知让他注意到了非常多的细节)画在了纸上。周围的小朋友看到他画的小动物竟然如此逼真,都惊呆了,一个个围了过来。终于,他被小朋友们接纳了。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画画会让他“发光”,从此他爱上了绘画……绘画也因此成为了最能支撑他的力量。“我靠它来表达我想说的。”

后来被问及“绘画到今天这样的高度,你觉得一路走来带给你影响最深的人是谁”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如果一定要说‘最’,我想是我儿时愿意倾听我的邻居。那时候爸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我聊天,也不关注我在做什么。但是幸好有邻居,他会和我讲周遭发生的一切,愿意听我拿着画和他讲。大人有多愿意倾听,孩子就有多愿意表达!”

辛有美的观点与乔丹奴不谋而合。更重要的是,书里不仅强调了表达的重要性,也给了父母激发孩子“表达”的具体实操建议:第一,要将孩子的作品放在显眼的地方,这能说明我们的重视;第二,我们倾听时,即使孩子语言不流畅,也要坚持等他主动讲完,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被尊重;第三,我们还可以问和现实生活、活动相关的问题,比如“这和我们上次去过的飞机场很像,你还记得吗?”;第四,我们也要准备好多样化的反应,不要总是给予“好棒”“很好”这类枯燥、不走心的评价;最后,我们要向周围的人介绍孩子的作品,这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我们对他作品的喜爱和认可。

书里除了有美术启蒙的具体指引,也穿插了很多由美术而引发的关于育儿理念的思考:比如,有的妈妈很担心20个月大的宝宝玩蜡笔会把它吃到嘴里,而文中指出孩子对刚刚认识的蜡笔会产生好奇心,在探索蜡笔的过程中确实很有可能将其放到嘴里尝尝,但是当他自己做出“蜡笔不是食物”或者“蜡笔不好吃”的判断之后,就只会用它画画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不要轻易剥夺孩子任何一次新的尝试!

还比如,在法国的餐厅总是可以看见孩子乖乖地坐着画画等餐、不插嘴大人谈话的情景,但是辛有美的孩子刚开始却并不能做到。后来辛有美才领悟到,只是单纯地要求孩子不能打断大人谈话是不够的,还要让孩子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以大人为先。所以点菜的时候不要无条件依着孩子,要在生活中让孩子了解到爸爸妈妈也有自己想吃的东西,也需要和朋友共处或者休息的时间。如果一味只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可能连了解爸爸妈妈意见的机会都没有……

书的末尾,作者还贴心地提供了十几个操作简单、孩子们都很喜欢做的美术游戏,每一个都有具体的所需用品和详细步骤介绍。如果认为自己还暂时缺乏创意,可以先按照这些方法与孩子一起做美术小活动,之后可以在美术游戏活动中逐渐加入孩子和自己的创意。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也会有更多的交流,这些幸福的时刻都会成为一种记忆永远留在彼此的脑海中。

“妈咪OK公众号”创始人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