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诱惑,看起来鲜嫩可口

为什么有人能抵御诱惑

有些人为了完成某项工作或执行某项任务,往往都有过坚持的行为,但坚持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是乐观的。这是因为在坚持做一件事的过程中,需要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这需要用强大的意志力来控制自我。

有时坚持太久,意志力消耗过多,会出现失控现象;有时人们没能经受住诱惑的考验,会半途而废。但无论工作还是学习,无论吃饭还是睡觉,归根结底,抵御诱惑,就需要意志力的参与。

意志力是一种控制冲动的能力,也是我们控制思维、情绪、行为、注意力的关键。有的人生活健康快乐,人际关系良好,恋爱长久,都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意志力,在诱惑面前有超强的免疫力。例如一个人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坚持按计划行事,毫不松懈;在生活中坚持某一项健身运动,或是恋爱结婚后坚持对自己的另一半忠诚、不受他人干扰,这都需要意志力来抵御诱惑。

在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早上,你出门到大街上转悠,听着鸟儿美妙的歌声,感觉微风拂面,心情无比舒畅。走到前边的蛋糕店时,你透过玻璃窗看到一块精致的奶油蛋糕在向你招手,上边还有一个又红又诱人的草莓,让你回忆起童年时期草莓蛋糕的味道。你本来是在节食,想让自己变得更苗条一些,但是你没来得及告诉自己正在节食,口水已经快掉下来了,所以你已经伸手拉开了蛋糕店的门。这时,你的大脑告诉你现在一定要吃到草莓蛋糕,否则会很难受,因此你的手和脚都有了一种立即冲向蛋糕的冲动。你的血糖会降低,可能会感觉头晕,这让你更加需要这块蛋糕。

在你面对诱惑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这种东西会控制你的意志力、动机和行为区域,向你的大脑发出需要的信号。而当你的舌头触到草莓蛋糕的时候,你的自控力就彻底消失了。

不过你不要忽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意志力。你要知道,屈服于诱惑为你带来的快乐只是一时的,谁都不想为了一时的快乐,放弃那么美好的、更重要的东西,例如健康、幸福、成功等,所以你需要用意志力抵御诱惑,处理好眼前的一切。

在研究自我控制的时候,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执行控制能力”的概念。

什么是执行控制能力?顾名思义,执行控制能力就是指人们在执行某个计划时,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它是一种宏观上的调控能力。执行能力不同的人对诱惑的抵制程度不同,执行能力强的人更能在执行某个任务时排除一切困难抵御诱惑。为了证明不同执行能力的人面对诱惑的抵抗程度不同,心理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参与实验的被试者是若干男性,他们均处于稳定的恋爱关系中,这次的实验任务是参与工作记忆更新。工作记忆是指一个人正在加工或使用的记忆信息,例如一个人在编写某些项目,大脑中浮现的就是关于这次项目的信息,还有和朋友在谈论某个话题时,脑海中出现谈论的信息,这些就是工作记忆信息。被试者们需要用与当前任务有重大关联的信息来代替与任务联系不大的旧信息,目的在于测试被试者们的执行控制能力。

当实验进行了一半的时候,被试者们被告知需要到外边的一个房间等待一会儿,因为实验人员需要准备下一个实验。其实,这是实验人员故意安排的环节,目的是进一步测试被试者们的执行控制能力。

当被试者们来到另一个房间,有两个美女早已在里边等待,她们是假被试者,而男士们以为两个美女也是真实的实验参与者。为了实验需要,美女们开始向被试者们表示友好,不过绝对是适当的范围之内。这时实验人员就把男士们与美女互动的过程录制了下来。等待结束后,实验人员与美女一起观看录像,评测被试者们的搭讪程度。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搭讪调情得分低的人执行控制能力分数就高,也就是说这些人能抵御美女的诱惑,所以搭讪行为就少。

当然,有些人本身就对美女的诱惑不感兴趣,所以能控制住自己。即便是执行控制能力强的人,也难以避免被诱惑的可能,对诱惑的免疫力并不是执行控制能力强的人固有的一种本能,而是说执行控制能力强的人对自己的行为举动的控制能力更强,因此能控制自己不被诱惑干扰。执行控制能力强的人,有自己的处世原则,这个原则一旦被建立起来,他们就会严格地要求自己去执行,如果遇到诱惑,就会想办法控制,因此更容易坚持做某个事情。

这就说明为什么有些人不能抵御诱惑,总而言之,还是他们在坚持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和诱惑的程度不够,也就是执行控制能力较弱,于是就需要加强意志力去改善这一点。人的控制能力是相通的,能适用于一件事情的控制能力,就能适用于相同难度的多件事,所以加强意志力训练,坚持下去,一个人的抵御诱惑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延迟满足能力”影响你的事业

一个人在事业或学业上获得成就的高低虽然与个人努力的程度密不可分,但是还不可缺少一种能力,那就是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能力反映一个人在诱惑面前的忍耐力和持久力,是个人自我控制能力强或弱的体现。例如,你在工作中表现良好,现在有两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一个是直接升职加薪,成为部门经理,各方面福利待遇都会有明显提升;另一个是公司出钱供你出国深造,时间为一年。在这一年期间你可能要远离亲人独自生活,而且只能领到基本工资,或许这点工资不足以支撑每月在生活上的开支,你需要省吃俭用,但是回国之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总经理。

面对这两种选择,你该何去何从?如果选择第一个机会,立即升职加薪,无论在地位还是生活状况上,都能立即得到满足;而选择出国深造就要忍受一年的等待,然后才能让你的心理得到满足,但这更有利于事业的长久发展。

如果你想让职业发展的道路变得更广阔,结识更多高层次人士,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你需要用坚强的意志力抵制眼前的巨大诱惑,也就是抵御暂时的满足。放弃第一个机会,选择第二个机会延迟满足,你也许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的沃尔特·米歇尔针对人们对延迟满足的控制能力做了一项实验。接受实验的被试者是一群儿童,通过考察儿童面对诱惑能否做到自我控制,来评测大众人群是否能抵御诱惑。

被试者是一群4岁左右的孩子,实验地点是幼儿园内的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一面墙是玻璃,实验人员可以透过玻璃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实验人员给每个孩子发了一颗糖果,告诉他们可以立即吃掉或是二十分钟之后吃。立即吃掉就只能吃这一颗糖果,而等二十分钟之后再吃就能再多吃一颗糖果。

实验人员离开房间后,孩子们开始挑战诱惑。有的孩子立即把糖吃了;有的忍耐了一会,但还是没忍住,把糖吃了;有的孩子忍耐性比较好,二十分钟之后才吃糖果。糖果对那么小年纪的孩子来说,诱惑确实是巨大的,但是他们会想各种方式转移注意力。他们不是通过唱歌、讲故事让自己忘记糖果,就是闭上眼睛,眼不见心不烦。通过强烈克制自己的欲望,他们成功了。二十分钟之后,这些孩子不但可以吃掉手中的糖果,还多得一颗糖果作为奖励。

当然,这个实验到这里远还没有结束,因为它只说明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有差别。后来,等这些孩子成为青少年后,实验人员又进行了一次考察,结果发现,那些禁不住糖果诱惑的孩子容易出现固执、孤僻等性格问题;而能延迟满足的孩子则具有敢冒险、敢于接受挑战、自信独立等诸多优良品质,而且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比不能等待的孩子好得多。等他们成年之后,实验人员又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小时候有耐心的人长大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总之,延迟满足能力与事业发展的高度是成正比的,意志力越强,越能取得更多成功。这个实验结果给教育者们也带来启示,让教育人员在培养孩子勤奋刻苦学习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延迟满足意识。孩子做到延迟满足行为,就应该多进行表扬,而不是使劲想办法让他们急不可耐的心得到满足。

说到延迟满足,必定要经过抵制诱惑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控制。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过抵御诱惑的经历,不管这个诱惑是好是坏,它终究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而结果不一定是成功的。虽然抵制诱惑的方式都是一致的,但诱惑却大不相同。也许我们能抵御糖果的诱惑,但不能抵御冰激凌的诱惑,我们可以强制自己不吸烟,但不一定能忍受长期不吃油炸食品,这说明一个人对于不同诱惑以及不同人对同一个诱惑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

有些人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不佳,除了依靠药物治疗,还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一个人特别喜欢吃肉,因为有心脑血管病,就应该减少肉食的摄入量,以清淡的素食为主。但是素食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美味可口的,所以他们吃一段时间便不能忍受了。但为了健康必须减少食用,后来慢慢习惯了,不知不觉就彻底放弃了肉食,甚至再怎么诱惑,他也不为所动。然而也有很多人由于吃肉太多,导致多种疾病,虽然他们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但让他们吃素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可口的肉食就摆在餐桌上,看到别人大快朵颐,他们可抵抗不了这种诱惑。

同样的肉食,对于不同的人产生的诱惑力是不同的,而同一个人也许能不吃肉,但不一定能拒绝其他美食的诱惑。但是对于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来说,不管诱惑大还是小,总能很好地克服。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锻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不要被一点儿小的诱惑吸引,再坚持一下,或许你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就放纵一次”最难抵挡

面对美食诱惑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经常会说,我就放纵一次,下不为例;面对商场许多漂亮的衣服,我们是不是也会说,就再放纵消费一下,几个月内都不再消费;闻到烟的香味,我们很可能会想,今天就抽一根,从明天开始肯定戒烟。

我们在自我控制时,面对诱惑经常有“就放纵一次”的想法,当我们放纵了这一次的时候,真能保证下次不再放纵自己吗?再次遇到相同的诱惑,我们真能控制住自己吗?

耶鲁大学的实验人员让学生们在曲奇饼干和脱脂酸奶中选择一种食品。当学生们以为只能选择一次时,只有57%选择了曲奇饼干,而第二次实验时,学生们知道下周还会有一次实验,有83%的学生选择了曲奇饼干。学生们知道还会有一次实验时,确信下次自己不会再选择高热量的曲奇饼干,因此放纵自己只吃这一次。而真到了下一周,实验人员让他们再次选择的时候,只有36%的学生放弃选择曲奇饼干,转而选择脱脂酸奶,剩余学生仍然无法抵制曲奇饼干的诱惑。这是因为他们想到自己之后可以弥补过错,所以只放纵一次就没什么负罪感了。

实验里的学生们因为自控力低,所以没能守住“只放纵一次”的承诺。我们可能会想,自己比那些失败者的自控力要强很多。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非常愚蠢了。因为自认为自控力比别人要强的人,往往是放纵了第一次就会放纵第二次的人。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错把可能完成的目标当作真正完成的目标。例如我们想到未来还有很多很繁重的任务,如果不抓紧时间干,时间就会来不及,于是就想到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加班。但是到了周六,你感觉很累,真想好好放松一下,你就会说,今天就先休息休息吧,反正还有明天呢,于是你就把工作推后了一天。等到了周日,你又懒得动了,于是又产生一个想法,算了,反正是周末,也不一定非要加班,还是在工作日的时候多干一会儿吧。在这种想法的促使下,你彻底放弃了加班,因为你的大脑以为你已经完成了加班的任务。

我们千万不要将目标和诱惑放在一起考虑,否则就会使我们混乱,自控力也会减退,如果我们只看见清晰的目标,我们就能更加有效地控制自我。心理学家菲斯巴赫认为,当一个人专注于一个目标时,面对诱惑他更乐意采取自我控制行为。当个人先满足自己的欲望,再去追求目标时,就不会有抵制诱惑的想法了。

菲斯巴赫等人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将胡萝卜和巧克力展现在被试者们面前,胡萝卜代表健康一类的食物,巧克力则代表不健康食物,要求被试者们从中选择一种。实验人员并不是把胡萝卜和巧克力分别放在那里供人选择,而是以两种方式呈现给被试者,一种是将两种食物分别放在两个碗里,另一种是两种食物共同放在一个碗里。当被试者看到两种食物分开放时,倾向于选择胡萝卜,而看到它们放在一起时,被试者们就大多选择巧克力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分开放,个人会更加清晰地分辨自己的目标,他们知道胡萝卜是健康的象征,肯定会选择健康。而放在一起时,被试者看到的不是哪种健康,哪种不健康,而是倾向于想象它们两个的味道,于是更愿意选择巧克力。

人在诱惑面前的选择往往是出人意料的。你总告诉自己就放纵一次,以后再来弥补,这是非常挑战意志力的事情。从今天开始一直关注你自己,一直到你说的明天,你是否真能去弥补?如果不能,这将又是一个“只放纵一次”循环的开始,那么你的目标将很难实现。

为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不要产生就放纵一次的无限循环,我们应该将目标和诱惑区分开来考虑。再来说说加班那件事。如果你不想加班,就想放纵一下自己,这时候你要想到加班是为了赶进度,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在家歇着只会越歇越感到倦怠。确定好你自己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从而更好地生活,所以你自然会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如果你把加班和放松放在一起考虑,那你的诱惑就变得更大了。你不只放松这一次,下次再遇到加班的事情,你仍然会选择放纵。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放纵一次的想法带来的不仅仅是放纵一次,也许是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认识到人的这一弱点,坚持自己的目标,就能帮我们成功抵制诱惑。

“管他呢”效应

有些人因为没能抑制住内心的冲动,为了满足一时欲望,做出了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一次的违背,让他们内心产生了罪恶感,不过人们会因为罪恶感而增强自控力吗?事实是,很多人往往不会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而顽强抵制诱惑,而只是用一句“管他呢,反正我已经破坏了一次计划,不如就这样吧”来让自己好过一些。

就像一个人因为体重超标,脂肪肝、高血压都找上门来,他们应该减少食物摄入,控制体重。但是面对美食的诱惑,或是朋友的劝说,他们就多吃了一块高热量的肉或奶油蛋糕。这时,想到减肥计划,他们会为没能控制住食欲而情绪低落。因为情绪低落,他们就需要更多能量让自己舒坦一些,所以这些人就忘记了超重带来的身体负荷,会放纵自己多吃第二口或第三口,还会说:“管他呢,反正已经破坏了节食计划,还是先吃光再说吧。”

自控力就像一道堤坝,守护着我们的心灵。当这道堤坝完好的时候,我们可以抵抗多数诱惑。而堤坝上一旦打开一个缺口,诱惑就会像洪水一样涌入,淹没你那脆弱的心灵。

心理学家彼得·赫尔曼曾经带领自己的研究小组做了一个关于“管他呢”效应的实验,目的在于了解人在屈服于诱惑的时候,能不能因为罪恶感而控制自我。

被试者们到达实验室时,已经好几个小时没有进食,正如研究人员说的,他们已经到达“饥饿状态”。这些被试者被分成三组,分别对待。实验人员给一组被试者们一小杯奶昔,让他们先缓解一下饥饿感;接着给另一组两大杯奶昔,让他们一次就吃到饱;而最后一组被试者则没有分到一点奶昔,他们仍然处于饥饿状态。

接下来,实验人员把这些被试者们安排到一间装有各种零食的房间内,里边放着几碗烤薄饼和曲奇,外加一张评价表。实验人员想看看不同饥饿程度的人面对零食的各种反应。被试者们想吃多少就可以从碗中取多少,吃光碗里的还可以再向实验人员索要。被试者们以为自己吃得多,评分会更高,其实分数对于实验人员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被试者们吃的食物的量对他们带来的影响,以及节食的人和不节食的人在美食面前有何差异。

在不节食的一组被试者中,刚刚喝了两大杯奶昔的人只是吃了一点点薄饼,然后就填了评价表。喝了一小杯奶昔的人,吃烤薄饼的数量稍微多些,而一直处饥饿状态,一点奶昔没喝的人,一下子就吃掉了很多烤薄饼和曲奇。这一组人的做法,应该算是正常的反应。

对于节食组的被试者们来说,情况就出现了偏差。喝了两大杯奶昔的人本来应该是肚子最饱,最吃不下东西的。但是他们的行为令实验人员惊讶,他们吃的东西居然比好几个小时没有进食的被试者吃的东西更多。实验人员不敢相信,为了进一步证实结论的正确性,他们反复用实验进行论证,结果与第一次实验是相同的。

节食者在心中已经为自己设置好每日的进食量,当他们有一天一旦进食超过了这个限量,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而食用更多的东西。实验人员把这个行为称为“管他呢”效应。就像实验中提到的,节食的人因为在实验中一下就喝了两大杯奶昔,这明显超过了他们给自己限制的食量。他们知道今天的节食计划落空,所以就会想“管他呢,反正计划泡汤,先把肚子填饱再说,节食的任务留到明天处理吧。”他们的脑海中只有把握今天这一个概念,而不去想今天的放纵会让自己增加多少热量,增长多少斤肉。反正已经罪恶了一次,就放纵到底吧。他们这样做似乎已经失去了理智。

人们受到“管他呢”效应影响,意志力就会失效。为了满足自己一番,就多吃一口,但是多吃之后又会悔恨,接着就更加放纵自己。总之,对于想节食的人来说,这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管他呢”效应不仅体现在节食方面,对于想戒烟、戒酒的人来说,这种情况也会经常出现。屈服于烟酒,你会对自己失望,失望之后,你就会吸更多烟或饮更多酒来舒缓自己的情绪。第一次放纵不是完结,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和罪恶感会让你陷入循环,周而复始。

面对这种心理效应,我们真的无能无力吗?我们就只能永远陷入其中不知所措吗?当然不是。人是可以打破“管他呢”效应的。如何打破这个效应?显然不是强迫自己不被眼前的东西诱惑,而是用“自我谅解”的方式。也就是说个人遇到挫折,持自我同情态度的人比持自我批评态度的人更愿意承担责任,也更愿意接受别人的反馈和建议。

当你原谅了自己的放弃行为,而不是悔恨,你会发现这个信息传入大脑后,你居然能约束自己的内心。就好比喝了两杯奶昔的节食者告诉自己“反正减肥计划失败,多吃点烤薄饼也没什么关系”,而当你原谅了自己的行为,你会发现,现在吃烤薄饼的数量,比带着罪恶感去吃时大为减少。人就是这样,放纵的时候不要过度苛责自己,你会发现,你的自控力也是很强的。

在巨大诱惑面前,更要提高警惕

人们经常为了寻求一刻的振奋,享受眼前的快乐,宁愿放弃未来的幸福。就像我们拿着信用卡,为买东西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一次又一次透支,却忘了考虑高额的利息;我们宁愿担惊受怕,哪怕只把钱拿在手里一天,也不去想拖延交税日期的高额罚款……我们想要得到什么,就觉得应该立即满足,不能把它拖到明天。

长时间的忍耐是非常消耗自控力的事情,这会使本来非常有诱惑力的东西,在你面前失去诱惑力。例如,人们参加一次拿食物比赛,只要能等待两分钟再拿,就能拿到想要食物数量的三倍,也就是说你想要两份食物,推后两分钟再行动,就可以拿走六份。六份食物相对两份来说,诱惑力显然是巨大的。经济学家曾经对黑猩猩进行过考察,发现它们虽然智商不如人类,却知道数量多比数量少更有诱惑力。然而人类在挑战比赛时,只让他们稍等两分钟再去拿食物,就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忍耐不了。他们为了满足一时的快乐,不愿忍受那短暂的一段时间,心理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延迟折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我们大脑的奖励系统还没有进化到对遥远的奖励做出回应。例如你如果花费三年、五年,甚至更多年去努力工作,说不定业绩突出升职加薪。这种回报对你来说是美好的,但是我们的大脑无法想象这种满足感的推迟实现。当多巴胺在大脑中起作用的时候,你很难将那些在远方的奖励与现在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我们想到的只有明天或是后天,几年,几十年,那可真是太长久了。

这就好比人们看不同距离的东西,一样东西距离你越远,它在你的视线里就显得越小,而距离你相对较近的东西,则看上去更大。遥远的奖励和眼前的奖励也是同样的道理,越是能及早得到的奖励,对你的诱惑就越大;一些奖励虽然很丰厚,但是距离你很遥远,那它对你的诱惑反而不如眼前的一些小奖励。所以说,人们并不是不能分辨奖励的大小,而是眼前的奖励更具有诱惑力。

不同的人,对诱惑的抵抗力不同。不是人们难以抵制诱惑,而是抵制诱惑的底线不同。诱惑越大,抵制诱惑的成功率就越低。就好比面对促销商品,你可能坚决反对购买。先把产品好坏放在一边不说,想到商品经过多层次的经销,到我们购买的时候,价格不知增加了多少倍。但是,随着你身边的熟人不断向你讲述这个东西多么的好,能让皮肤多么光鲜亮丽,而你自己正好有心改善一下皮肤问题。听他人这么一说,你就会想,买什么东西都是要花钱的,还不如买熟人介绍的。接着,你的意志力就松懈,即刻决定先买来试一试。可见诱惑的大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对诱惑的抵抗力。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手机短信实验,意在证明人们对诱惑的抵制力。实验中的被试者们被分成两组,第一组被试者被问到,如果收到一个重要的人发来的短信,是选择立即回复还是等待一阵再回复。既然相对于一般朋友来说这个人显得更重要,那么你更急于回复重要人物的短信。如果当下回复,能得到5美元的奖赏,如果等到一阵再回复,就能得到最多可达100美元的奖励,等待的时间是1~480分钟。第二组被试者被问到的问题是选择两种拿钱方式,现在立即拿钱可以得到5美元,等待1~150天,就可以最多得到100美元。两组被试者们到底会怎么选呢?他们都选择等待,以便拿到更多的钱。不过对于第一组被试者来说,回复重要人物的短信也具有巨大诱惑力,再加上金钱奖励,这等于是双倍诱惑,让人难以抉择。所以他们等待的时间相对来说要短暂一些。实验人员又做了第二次试验。这次他们告诉被试者们来短信的是一般朋友而并非重要的人,如果立即回复还是得到5美元,等待1~480分钟回复,可以得到100美元,结果更多被试者选择等待。

个人面对的诱惑越大,越难以抵制,人在抵制巨大的诱惑时,需要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你可能认为今天的快乐比明天重要,未来的奖励是未来的,先满足了自己眼前的欲望再想下一步行动。你认为只是让未来打了些折扣,但这足以说明你在很多方面的自控能力都是很薄弱的。例如你抽烟喝酒,满足一时欲望,将自己的健康问题留到以后。你关注了当下的想法,却忽视了未来的重要,不能延迟满足,可能会后悔莫及。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抵制巨大的诱惑呢?首先,良好的心态是不可或缺的。你需要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其次,你还需要全面了解诱惑带来的结果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付出了会得到怎样的回报,这样就能在巨大诱惑面前合理控制自己。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自我控制能力相当强的人。1858年,曾国藩受清政府委任,率领30万湘军,经过6年艰苦奋斗攻克了太平天国占据的金陵,就是今日的南京。这次胜利象征了太平军大败,天下太平。曾国藩此时手握军权,声望与名誉都很高,完全可以“自立称王”。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不止一次鼓动哥哥不要放弃眼前的大好时机。曾国藩身边的将领们也说如果曾国藩称帝,他们誓死拥护。

但是曾国藩不想违背礼仪道德,成为背叛国家的乱臣贼子,他知道叛乱的后果是什么。于是思考再三,他控制住自己的内心,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同治皇帝承诺过,只要曾国藩打败太平军,就可以封王。但是曾国藩功高震主,皇上岂能容下这粒眼中沙。曾国藩只得到一个“一等毅勇侯”的称号,不过他明白“狡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于是凭着自己坚定的意志力,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对于曾国藩和他的同僚们来说,眼前最大的诱惑就是自立称王。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完全有这个实力争取一切。但他能控制住自己的心,任凭他人规劝,也能控制住自己。别人的梦想可能是称王称霸,但是曾国藩的梦想就是效忠祖国。他在功成名就之后能一直以此为初衷约束自己,才成为受人敬仰的德才兼备之人。

状态不好,经不起诱惑

诱惑能消磨人的意志力,能影响人的行为,还能影响人的认知水平。有的人面对诱惑,会采取顺从的态度,因为他们觉得只有顺从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例如一个患有高血压的人,不应饮大量咖啡,但是面对咖啡香浓味道的诱惑,他的内心就会觉得,要是不喝几杯咖啡,就没有精神继续工作,他们把喝咖啡当作集中精力工作的借口,这样心里就舒服了很多。

诱惑经常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又会导致个人做出不够理智的行为。当一个人意志力不够顽强,或是已经被工作和生活琐事消耗了太多意志力的时候,很容易在诱惑面前迷失自己。例如整理了一上午发票收据,把自己弄得头昏脑涨;或是在家打扫了一天卫生,肚子早就饿得咕咕直叫;再或者是一个有烟瘾的人,因为事物繁忙,一整天都没有抽烟,这时候人的意志非常薄弱,很容易对诱惑妥协。

诱惑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自我控制的重要内容。心理学家们针对诱惑对个人的影响,提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诱惑会削弱意志力,例如我们工作疲惫时面对咖啡无法抗拒。另一种是个人面对诱惑会引发自我保护机制,可以抵制诱惑,例如想到多喝一杯咖啡,血压就会上升时,你就有了抵制咖啡的力量。

通过这两种观点,心理学家又引申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人是否能够抵制诱惑,与其所处的状态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状态有所不同,诱惑对人产生的影响力也大不相同。也就是说,人在好的状态下能成功抵制诱惑的概率要比状态不好的时候高得多。

当人们处于一个不满足的状态时,面对诱惑很容易倾向于妥协。如果个人对某种事物处于满足状态,他就有意志力去抵抗诱惑。总而言之,个人当前所处的状态才是决定是否抵御诱惑的关键,所以面对诱惑,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之中。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总会因为不同的状态影响我们的内心,内心动摇不定,就很难针对自己所处的状态选择适合的抵制诱惑的方法。

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如何控制欲望,当今世界物质财富极为丰富,如果我们没有自控力,就很容易沉迷于物质诱惑。当我们状态好的时候,我们对某种事物的需求就会有所降低。就好像你刚吃饱饭,再好的美食摆到你面前,可能对你也不具备诱惑力。所以判断出自己处于这种状态时,只要顺从自己的想法就相当于抵制诱惑。当你抵制诱惑后,你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并有了再次抵制诱惑的决心。

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也就是身体处于极度不满足状态时,就要调控自己的内心了。你想满足自己,就会改变自己的认知,为自己找个借口满足内心的需求,此时就很容易被诱惑。当然,处于此种状态的人,要抵制眼前的诱惑真的是很难,即使强迫自己去改变,可能也很难有作用。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诱惑,就像爱抽烟的人避免看到烟,也是可以有效减少抽烟数量的。

有些诱惑很危险

人在一生中总要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诱惑,这些诱惑有些是机遇,有些则非常危险,一旦陷入诱惑之中,就可能失去很多,甚至毁掉自己的人生。而且有的时候,一些看似很小的诱惑,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危险。我们要想走出一条理想的人生道路,就要时时刻刻警惕那些可能将你引向歧途的诱惑。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大事而忽视小事。面对大的诱惑,能够有足够的警惕心,而面对一些小诱惑的时候,则往往会放松警惕。因此,诱惑越小,往往危险反而越大。比如别人的夸赞,虽然微不足道,却往往能激起一个人的虚荣心,让他渐渐为了满足虚荣而失去理智。

东野稷架马车最拿手,他凭借自己这一身本领去拜见鲁庄公。鲁庄公叫他先驾车表演一番,只见东野稷挥着马鞭,驾着马车,进退自如,十分熟练。他驾车时,无论前行或是后退,车轮碾过的痕迹都是笔直的。左右打圈旋转的时候,车辙就是圆的,就像木匠用圆规划的一样。鲁庄公见状十分满意,连连称赞东野稷驾车技巧高超,还说没有人能比得上他。鲁庄公兴致越发高涨,让东野稷按照原来的车痕再跑上一百次。东野稷听到夸赞内心更加喜悦,他为了在鲁庄公面前表现自己,驾车越发卖力。

一个叫颜阖的人,看到东野稷这样不顾一切地驾车用马,就对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车很快就会翻。鲁庄公听了很生气。没过一会儿,东野稷的马车果然倒在地下,弄得人仰马翻。东野稷颜面全无,鲁庄公也很是难堪。鲁庄公惊讶地问颜阖说:“你是怎么知道东野稷的马会倒下的呢?”颜阖回答说:“马的力气是有限度的。东野稷的那匹马的力气已经耗尽,却不让它休息,再跑一百圈,不失败才怪呢。”

东野稷不能控制自己的虚荣心,只为得到鲁庄公的赞美就不断表现自己。他不考虑马的体力,一味蛮干,最终导致失败。本来东野稷是驾马车能手,如果他意志力坚定,不被眼前的利益诱惑,或许日后能成就一番大事。但是现在他听到一点夸奖的话就飘飘然,这是管不住自己的表现。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光有才华是不够的,还要有管得住自己的本事,也就是不让自己的心受他人牵制,要懂得自我控制,否则就会让别人抓住笑柄。

抵制诱惑本来就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已经看到利益的时候,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控制自己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都说“大丈夫不拘小节”,意思是说成就大事之人就应该洒脱不羁,不能被生活琐事约束住前进的脚步,但正是这些小节,也就是生活琐事,才是铸成一切大错的根源。如果我们在琐事上不控制自己,被眼前利益诱惑得逐渐偏离人生航道,就会变得越发贪婪。

人每向前走一步就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预见前方事情的变化,如果无法预料结果,至少看清前方的道路是泥泞的小路还是平坦的大路。我们做事情需要有自我控制能力,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同时还要提高警惕,注意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诱惑,因为在它的后面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一些行走官场的人就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管得住自己,才能天下无敌”。控制自己,不被眼前的利益诱惑,才能走得更长远。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在人生道路上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诱惑牵制住脚步,例如钱财的诱惑、地位的诱惑、美色的诱惑、权力的诱惑,一旦陷入其中,就难以自拔。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自控力,当遇到诱惑的时候就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是为了贪图享乐,满足一时的虚荣心,我们就应该控制住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神经营销学——奖励性诱惑的可怕之处

我们所处的世界总能刺激我们的大脑产生多巴胺,当我们的大脑被释放出的多巴胺充满,我们就会产生难以抑制的消费冲动。

很多商家就是利用刺激消费者的多巴胺神经元,以促进消费。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实例证明,人们面对有诱惑力的商品,就控制不住自己。例如,闻到厨房里散发出来的饭菜的香味,人们会不受控;看到服装店墙上的身材修长的模特的照片,人们也会不受控。面对商家设下的众多“陷阱”,我们大脑中产生的多巴胺让我们的意志力失效了。

我们容易受商家各种形式的诱惑,主要是因为这些诱惑都是奖励性承诺,会让大脑释放多巴胺。大量分泌的多巴胺让我们感受到彼时的快乐,就算以后会带来苦恼,那也是以后的事情,起码我们现在无暇顾及。

那么什么是奖励性承诺?它与多巴胺的释放有什么关系?

当我们走进商场或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食品免费试吃区域。商家为什么会这样安排,难道他们只想让你品尝吗?当然不是。其实商家比顾客要精明许多,他们就是希望你进入商场后,大脑中能分泌出更多多巴胺,所以将那些有诱惑力的东西先展示给你。食物和饮料通常对人们是最有诱惑力的,因为它们最容易让人感到饥饿、口渴。人们在这种状态下,就会寻找奖励性承诺。食物是可口的,又可以免费品尝,这就具备了两个最大的奖励性承诺,如果服务员又是一个魅力四射的人,那就是第三个奖励性承诺了。面对这些“奖励”,你还能坚持自控吗?

当你吃了这些东西,你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就被激活了,即使你只咬了一口免费食品,你会发现,你的购物车一会儿就会多出好几样东西。据研究发现,愿意品尝甜食的人,更倾向于购买放纵自己的东西。尽管在出门之前,你为了省钱已经做好开支预算,但是面对诱惑,而大脑释放出的大量的多巴胺,会让你为了满足自己的奖励系统寻找更多的商品。

除了食物能让我们的意志力失效,我们周围潜在的很多因素,都会降低我们的自控能力。可能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不受广告诱惑的,但是事实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尽管我们看到产品广告并不会立即去购买产品,但是我们已经将产品信息留在了潜意识里。比如某天你看到麦当劳广告上有一款新汉堡套餐,当时只是瞥了一眼,但有一天你正巧路过麦当劳,就会回忆起好像有个新鸡腿汉堡,不如进去尝试一下,于是你又消费了。

可能你不敢相信,气味也会让人产生消费欲望。当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除了购买必需的电影票,几乎大多数看电影的人还会购买爆米花、饮料、冰激凌,难道他们没有吃饭吗?当然不是,这种额外的消费已经跟肚子饥饿与否没有任何关系了。因为爆米花和冰激凌散发出的奶油甜香味,刺激了人们大脑的奖励性神经,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寻找香味的来源,接着就是购买。有时候电影院卖爆米花和饮料赚取的收入,可能比销售电影票得到的还要多。商家利用“气味营销学”,确实能增加很多利润。

你所闻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东西,不是你自己发现的,而是商家精心设计的。他们为了吸引你的眼球,从各个方面激发你的购买欲望,这就是“神经营销学”。如果我们想为自己找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我们也不愿意让自己失去购买欲望。那么我们该怎么躲避商家设下的陷阱?那就是把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多巴胺化”,利用奖励性承诺来克服诱惑。

例如我们都喜欢买有机会中大奖的福利彩票,却不喜欢将钱存进银行获得利息。你可以试想,买彩票虽然有机会中大奖,那也属于极少数人。如果将钱存进银行,每月除有固定存款外,还能额外多出一些金额的奖励,想到这些,你存钱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所以利用好这一点,你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消费冲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