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年鉴.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建置区划

建置区划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地处东经106°131′~106°29′,北纬39°33′25″~35°26′58″。六盘山纵贯县境,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东、南、西南分别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华亭县、庄浪县接壤,西、北、东北分别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原州区、彭阳县相连,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

泾源县境历史上是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隘,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素有“秦凤咽喉,关陇险要”之称,是宁夏的“南大门”。县城北距银川420公里,西距兰州350公里,东南距西安360公里,处在西北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的中心。县境内有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誉为“小九寨”。

2017年,全县辖4乡3镇103个行政村。全县共33568户,118424人。其中,农业人口106824人,占90%;回族人口93368人,占78.8%。县人民政府驻香水镇。

【历史沿革】

夏商 今县地属雍州,为古卢国地(泾水流域方国)。

西周 属周地。

春秋 乌氏戎占据建方国,属乌氏戎国地。

战国 秦惠王更元十年(前315年),秦取乌氏戎国,置乌氏县(今泾源县北部),为泾源县历史建置之发端。

秦 属北地郡。

汉 武帝析北地郡置安定郡,今县地属安定郡。

三国 属魏雍州安定郡。

晋 属雍州安定郡。

南北朝 乌氏县废,今县地属陇东郡。

隋 属平凉郡(原州)。

唐 今县地东北部属泾原节度使,南部属陇州华亭县。

北宋 乾德二年(964年),析华亭县西北部地区设置安化县,隶属秦凤路仪州(今甘肃华亭),县治安化峡(今宁夏泾源县新民乡)。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安化县治迁徙至制胜关(今宁夏泾源县香水镇永丰村南)。至道元年(995年),安化县治迁徙至安化镇(《固原市志》:安化镇系安化峡改)。熙宁五年(1072年),安化县改属渭州(今甘肃平凉。)熙宁七年(1074年),废原州制胜关,安化县治移至关地。

金 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化县为化平县,隶属凤翔路平凉府。

元 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化平县废,并入华亭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为屯军区。

明 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今县地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

清 康熙八年(1669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司平凉府华亭县。同治十年(1871年),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四州县地,迁徙当地土著汉民,安插陕甘回民起义9480余名回民于此,置化平川直隶厅,属平庆泾固化道。

1913年,改化平直隶厅为化平县,属甘肃省泾源道,后归陇东专区。

1949年7月29日,化平县解放。8月15日,中国共产党化平县委员会、化平县政府成立,隶属甘肃省平凉专区。

1950年9月18日,因泾河发源境内,化平县改名为泾源县。

1953年5月11日,因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改泾源县为泾源县回族自治区。

1955年5月,泾源县回族自治区改名为泾源回族自治县。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甘肃省泾源回族自治划归宁夏固原专区,更名为泾源县。

【行政区划】

战国秦惠王更元十年(前315年)置乌氏县,县境辖今固原市东南部、泾源县北部、平凉市西北部。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安化县,辖安化、白岩河镇及3乡。

金改称化平县,领安化、白岩、安国、耀武四镇与瓦亭寨。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一月,划化平里、圣女里归隆德所辖。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华亭知县甘珠尔恤民徭役,经奏准,割西北瓦亭、十三堡归固原。

清同治十年(1871年)置化平川直隶厅,下辖化临、香水、圣谕、白面4里66村。

1913年,改称化平县。1914年,改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1920年又恢复为4里。1927年,改原4里为4个区,名称不变。1936年,改设原4区为1镇(化临镇)3乡(香水、泾源、白面)。之后,又改为黄花、泾北、泾南3个区。1939年,3个区合并为两个区,原化临里、香水里地区合并为第一区;原圣谕里、白面里地区合并为第二区。1941年,改两区为百泉(今香水镇)、崇义(今黄花乡)、惠家(今惠台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泾源(今东峡乡)等6个乡。1942年,又将6乡改为百泉、泾南2镇和泾北、黄花2乡,共辖27保、254甲。

1949年7月29日,化平县解放,隶属甘肃省平凉专区。全县设泾南、泾北、百泉、黄花4个区,下辖16个乡。

1950年9月18日,因泾河发源境内,化平县改名为泾源县。原4个区并为泾南、泾北、黄花3个区,辖16个乡。其中,泾南区辖白面、河北、东峡、涝池、双营5乡;泾北区辖城关、园子、兴盛、红峡、金家、桥天6乡;黄花区辖沙塘、红土、惠台、西峡、黄花5乡。

1955年11月,撤销3个区和双营、金家、红峡、西峡4个乡,全县整合为12个乡。

1956年11月22日(《华亭县志》:1957年2月13日),甘肃省将华亭县山寨区的新民乡、石嘴乡划归泾源回族自治县。此时,全县辖新民、石嘴、白面、涝池、东峡、河北、兴盛、城关、桥天、园子、惠台、黄花、沙塘、红土等14个乡。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甘肃省泾源县回族自治县划归宁夏固原专区,更名为泾源县。是月,人民公社化,原白面、河北、涝池、东峡、新民、石嘴6乡组建为泾河源公社,驻白面;原城关、桥天、园子、兴盛4乡组建为红旗公社,后改为泾北公社,驻城关;原沙塘、黄花、惠台、红土4乡组建为跃进公社,后改为黄花公社,驻华兴。

1961年4月,析置新民(驻杨堡)、兴盛、惠台3个公社。

1967年,泾河源、泾北、兴盛、黄花、惠台5个公社分别更名为红卫、红旗、东方红、东风、星火公社。1970年,恢复原名。

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泾源县属固原地区。

1983年6月,自治区将银川市郊区和永宁县相连的芦草洼划为泾源县的移民基地。12月,泾源县在此设置了铁东、铁西2个乡。

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

1990年,撤销泾北乡,分设香水镇和园子乡;撤销泾河源乡,分设为白面镇和东峡乡。至此,全县共辖香水、白面两镇和新民、东峡、园子、兴盛、黄花、惠台6个乡以及芦草洼开发区。

1999年9月,芦草洼开发区整体移交银川市郊区政府管辖。

2003年2月,区划调整,自治区将固原市原州区的大湾乡、蒿店乡、什字镇划归泾源县。同年,东峡乡并入泾河源镇,镇政府驻原泾河源镇驻地;园子乡、惠台乡并入香水镇,镇政府驻原香水镇驻地;什字路镇、蒿店乡合并为六盘山镇,镇政府驻原什字路镇驻地。自此,全县辖香水、泾河源、六盘山3个镇和新民、兴盛、黄花、大湾4个乡。

2017年,泾源县辖4乡(新民乡、兴盛乡、黄花乡、大湾乡)3镇(香水镇、泾河源镇、六盘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