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马威虎
(2017年12月2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共同绘就跨越发展新画卷
2017年,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紧紧围绕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定位,栉风沐雨,铿锵前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荣获“全国法治示范县”“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
发展质量巩固提升。一年来,面对新常态下绿色发展新要求、脱贫攻坚新任务、财税改革新变化,全县上下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指标多点突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亿元,增长2.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10%,历史性甩掉了全区垫底的旧帽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增长13%,增幅位居全区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1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6元,增长1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下决心挤掉经济发展中灰色GDP,关停环保污染企业9家,工业增加值增幅压减到-8%,以短期阵痛换来了长远发展空间,开始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二三产结构比重调整到17∶32∶51。商贸流通持续活跃。轻工产业园区再添新军,智慧旅游创业谷初具规模,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全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现场会在泾源县召开。八方隆商业广场建成开业,盈德生态旅游文化城建设进展顺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增长10%。财税金融运行良好。县级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年完成1.02亿元,增长1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4亿元,增长12%。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6亿元和19.2亿元,增长12%和20%。
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对标脱贫攻坚总任务,统筹推进50个脱贫村巩固提升、12个示范村致富引领,全面完成34个贫困村脱贫销号,减贫人口2176户945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6%。整村推进夯基固本。按照“五通八有”目标,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水、路、动力电、广播电视、信息网络通达率达100%,巷道硬化和自来水通户率达99%,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培训就业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回炉再造”工程,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任务,实现转移就业8957人,城镇新增就业913人,增长13%。兜底政策更趋完善。构建“2+3”社会保险机制,加大集中供养、社会保险、民政救助力度,首批40名失能人员纳入敬老院供养,大病个人自付费用当年累计不超过5000元,特色优势产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为特殊群体撑起了民生“保护伞”。金融扶贫全面拓展。创新“五贷五覆盖”机制,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3.5亿元,贷款覆盖率达93%。全面推行重点项目资金“双审制”,全力推进财政扶贫资金“四清零”制,涉农资金整合率达100%,支付率达95%,扶贫资金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易地搬迁稳步实施。“十三五”县外生态移民任务提前完成,县内劳务移民“交钥匙”工程竣工验收。注重引导县内劳务移民参加培训,实现就业上岗691人,1108名随迁子女全部定点入学,融入城市、脱贫致富的愿望开始落地生根。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全年实施重点项目50个43亿元,增长15%;争项目争资金和招商引资双双突破20亿元,分别增长25%和18%。交通路网通达万家。S25泾河源镇至双疙瘩梁高速公路全线开工,香水河大桥、泾河大桥主体完工,建成旅游环线4条51公里,新建农村道路6条72公里,道路畅通率达100%,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越织越密,开启了泾源交通“新里程”。民生水利润泽百姓。实施泾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新旗水库建设项目,城市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全年治理河道9条36公里,改造提升人饮工程32处,建成蓄水水源19处,铺设供水管道26公里,安全便捷的饮用水流进了千家万户。城乡电网惠及群众。建成750千伏泾源段、新民35千伏变电所,完成兴盛滑雪场10千伏线路建设,全年改造农村电网40公里,涉及82个自然村,电力保障更加有力,服务了发展、点亮了人心。
产业发展提速增劲。聚焦产业优化升级,突破瓶颈,再造优势,让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顶梁柱。全域旅游打点布局。全力推进杨岭特色旅游示范村、兴盛滑雪场项目, 20公里旅游服务带建设基本完成,花田花海、新月风情堡等旅游新业态效果初显。新建、改建特色农家乐188家,发展扶贫手工作坊3100户,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三产服务业人均收入492元,增长11%,群众增收的“源头活水”越拓越宽。草畜产业提档升级。坚持“一特三高”发展思路,推行“5+2”以牛养牛模式,县内县外发展优质饲草15万亩,安格斯肉牛存栏达到两万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6.7万头,年内牧业人均收入1369元,增长10%,群众增收的“致富车间”越做越旺。苗木产业稳中有进。深化“三个一批”产业发展思路,完成精准造林11.4万亩,培育精品大苗3133亩,外销各类苗木3062万株,全年林业人均收入1111元,增长13%,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越做越强。中蜂产业提质扩量。强化与中国蜜蜂研究所战略合作,六盘山中蜂实验基地、专家工作站落户泾源。坚持大手拉小手“1+10”养殖模式,引进蜂源1.3万箱,培育蜂农累计1515户,全年生产加工优质蜂蜜2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群众增收的“甜蜜事业”越酿越甜。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大县城项目15个12.2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0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29%。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加快建设文华苑、西嘉园二期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1526户,新增商品房1163套。实施北环休闲休憩带、七彩湖公园项目,完成干沟河综合治理,打造绿色长廊3.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乡村特色不断凸显。启动泾河源特色小镇建设,大湾、黄花、兴盛美丽乡镇稳步推进。新建美丽村庄20个,改造农村危房2085户,拆除土坯房4882座,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34个,铺设污水管网29公里,21个行政村荣获自治区首批绿色村庄,占比居全区第一。城乡管理更加规范。坚持建管并重,共治共享,建立城乡管理执法联动机制,大力开展“三乱”治理,扎实推进美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160处3.9万平方米,修院补墙2.3万平方米,整修村道、巷道85公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刮骨疗毒,重拳治污,全力守住老百姓的“幸福靠山”。“绿盾行动”让青山常在。以雷霆之势剑指环保违法行为,清理整治环境突出问题74处,恢复生态植被1360亩,革除了三关口矿区多年形成的历史积弊,做成了多年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难事。“蓝天工程”让空气常新。县城建成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集中供热锅炉脱硫除尘完成改造,采石厂、小砖窑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空气自动化监测站建成运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1.5%。“碧水工程”让清水长流。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入开展泾河流域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拆除采沙场14家、拌和站7家,恢复流域生态植被58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平方公里,香水河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完成,泾河源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建成,泾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绿地工程”让山川常秀。实施国省干线大绿化工程,建成美丽公路30公里,完成森林抚育、荒山造林、补植补造、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2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8.5%。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民生导向,富民优先,集合财力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为民承诺办理的10件实事全部完成。教育发展更有深度。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3+12+3”助教体系不断延伸,教育资助政策在全区率先实现全学段覆盖。中考成绩稳步提升,高考实现“一清二北”历史性突破。实施学校厕所“旱改水”15所,校园卫生环境显著改善。探索建立教师社会化补充机制,招聘编外教师100名,师资结构性不足问题有效缓解。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大幅度发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二甲医院通过复审,药占比下降到37%以下。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初步建立,六盘山、泾河源诊疗人次同比增长39%。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投入使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体封顶,香水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建成,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文化体育更有热度。新建改建农村文化广场37个、乡村大舞台46个、图书室92个、文化活动室7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健身步道27公里、多功能运动场7个,安装体育器材1072件。举办“精彩泾源”文化系列活动106场次,放映数字电影1308场次,鼓足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社会保障更有温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96%, 60名退役士兵工资待遇实现同工同酬。六盘山敬老院主体建成,泾河源敬老院竣工验收。巩固提升农村幸福院“老饭桌”70个,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面提标,每人每月增加到150元,老人真正成为家里的“香饽饽”。
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编制完成《泾源县空间规划》,理清了生态发展的肌体脉络,拉开了城市总体框架;积极探索城乡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网格化管理、巡防式执法、组团式服务”工作机制成为常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户籍制度、土地确权、国有林场等改革事项取得成效,农村发展活力逐步释放;全面构建县、乡、村联防联控河长体系,“一河一策”监管机制基本确立,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按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围绕乡镇做服务”思路,建立“9+X”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的引领力不断增强;创新开展“受理10分钟,接访1小时”大接访活动,建立信访诉求“面对面”、部门联动“线连线”、责任主体“点对点”三项机制,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难案。
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政风行风持续好转。坚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100%。创建政务微信工作群,工作即时化尽收眼底,行政效率显著提升。持续深化财政“双审制”和全员审计制“,三公”经费同比下降5.8%。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加强事前事中全程审计,项目资金核减率达13%。全面推广涉农惠农项目资金“331”监管机制,全市现场观摩会在全县召开。“七五”普法有序开展,平安泾源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地震、粮食、档案、史志、双拥、消防、邮政、气象、通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年,记录着泾源逆势奋进的发展轨迹,书写了泾源跨越发展的历史篇章。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捧土筑墙、鼎力支持,更是全县12万各族群众精诚团结、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在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人民团体、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泾人武部指战员、政法干警、武警消防官兵,向参与泾源建设、支持泾源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