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国有企业改革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宁夏国营企业在扩大企业自主权中发展(1978—1986年)

第三章 宁夏国营企业在扩大企业自主权中发展(1978—1986年)

我国国营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扩大企业自主权,重点调整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这一改革试图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内,通过向企业放权让利来增强企业的活力。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激活了传统体制下作为生产单元的国营企业的盈利意识和发展意识,为逐步适应市场竞争初步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仍居主导地位,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仍受指令性计划的控制,市场经济体系尚属萌芽状态。

一、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国营企业改革的起步

1. 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大力恢复和发展被破坏的国民经济,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排斥市场、忽视价值规律,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等一系列问题。1978年4月20日,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其基本思路是明确“企业是生产单位,必须以生产为中心”和强化生产指挥过程的责任制,以建立和保持正常的企业生产秩序,体现了我国工业领域渴望变革的迫切愿望。

1978年7—9月,国务院召开务虚会议。会议主要研究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过去的经济体制改革,往往从行政转移着眼多,在放了收、收了放的老套子里循环,其结果往往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最大利益。要打破小生产的狭隘眼界,改变手工业方式、小农经济式甚至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要坚决实现专业化、发展合同制和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一定要给予各企业以必要的独立地位,使它们能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履行经济核算,降低经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润率,提高综合经济效果。在谈到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时,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首次提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观点。

1978年12月,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对我国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的方向作如下下论述:“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力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给企业性的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减少会议公文,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实行考核、奖惩、升级等制度。采取这些措施,才能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普遍地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国营企业改革指明了基本方向,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成为国营企业改革早期的主要思路,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

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宁江机械厂、重庆钢铁公司等6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的增产增收目标,允许在年终完成计划以后提留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四川省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成为国营企业改革乃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标志。

1979年4月5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搞好国营企业改革试点,明确提出要扩大企业自主权,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钩,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精神,1979年5月,国家经委、财政部等6部委联会发出通知,确定在首都钢铁公司、北京清河毛纺厂、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上海汽轮机厂等8家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试点得到许多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拥护。为了规范迅速推开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有名的第一个“扩权十条”,即《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同时颁布的还有《关于国营企业利润留成的规定》《关于开征国营企业固定资产税的暂行规定》《关于提高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的暂行规定》《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的暂行规定》4个文件,要求地方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办法选择少数企业试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企业改革的第一批文件,对各地的企业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使放权让利政策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1979年年底,试点企业扩大到4200个,1980年又发展到6000个,约占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总数的16%,产值的60%,利润的70%。

2. 扩大企业自主权全面推开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企改革对国营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钩,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1980年9月2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决定从1981年起,把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工作,在国营工业企业中全面推广,使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在机构和人事方面,试点企业有权决定自己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及任免中层和中层以下的干部;有权根据劳动纪律辞退职工。企业车间、班组的主要领导干部要实行民主选举,有条件的试点企业,厂级领导干部也可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任命。由此,企业初步获得了利润提高权、固定资产处置权、计划外安排生产和超产产品销售权、奖金制度和奖励办法选择权、招工和惩罚处理权,以及机构设置和人事权。

3.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深化

1981—1982年国家在工业、交通企业实行的经济责任制,以及从1983年开始试行的利改税试点,也都是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指导思想的国营企业改革。198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规定国营企业享有生产经营决策、产品销售、物资采购、留用资金使用、资产处置、机构设置、劳动人事管理、产品定价、工资奖金分配、联合经营等10项自主权,深化了放权让利政策。1985年9月,国务院又批转了国家经委、国家体改委制定的《关于增强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规定要求继续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国营企业享有14项自主权,比1984年的政策增加了投资权、联营兼并权、进出口权、拒绝摊派权4项企业自主权。

(二)宁夏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实践

1. 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经济体制上的弊病,使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第一,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积累率过高,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平衡。第二,重工业增长过快,农业和轻工业增长缓慢,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第三,燃料动力供应极其紧张,矿产资源的储采比例严重失调。鉴于实际情况,在1978年年底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79年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开始全面纠正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

1978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草案)》),要求按照“六条标准”对全国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分批分期进行整顿。根据《决定(草案)》决定对企业实行“五定”和设立企业基金。1978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试行企业基金的规定》。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会议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决定从1979年起,集中3年时间,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6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精神。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于1979年1月7—21日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把党的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精神,着重讨论了宁夏如何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有关问题。1979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用3年时间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决定,5—6月,自治区党委召开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集中3年时间搞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部署搞好国民经济调整等有关工作。从整顿企业入手,着力增加工业企业的活力。

1979年8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委会召开广播动员大会,号召全区工交系统广大职工,进一步掀起增产节约运动新高潮,大干4个月,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的增产节约任务和财政收入计划,为打好3年调整的第一仗努力奋斗。1979年11月,自治区党委发出通知,为适应工作重点转移,决定成立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同时撤销自治区党委工交政治部和自治区革委会工交办公室。

宁夏在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按照德才兼备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整顿和建设企业领导班子。从1979年4月开始,40多名自治区属企业党委书记、厂(矿)长等,听取了自治区党校、财校、科协以及工业系统有关部门关于经济理论、国内外企业管理先进经验介绍和科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搞好企业管理的信心。

从1979年开始,在中央和自治区工作重心转移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指导下,宁夏在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轻纺、燃料、电力等工业发展的同时,通过对企业布局的统筹兼顾、合理调整,坚决关停并转了部分产销不对路、质量差、消耗高、亏损大的企业。1979年关停32个、并转4个,1980又关停32个,地区生产总值中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工业增加值,1980年较1978年提高了15.9%,工业调整初显成效。

2. 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夏开始探索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让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使之逐步成为利益和权力实体。撤销、精简、合并了一些经济管理行政机构,把部分行政职权交给企业,解决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问题。实行政企分开,允许企业在经营中拥有经营计划权、产品销售权、资金使用权、机构设置权、人事管理权等一些基本权利。

197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开始落实扩大企业自主权的一系列改革试点工作。1979年10月23日,经国家经委和财政部批准,宁夏确定在银川通用机械厂、银川电表厂、银川橡胶厂、灵武绒线厂、西北煤矿机械厂、青铜峡造纸厂、青铜峡水泥厂和自治区电力局(电网部分)等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试点企业在生产经营、资金使用、物资管理、劳动力安排、收入分配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给予企业利润留成的扩权试点。主要将以往按工资总额提取企业基金改为按比例实行技术利润留成及增长利润留成的办法,增加了企业生产的发展基金。

1979年8月3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转发国务院《关于按照五个改革管理体制文件组织试点的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经委、人民银行《关于贯彻国务院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文件试点中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加强领导,积极认真地把试点搞好。1979年12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自治区经委《关于发展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有关政策的几项补充规定》,提出发展集体工业的9项政策规定。1980年5月14日,自治区党委、政府批转自治区经委《关于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有关政策的几项补充规定规定》,提出发展集体所有制工业的6项政策规定。6月10日,自治区政府发出《关于工业企业在计划调节指导下积极开展市场调节的通知》,允许各工业企业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和供货合同的前提下,根据社会需要自主安排补充生产计划和承接加工订货任务,允许生产资料进入市场。至此,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0年9月30日,经自治区批准,大河机床厂、银川毛纺厂被列为自治区首批实行“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企业,国家征税后企业所得的利润可以自行支配,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扩大了企业在计划、销售方面的自主权,允许企业按市场需要自主安排生产计划和承接加工订货。1981年,宁夏开始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推行经济责任制,试行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的国营企业达245家,并且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

为了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快银川地区地方工业的发展。1980年4月中旬,银川市负责人率团到上海参观学习并请求支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银川市18个工厂和上海市18个工厂挂钩,结成兄弟企业,由上海在设备、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支援银川这些工厂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1981年6月20日,自治区政府批转自治区经委《关于工业调整意见的报告》,对亏损企业实行减亏包干、超亏不补、减亏留用的政策,对微利企业实行利润包干、超额留用的政策。提出要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

截至1984年年底,宁夏80%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了承包经营、扭亏增盈、全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3. 企业生产恢复并取得了较好效益

1979年,石嘴山发电厂第一季度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为国家节约煤1470多吨,省电29万多度,多发电700多万度。7月,自治区重点企业银川化肥厂把一些熟悉业务、懂技术、有能力、有干劲、群众拥护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集中精力大胆抓生产,加强生产第一线的力量。全厂提前23天完成上半年生产计划,化肥产量比1978年同期成倍增长,各种消耗大幅度下降,8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上缴利润46.3万元(1972—1978年5月累计亏损3900多万元),完成全年利润计划的77.2%。石嘴山二矿采用12项先进工艺和技术,全矿机械化程度由年初的10%提高到90.4%,提前92天完成全年掘进进尺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原煤生产任务,8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部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计划,创建矿以来的最高水平。石嘴山钢铁厂生产的金属制品中有8个产品达到和超过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创全厂历史最高水平,第一次实现了扭亏为盈。长期亏损的宁夏标准件厂搞好企业整顿,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从1979年4月至8月底,5个月的累计产值占全年计划的61.4%,比1978年全年还多15.5%;产品品种增多,质量合格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1980年,第一套国产GY型综采试验机组在石嘴山矿务局一矿2292工作面试产,月产4万吨,最高日产2799吨,最高工效12.33吨。石嘴山发电厂加强企业管理,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提前26天完成了全年发电任务,截至1980年11月底,共节约用电122.5万度,节约原煤2万吨。10月,在共青团中央和煤炭部组织的全国煤炭战线青年掘进队双上纲要竞赛中,宁夏参赛的11个队中有10个队达到双上纲要水平,其中石炭井矿务局卫东矿掘进一队、石嘴山矿务局二矿宁石二队、石炭井矿务局一矿延伸四队、石炭井三矿掘进三队二组达到四上纲要水平。石炭井矿务局卫东矿掘进一队和石嘴山矿务局二矿宁石二队分别创造了本局岩巷掘进的历史最高水平。

宁夏石嘴山钢铁厂航空用钢丝绳成功用于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三)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初期的特点及问题

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时期的国营企业改革所遵循的理论逻辑是,放权让利,激活企业,使企业由单纯执行国家计划的生产单位变成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单位。改革特点是保持既定体制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行政性扩权”。其做法是针对传统体制下国营企业无权、无利、无责的弊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实行承包入手,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以解决委托人(国家)和代理人(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问题。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企业的动力机制,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并将国营企业一定程度上推向了市场,使国营企业开始建立了经营观念,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但是,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制下固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国家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作为委托人的国家无法了解和掌握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真实信息和及时信息,企业经营者完全可以和职工形成共谋,采取瞒报利润的办法,将本应该上缴给国家的利润转化为工资和其他福利收入,从而产生了改革初期普遍存在的工资侵蚀利润的现象。所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放权让利式改革,虽然改进了微观层次的企业激励,但同时也给企业经营者侵蚀国家利益创造了条件。国家作为企业所有者,并没有分享到改进微观激励机制后带来的利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