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宁夏国营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的成就
宁夏在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中,确立了依托本区资源优势、发展以能源工业为主的工业建设方针,并且相继新建扩建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特别是集中财力物力,大力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并切实保证自治区重点工程,使以煤炭、电力为龙头的能源工业、高耗能工业较快发展,轻纺、食品等轻工业建设项目相继投产。尤其是宁夏轻纺工业在短缺经济时代,填补了人民生活的许多空白。
(一)支柱产业形成
1979年,自治区二轻工业局成立,主要是对地方轻纺工业进行管理和调控。1983年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撤销自治区轻工业局、自治区二轻工业局,成立自治区轻纺工业厅。同时恢复自治区手业联社与轻纺工业厅合署办公。下辖宁夏轻工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宁夏轻工业设计研究所、宁夏甜菜糖业研究所和26个直管企业。20世纪80—90年代,宁夏轻纺工业创造了史上的辉煌。“六五”时期,用于轻纺工业投资总计15.38亿元。继银川第二毛纺厂、银川毛条厂1981年建成投产后,银川涤纶厂、银川针织厂、平罗糖厂、青铜峡糖厂也相继于1984—1989年建成。一些企业先后进行了扩建改造,引进一批先进设备,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及盈利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出现了吴忠造纸厂、吴忠市塑料编织袋厂、石嘴山市瓷器厂、贺兰县造纸厂、中卫造纸厂等一批效益较好的企业。自治区重点产品提花毛毯获得了国家质量银质奖,灵武绒线厂的盈利水平位居全区工业之首。1980年,轻纺工业总产值3.75亿元,占全区工业的26.965%,到1990年,全区轻纺工业总产值达到17.96亿元,占全区工业的27.74%。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形成了轻纺工业占全区工业经济较大比重的格局,轻纺工业成为宁夏工业的支柱产业。
(二)工业生产回升
随着全国搞活企业形式的发展,全区国有工业企业普遍实行了盈亏包干、超利润分成、减亏分成或留用的改革措施。自治区工业生产从谷底开始回升,1982年,地方财政收入比1981年增长5.6%。1983年,工业总产值达16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六五”期间,不仅重工业中的煤炭生产、机械制造、仪器仪表等优势企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得以发挥,而且实施了48个轻纺和仪器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了毛毯、呢绒、毛线、地毯、机制纸、啤酒、制糖等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能力,增加了一批新品种,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77亿元,占同期增加值的42%和新增利税的一半以上。
1979—1981年,石嘴山矿务局在全国开展的煤炭生产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冠军赛上,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同类型炮采工作面平均单产冠军。
1981年9月,设计能力为精纺5000锭、年产120万米呢绒的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宁夏第二毛纺织厂正式交付使用,年产精纺呢绒120万米,提供税利700多万元。11月,新建的贺兰县和石嘴山市庙台公社两座3.5万千伏变电所后台投入运行,改变了银川市和石嘴山市的供电布局,不仅增加了供电容量,提高了电压质量,而且每年节电100万度。
1982年4月20日,贺兰县化肥厂整顿和完善经济责任制,按“定员、定资金、定指标”的“三定”制度组织生产,降低成本消耗,盈利6万余元,已超额两倍完成了全年利润计划,创建厂以来最高水平。
1982年5月,由西北煤矿机械厂、太原煤矿机械研究所和大同矿务局共同试制的中国第一套厚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运输设备试制完成。这套设备能把采煤设备从6.5米至4.5米厚煤层一次全面运出来,运输能力为每小时700吨,具有安全、资源回收率高、经济效益大等特点。
1982年8月,宁夏轻工机械厂生产的新产品——“双凤”牌洗衣机——通过宁夏电子产品检测站检测,18个主要项目都达到颁布标准,开始在银川二轻产品门市部试销。
1982年6月,国营清河机械厂生产出首批“百合”牌自行车,并在“七一”前开始供应市场,填补了自治区轻工业产品的一项空白。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建成一条铌酸锂单晶生产线,经调试投产。
(三)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1980年7月,在全国油漆行业质量评比中,银川油漆厂生产的酚醛油漆荣获第一名并被评为优质产品。同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三次“质量月”广播电视大会上,国务院给全国293项优质工业产品颁发金质奖和银质奖。其中,宁夏银川毛纺织厂的滩羊牌6502提花毯、西北煤矿机械厂的SGB630/40T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荣获国家银质奖。
1981年9月,在全国第四次“质量月”授奖大会上,宁夏西北煤矿机械三厂生产的DSZB-40矿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获得银质奖章。
1982年12月,石嘴山钢铁厂生产的一层Z型钢丝密封式钢丝绳荣获冶金工业部1982年优质产品奖。
1983年8月,全区新产品优质产品展览会在自治区轻工业研究所开幕。展出的产品有1981年以来鉴定通过的10类73项轻、重工业新产品,和1979—1982年荣获国家质量奖或部级优质产品称号的26项产品。
1983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六次“质量月”授奖大会上,宁夏煤炭基建公司与区外有关单位共同参加的大屯选煤厂工程被授予优质工程金质奖,西北煤基总厂生产的煤友牌SSP-1000型落地架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和大河机床厂生产的大河牌Z5140A型立式钻床,分别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1983年9月22日,自治区政府在银川举行1983年全区“质量月”授奖大会,授予大河机床厂自治区质量管理奖,并对30个优质产品和19个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予以奖励。
1987年,西北煤机总厂被国家计量局评为国家一级计量合格企业,授予“国家计量先进企业”称号。
(四)技术创新获得突破
1979年,石嘴山发电厂扩建的自治区第一台高温高压法制办发电机组,经过分段和整套试运行的考验正式投产。对改善全区电力供应、发展工业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自治区电力局中心试验室和银川电力修造厂研制成功60万伏轻便式可控硅直流高压试验机,为全国直流高压技术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贡献,受到了电力工业部的嘉奖。宁夏长城机床厂的CE7112半自动液压仿形车床在全国第二次“质量月”广播电视大会上,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质量奖银质奖章。自治区西北煤矿机械厂生产的SPL-800型吊挂式皮带输送机,在1979年全国同行业质量检查评比中荣获第一名。自治区机械局在银川举行别开生面的设备一级保养技术表演会,所属20个企业的114名选手举行了车、铣、刨、磨工等7种机型的保养比赛,共有29名选手获胜,银川仪器厂、银川机床修配厂、宁夏标准件厂分别获得团体总分前三名。银川通用机械厂等研制成功的喷灌薄壁钢管辊式成型机组,填补了国内生产喷灌薄壁钢管的空白。
1980年11月,吴忠材料试验机厂试制的我国第一台大能量的1500公斤摆锤式冲击试验机通过鉴定,填补了国内大型精密仪器的一项空白。
1981年9月,宁夏电子仪器厂研制成功JFZ-1局部放电指示器,性能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1982年6月,长城机床厂首次与意大利米塞尔公司合作生产的米塞尔817型车床取得成功,首批车床已通过验收并运往意大利。宁夏吴忠仪表厂引进日本先进技术,生产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VDC型笼式双座调节阀。
1982年10月,银川电力修造厂生产的KGS200KV-600KV型轻便式可控硅直流高压试验器,荣获1982年度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银川起重机厂同外省兄弟厂共同研制的NGW行星减速器3个派生系列产品,通过鉴定和标准审查,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982年12月,银川起重机器厂、宁夏减速器研究所和北京钢铁学院共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中等功率的齿轮强度试验设备JG-150型齿轮试验机,在银川通过省(区)级技术鉴定。
1983年,吴忠微型厂研制成功LD-01型电子拉力试验机,为国内微细金属丝材机械性能的测试提供了较理想的仪器,填补了国内试验机行业的一项空白。
1983年9月,宁夏电子仪器厂试制的JZ-1局部放电指示器,DZS-1匝间绝缘试仪、JNC-1绝缘油耐压自动测试仪等5种产品荣获国家经委颁发的“金龙奖”。
1983年9月20日,西北煤矿机械总厂一厂研制的180乱板输送机及转载机,获全国煤炭科技进步优秀成果特等奖。1985年11月30日,西北煤机一厂研制的SGA-730/320G型输送机及其配套设备,荣获国家科技一等奖。1987年2月27日又荣获国家金奖。
1984年8月12日,吴忠微型试验仪器厂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协助下,研制成功的应用微机进行数据处理的HXC-1000型数字式显微硬度计,通过部级鉴定。标志着中国显微硬度测量仪器生产已经达到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1986年4月,国家建材研究院和宁夏玻璃厂研究成功全区新产品试制重点项目——热喷彩色膜热反射玻璃连续生产线,并通过了自治区级技术鉴定,并开始在宁夏玻璃厂投入使用。
1987年4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新技术——喷射器的改良,热钾碱法脱炭工艺在银川化肥厂通过部级鉴定。
(五)兴建、改扩建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1982年9月,宁夏第一座大型坑口电站——大武口电厂破土动工,开始兴建。1983年9月,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年入洗煤厂210万吨的太西洗煤厂动工兴建(1986年9月1日建成投产)。1983年11月,汝箕沟煤矿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投产,矿井生产能力由年产原煤60万吨提高到90万吨。自治区第一台年产400吨大型企业自动化地面覆盖膜生产线,在吴忠塑料厂安装试车成功,并正式投入生产。12月,设计年产原煤90万吨的石嘴山矿务局三号井正式动工兴建。同月,自治区重点建设工程——银川涤纶厂动工兴建,该厂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涤纶长丝1000吨,概算总投产2480万元(1985年11月25日投产试生产)。吴忠材料试验机厂成立了国家唯一的材料试验机研究所。青铜峡铝厂扩建工程获国家计委批准,被正式列入“六五”计划。第一期扩建能力为5万吨铝锭,投资2200万元。
1984年,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在宁夏煤炭储量丰富的灵武煤田附近新建一座大型坑口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为240千瓦。10月12日,彭阳县王洼煤矿举行开工典礼,该矿设计能力为年产原煤21万吨。
1986年10月6日,石嘴山碳素厂扩建工程暨碳素工业基地正式动工兴建。扩建工程投资2200万元,设计年产电极糊3万吨,是冶金部在宁夏的重点项目,计划于1988年5月建成投产。
1982年9月20日,宁夏第一座大型坑口电站——大武口电厂破土动工
(六)职工生产积极性提高
为了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79年,全民所有制单位40%的职工增加了工资,企业恢复了奖金制度,职工得到了经济调整带来的实惠。1979年,石炭井矿务局汽车队实行单车核算,从超计划利润中提取3%作为奖金,把车队的经济效益同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9月,全队盈利28万多元,相当于1978年全年盈利的9倍。
1980年,石嘴山矿务局一矿开始执行职工轮休制度,改变了过去职工公休无定日和乱发加班工资的状况,提高了全员效率。据统计,3—6月,平均全员效率比前两个月提高了14.3%,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指标,节约加班费5.6万元,吨煤成本降低0.15元。
(七)对外贸易业务迅速发展
自治区机械工业系统在外贸部门的配合下,广开门路,出口业务迅速发展。1980年,签订的机械出口合同,总金额比1978年增加了9倍,品种也由原来的3种增加到20多种,机床、工业轴承和各种金属材料试验机已行销美国、东南亚和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79年,化工部决定在宁夏银川化工厂引进日本30万吨合成氨装置,主要生产加工纯碱、氯化铵和尿素。10月,中国与日本签订协议,建设30万吨宁夏化工厂。1981年7月,银川超重机厂试制成功高精度的JS-1070H减速器,与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生产的4561投机主机配套,打入美洲市场。1981年,汝箕沟煤矿优质无烟煤比1980年增长80%,为国家换取外汇800万美元,1982年,出口低磷、低硫、低灰分、高发热量的优质煤15.93万吨,比1981年增长52%,为国家换取外汇1216万美元。
大河机床厂坚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开发高档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1986年,成为国内第一个向发达国家成批出口加工中心机床的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