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国有企业改革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宁夏国营企业的建立发展与体制内改革(1949—1978年)

第二章 宁夏国营企业的建立发展与体制内改革(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国民经济逐步完成了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向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转变,国营经济初步建立,并开始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成为宁夏经济运行中的主体。截至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营企业进行了两轮早期的改革实践,但这一阶段的改革,只是在传统计划经济框架内实行的行政管理权力下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宁夏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没收官僚资本,宁夏国营企业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宁夏省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国民经济完成了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向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宁夏的官僚资本,主要是由国民党政府开办或由地方军阀马鸿逵个人直接经营、参与经营的工商业和金融业,其中除9家金融机构外,工商企业主要是马鸿逵直接操纵的富宁企业公司和10多个工矿企业,加上地主兼工商业者,尚不到全省工商业者总户数的1%,但其资本却占全省工商业资本总额的70%以上,掌握着全省80%以上的工业品批发业务和几乎全部农副产品外销业务,榨取劳动人民血汗,控制宁夏经济命脉。1949年,宁夏工农业总产值仅为1.21亿元,农业非常落后,工业几近空白,全年生产原煤仅1.8万吨、发电量9.7万千瓦时,工业总产值仅有1280万元,占当时工农业总产值的6%。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社会经济面貌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

1949年9月,宁夏省和平解放后,新成立的宁夏省人民政府立即进行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的工作,并为恢复旧有企业和新的建设作了准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银川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首先接管了宁夏一等甲级邮局和宁夏电信局,并分别改名为银川市人民邮局和宁夏人民电信局。中国人民解放军银川市军管会和各级人民政权根据中共中央于1949年上半年发布的《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立即接管国民党政府开办和控制的各金融机构,并在接管国民党政府的富宁企业公司及其所属工厂官僚资本的同时,向私人股东宣布其经核实账目后的股权,准予他们等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资金周转困难缓解后陆续退股,得到了大多数私人股东的理解和支持。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马鸿逵“十一军军马场”后,将其改为西北军区军马场(1950年11月改称贺兰山军马场;1953年11月又更名为贺兰山军牧场;1957年1月移交地方农业部门,称贺兰山牧场;1958年改称贺兰山畜牧试验场)。10月,银川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又先后接管灵武县境内的磁窑堡德兴煤矿公司和石沟驿合盛煤矿,并将德兴煤矿公司改为宁夏省第二煤矿。接管马鸿逵政府开办的军械所和官僚企业兰鑫机器厂。宁夏省人民政府接管了官商合办的利民机器面粉公司,更名为宁夏省人民面粉厂,年生产面粉90万公斤。截至1949年10月22日,银川市对国民党政府的财经部门、官僚资本和企业接管工作初步结束,共接管20个单位,部分企业复工复业。加上先前由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接管后又转交地方的制革厂、皮毛厂、被服厂、机修厂等,成为宁夏人民政府管辖的最早的地方国营企业。另外,对宁夏省1949年9月以前已经停办的玻璃厂、酒精厂、汝箕沟炼铁厂、中宁铁厂、碾米厂5家工厂,经过调查整顿后进行接收。建立了第一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1949年11月7日,宁夏省总工会筹委会成立,确定以银川市为中心,发动工人复工,恢复生产,完成生产任务。宁夏省除对国营企业职工进行政策宣传教育外,主要对国营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实行民主管理,初步制定了工厂管理制度,改革了不合理的工资制度,从而激发了工人的生产热情,产品的产量质量不断提高。火柴厂开工不到半年,月产量就由5箱增至15箱,造纸厂不到1年时间日产量就由30多刀提高到110刀,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当时的《宁夏日报》报道,银川市公营工厂大部分复工,部分工厂已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生产水平,产量突破历史记录。12月19日,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宁夏人民电厂将原宁夏电灯公司的老损柴油发电机改装修复完工,开始送电。1950年3月,政务院下发《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同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所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之后,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在宁夏陆续展开。同年4月16—23日,宁夏省召开全省财政会议,专门讨论贯彻西北军政委员会《关于贯彻政务院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整顿收入、节约支出、统一全省财政、争取财政情况好转的具体目标。会后,全省实行了财政收支统一管理、定员定额紧缩开支的政策,通过整顿税收、开辟税源、降低盐税、加强缉私等措施,使税收较快增长并按时解库,还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超额完成了全省共两期15万份人民折买公债的发展任务。人民银行宁夏省分行1950年1—8月共发放1223583万元(旧人民币)工商贷款,贷给国营工商业93750万元。采取国营贸易公司收缩零售业务、增加批发业务和适当调整批零差价等方法,扶持私营工商业。

1950年1月,军械修理所改名为宁夏省军区后勤部修理厂,兰鑫机器厂改名为宁夏人民机器厂。宁夏人民政府在银川南关新建以发电为主的宁夏企业公司电面油米厂(公私合营),装置发电机3台,总容量共160千瓦。1950年4月,据当时的《宁夏日报》报道,根据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宁夏省企业公司成立,领导全省工业企业下辖的人民电厂、机器厂、新华造纸厂、毛纺厂、新华瓷器厂、新华煤矿等企业。宁夏省企业公司召开所属各厂矿干部会议,研究公营企业的管理问题,强调要加强职工教育,实行民主管理,健全工作制度,精确计算成本,恢复生产,实行自救。4月,宁夏省工商厅召开全省贸易工作会议,着重讨论国营贸易单位企业化,逐步走向专业化的方针,强调实行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注意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政策学习和开展节约活动等。宁夏人民机器厂制造出重350公斤的皮带轮,宁夏省军区后勤部修理厂生产出榨油机、弹花机等产品。宁夏省企业公司召开各厂矿负责人联席会议,要求坚决依靠工人群众,认真贯彻管理民主化的方针,办好公营企业。1950年7月,宁夏人民电厂召开职工大会,贯彻省工业会议关于依靠职工、民主管理工厂、发展生产的决议,正式成立工厂管理委员会。12月,宁夏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工作会议,总结六个月以来的工作,对今后的方针与任务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决定团结发动职工搞好生产,开展基层工会日常工作,切实建立财务制度,开展职工业余教育,并关注职工福利和救济失业工人。1950年12月,利民机器面粉厂更名为宁夏省人民面粉厂。

1950年11月,宁夏省工商厅召开工商贸易计划会议

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经过紧张地筹备,1949年10月至1950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宁夏省分行、宁夏省贸易公司、宁夏省企业公司等首批国营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前身为宁夏省合作事业管理局)陆续成立。从此,由人民政府领导的宁夏国营经济初步建立,开始掌握国民经济命脉。1950年,宁夏工农业总产值1.2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0.14万元。

(二)“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国营企业地位

“三反”“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是继土地改革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影响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些不法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腐蚀、贿赂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产和财物、在国家加工订货中偷工减料和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非法活动,同时,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一些工作人员的贪污、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也日益滋长。“三反”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的一场反腐败斗争,清除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贪污腐败分子。“五反”运动有力地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是回击资产阶级反限制斗争的一个重大胜利。“三反”“五反”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有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社会改革运动,教育和训练了干部和群众,弘扬了正气,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1951年10月,按中央部署,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国工业、农业等各条战线上轰轰烈烈地开展。11月20日,毛主席为东北局书记高岗《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深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报告》作出批示,指出:“中央认为这个报告是正确的。请你们重视这个报告中所述的各项经验,在此次全国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进行坚决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毛泽东明确推广开展东北局概括的“三反”斗争。

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宁夏省级机关及银川市级机关从1951年年底开始,在共产党内、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内部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到1952年基本结束。经过“三反”运动,纯洁了干部队伍,使广大干部受到了一次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的深刻教育。

1951年6月,银川电厂粉楼小组建立生产责任制。吴忠人民发电厂建成,总装机容量1740千瓦。8月,宁夏省企业公司第一、第二煤矿,认真执行“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减少人身事故,基本上消减了伤亡现象,保证了上半年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8月31日,宁夏企业公司及其所属电厂、面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召开职工大会,宣布全厂职工正式开始享受劳动保险待遇。10月,吴忠市人民电厂建成通电,向吴忠县、金积县、灵武县城乡居民供电。12月18日,银川电厂扩建工程提前完工,开始向银川毛纺厂、汽车修理厂和银川市部分商业、作坊及居民供电。28日,举行正式送电典礼大会,宁夏省人民政府主席邢肇棠为送电典礼剪彩。截至1951年年底,宁夏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0.17亿元。

1952年1月2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 “在全国一切城市,首先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中,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以配合党、政、军、民内部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1952年上半年,宁夏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运动只在银川市进行,其他城市采取一般教育和个别检查的办法整顿市场。经过大张旗鼓地揭发批判资产阶级的“五毒”行为,银川市一批违法户又上缴应交财产76.7亿元(旧人民币),交由国家接管。宁夏的“三反”“五反”运动,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打下了基础,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扫清了道路。

国营宁夏省运输公司成立后,统一管理畜力车等民间交通工具,组织社会运输力量。宁夏运输公司汽车管理厂改革技术,爱惜器材,提高产品质量,将旧十轮车改装为六轮车,大大节省了费用。运输公司卡车司机黄应修的节油养护车辆方法非常有效,西北军政委员交通部将黄应修在行车中使用的节油和养护车辆的方法,以及在客运服务中的独到之处整理总结形成了“黄应修工作法”,并将其制作成手册在汽车驾驶员中发行推广。截至1952年5月,宁夏省运输公司推行黄应修先进工作法取得了重大成绩,增产节约20亿元(旧人民币)。

1952年,石嘴山瓷厂从偏僻山沟迁到市区,扩大了瓷器的生产。1952年5月,宁夏省纸烟厂申请“贺兰山”牌香烟商标注册,成为银川市解放后第一个申请注册的商标。1952年6月,宁夏省皮革厂副厂长管玉泉试用“铁鞣法”制革成功,比传统的植物鞣和铬鞣节省材料费90%左右,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质量好,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1952年9月,宁夏省国营企业实行提留企业奖励基金,并对奖励基金的来源、提留办法、比例及使用范围等作出规定。宁夏省工业厅所属各厂矿通过开展爱国主义增产节约竞赛运动,激发了职工、干部的生产积极性。6月至9月底,各厂矿已平均完成全年93%的生产任务,其中银川电厂完成计划任务的118.27%,第一煤矿完成63.77%,汽车修理厂完成83.49%,吴忠电厂完成69.11%,石嘴山瓷器厂完成88.3%,银川毛纺织厂完成68.29%。

“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的进一步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场运动有力地打击了不法资产阶级分子在经济方面对无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及时地堵塞了贪污、浪费和盗窃的漏洞,并追回了部分赃款,使国家的财政得以保持稳定。运动之后,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始建立工人、店员监督生产和参与管理的制度,为宁夏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打下了牢固基础。

(三)对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宁夏国营工业建立

1952年年末,中共中央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此后,又相继转发了《关于有步骤地将10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和《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对公私合营企业的性质、任务、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经营管理、赢利分配等方面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从而指导和促进了公私合营企业的改造、发展。

从1953年开始,宁夏省本着“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基础上,对5381户私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对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遵照“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鼓励合法经营,打击非法经营、偷税漏税和投机倒把的一系列措施,利用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一面,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一面。通过国营企业向私营工业采取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代购代销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业进行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打击了投机活动,限制了过度剥削。在此情况下,广大的私营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公私合营,在认真搞好清产、核资、定股、复查工作的同时,对合营企业人事安排、生产组织进行了重新整合。通过对个体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产品生产和销售都由国营企业掌握,纳入国家计划控制之下,割断了私营工业与自由市场的联系,限制和减弱了私营工业生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剥削。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会议,通过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宁夏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在对单个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实行全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组织生产小组、联社、合作社,引导个体手工业者走向合作化道路。宁夏原有手工业者7000多户,主要有皮毛加工、制革、金属加工、纺织、食品、编织等47种。到1955年,宁夏手工业合作社(组)已达109个,从业人员达1868人。截至1956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出现了手工业集体化的高潮,手工业合作社(组)增加到220个,从业人员猛增到6439人,占手工业劳动者总人数的92.52%,基本实现了对手工业的合作化,完成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1956年前,政府主要是通过贷款、批发货物扶助他们营业,引导他们从事正当经营,并限制他们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从1956年开始,主要是通过合作社道路,区别具体情况,把他们纳入定息形式的公私合营或组织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到1956年年底,宁夏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在三大改造中,由于对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加之当时宁夏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出现了要求过多、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简单、脱离实际等问题。但总体来说,这场运动为宁夏省今后的经济发展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的思想准备。

1954年,中央决定撤销宁夏省建制,并入甘肃省,宁夏地区工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即使是在这样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国家还拿出1794万元为宁夏地区兴办了一批煤炭、电力、机械、化工、纺织等小型工业企业。

1955年,吴忠化工厂建成投产,成为宁夏第一家化工厂。1956年10月,石嘴山煤炭自备电厂开工,安装两台240千瓦锅驼发电机,并于1957年4月和10月投入运行。1956年11月,银川亚麻厂建成并开始生产。1957年3月,西北地区第一座地方磷粉厂——国营贺兰山磷粉厂正式投入生产。1957年5月23日,煤炭部西安管理局决定撤销石嘴山煤矿筹建处,成立石嘴山煤矿基本建设局。8月,石嘴山矿务局建成4台机组、容量为3480千瓦的自备电厂。10月20日,设计能力为年产45万吨煤的石嘴山煤矿第一对现代化斜井开工兴建,1958年8月建成投产。12月新建中卫镇罗铁厂,于1958年炼出第一炉铁水。

从1951年起,宁夏着手建设装机500千瓦的国营银川电厂和拥有460毛纺锭的国营银川毛纺织厂。1956年8月25日,银川毛纺织厂试制生产的45种新产品陆续上市,并远销兰州、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其中部分混纺呢和毛毯在7月份全国纺织业新产品评比会上获奖并受到国家奖励。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700万元,煤炭产量34万吨,发电量500万千瓦时,宁夏工业经济进入建立和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