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舞漫思: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与思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公共文化建设重在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否完善,公共文化建设是否做到高质量发展,关键就看是否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短板

(一)不平衡

1.设施建设不平衡。东部地区最大的乡镇文化站面积达到38000平方米。一个县级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510000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41平方米,但西部尚有一些乡镇文化站面积只有100平方米。

2.经费保障不平衡。东部地区有的乡镇文化站每年文化经费在300万以上,多的达1000多万。而在西部地区,一些乡镇文化站每年国家规定的5万元免费开放资金也无法全部到位。

3.人员配备不平衡。东部地区,像江苏省张家港市,各镇(区)文化中心专职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有编制人员3人,图书馆管理人员不少于1人,各办事处文化中心配备2名以上管理人员。张家港市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配有1名以上专兼职人员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5天。但西部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大多只有1至2人,且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交叉任职现象普遍存在,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有1名以上专兼职人员的要求也没能够得到普遍和真正落实。

4.活动开展和服务提供不平衡。江苏省张家港市建立了文化馆总分馆制,将乡镇文化站设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为支馆,将市级各种文化资源往基层配送。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仅能承接上级各项活动,如长江文化艺术节、“幸福港城”网格文化活动、村村演等品牌活动,还能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包括团队活动、阅读推广、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辅导培训、展示展览、邻里联谊等。金港镇长江村还举办“村晚”、塘桥镇牛桥村开设“历史微视频课堂”。昆山市陆家镇实施业余文艺团队辅导惠民工程,由文体站专门聘请15名具有一定文艺特长的老师对全镇辖区内的业余文艺团体开展辅导包干服务,陆家镇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放时间延长到夜间,周市镇鑫茂社区开展“鑫光影吧”“放学来吧”等特色活动。西部地区有不少村(社区)虽然建设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但因无资源、无活动、无专人管理,服务提供和活动开展很少。

(二)不匹配

1.设施面积和服务人口不匹配。乡镇经过多次合并,人口数量大大增加。许多镇常住人口超过20万,常熟虞山镇常住人口近60万,但不少乡镇文化站的设施面积只有500平方米左右,和服务人口明显不相匹配。

2.经费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要求不匹配。国家和省对乡镇文化站应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设置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但许多乡镇文化站目前全年免费开放经费只有5万元,甚至有的文化站连5万元也不能得到保证。经费之少和服务标准的要求严重不匹配。

3.人员配备和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不匹配。一个乡镇文化站普遍只配备1—2名工作人员,这1—2名工作人员要满足一个乡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口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显然很难做到。

4.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匹配。因为设施、经费、人员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基层一些乡镇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不充分

1.政府主导不充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是政府。部分县(市、区)、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还没有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按照中央、省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和保障作用。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功能发挥不充分。为了加强改革的协同性,统筹协调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按照要求,县(市、区)大都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但有些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功能发挥不充分,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3.公共文化机构效能发挥不充分。省、市、县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都有责任将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基层,县级应建立起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目前,因各种原因,公共文化机构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效能发挥还不充分。

4.社会参与不充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社会广泛参与。目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和配套措施还不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不大,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还不宽。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短板容易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是会容易失去基层意识形态宣传阵地。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基层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重任。如果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缺乏阵地和活动,党和政府在基层就会失去宣传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迷信、赌博以及各种落后、腐朽文化就会泛滥,各种错误思想就会侵蚀和涣散人心。

二是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党的政策特别是文化政策很大程度上需要以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服务作为载体来体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缺失,基层群众就无法直接感知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文化关怀和文化关爱,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

三是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需要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就很难实现。

三、补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实现基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依法加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特别是在设施、经费、人员保障上,要提高保障标准,以高水平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创意、策划、组织、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动态调整惠民工程项目内容,使每一个文化惠民项目都能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都能获得基层群众满意的效果,都能增加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福祉,都能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

(三)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

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定制式和预约服务,根据基层服务对象和服务人群的需要,为其提供和配送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总量,将老百姓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送到村和社区,做到精准供给、多样供给、多元供给、优质供给、特色供给。

(四)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送戏曲进乡村活动、广场舞普及推广活动。鼓励、支持群众文化团队、文化企业、文化类社会组织、文化志愿组织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启发和引导群众开展更多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

(五)建好管好用好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建好管好用好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最有效途径。各级政府一定要切实履行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和资源统筹力度,加强管理,保证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有效运行,并不断提高其服务效能。

(六)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落实国家关于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2名以上有编制的工作人员的要求。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方式,适当增加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数量,积极引进思想素质高、热爱基层文化、具有专业文化艺术技能和较强组织能力的人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人才队伍管理制度,明确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职责,确保文化人才专职专用,杜绝随意性的调岗、借用等现象。加强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扶持站办文艺团队发展,依托文艺团队,组建和扩大文化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的基层乡土文化能人、中小学教师和其他文化爱好者,加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与服务中来。加大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培训力度,采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巡讲等多种方式,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兼职人员培训。实施在岗人员轮训制度,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专兼职人员专业化水平。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