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物理基础教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教科书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导下,为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是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为适应不同地区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我国新课程改革鼓励不同地区编写和使用不同的教科书。纵观课程改革发展历程,我国教科书改革经历了传统的“一纲一本”“一纲多本”,直到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标多本”。①教科书之间的这种良性竞争,又促进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初中物理教科书体现物理基础知识的本质和科学思想,是承载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工具,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师生学习的基础,在教师备课和编写教学设计等教学实践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初中物理教科书是依据国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而成的,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师大版)、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沪科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苏科版)等出版的不同版本。各版本教科书编写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教科书的分析和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②毋庸置疑,研究国内初中各版本教科书的特色,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科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特点各不相同。比较研究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确定其相同性、差异性和编写特色,有助于选择更适合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教学的教科书,最大化地增强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一节 物理基础教育教科书整册比较研究

本节以人教版和苏科版的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内容设置、编排体系、栏目和插图等方面,详细比较分析两个版本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实验设置、课堂例题、课后习题、章节编排、栏目和插图设置等,讨论两个版本教科书编写的内容、结构、栏目、特色和优点,并提出了对教科书编写的思考,以期为教师选择教材提供借鉴。

一、内容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一)知识内容

1.知识内容的选取

由于物理自身的学科特征,人教版和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都从声、光、物态变化及物体运动这四方面构成相应知识主线,其中人教版还单独涉及质量与密度。图2- 1给出的是两个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知识点的选择上重视知识内容选取的基础性,都选择了基础物理学中核心的有生命力的基础知识,并且大部分的内容选择是相同的,只有少许内容略有不同。其中相同的知识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运动的相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温度,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散射,透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不同的知识点:人教版教科书在测量模块增加了“测量平均速度”,在透镜模块增加了“生活中的透镜”,另外还单独涉及“质量与密度”;而苏科版教科书只在光现象模块增加了“颜色”。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基本知识点的选取上,苏科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均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安排,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且符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基本内容,这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尽管在知识点的选取上差别不大,但由于教科书的编者看待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上有一定差异。

图2- 1两个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点比较

2.知识内容的呈现

在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突出知识内容的时代性,拓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教科书关注物理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呈现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反映学科发展、科技进步及所引起的社会变革。如通过可持续发展、全球节电、环境保护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两个版本的教科书还重视体现知识内容的人文性和综合性,以及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如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在拓展部分引入了耳朵的结构和人听到声音的整个过程,将物理学和生物学知识很好地衔接起来,体现学科的融合交叉。另外,在苏科版中的“WWW”课外实践与联系栏目设计中,还安排了我国古代诗词语句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实验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1.实验类型设置

在基础物理学习阶段,实验主要有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检验和证实物理规律、结论等知识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及规律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但由于验证性实验的验证特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无法得到充分培养,而探究性实验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所以,依据新课程标准,两个版本的物理教科书在实验类型设置上均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探究性实验。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教科书中,基本每一小节都安排了相应的探究性实验,而且标题直接标示为“实验”。实验引导学生从探究性实验的七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演示—评估—沟通和合作入手实施实验。在设计探究性实验时,人教版教科书并非每个实验都体现探究性实验的七个环节,而是分别在不同的章节有侧重地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每章的探究活动相应地突出科学探究的某个环节。只有在第四章“熔点和沸点”的探究实验中,从探究性实验的七个方面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体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见表2- 1)。另外,人教版教材除了科学探究外,还编排了很多趣味性很强的演示实验,如真空罩中的闹钟、声音的波形、扬声器旁的蜡烛等。

苏科版教科书在实验设置方面,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苏科版教科书的实验设置多数是以“学生实验”的方式呈现。实验的实施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从探究性实验的七个环节入手开展实验探究的,如在第三章第四节中的“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苏科版教科书多数以“活动”的方式呈现,主要包括演示实验、自主实验、讨论等,如第二章第五节的“观察‘碘锤’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以及在第四章第五节中要求自己动手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等。

2.实验数量和呈现方式

两个版本教科书的物理学科知识呈现都基于实验。但人教版教科书中的实验数目相对较少,而苏科版教科书中的实验相对较多,且设计较为灵活,与生活联系紧密。苏科版教科书在实验安排上不太注重大型实验的设计,反而选用一些取材简单、设计方便、现象明了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除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利用小栏目“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准备了一些小活动用来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表2- 1人教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内容

苏科版的教科书共设计“活动”31个。如在学习了“水循环”之后,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让学生填上相应的物态变化;学习了“透镜”,让学生自己总结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不同的方法;在学习了“显微镜”后,学生可以自己在家里制作水滴显微镜等。整本书共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即“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探究树荫下的光斑”。这些实践活动,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做不同的实验,能使学生更容易地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如用水和激光笔就可以做光传播的实验等。而且,通过这些教科书上没有出现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工具还可以用来做哪些实验。

人教版教科书在“想想议议”栏目中也设置了一些小实验。例如,如何利用一个空罐做小孔成像的实验,简单描述其实验步骤,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最后总结小孔成像的特点。人教版教科书在实验设计上同样立足于简单性和实用性,但是实验的设计较为传统,与相应章节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在实验与信息技术结合方面,人教版教科书在实验设计中引入了较多的先进实验设备,体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思想。如在探究音调与频率之间关系的实验中,教科书向学生介绍了示波器,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观察不同频率的波形图理解相应的知识点。

(三)课堂例题的比较与分析

例题不仅能起到复习和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能起到纠正和规范学生作答的作用,因此,例题的选择也是教科书编写时需要考虑一个重要方面。例题的选择要严谨,做到难度适宜、有代表性。对于例题的解题过程,需要以规范的标准书写格式呈现出来,帮助规范和纠正学生的解题习惯。解题过程应当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相关知识点对应的物理公式,学生能够通过一两道例题的学习达到熟悉公式的作用。在例题数量上,两个版本教科书的例题数量差别较小,都集中于机械运动这一章,如图2- 2所示。如苏科版教科书在给出速度公式后,安排两道计算速度的例题。适量的例题学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规范学生的解题习惯。

图2- 2两个版本教科书例题统计图(单位:道)

在例题难易程度方面,因为例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所以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选择讲解例题时,都选择了难度应适中的例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相应章节的例题选择上,两个版本教科书选择的例题,都可以运用本节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公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直接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并且一题多解,达到举一反三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课后习题的比较与分析

习题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中,习题训练也是关键所在,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形成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达到内化科学态度和责任。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一节内容结束后基本都设计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人教版的习题栏目称为“动手动脑学物理”,而苏科版的习题栏目称为“WWW”,但两个版本教科书在章节最后都没有编写相应的复习题。①

1.习题类型设置

图2- 3两个版本教科书的习题类型及数目统计图(单位:道)

图2- 3给出的是两个版本教科书的习题类型及数目统计比较。在系统数量上,人教版教科书共有107道习题,苏科版教科书共有86道习题,习题数量都比较多,人教版的习题数总量略高于苏科版。在题型设计上,两个版本教科书的习题类型都较为丰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且主观性题目数量较多,客观性题目数量较少,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另外,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共设计了七种题型,除了常见的作业本上的作业题目以外,都增加了一些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的实践性习题。如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物理学知识,撰写调查报告、物理小论文或进行相关实验的创新设计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习题素材选择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习题内容素材的选择上,均注重从生活实际入手选择素材,让学生在进行习题训练时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并且在学会相应知识后,具有将物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基本理念。在习题内容素材的选择方面,苏科版教科书的习题设计特色较为明显,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进一步理解这些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编排体系的比较与分析

(一)章节总体编排体系

1.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

人教版和苏科版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教科书在结构上都采用章节形式,并且在章末尾都有相应的知识点小结。其中人教版教科书的栏目是“学到了什么”,而苏科版教科书的栏目是“知识梳理”。但是苏科版在章节结束时增加了“信息库”,将本章涉及的拓展知识全部汇总在“信息库”中。另外,在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中,人教版教科书所涉及的知识点和章节多于苏科版教科书。

2.章导入方式

就每一章的导入风格而言,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但在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人教版教科书在每章开头都配有与章节内容相关的插图,插图旁边有与章节内容、插图有关的文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科版教科书同样在每章开始也配有一幅与章节内容有关的彩图,彩图旁边除了有与章节内容有关的文字外,还注明了本章的每小节标题,使学生在学习内容时,提前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苏科版教科书的安排展示出了很强的方向性,既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章节编排顺序

表2- 2给出的是人教版和苏科版教科书章节内容安排顺序比较。可以看出,两个版本都依据初中生在该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对物理现象的了解程度,在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知识时,安排了一些比较容易理解、趣味性强的内容。如把速度、运动、声、光、物态变化等知识安排在教科书的前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知识点的选取上没有较大差别,但在每个模块的编排顺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人教版教科书按照“运动—声—物态变化—光—透镜—质量与密度”的顺序编排,先从物理中最基本的实验——测量开始,探究常见的运动现象,再到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这种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习惯。

苏科版教科书按照“声—物态变化—光—透镜—运动”的顺序编排,在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生动趣味性强的声、物态变化、光等物理现象开始学习,最后再学习运动。编排顺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弱化学科知识的认知顺序。比如在学习声、光现象的时候,会涉及后面运动学中“速度”知识,在做题理解的同时需要用到未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辅助解答,这一难点在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中要注意予以克服。

表2- 2两个版本教科书章节内容安排顺序比较

(二)章节中小知识点的编排

人教版和苏科版教科书在小知识点的编排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光学知识为例,人教版先从光的直线传播开始了解光,再讲光的最基本定律——光的反射,随后紧接着安排光反射的具体应用——平面镜成像,反射结束后会自然过渡到两种介质中光的折射,接下来是折射应用——透镜及其应用。这样从一个知识点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相对紧凑并且逻辑性较强,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①

苏科版教科书以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进行编排,从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开始,再到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光的反射等内容,打乱了光现象的知识体系。到了光反射的知识点上,先安排了光反射的应用,再进行光反射的讲解。这种安排顺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弱化教学和学习时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因而学生在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时要注意克服。

因此,人教版教科书的知识点编排顺序符合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苏科版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求知欲望。

三、栏目和插图的比较与分析

(一)栏目设置

教科书的栏目也是体现教科书编写理念与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教版和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在栏目设置上数量相近(见表2- 3),二者都打破了传统的教科书编排,不再是单纯地以文字形式呈现知识,而是利用独具特色的栏目设计来推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学与教,都穿插了创新性的设计。不同的栏目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是,不管栏目如何变化,都将教育目标融合在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要能合理利用各个栏目,充分发挥各栏目的教学功能,就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发展。

1.实验栏目

人教版在实验栏目设置中安排了三个与实验有关的栏目,其中有两个栏目“演示”和“实验”要求课内进行,另外一个栏目“想想做做”具有开放性,可以在课外进行。“演示”一般设计的是比较基础、简单的实验演示过程。“实验”则侧重于相关实验探究的环节,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现象,从而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新课标强调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演示”和“实验”栏目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想想做做”所设计的活动大多是在课外进行的探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小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并从中发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由于此类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大多学生对此类实验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此类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有效地完成这些小实验,如制作小孔成像仪,利用近视与老花镜片制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表2- 3两个版本教科书栏目设置统计

苏科版在实验栏目设置中安排了两个与实验有关的栏目,即“学生实验”和“方法·技巧”,教科书在编排过程中将教师和学生的实验都归于“学生实验”这个栏目,并在设计实验时注重“以学生为主”的科学探究思想,而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方法·技巧”栏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2.信息栏目

由于新课标下的教科书容量较大,因此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以信息栏的形式介绍更多的知识、材料和物理学史等。人教版教科书安排了“小资料”“科学世界”和“STS:科学·技术·社会”三个栏目,苏科版教科书安排了“生活·物理·社会”“信息快递”和“信息库”三个栏目。人教版教科书所安排的信息栏目多于苏科版教科书,信息量更大。这些栏目既提供了丰富的趣味性强的资料,又使学生在完成必需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美妙和魅力。“科学世界”的安排独具特色,在欣赏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文化的同时,在物理教学过程渗透了人文精神。“STS:科学·技术·社会”结合社会事实,扩大课堂以外知识的获取量,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得信息并积极学习。

3.活动栏目

在学生相应的活动栏目安排方面,人教版教科书设计了“想想议议”栏目。栏目活动都在课堂上组织,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引入新课,或者通过讨论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在实践教学当中,这种方法不仅能轻松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科版教科书在“活动”栏目里安排了各式各样的学生活动:有观察,如观察水的三态及其特征;有制作,如自制水滴显微镜;有探究,如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等。从苏科版教科书这些独特的实践活动,可以看到编者希望通过这些栏目引导教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过这种栏目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及发散性思维。

(二)插图设置

教科书中的插图包括图画、照片、图标等多种形式,是教科书文字之外的一种信息表达系统。好的插图内容高度凝练、信息量大,能够提供语言文字无法描述的内容,或者将复杂的概念生动地形象化和视觉化,从而有效刺激大脑思维,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人教版和苏科版教科书均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其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图由7幅章导图和188幅其他插图组成;同样,苏科版教科书中的图由6幅章导图和241幅其他插图组成(见表2- 4)。

表2- 4两个版本教科书插图数量及种类统计

在章导图方面,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每章的章节标题下都设计了一幅比较大的插图作为章导图。章导图在内容设计上与该章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能够起到很好的章节导入作用。人教版教科书的章导图在设计上贴近章节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插图数量上,两个版本教科书的插图数量均较多(见表2- 4)。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对儿童的刺激约占各种感官刺激的70%。①因此,儿童在学习知识时,通过视觉刺激,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所学内容。这两个版本教科书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大量直观的插图来代替文字描述,贴近学生的年龄和思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

在插图种类上,两个版本教科书包含各种插图,有漫画、卡通等。苏科版教科书中的插图数量多于人教版教科书,有些贴近生活的照片,生动活泼,并且大多数插图以卡通的形式呈现,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在生活中,一些不太常见事物的照片,以卡通的形式呈现,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强烈的震撼,比如苏科版教科书水循环一节中配有自然环境中水循环的卡通图。而人教版教科书的照片数量多于苏科版,多以展现实验现象、物理现象和特征、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构造特征及解释物理现象为主,安排了许多物理情境,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将难点内容具体化、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

四、对教科书编写的思考

(一)难度宜浅,知识面宜广

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精选了对学生终身有益的基本物理知识,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内容相对简单易懂。这样的安排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特征。如果教科书难度较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初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应该宽泛,基本要求不能太高。应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为主,保持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热爱自然科学的学生将来有机会在这个领域更加深入的学习。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不仅要注重智力发展,而且要注重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行为和认识起到一种调节、导向和控制的作用,比如在学生学习中起到动力作用的因素还有情感、意志和兴趣等。所以,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入初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是很有必要的,而两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提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教科书设置了“科学世界”“STS:科学·技术·社会”;苏科版教科书设置了“生活·物理·社会”“信息快递”“信息库”等栏目。而科学态度与责任,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很多章节中都有反映,如教科书涉及宇宙飞船、运动会、我国运动员夺金等内容。

(三)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

虽然物理知识的讲授是物理教科书编写中的重点,但科学思维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纳入物理教科书内容的编写中。而对于这方面的培养,在这两个版本教科书中都有相应的涉及。而在苏科版教科书中有“方法·技巧”这样的栏目,引导学生在相应的物理实验中注重科学方法的掌握。

(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编写初中物理教科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教给学生,但是教科书中还是应该提到。创新能力中包含求新、求异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培养却是我们教育中所欠缺的。物理教科书在习题内容的编写上应多设计些开放性的训练。苏科版的习题安排得很好,其中开放性的实践题有37道,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人教版和苏科版两个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的对比及分析,可以看出,两个版本教科书在编写中各有优缺点,同时各有侧重点。为了使教学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综合利用多种物理教学资源。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每本教科书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仅参考一种教科书,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或方法都是不完整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物理教学教科书,可以取长补短、完善不足。第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好的教科书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所以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所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相应的接受水平,选择合适的教科书,并借鉴其他教科书的优点,使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国地域辽阔,教科书的多样性有利于不同地区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当的教科书,另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作为参考,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科书作为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其多样性的良性竞争,能够提升教科书的编写质量,优化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资源。

① 朱俊.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比较研究——以人教版、沪科版、苏科版为例[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2014.

② 廖伯琴.物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7.

① 黄洋.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湖南中学物理,2016,5(1):25- 29.

① 徐燕,伏振兴,李兆义.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手段[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8:60- 64.

① 梁照成.初中物理教学人文基础的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② 牛明月.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物理教材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