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出场之时:论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出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论东南亚华语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

论及东南亚华语诗歌,首先要说明的是东南亚华语诗歌与整个华语诗歌的关系。华语诗歌这个概念在本文中涵盖了所有使用华语进行诗歌写作的诗人和诗歌作品。此处的华语诗歌不仅包括中国内地的所有诗歌,也包括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华人华侨诗歌写作者或其他用华语写作的外国诗人的诗歌作品。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华人聚居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东南亚华人的来源和成分也日益多样,而且随着东南亚各国的现代文化进程,各国的华人文化和华语写作的情况也出现更为丰富复杂的局面。鉴于东南亚华人的数量和华语诗歌的写作水平,东南亚华语诗歌无疑是华语诗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近十几年来,对于东南亚华语诗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大陆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海外文学的研究机构,还有一些专门发表或者研究海外文学的专业刊物。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海外华语诗歌开始慢慢进入华语诗坛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是对于海外华语文学(包括海外华语)的研究重心还是集中在港台文学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近些年,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作家作品研究也在慢慢增加。事实上,东南亚十国的诗歌正在不断融入整个华语诗歌的大家庭中。研究东南亚十国华语诗歌对于整个华语诗坛来说,是一件推动华语诗歌整体性研究的大事。东南亚十国的诗歌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异同,在写作风格和写作方法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不同,从东南亚华语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入手来审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传统与个人才能

说到诗歌传统,其复杂性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因为无论是传统的形成还是传统的演变都异常复杂,传统涵盖一切社会现象和全部个人才能。本文所说的传统,是从大的华语诗歌来说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诗歌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中国人的思维中,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诗歌历来被看成一项高贵的活动,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一块重要基石,同时又是一个人天性的重要体现。那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我们今天如何来对待,或者说,我们如何继承中国古典诗歌这一优秀传统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要想解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这一谜团,首先要了解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我们今天诗歌写作者的意义。换句话说,我们当下诗人,不管是中国大陆诗人,或者是海外诗人,要怎样面对中国古典诗歌这一传统。我想暂时把话题岔开,先从艾略特的一篇文章《传统与个人才能》谈起。通常来说,一个成熟的诗人,经过大量的诗歌阅读与写作的锻炼,形成了一定的个性特色,同时也建立起自己个人的某种诗歌写作的方法路径,并通过这种诗歌写作的特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时,我们关注的重点无疑会聚焦到诗人的这一点与众不同的个性上来。而这时,我们最容易产生一个误解,那就是似乎正因为这个诗人的与众不同才让他(她)的诗歌具有价值和意义。艾略特在他的文章中明确指出,一个成熟诗人,“他的作品,不仅最好的部分,就是最个人的部分也是他前辈诗人最有力地表明他们的不朽的地方。我并非指易接受影响的青年时期,乃指完全成熟的时期。”[1]艾略特这句话最让人迷惑的地方在于,诗人的创作似乎都是按照前辈的思路来进行,似乎每个优秀诗人都只不过是活在前辈的阴影里面。事实上,艾略特的意思并非如此,他继续说道:“传统是只有广泛很多的题义的东西。它不是继承得到的。你如要得到它,你必须用很大的劳力。”这里艾略特鲜明地指出,所谓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东西,从历史来看,从诗歌的整体性来看,传统正是所有诗人共同努力建造的一座七宝楼台;从大的诗歌观念来看,不仅华语诗歌,甚至包括世界上其他语言的诗歌都在共同建设一座通天塔。如果背离了这个宗旨,无论这个诗人多么优秀,都不能进入到传统这个神圣殿堂。反过来想,一个诗人如果没有历史的观念,也无法成为优秀诗人,至多能够成为一个仅仅局限在自己个人小圈子里的诗歌写手。诗歌写作的历史感决定了诗歌的当下感,艾略特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历史的意识是对于永久的意识也是对于暂时的意识也是对于永久和暂时的合起来的意识。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成为传统性的。同时也就是这个意识使一个作家员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中的地位,自己和当代的关系。”[2]

从中国大陆长年的海外诗歌研究的成果中不难发现,考察东南亚诗歌的历史感,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入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东南亚诗歌在长期的发展中,也不断地形成这自身的传统,如何解决自身的诗歌传统和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之间的关系呢,那还是要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具体内涵,还有东南亚诗歌和东南亚诗人两个方面出发来谈这个问题。

二、中国传统诗歌的几个方面

中国古典诗歌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发展出无数的传统因子,抓住那些对于东南亚诗歌影响至深的几个方面,就是抓住了问题的重点。首先是意境理论,意境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自唐宋开始,对于诗歌意境的营造已经成为诗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经过晚清王国维“境界”理论的阐发,意境理论甚至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意境理论涵盖极广,主要特色在于在有限中显示无限。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研究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一位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者,都在从不同角度在阐释这个问题。中国古典诗歌的整体性和混沌性通过意境理论可以将内在的美学气质充分发挥。意境理论具有高度的贯通性,台湾诗人和学者叶维廉很早就发现,似乎中国古代诗人都同时在写着同一首诗,每一首古诗里面都暗含着一种神秘的应和关系,他把这种关系称为“秘响旁通”。意境理论的微妙之处在于,通过诗人有限的写作,可以将每个诗人对于世界的感应打通。中国古典诗歌似乎不需要过多地去说明或者议论,甚至不需要细致地去呈现什么,只在简短的几句话里就可以将世界的全部反映出来,本文暂且把这个特点称为古典诗歌的离散性。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其高度的悖反性,表现在诗歌中通常是以情感态度的反向运动而出现。追溯其源头,可以一直追究到老子、庄子那里,老子的道家思想中有“反者道之动”[3]的经典智慧。这一传统经过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阐发,形成了动静合一的特色。这一特色表现在古典诗歌中形成了动静相随、哀乐并发的特色。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具有一种指向永恒的写作态度。这种永恒性就是通过无数貌似悖反的情绪和运动表现出来。

说到中国诗歌传统中的技术层面,绕不开对意象的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具有高度的汇通性。古代诗论中有大量关于意象凝练的点评,特别是练字炼句的过程极其艰辛,其内在奥秘就在于寻找诸多意象,以及这些意象与整体诗意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古人来说,当时的社会生活与今天相比相对单纯,他们需要在这些有限的意象中超越出来,创造新的意象和新的内涵,这就需要诗人的意象的“常”与“变”拿捏得十分准确,稍有偏差,诗歌的整体效果就荡然无存。

三、东南亚诗歌的中国传统诗歌元素分析

想要真正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对东南亚诗歌的影响,需要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此处从新加坡、缅甸和泰国诗歌来看古典诗歌元素的化用。

新加坡华语现代诗歌具有多元文化的丰富性,这与诗人的背景有关,既有从中国台湾移居新加坡的老诗人,他们把中国台湾诗歌的古典积淀带入新加坡诗坛;也有一些对西方诗歌十分熟悉的具有西方生活经历或者西方之歌研究者,他们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加以西化,产生现代效果的诗人;当然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常年生活在新加坡的多元社会,将中国古典诗歌和个人的现代生活经验加以混合,写出独具特色的现代新加坡华语诗歌。

新加坡的郭永秀和南子的诗歌贯通中西,将古典诗歌的意象之“常”化为现代诗歌之“变”,他们的诗歌既有古意又不拘泥于古诗的传统意象。

流着伏羲和女娲的血

我蜿蜒的灵魂,曾经游走

在各种陶器之上,游过

将军手上的刀痕,吻过

古代美人的樱唇

觥筹交错声中

陶碗轻轻触碰,撞击出

历史深沉的回音

——郭永秀《蛇的感叹》

郭永秀的这一段诗中运用了诸多意象,从陶器、刀痕、樱唇,到觥筹和回音,似乎短短几句就走出一段蛇的历史。很好地将传统意象理论之永恒不变的法则转化为现代诗人关于历史文化的唏嘘。

所有乘客的脸是潮湿的

像一朵雨中萎落的花

令人想起庞德的诗

车厢大力摇晃

象征帝国没落

陈旧、疲惫、略带贵族气息

总有人让位

因为我的灰色头发

还是它具有文化底蕴

我只是过客

哪敢胡乱点评

难道我也要学人谈后殖民文化

看着蛛网似的路线图

我有点迷惘

我化为域外一只蜘蛛

后来,我才发现

在列车的轰隆声中

我的下一站,是西敏寺的诗人之隅

——南子《迷走伦敦车站》

南子的这首诗歌明显是受到庞德意象派理论的影响,把现代人的迷茫和失落通过一些具有古意的意象如“雨中萎落的花”“蛛网似的路线图”“域外一只蜘蛛”等传达出来。可是这首诗歌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得益于对古典诗歌意象的创造性运用。

在炮弹累累的土地上

一株株高粱的成长

是如雨般炮弹的

灌溉。炮灰的

施肥

战战兢兢二十年

故乡的老酒

再也分不出

是高粱,还是

炮火味

而我,始终没有勇气

喝一口祖父最爱的

老酒,没有勇气

忘掉

——寒川《故乡的老酒》

寒川的诗歌具有浓郁的台湾现代诗歌底色,乡愁之酒和近乡情怯这两大元素通过对“高粱”“炮弹”“老酒”“祖父”等别具特色的连环意象的化用,形神兼备地传递出来。

有人从倾盆大雨的模糊中走来

他背后的光很有深度很亮

我看不清楚他的脸

他的风衣还新鲜地跳着水珠子

他临走前只留下一个湿了的背影

我双手呵了口温气

然后用手掌试着把它擦去

他告诉我成为过去式的东西

是不能被擦去的

只能分期付款地努力去遗忘

于是有人从雨中得意而来

有人从雨中拂袖而去

——周德成《遗忘》

周德成的这首《遗忘》,充满意象的叠加效果,意象的变形技法以及意象的蒙太奇组合,让这首小诗充满了现代诗歌的丰富韵味。

中国古典诗歌的律诗和绝句,经过海外诗歌的再释,成为一股小诗风尚,泰国的小诗作者曾心的小诗就别具特色。曾心提出“六行内新诗体”的理论,曾心认为:“六行内小诗是属‘规范自由诗’的一种,既不让它无限的‘自由’,成为无岸的河,又让它在六行内的‘自由’,带着六行内的镣铐在诗的舞台上跳舞,跳出各种形式美的舞姿。”[4]规范自由诗这一说法源自著名诗论家吕进先生,吕进先生说:“新诗的诗体重建,在无限多样的诗体(而不是为数很少甚至单一的诗体)创造中,有两个美学使命:规范自由诗;倡导现代格律诗。”[5]泰国小诗不仅在形式上为现代诗歌提供新的色彩,同时在对禅宗诗意的阐发上作出贡献。

解不开的心事

结成一串念珠

捻动念珠

解开一桩桩心事

心向彼岸靠近

彼岸——无岸

——曾心《念珠》

这首小诗从“解不开”到“解开”,从一种变动不居的生活常态走向安静祥和的永恒之人生禅意,充满了禅的智慧。

菩提树下

沙弥在闲谈

风铃叮当

寺内诵经朗朗

爷爷告诉孙子:

“那是你爸剃度的地方!”

——曾心《古寺》

这首小诗动静结合,从当下的祖孙对话,人生的轮回体现出不变的规律,禅的顿悟让人归于宁静不变的古意。

缅甸华语诗歌近些年进步很快,涌现出一批具有创造力的青年诗人,他们在对诗歌情景交融方面和意境的深度和广度开拓方面做出不少探索。

深锁的门

住了多少孤寂

想敲叩

却把云草变老

我低垂着心

用孤单丈量距离

再拴上自己

一切像在玩风

——段春青《玩风》

这首诗乍一看有些直白,可是在景物的选择和情的烘托方面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特别是最后两句“再拴上自己/一切像在玩风”,将诗歌的意境大大推进了一步。

原乡啊!

我想摸一摸你的脸

在父亲微笑时的皱纹边

那是日出山边的小径

小径穷时或许

就是原乡

我却未曾寻访

又或许我已往返无数

在每一个深夜父亲的梦境里

带着我还乡

——王崇喜《原乡》

这首小诗情真意切,恰合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6]“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意境的营造方法犹如佛法有十万八千法门,而真性情却是不二法门。

从新加坡、泰国、缅甸的几首诗歌分析来看,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在华语诗歌的写作中不同程度地在发挥作用,东南亚华语诗歌近些年来异彩纷呈,在对各种诗歌理论博采众长之后,不断形成自身的新传统,这或许是东南亚华语诗歌的一个发展方向吧。

(本文收录于2014年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七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论文集)

[1][英国]艾略特著,卞之琳、罗经国、李赋宁等译:《传统与个人才能:艾略特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2][英国]艾略特著,卞之琳、罗经国、李赋宁等译:《传统与个人才能:艾略特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4][泰国]曾心:《六行内新诗体“创格”的尝试——以泰华“小诗磨坊”的诗为例》,《“第四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论文集》,2012年。

[5]吕进:《吕进文存·从“诗体解放”到“诗体重建”》(第三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6]王国维:《人间词话》,武汉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