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民族·文学:明清云南回族文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例如在学会里就有许多来自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会员、理事和常务理事,而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第四届年会(2014年)就是在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召开的。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为什么如此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因为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是具有地域性的,少数民族的这个分布特点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学也具有地域性。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其民族性与地域性是可以互证的。因此,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就成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天赐样本。

稍微有点例外的似乎是回族,回族的分布是比较分散的。那么,回族文学有没有地域性呢?回族学者马志英女史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她指出:“回族自萌芽就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地域格局特色,回族人广泛地分布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小聚居于江浙、云南、陕甘宁等地。这种分布格局为回族文学地域特色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她的《地域·民族·文学——明清云南回族文学研究》这本书,就是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明清时期云南回族文学地域特色的一部专著。

综观她的这部书稿,我认为有三个特点比较突出。一是思路清晰。例如,她研究回族文学,为什么会集中在“明清”这个时段?又为什么会选定在“云南”这个地域?这是两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她解释说:“宋元时期回族尚未形成,来华的色目人以侨民身份寓居中国,他们的文学创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族文学。明清时期是我国回族最终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回族文学发展繁荣的重要时期,因而本书将研究的时段选在明清时期。”她进一步解释说,之所以要把研究范围选定在云南地区,理由有四点。其一,聚居于云南地区的回族文人,其族属清楚,回族身份确定。其二,明清时期集中在云南地区的回族文人数量超过江浙地区,居第一。云南府、永昌府、大理府等地出现了回族文人群体和文学家族,他们积极参与云南本土文化活动,发展并繁荣了云南地区的回族文学。其三,明清云南回族文学具有丰富的乡邦文献资料,这为本项研究的展开提供了丰厚坚实的文献基础。其四,目前学术界对明清回族文学的研究尚付阙如。如此回答,可谓明白清晰,言简意赅。另外,从全书的章节安排来看,其思路也是很清晰的。

二是比较全面地探讨了明清云南回族文学的各个主要方面,如明清云南回族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与文人分布、明清云南回族文人交游考、明清云南回族文人的文化情怀、明清云南回族文人的情感书写、明清云南回族文学的景观呈现、明清云南回族文学的主题倾向与文体特征、明清云南回族文学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学习与接受、明清云南回族文人作品的纂辑等,从环境到作家到文本到接受,文学的四个基本要素都涉及了,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关于明清云南回族文学研究的专著。

三是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全书正文九章,加上一个“绪论”,一个“余论”,一共十一个板块,其中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均属于文学地理学研究,第七章、第八章则包含了较多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例如第一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探讨明清云南回族文学家和文学家族的地理分布,指出“明清时期云南回族文人的地理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这与云南回族的整体分布格局相一致,符合中国回族发展的历史规律”。她的考察既有一般性考察,又有重点考察,其结论既有历史文献资料做依据,又有数理统计和图表呈现,可以说是相当完整、相当扎实地解决了明清云南回族文学家的地理分布问题。又如第三章考察明清云南回族文人的文化情怀,发现“明清云南回族文人乐好游赏、隐逸超脱及亲近佛老等情怀的形成深受云南特有地理环境的影响。文学家的性情气质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而文学则是勾连两者的媒介”。她的这种考察都是“从文本出发”,先考察“文学表现”,再考察“地理环境的影响”,突破了“先环境、后文本”的套路,可以说是比较成熟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总之,从地域的角度、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考察明清云南回族文学,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本人乐意向所有关注文学地理学和民族文学的读者推荐此书。

2019年8月29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