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
本书共分9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是提出全书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并从研究的内容、范围、层次和方法等角度回顾既有研究。第一章至第七章是全书的核心部分。
第一章在界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搭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本书提出“一超多强”的体系结构和“一强多弱”的地区结构共同构成了影响俄罗斯地区一体化政策的双重结构,且每一种结构的特点和性质都表现在物质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两个方面。衡量物质性结构变化情况的是俄罗斯在结构中的相对权力地位的变化,社会性结构的变化情况则由结构中的主导观念的变化加以衡量。双重结构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激励,影响了俄罗斯对后苏联空间发展地区一体化的意愿和政策。
第二章至第七章,为本研究的具体论证章节,从1991年苏联解体开始,直到2019年,根据俄罗斯的不同表现,划分为6个时间段。在每段时间内,本书将分析双重结构所呈现的不同形态,讨论俄罗斯对地区一体化的不同意愿和政策表现,找到双重结构提供的不同激励与俄罗斯政策表现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分析框架的可行性。
第二章讨论的是1991~1996年的情况。这一时期,苏联完成了解体过程,后苏联空间成为国际关系意义上的地区,“一强多弱”的地区结构也被逐渐塑造成形。受“地区主导国”身份的影响,俄罗斯追随西方的战略最终失败。俄罗斯的国力在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不断下行,造成了相对权力地位在双重结构中的不同变化,它与西方大国的关系也开始逐步回归理性。而后苏联空间内的各国因自身发展的需要,再次寻求俄罗斯的帮助,地区向心趋势增强。由此,俄罗斯回到后苏联空间,试图推动地区的“再一体化”。
第三章讨论的是1997~1999年的变化情况。原本信心满满要推动地区一体化的俄罗斯,受到1997年金融危机等事件的沉重打击,经济发展再次跌入低谷。与西方国家的矛盾也因北约东扩、科索沃危机、车臣战争等问题日渐突出,地区内部以古阿姆集团的建立为标志,出现了明显的分裂和离心趋势。在此形势下,俄罗斯不得不开始对地区一体化采取有限支持的态度,优先发展以俄白联盟为代表的次地区一体化。
第四章涉及2000~2003年的变化情况。普京成为总统后,俄罗斯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国家的凝聚力增强,国力迅速提升,使俄罗斯的相对权力地位在双重结构中出现新的变化。反对恐怖主义成为这一时期凝聚俄美和俄欧关系的重要因素,俄中关系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在地区内部,向心趋势增强,俄罗斯借此形势,不仅推动了独联体的改革,也积极发展了后苏联空间内不同领域的各种次地区一体化进程。由于俄罗斯采取了分领域推动的政策,次地区一体化在不同领域取得相应发展,并呈现出机制繁多、组织性加深等积极发展的态势。
第五章涉及2004~2008年年中的发展情况。以颜色革命为显著标志,外部势力加大了对后苏联空间的介入和影响,导致地区形势明显恶化。北约和欧盟的东扩,加深了俄罗斯与西方主要国家的矛盾,由反恐建立起的良好氛围逐渐散去。与此同时,俄罗斯仍然保持着继续向前的发展势头,国力的提升增强了它的自信心,也使其产生了更多的单独行动意愿。俄罗斯在地区一体化问题上的积极性相较21世纪初出现减弱的趋势,不愿意发展全领域的地区一体化,更多是在维持现状,并强调一体化面临着诸多问题。最终,2008年8月的一场俄格冲突,直接导致了地区内外形势的急剧恶化。
第六章讨论了2008年年中至2013年年底的变化情况。俄格冲突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和地区内一些国家的关系出现严重恶化的局面。但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又迫使地区内各国重新寻求合作,国际形势也逐渐呈现出有利于俄罗斯的新变化。在地区内部,俄罗斯着力推动俄白哈三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建设,这一次地区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增强了后苏联空间的向心趋势。由此,俄罗斯在2011年提出了欧亚联盟的发展战略,显示出积极发展地区一体化的强烈意愿。作为欧亚联盟的初级阶段,欧亚经济联盟在2011~2013年获得了较快发展。
第七章讨论2014~2019年的政策发展。2014年,乌克兰危机的演变使俄罗斯趁势收回了克里米亚,却由此导致地区内外形势发生新的剧烈变化。一方面,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祭出制裁的大旗,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跌入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俄罗斯经济也遭受了21世纪以来的最大挫折,油价大跌、卢布贬值,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在地区内部造成恶劣影响,俄罗斯的威信遭到损害,哈白吉亚等国虽然愿意同俄罗斯建设欧亚经济联盟,但很难发展深度一体化。这迫使俄罗斯重新思考地区一体化的思路。在推动欧亚经济联盟向外拓展的同时,2016年,俄罗斯提出了建设“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并与中国合作,开始共同推动欧亚经济伙伴关系的建设,显示了俄罗斯发展地区一体化的新思路。
结论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全书进行总结。首先是回顾全书的内容,讨论双重结构对俄罗斯一体化政策造成的两方面影响。然后从理论上总结本书的贡献与不足,提出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最后展望了俄罗斯的作用与欧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 《我们的安全困境》,美国《外交政策》季刊,1992年秋季88卷,第60页,转引自〔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第126页。
[2] Bjorn Hettne and Fredrik Soderbaum,“Theorising the Rise of Regionness,” in Shaun Breslin et al.,New Regionalism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Warwick Studies in Globalisation,London:Routledge,2002,p.38.
[3] Гурова И. О теоретической модели торговой интеграции на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СНГ.//Вопросы Экномики.2014.№.1.
[4] 潘广云:《独联体框架内次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41页。
[5] 郑润宇:《从俄哈视角解读阿斯塔纳峰会前后的欧安组织》,《国际观察》2011年第3期,第58~65页。
[6] Путин В.В. 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будущее,которо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http://www.izvestia.ru/news/502761.
[7] Ingmar Oldberg,“Aims and Means in Russian Foreign Policy,” in Roger E.Kanet,Russi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1,p.39.
[8] 2011年10月28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召开的讨论欧亚联盟方案的会议上,相当一部分与会者表达了需要重视历史经验的看法,笔者曾旁听此次会议,另可参见ЦСКП,Стенограмма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на тему:«Развитие через интеграцию.Российски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http://www.cskp.ru/recs/11360/。
[9] 在俄罗斯的文献中,还有一个常见的名词是“欧亚空间”,在相当多的场合“欧亚空间”与“后苏联空间”指代相同,但按照普京的文章所述,“欧亚空间”在最大范围上是一个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到俄罗斯东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横跨欧亚的大空间,并且从整个近30年的历史看,“欧亚空间”一词的使用也过于宽泛,有指代不明的问题,所以本书不使用这个名词,严谨地使用“后苏联空间”的概念。近年来,俄罗斯调整思路,不再局限后苏联空间,“欧亚地区”一词的使用更加频繁。详见本书第七章的分析。
[10] 侯敏跃、〔俄〕亚历山大·利布曼主编《转型时代联邦主义与地区主义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第10页。
[11] Kenneth N.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New York:McGraw-Hill,1979,Chapter 5,“Political Structure”.
[12] S.Neil Macfarlane,“Russian Policy in the CIS under Putin,” in G.Gorodetsky,ed.,Russia between East and West:Russian Foreign Policy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London:Frank Cass,2003,p.126.
[13] 〔英〕巴里·布赞、〔丹〕奥利·维夫:《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潘忠岐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第388页。
[14] 欧洲的区域主义被认为是一种结构区域主义,而东亚的地区主义则是多层次的、复杂的或者是开放的地区主义,有关西欧与东北亚地区主义比较的论著可参见仇发华《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西欧与东北亚比较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俄罗斯学者的比较研究著作,可参见Песцов С.К. Современный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регионализм:сравнительная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динамика.Владивосток:Мор.гос.ун-т,2004。
[15] 叶自成:《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势在必行——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几点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期,第10页。
[16] 〔法〕妮科尔·涅索托、〔意〕吉奥瓦尼·格雷维:《2025年世界将发生什么》,范炜炜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第78页。
[17] Вардомский Л.Б. Регионализация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факторы,особенности,тенденции.М.:Ин-т экономики,2008.С.22.
[18] ЦСКП,Стенограмма конференции на тему:«Развитие через интеграцию.Российски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http://www.cskp.ru/recs/11360/.
[19] Федор Лукьянов,Крепкие объятия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а,18-06-2009.http://www.globalaffairs.ru/redcol/0/11848.html.
[20] Дипломат.акад.МИД России,Вопросы теории и истори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М.[б.и.],2010.C.251.
[21] Жирнов О.А. Политика России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Прошлое,настоящее,будущее.(обзор)//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Европы:Научн.журнал,М.:ИНИОН,2011.№2:Евросоюз и Росстя:Политика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C.124-163.
[22] Косикова Л.С.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е проекты России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идеи и практика[науч.докл.].М.:Ин-т экономики РАН,2008.C.15,5-8,59.
[23] Вардомский Л.Б. Регионализация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факторы,особенности,тенденции.C.7.
[24] Вардомский Л.Б. Регионализация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факторы,особенности,тенденции.C.11,13.
[25] 冯绍雷:《普京倡建“欧亚联盟”地区一体化前景可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0月20日。
[26] 李新:《普京欧亚联盟设想:背景、目标及其可能性》,《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11期,第10页。
[27] 阿·弗·鲁金:《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和安全问题》,《现代国际关系》1993年第11期,第52页。目前习惯将А.В.Лукин翻译成阿·弗·卢金,所以本处使用他的常用中文译名,特此说明。
[28] 王彦:《独联体地区安全结构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3期,第75~82页。
[29] 刘军:《空间、帝国与俄罗斯国家安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第37~41页。
[30] 〔俄〕西夫科夫、莫罗佐夫:《俄罗斯21世纪地缘政治利益的实现》,杨伟民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9期,第52~55页。
[31] Валестани И. Проблемы интеграции и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системы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М.:Эпикон,2002;Вардомский Л.Б. Регионализация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факторы,особенности,тенденции.М.:Ин-т экономики,2008.
[32] C.比留科夫:《“丝绸之路”与欧亚一体化两大战略项目相结合的前景》,《俄罗斯研究》2015年第6期,第31~57页;黄登学、王骏腾:《俄罗斯的欧亚一体化政策:目标、风险及影响因素》,《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8年第3期,第94~103页。
[33] 胡延新:《国内“独联体”问题研究综述》,《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2期,第86页。
[34] 王新俊、王用林:《独联体十年发展与俄罗斯的选择》,《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4期,第42~47页;郑羽:《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十年间的演变》,《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4期,第1~11页;王郦久:《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及其走势》,《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11期,第34~39、56页;顾志红:《评俄罗斯的新独联体政策》,《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2期,第28~33页;陈新明:《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新趋势与新战略》,《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4期,第71~75页;柳丰华:《普京时期俄罗斯的独联体政策》,《国际论坛》2008年第5期,第62~67页;王郦久:《试析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12期,第30~35页。
[35] 姜毅:《俄罗斯对独联体的政策》,《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4期,第70~71页。
[36] 叶自成、刘东方:《俄罗斯的“门罗主义”评析》,《国际政治研究》1996年第1期,第1~2页。
[37] Mette Skak,“Russia’s New ‘Monroe Doctrine’,” in Roger E.Kanet,Russian Foreign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pp.138-154.
[38] 赵龙庚:《俄罗斯在前苏联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及对策》,《和平与发展》1996年第1期,第12页。
[39] Воробьев В.П. Проблемы развития и ре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СНГ.C.156,57.
[40] 柳丰华:《“梅普组合”的外交战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第128~149页。
[41] 许志新:《独联体向“灰色区域”演变——论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的危机》,《欧洲研究》2005年第3期,第45页。
[42] 王彦:《后苏联空间地区化视角下的俄白联盟》,《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第1期,第52~54页。
[43] 张弘:《“古阿姆”与独联体的未来走向》,《国际论坛》2009年第3期,第1~6页。
[44] 潘广云:《独联体框架内次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第6页。
[45] Паньков В.С. Интеграция и дезинтеграция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Мир перемен.,2007.№3,C.141-142.
[46] 潘广云:《独联体框架内的次地区经济一体化》,《欧洲研究》2005年第1期,第116~130页。
[47] 柳丰华:《俄罗斯与中亚——独联体次地区一体化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8] Dmitry Trofimov,“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Central Asia:Problems,Prospects and Interests,”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Vol.19,No.1,2003,p.76.
[49] Roy Allison,“Strategic Reassertion in Russia’s Central Asia Policy,” in Dave Bhavna,ed.,Politics of Modern Central Asia,V.4,The Changing Geopolitical Context,London:Routledge,2010,pp.77-95.
[50] Дипломат.акад.МИД России,Вопросы теории и истори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C.250.
[51] Глинкина С.П. Страны СНГ между Россией и ЕС.М.[б.и.],2007.C.8.
[52] Воробьев В.П. Проблемы развития и ре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СНГ.C.50-58;Быков А.Н. Россия и СНГ:вызовы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 и стратегия евразийской интеграции.М.:ИМЭПИ РАН,2005.C.21.
[53] Вардомский Л.Б. Регионализация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го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факторы,особенности,тенденции.C.13.
[54] S.Neil Macfarlane,“Russian Policy in the CIS under Putin,” in G.Gorodetsky,ed.,Russia between East and West:Russian Foreign Policy on the Threshol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pp.125-131.
[55] Mette Skak,“The Logic of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Change in Russia,” in Jakob Hedenskog et al.,eds.,Russia as a Great Power:Dimensions of Security under Putin,New York:Routledge,2005,pp.81-106.
[56] Christian Thorun,Explaining Change in Russian Foreign Policy:The Role of Ideas in Post-Soviet Russia’s Conduct towards the West,Basingstoke[England];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9.
[57] 宋伟:《霸权体系与美国国家利益:以美国对地区一体化的战略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7年6月。
[58] 郑润宇:《从俄罗斯全球战略视角剖析俄哈关系安全模式》,《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5期,第118~132页。
[59] 〔美〕乔治·弗里德曼:《未来100年大预言:21世纪各国大派位》,魏宗雷、杰宁娜译,深圳:海天出版社,2009,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