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农业技术推广:以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机理分析

(一)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阶段划分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是指农户通过对某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解、评价和掌握后将技术投入农业生产的动态过程。从微观层面来看,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表现为农户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从宏观层面来看,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表现为技术采用人数和采用规模的逐步增加。关于微观个体技术采用过程划分的理论主要有创新决策过程理论和技术采用过程模型。

1.Rogers的创新决策过程模型

在创新决策理论中,Rogers研究认为创新决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连续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认知阶段,农户在这一阶段会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获取某种农业技术的相关信息,并对农业技术的特征、作用功能和使用方法等进行初步了解;第二个阶段是说服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户通过收集技术相关资料或向他人(如农技员、种植大户、技术采用户等)咨询请教来获取更多的技术信息,以便掌握新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等,从而降低技术采用风险;第三个阶段是决策阶段,农户在这一阶段主要根据前期收集和掌握的技术信息做出是否采用该新技术的决策;第四个阶段是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户会通过小规模试采用新技术,从而对新技术做出评价,进一步降低了未来技术采用带来的不确定性;最后一个阶段是确认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户会根据前期试采用技术掌握的信息(如技术适应性、技术效果、技术采用方便程度等)做出是否采用新技术的决策。创新决策过程的具体阶段如图2-5所示。然而在实践中,并不是每项新技术的采用都经历这五个阶段,个体的决策行为可能跨越一个或多个阶段。

图2-5 Rogers创新决策过程模型

2.Spence技术采用过程模型

Spence(1994)认为技术采用主要包括认知、兴趣、评价、尝试和采用或拒绝(或寻找替代选择)五个阶段(如图2-6所示)。与Rogers的创新决策理论相似,Spence认为个体采用新技术时首先要收集与新技术相关的信息,形成对该技术的认知,进而对新技术的特征、作用进行评价,形成对新技术是否感兴趣的心理暗示,并进行小规模技术采用尝试。在个体经过采用尝试后,会根据采用情况形成对技术的满意度,最终做出技术采用选择:如果对技术尝试采用经历满意个体会采用该技术,如果不满意个体会拒绝采用该技术或寻找替代技术。

图2-6 Spence技术采用过程模型

与Rogers创新决策过程模型不同的是,Spence的技术采用过程模型中多了一个尝试阶段,即认为个体在技术初次采用时,由于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往往较小规模地尝试采用新技术,这更加贴近现实中的技术采用情况;此外,Spence的模型中明确提出了尝试采用技术的个体要对技术做出评价,如果满意度较高,个体才会大规模采用该技术,如果满意度较低,则会拒绝采用该技术或选择其他替代技术。

3.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模型

本研究借鉴Rogers创新决策过程模型与Spence技术采用过程模型,结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具体特征,在农户认知基础上,将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过程划分为信息获取、采用决策、实际采用与采用调整四个阶段,如图2-7所示。农户从最初的采用决策到最终技术采用状态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具体而言,农户首先要对节水灌溉技术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在对技术感兴趣的情况下,农户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技术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评估,估计技术采用预期,从而做出采用决策。在农户做出采用决策后,由于对技术采用风险和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农户可能并不会在其全部土地上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而是尝试采用某一技术,即农户在采用面积、采用率和投资水平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农户实际技术采用状况并不相同。进一步,农户会根据自身的技术采用情况积累采用经验,同时通过社会学习来逐步改变对技

图2-7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模型

术的认知水平,降低技术采用风险和预期的不确定性,优化投入产出结构和做出未来技术采用的调整。

(二)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机理分析

1.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经济学机理

作为理性人,农户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是其综合考虑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技术采用预期收益和成本进行充分衡量做出的一项理性决策。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决策的经济基础为预期利润最大化,即农户决定采用一项节水灌溉技术时,主要考虑采用技术带来的总利润和总成本两个方面,运用经济学公式表达如下:

其中,P为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时的农产品价格,Q为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时的农产品产量,C为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时的投入成本,包括资金、劳动力投入等。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农户实现预期利润最大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提高生产收益,二是通过降低投入成本。其中提高生产收益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或产量来实现,即农户作为理性个体,为了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必然会倾向于选择能够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技术,同时为了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获取更多的农产品,农户还会倾向于选择有利于增加农产品产量的技术。在降低投入成本方面,农户倾向于选择投入成本少的技术,因为只有成本减少了,农户才能实现利润的增加。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种类繁多,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农户如何选择灌溉技术取决于农户对多种技术的比较和评估。理论上来讲,农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对各种灌溉技术采用成本和预期收益做出评估,最终做出采用决策。然而在此过程中,农户行为必然会受到其自身特征因素、家庭经营特征、技术认知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探究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明确这些因素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作用机理至关重要。

2.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用是其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动态过程,在此期间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农户技术采用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农户技术采用的阻碍因素。当驱动因素的作用大于阻碍因素的作用时,农户就会采用该新技术,同理,当阻碍因素的作用大于驱动因素的作用时,农户就会放弃采用该技术。总结概括现有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成果,可大致将驱动农户技术采用的因素归纳为新技术本身特性效果好、外部经济发展环境良好、政策环境的支持、配套服务的改善和社会网络丰富等方面,阻碍农户技术采用的因素可归纳为新技术自身水平较低、经济条件差、信息传播受限、配套资源短缺、发展观念落后等方面。在实践中,以上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都与农户个体特征与所在环境密切相关,即技术采用行为会受到农户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内部条件主要为农户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条件、经营管理能力、家庭资源禀赋等方面,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技术供给环境、政策制度环境、农业信贷水平、技术推广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和地理环境等方面。

(1)农户个体特征因素。①年龄。作为农户个体基本特征之一,农户年龄对其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少学者认为农户年龄越大,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越会受到传统灌溉方式的制约(刘红梅等,2008;陆文聪、余安,2011;国亮、侯军岐,2011),原因在于年龄大的农户通常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缺少认知,同时对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缺乏了解,因此造成了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率较低。然而,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随着农户年龄的增长,其农业种植经验会越丰富,对农业生产面临干旱风险的认知越高,为了避免干旱带来的收入损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的可能性越高(朱丽娟、向会娟,2012)。此外,满明俊等(2010)研究表明,年龄在40~50岁的农户在政府激励和引导的作用下更倾向于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②性别。作为农户个体的另一基本特征,性别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尚未有一致性结论。通常研究认为男性作为一家之主,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家庭的生产经营事宜具有决策权,同时,与女性相比,男性与外部交流更加频繁,对农业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更深,因此男性农户可能更倾向于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然而,目前针对滴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研究表明,性别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

③受教育程度。农户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研究认为,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越强,排斥程度也会越低,越倾向于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会由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所产生的高成本而放弃采用技术,转向其他非农行业发展,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受其文化层次的影响只能致力于农业生产,因此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意愿高。

④是否为村干部。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对其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通常来讲,与普通农户相比,村干部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与人脉关系,视野较为开阔,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同时,村干部也是村庄的领导者,其自身生产经营行为对其他农户起到了带动作用,因此在农业新技术推广阶段,为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村干部更倾向于采用新技术。此外,有研究认为由于村干部自身业务较多,并没有精力来学习新技术,且村干部自身务农程度可能较低,因而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程度并不高。

(2)家庭生产经营特征。①水资源短缺程度。作为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自然因素,水资源短缺程度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实地调研发现,即使在同一区域内,不同农户对当地水资源稀缺程度的感知也存在较大差异。理论上认为对水资源短缺程度有正确的认知、具有节水意识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同时,水资源越短缺的地区农户农业生产面临的干旱风险越高,更多的农户会选择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防止农业用水无法保障,从而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

②家庭生产经营规模。由于节水灌溉的输水管道往往连片铺设,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往往要求耕地具有一定的规模,而农户家庭耕地规模较小或较为分散的农户往往由于铺设成本高或采用不方便等问题放弃采用技术。一般来说,农户家庭耕地面积越大,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产生的规模效应越明显,农户采用的可能性越高。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农户家庭耕地面积越大,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前期投入的成本越高,成本过高也会制约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

③家庭经济水平。节水灌溉技术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我国节水灌溉主要工程部分大多由国家投资建设,农户仅需要在采用端铺设管道或购买相关设备。因此,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家庭收入水平高、资金充足的农户选择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也越高。但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农户的年均纯收入对其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国亮、侯军岐,2012;王昱等,2012),原因可能在于年均收入高的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也高,可以承担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需求较低,采用技术的可能性也较小。

④家庭兼业程度。随着兼业农户比重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事非农业产业,降低了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积极性。李南田和朱明芬(2000)、满明俊等(2010)研究发现农户家庭兼业程度与其技术选择之间呈“倒U形”关系,当农户家庭兼业程度较高时,农户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较小,不期望从农业生产中获得较高收入,因此并不会投入更多的成本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而兼业程度过低的家庭,对农业生产依赖程度很高,农业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规避新技术采用带来的风险,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能性也较低。

⑤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比。一般研究认为,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多,家庭越倾向于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但也有学者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由于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节省劳动力的功能,因此在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较少的家庭会选择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3)技术认知特征。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是影响其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因素。朱丽娟和向会娟(2011)、黄玉祥等(2012)、徐涛等(2018)等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程度较低,并不能充分认识到技术的优越性和实施的必要性,因此农户的技术采用意愿较低,从而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实施。农户技术认知包括众多方面,如对节水灌溉技术本身特性的认知、对节水灌溉技术实施环境的认知、对节水灌溉推广制度和国家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相关政策的认知等。这些认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技术采用意愿产生了影响,最终决定了农户的技术采用行为。

(4)政策制度特征因素。①政府补贴。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低压管灌)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前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仅靠农户自身力量是难以承担的,同时节水灌溉技术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客观上要求政府给予农户一定的资金或技术设备支持(徐涛等,2016)。一般认为,政府对农户的补贴力度越大,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能性越高。刘军第等(2012)研究表明,当政府补贴标准不低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投入的成本时,农户才会选择采用该技术。满明俊等(2010)研究指出,与仅提供免费设施相比,政府给予农户资金和配套设施补贴更能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②农业贷款。资金不足是限制农户新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而农业贷款的可获性有利于缓解采用新技术带来的资金缺乏,因此农业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存在影响。同时学者研究认为,对农业贷款期望越高的农户越希望通过贷款获取经济来源,以满足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因而对农业贷款的期望和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重要影响。

③水费计价和征收方式。在农业水价较低的情况下,农户节约用水意识淡薄,灌溉用水量毫无节制,浪费水现象尤为严重。制定合理的水价和水费征收方式有利于促进农户的节水行为,遏制灌溉用水浪费现象,最终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率。

④用水者协会的作用。目前不少关于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研究考察了用水者协会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作为农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一种模式,一些研究认为用水者协会在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中发挥激励作用。然而在实地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用水者协会成立的时间均较短,大多由行政力量推动建立,农户对协会职能并不清楚,目前农村农户用水者协会仅在渠道维护、水费收取和水量分配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5)信息环境特征因素。①技术培训。节水灌溉技术培训可以为农户提供节水灌溉技术信息,帮助农户更好地了解技术特性,掌握技术操作技能,提高农户对技术的使用和管理能力。通常认为,农户参加节水灌溉技术培训越频繁,对技术特征、功能及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越高,其技术采用积极性也会越高。

②示范户。目前研究表明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仅靠农机人员进行技术推广示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过程中,政府给予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指导首先分农户(一般为种植大户、种粮能手等)进行推广,这些农户即为技术推广示范户,推广组织通过他们实际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取得的收益来证明技术的优越性。示范户可以促进村庄内有关节水灌溉技术信息的流通与传播,同时对其他农户技术采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示范效应,因此目前有关推广方式的研究往往将示范户模式作为除了政府技术推广组织外的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和采用的一种重要模式。

③信息获取渠道。农户获取节水灌溉技术相关信息的多少决定了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和态度,从而影响了其技术采用行为。Negatu和Parikh(1999)研究发现,农户只有在掌握了充分的技术信息并且对预期收益有把握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采用这项技术。一些研究认为目前农户主要通过村广播、电视等媒体渠道获取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信息。通常认为农户信息获取渠道越多,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越了解,越倾向于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而李俊利和张俊飚(2011)研究认为,农户信息获取渠道越多,越增大了农户分辨信息真假的成本,不利于农户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

3.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

影响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因素众多,不同学者针对不同研究区域进行了研究,同一影响因素的影响效果在不同区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学者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因此,分析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应该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地推广技术,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

在以往研究中,成本收益是影响农户新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节水灌溉技术工程实施过程较为复杂,投资较大,且具有较强的外部效益,目前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过程中大多数节水灌溉设备由政府投资、安装,农户在技术采用过程中投资较少,仅少数农户家庭会投入劳动力或分担少量设备成本(如更换滴管或阀门开关以及日常维修维护费用等)。同时,实地调查发现,同一区域内农户成本收益变化方面的异质性较小,而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却存在较大差异,如一些农户多年来一直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一些农户却在首次采用后自动放弃。因此本研究基于目前节水灌溉技术补偿的政策背景,主要考察农户异质性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其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在已有文献研究和理论指导下,本研究认为有限的信息渠道是制约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社会网络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作为农户获取技术信息的两种渠道,在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将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的基础上,将社会网络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纳入分析框架,同时考虑农户个体特征、认知特征、经营特征和环境特征等因素,探究社会网络、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在农户技术信息获取、采用决策、实际采用和采用调整行为等阶段的影响,具体研究框架如图2-8所示。

图2-8 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