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职场精神力研究现状
(一)职场精神力的概念、测量与理论
职场精神力是员工在工作场所环境下思考生命的意义(Krishnakumar and Neck,2002)。精神力是过去几十年西方组织行为学者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精神性领导、精神性组织与精神资本等相关概念蓬勃发展。2008年,在Amazon网站上的精神力图书超过了3140种,出现了专业期刊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Spirituality。在实务界也产生了精神力运动,美国西南航空、英特尔等很多西方公司相继实施培养员工职场精神力的计划。有些公司成立了圣经、古兰经研究小组以及自愿性的祷告群体,还有为员工提供静默练习计划以及启动仆人式领导力开发项目。
研究者最初认为精神力来自宗教,然而有学者认为宗教必然与精神力相关,但精神力却不一定与宗教相关。总体而言,现在的学者基本认同职场精神力反映了个体对其在组织中存在意义的信念。Pfeffer(2003)认为职场精神力是人在工作中所展现的生命力以及可以强化这个生命力的成分,良好的职场精神力有如下特征:①个人潜能与价值的完全发挥或充分的自我实现;②工作本身有不凡的意义与目的;③工作带给个人属于团体并与别人联结的归属感;④感受到组织用心服务顾客、关心员工、贡献社会的崇高理想与价值。Duchon等(2005)将Pfeffer(2003)的四个方面加以整合并操作化,提出职场精神力最重要的三个组成要素:内在生命、有意义的工作与团体归属感。Milliman等(2003)则基于Ashmos等(2000)的研究,认为超越性等因素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更大,因此选择了与工作和组织联系比较密切的三个维度:有意义的工作、团体归属感以及与组织价值观一致。Rego等(2008)进行了综合,列出了五个具有良好信度的维度,即团体归属感、组织与个体价值观相和谐、团体贡献感、工作享受感、内在精神受到尊重。国内学者柯江林等(2014)基于经典的三维结构(工作意义、团体感、与组织价值观一致),开发了一份包含27个测量项目的本土职场精神力量表,分析结果在证明经典三维结构跨文化有效性的同时加入了感恩、牺牲等元素,显示了中国员工职场精神力具有更高层次的超越性。
(二)职场精神力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在组织层次上,研究者发现员工职场精神力比较好的组织会有更高的增长速度、效率以及投资回报率(Jurkiewicz and Giacalone,2004)。Dent等(2005)对87 篇职场精神力论文进行回顾,发现绝大多数论文假定或发现员工的职场精神力对组织绩效有正向影响。在团队层次,Daniel(2010)以组织文化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一个团队成员总体职场精神力对团队效能正向影响的理论模型。在个体层次,Pfeffer(2003)指出如果职场精神力特性得以发挥,就能够引发组织成员的高度认同以及向心力。Rego等(2008)对361位受访者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当员工的组织精神力特质越明显的时候,员工就会发自内心的与组织情感结合,并且会对组织存有义务及忠诚。除此之外,许多学者也都有类似观点或发现。Garcia-Zamor(2003)认为,有一些组织生产力表现不佳,原因就是组织的员工没办法把他们的精神力与组织的工作相结合。相对地,一旦具有精神力的人进入一个与理想相符的职场,他们就会和同事相处愉快,并且在工作上有所表现。Lee等(2003)发现,如果企业员工表现出较高的精神力,员工将会表现出更卓越的绩效、更多的组织伦理行为以及更高的工作满意度。而其他学者也发现,员工职场精神力与创造力、员工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之间正相关。我国台湾学者李俊达、黄朝盟(2010)发现政府人员的职场精神力对工作绩效有积极作用。可见,当前有关职场精神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测量以及作用上,对于影响其形成的因素研究很少。总体看来认为员工职场精神力受个体与组织因素多重作用,但是严谨的实证研究尚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