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外资持股比例放开
(一)政策内容
从2018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逐步开始取消。现如今,新能源车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外资来华门槛也将被扫除。2019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牵头开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并在合并两个目录基础上形成了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
从目录中可以发现,关于外商投资方面,对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鼓励对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1)锂离子电池,包括相关材料制造(如隔膜、电极用铝箔,锂电产品的生产制造等);(2)汽车动力电池,包括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专用生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3)电池储能,包括储运设备及检查系统制造、大型储能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4)电池回收利用,包括电池回收处理以及相关再生利用的设备制造等。除此之外,还有电池更换站建设和海水制盐提取锂等相关产业。这一鼓励措施对国内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比2017年修订版,新版目录涉及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条款明显增多,包括燃料电池、正负极材料、BMS系统、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新版目录还放开了对动力电池项目投资的限制。
因为在2017年修订版第236条中提到,高技术绿色电池制造包括动力镍氢电池、锌镍蓄电池、锌银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但特别强调“新能源汽车能量型动力电池除外”。而在新版与之对应的第262条中,增加了钠盐电池,且删除了“新能源汽车能量型动力电池除外”。
(二)政策影响
1.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政策保护期结束
政策对于外资在华投资动力电池项目的限制正式放开,鼓励更多、更加优质的电池项目落户中国。而对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也意味着动力电池政策保护期的正式结束,接下来将面临国外动力电池巨头的正面竞争,可预见,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将对国内中小型动力电池产业带来较大冲击,新的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2.竞争持续升级,行业洗牌加速
不管是《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还是新的《外商投资法》,都旨在将外商在华投资政策趋于透明化、法制化,争取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同时通过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合作效应等多种途径,对动力电池市场开拓、产业结构升级、核心技术升级等方面产生正面推动。
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对国内企业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带来重大的机遇。
但是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不够大,新能源车完全实现商业化运营为时尚早,市场体量增长有限,而且当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开始“断崖式”下降,对动力电池行业的价格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电池企业的利润被严重压缩。放开投资限制,将会对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形成一定冲击。
在补贴政策完全退坡,外资全面入华之后,本土企业和外资的较量也将逐渐展开,且短期内本土企业可能会处于下风。
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也将重新迎来LG、三星等海外巨头。2019年6月工信部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6月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动力电池领域竞争彻底放开。此前共57家电池企业入围四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包括宁德时代、沃特玛、天津力神、国轩高科等知名企业,但三星、LG、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始终未进入目录,搭载这些企业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也无法获得补贴。而目录废止后,动力电池领域将迎来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
2019年新能源产业外资巨头加速在华布局,重点聚焦电动化、智能化领域(见表2-9)。
表2-9 2019年新能源产业外资在华布局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虽然体量庞大、产业链配套完善,但核心竞争力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竞争激烈将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随着外资电池全面放开,海外电池厂加快在华业务布局,将给国内电池供应商造成较大的竞争压力,或将引发价格竞争导致企业盈利恶化。外资电池的优势在于体量规模大、电池技术积累深厚,并且具有向高端车型定制化供应电池的能力和经验,国内的电池厂在技术、规模、资金等方面普遍处于劣势,将很难与国外巨头竞争,降低产品价格或是应对策略之一,但会显著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将加快国内动力电池领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未来,锂电池企业将会更加注重综合实力而非单纯的技术指标。动力电池领域的格局必将是头部企业将持续做强做大,中部企业积极提升利用率和产品性能质量,尾部企业则将逐步被整合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