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口述史料征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土家族口述史料的征集

第一节 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的原则

口述史料的征集是开展土家族口述史料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丰富图书馆特色馆藏、挖掘散佚于民间的珍贵口述史料、保护土家族濒危口传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土家族口述史料进行征集是将土家族濒于消失的口传文化史料以固化的形式加以记载和永久性保存,但因口述的不确定性,史料的收集必须力求准确,故此,在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前要制定出一套标准、规范的征集原则,使其工作能顺利、有序地展开。

一 抢救性原则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家族很多珍贵的口传文化资源已经失传或濒于失传,若不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为此,土家族口述史料的征集首先应以“抢救”为主,以保护土家族濒危口传文化,留住即将逝去的声音为己任,从以下几点开展征集工作。

(一)结合土家族史料不足,弥补馆藏口述史料空白

征集者应了解土家族口传文化传承与研究概况,熟悉口述史料保存现状,清楚应以什么样的主题、计划来征集和挖掘相应的口述史料,以弥补土家族史料记录与收藏的不足,切忌盲目征集土家族口述史料。笔者所在的吉首大学图书馆自1959年建馆以来,一直致力于武陵山片区土家族、苗族等地方史料的收藏工作,已形成了以区域民族尤其是土家族口述史料为特色的馆藏体系。随着本项目的立项,对土家族口述史料进行征集相对于其他图书馆、档案馆或研究部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此,征集者应充分了解国内外土家族史料研究、保存的现状,根据本图书馆馆藏的空白,制定出相应的征集计划。征集计划必须具有重要性、抢救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可以涉及土家族口传文化的方方面面。

目前,图书馆、档案馆等史料收藏机构保存的土家族史料以文字史料为主,而大量依靠口传心授传承的土家族各类口传文化的历史记忆没能完整地再现在文字史料中,造成了土家族口传记忆的缺失。土家族民居、滴水牙床、挑花等在文字史料中虽略有提及,但翔实的制作步骤、技艺表现、传承人的经历与观念等,在项目组对它们进行征集前鲜有记录,出现了令人遗憾的史料空白。而这种空白可以通过对土家族口传文化传承人、知情人的口述访谈,用他们对亲身经历的口述回忆和录音、视频等形式来加以再现与弥补,为后人提供鲜活而真实的口述史料。

(二)结合土家族口传文化特色,建图书馆特色馆藏

土家族口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将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文化信息资源收藏与服务中心的图书馆尤其是土家族地区的图书馆,应更好地承担起征集和保存土家族口传文化的信息资源,建立图书馆特色馆藏并提供口述史料信息服务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背景下,土家族口传文化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挖掘和保护,地方各级政府和单位积极宣传、搜集、利用和鼓励土家人了解、学习、传承与弘扬本民族文化,如张家界2015年举办的土家族“六月六”民俗文化节、2016年土家族“农耕”文化节和2017年恩施举办的土家族“女儿会”文化节等。

但目前土家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史料特色不明显,土家族特色史料收藏不多,各图书馆收藏的都是反映“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土家族文字史料,存在很多雷同,没有突出个性与特色。为此,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的重点应集中在民族、地域、优秀与濒危等方面。要结合土家族口传文化特色,征集更多以口述历史为视角的土家族特色口述史料,使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更加突出优化、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日趋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土家族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服务。如本项目组为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对湘西龙山县土家族口述史料进行了重点征集。龙山位于武陵山脉腹地,历史上交通不便,使该地区土家族口传文化积淀深厚,目前留存较为完好。通过对龙山土家族语言、织锦、挑花、雕刻等濒危口传文化知情人的口述访谈,获取了真实、鲜活而珍贵的口述史料,弥补了土家族文字史料记载的不足,促进了吉首大学图书馆土家族口述史料特色资源建设。

(三)结合开发利用需求,广泛征集土家族口述史料

吉首大学图书馆通过多年来对土家族口述历史的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土家族口述史料的征集经验。在征集过程中,能具体了解土家族口述史料保存现状与读者需求,可以根据读者对土家族口传文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征集计划,从而开展有目的的征集。土家族无文字,其历史文化一直处于被汉字书写的地位,随着1957年土家族民族成分的确定,各学者根据土家人口传心授征集、创作了大量的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因此,土家族传统口述史料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反映了土家人的族系源流、伦理道德、民俗民风、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现代土家族口述史料是利用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对土家人进行口述访谈,以文字、音视频等方式再现土家人口头的、有声音的口传文化资料。结合读者对土家族口传文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对土家族口述史料进行广泛征集,不仅能丰富图书馆特色馆藏,改善图书馆以文字史料收藏为主导的馆藏结构,更能抢救、再现与传承土家族口传文化。

二 广泛性原则

我们要征集的土家族口述史料主要是指濒临消失、严重损坏、急需抢救与征集的土家族口传与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资料:①在土家族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且有重要价值;②优秀、稀少且濒临消失;③损坏较为严重,存在永久性消失的危险。《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抢救濒危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濒危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规划纲要既为土家族濒危口传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依据,也为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指明了方向。传统的土家族口述史料对该民族的历史渊源、伦理道德、民俗民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记载较多,因此,在征集土家族口述史料时,不能一味地征集这方面的史料,应特别关注散佚于土家族民间的优秀濒危口传文化遗产,搜集更多相关的口传、文字和实物史料,挖掘传承人或知情人的民族文化记忆,使征集到的口述史料更具个性化、更为真实。

我国少数民族口述史料征集还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对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的原则应借鉴国内外口述史料或口述档案征集的经验和措施,努力探索出适合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的有效途径,例如:①根据系统性原理,建立健全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机制,推行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的社会参与模式,强化对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过程的干预。②依托《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政府和图书馆等机构在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中的地位和作用,争取政府有效的支持,对征集成本进行合理性补贴,加强土家族口述史料的征编与研究工作。

三 真实性原则

土家族口述史料是土家人以口传心授方式创造,并通过口述以文字与实物等所有史料形式相承的史实,见证了土家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反映了土家族丰富多彩的口传文化,具有其独特的研究与保存价值。散佚于民间的土家族口述史料是土家族口述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难征、易失的特性决定其紧迫和抢救性征集的重要程度。因此,只有保证所征集口述史料的真实性,才能够充分体现土家族口述史料的价值,有效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濒临消失的口传文化遗产。反之,则容易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对土家族优秀濒危口传文化传承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土家族濒危口传文化知情人的口述史是口述史料中最具说服力、较为权威性的资料,必须进行大量的口述访谈,以获取珍贵的口述史料,但并不是每份口述访谈内容都与事实完全一致,因为人的记忆有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难免会言实不符。因此,当访谈内容出现特定名词或涉及人物、事件时,一定要求证口述人、知情人或查询文献史料核实,以保证征集口述史料的真实性。如2016年本项目组对土家族挑花口述史料征集过程中,当时土家织锦国家级传承人刘代娥说:“拉花是湘西土家族独有的一种挑花技艺。”为证实此话的真实性,我们走访了多位土家挑花知情人和土家族民俗研究专家,通过多方印证了刘代娥的说法正确。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民族口述历史研究,深刻体会到要征集到有价值的土家族口述史料,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在多方印证、去伪存真等方面下功夫,以填补史料空白和记忆断层,为传承土家族口传文化提供珍贵的史料依据。

图3-1 刘代娥口述土家挑花(何艳群 摄)

图3-2 民间采访土家挑花知情人(朱慧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