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长沙制造
2020年大幕行将开启之际,三一集团宣布:过去一年中,装备板块终端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
长沙制造自此进入千亿企业时代。
工程机械何以“王者归来”?长沙制造业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自何方?
工程机械凤凰涅槃。
三一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挖掘机全国销量连续9年排名第一。目前拥有美国、德国、印度、巴西四大产业研制基地,以及覆盖非洲、亚太、中东、拉美等地区的10个销售大区。收购普茨迈斯特后,三一为其增加13个制造工厂,海外布局形成了从东北到远东的清晰脉络。海外市场销售额已经超过公司业绩的40%,其中70%的收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今天的千亿企业还在打造千亿级的单体园区。2019年9月,三一智联重卡项目动工。达产后,将实现30万台智联重卡、30万套驾驶室、60万台柴油发动机和新一代工程机械的高质量规模化生产。
道依茨柴油发动机项目与三一智联重卡项目同步开工,将致力打造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依托该项目,智联重卡业务将加快规模化发展。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卡董事长梁林河笑称,十年前集团提出千亿目标时,不少人还觉得遥不可及。包括梁家一位叔叔,认为这辈子都看不到这天的到来。而眼下,包括三一智能重卡等多个项目都有望超过千亿元。
前些年,随着宏观经济趋紧,长沙支柱产业工程机械大幅下滑,三一重工员工锐减一半,中联重科2016年亏损9.3亿元。在低迷期,工程机械企业苦练内功,积极拥抱智能制造,通过完善本地产业配套、扩大海外市场、推出一批高技术产品等,走出一条凤凰涅槃般的转型重生之路。
在行业非常不景气的2012年至2016年,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河智能)人员不减反增。董事长何清华说,作为一家有志于“做装备制造领域世界价值的创造者”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山河智能永远不会忘记“兴企强国”的初心。
这家由中南大学教授领衔创办的企业,创造了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数个“第一”:第一台液压静力压桩机、全球首台智能化挖掘机、第一台隧道凿岩机器人、第一台工程化混合动力挖掘机、第一台一体化潜孔钻机、第一架全碳纤维复合材料轻型运动飞机,等等。不论行业发展的大环境怎么起伏,其拳头产品液压静力压桩机,20年来市场销量稳居第一。
山河智能2018年在科研创新上投入0.9亿元,2019年为1.7亿元,2020年计划投入的资金将不少于2亿元。在研发创新上的资金投入,山河智能三年翻了一番多。增长的幅度,远高于山河智能这几年的利润增长幅度。
没有机器的轰鸣和此起彼伏的榔头声,机器人手臂顺畅实现原材料激光切割、工件焊接和部件喷涂,AGV智能输送车替代传统人工完成上下物料移动和运送,RGV有轨制导车和EMS空中输送线轻松实现精准配送,操作人员通过LED显示屏和生产看板了解终端实时滚动数据……望城国家经济开发区中联重科望城工业园内,中联重科高空作业机械智能制造工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的深度融合。
2019年岁末,在塔机年销量突破百亿大关后,中联重科又马不停蹄地推出了跨代W新品,新品订货会两个小时内斩获近50亿元订单。此次推出的新品,标志着中联塔机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方位体现了智能化的精髓。
中联重科塔机销量和市占率全球第一,拥有最大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等一大批世界标志性产品,工程起重机、混凝土机械销量居全国前列。投资1000亿元的中联智慧产业城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国际领先的、规模最大的单体园区,成为环保、生态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和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基地。
铁建重工是全球领先的同时具备全断面隧道掘进装备与钻爆法隧道智能成套装备全系列产品研制能力的地下工程装备企业,是国内地下工程装备产能规模、研发制造能力和再制造能力领先的企业。
2019年12月26日,莫斯科地铁阿米尼站至终止区间中线隧道实现贯通。至此,中国铁建承建的首个莫斯科地铁项目隧道实现全部贯通。这是中国在欧洲首个地铁工程,铁建重工的5台盾构机派上了大用场。俄罗斯施工方亲切地以该国热播电视剧《爸爸的女儿们》中5个女儿的名字为之命名。
“俄罗斯专家对我说,以前是我们帮中国修地铁,现在是中国帮我们修地铁,这种变化很大,中国很了不起!”每每提及,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自豪之情都溢于言表。
2019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长沙制造闻名遐迩。
在长沙制造激情涌动的风云画卷里,工程机械还不是全部。
走进苏科智能办公区,现代科技的魅力触目可及。员工只要面对摄像头看一眼,玻璃门就会无声开启。这家早两年在智能远程感知成衣穿戴上小有名气的企业,将其基于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的行业应用进一步扩展到智慧厂区、智慧园区和智慧交通领域,为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的近百家大型园区、轨道集团和客运集团提供智能解决方案,为助力“平安湖南”“智造湖南”添砖加瓦。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火焰筒、导弹外壳、赛车立柱、汽车散热器、个性化人体植入物、义齿、眼镜……在华曙高科的3D打印中心,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够被立体打印出来的。企业接待大厅上方,巨大的吊灯由有着东方神韵的灯笼组合而成,这也是3D打印的成果。凭借过硬的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经营思路,华曙高科已跻身全球增材制造产业链的前列。
和苏科智能、华曙高科同在长沙高新区的华诚生物是全球新一代天然甜味解决方案领导者,也是罗汉果提取物及罗汉果糖生产制造领域的翘楚,华诚生物用专利技术物理提取出罗汉果甜苷,生产出天然的罗汉果糖,在拥有和蔗糖同样甜味的同时,零热量、零GI值,不导致肥胖、不引起血糖波动、不引起龋齿,是糖尿病群体、肥胖人群及儿童非常理想的天然甜味来源。华诚生物为此构建了从罗汉果种苗优化、种植、萃取、生产、专利研发、终端应用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行业领先,一头扛起产业扶贫的大旗,一头成功开拓出海外市场。可口可乐、星巴克咖啡等知名品牌的产品体系里,添加有罗汉果糖的产品渐受关注。
回望十多年来长沙制造业演进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总量快速攀升,工程机械高歌猛进、一枝独秀,支撑起长沙制造业两位数的高增长;第二个阶段增长回归理性,工程机械大幅回落,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多点突破,及时补位,避免了长沙制造业大起大落;第三个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15年以智能制造为统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后以“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为目标,构筑智能制造生态,并以产业链思维抓制造业,在全国首创“链长制”,推动制造业全面提质。
长沙近年来主动挤压房地产暴利,摆脱了“土地财政”沉疴,低房价洼地效应日增。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的空间还很大。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部”首位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要在未来抢占新一轮城市发展制高点,实现发展大跨越,长沙坚定不移地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路径。
诚如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所言:对于长沙而言,发展的基础在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在制造业,发展的出路还是在制造业。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长沙的高质量发展就难以为继。
长沙制造业的产销两旺,带动了城市经济稳步发展。预计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领衔新一线城市。
在多地工业经济持续回落、企业效益下降的背景下,长沙经济实现了逆势上扬,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居功至伟。
澎湃动力来自何方。
坐进阿波罗智行的无人驾驶汽车,瞬间犹如登陆到了小学课本和初中英语书上所畅想的未来世界。
无人驾驶汽车自动转弯,避开行人车辆,遇到红绿灯判断。从有独特造型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前方道路起步,转到连湖路,再顺时针转回来,约20分钟车程,一直走在规定车道,异常平稳。“绝对不会违反交规,从没收到过任何罚单。”安全员笑着说。
设立一年半时间,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不仅成功升级“国家队”,更吸引了百度、希迪智驾、赢彻科技、京东、中车等数十家企业在此测试千余场,测试里程5万公里。以千亿元为目标的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激情绽放,未来可期。
长沙的产业规划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又因地制宜。如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一环,北云科技在高精度定位系统研发上独树一帜。基于高精度定位的核心技术,能够形成更具经济性的各种智能汽车垂直解决方案,包括自动驾驶系统、驾驶行为监控系统、汽车保险轨迹记录系统、高精度地图自动生成系统、精密农业自动驾驶系统等。
北云科技历经6年技术积累和产品打磨,耗资数千万元研发的GNSS高精度定位芯片也于2019年问世。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车载行业正进入历史性的变革期。北云科技将利用自研芯片的技术优势与成本优势,快速抢占车载高精度定位市场份额,全面替代国外高精度定位产品,切入车载电子设备供应链,有望实现百万套的市场规模,达到十亿级的产值。
纵览长沙经济门类,智能制造是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长沙深耕“三智一自主”(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优势领域,抢占产业制高点,形成了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格局。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网联等产业在长沙蓬勃发展,长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获批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长沙“智造”成为城市新名片。
杉杉能源正极材料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里,工人寥寥无几,从配料、混料、装钵、烧结、粉碎到除磁包装,各个环节都由机器自动完成。有了智能化车间,生产效率提高30%,单位产品制造成本降低3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2%,产品不良率降低50%,能源利用率提高17%。
一大批企业纷纷以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如金龙智造推出智慧5G通信井盖及传媒艺术类智慧井盖以及自主研发的智慧物联云平台系统;盐津铺子正布局的15条全国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烘焙生产线,核心工艺区全部采用“万级”洁净标准建设,基本实现了无人作业、达到“黑灯工厂”标准。目前长沙拥有智能制造试点企业668家,其中“国字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数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一位。上市企业总数达到68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新年到来,在占地面积14.34平方公里、总投资500亿元的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建设现场,大量工程机械设备忙碌依旧。科技城展览馆将于年中开放。目前已有21家人工智能企业与湘江智谷签订了框架协议,还有50家企业明确表达了入驻意愿,包括千玺机器人集团、财付通支付科技、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这里将成为长沙智能制造新的增长极,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离不开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持续深化。2019年,长沙发布《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出台“七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密集出台《长沙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长沙市关于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形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体系。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全年完成投资87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1家。
长沙产业链工作独辟蹊径,获得省委书记杜家毫“外学华为、内学长沙”的赞誉。
一场场席卷园区的改革还在深入推进,将对制造业产生更为深远影响。长沙按照“一区县(市)一园”的要求,以国家级园区和发展水平高的省级园区为主体,对区域相近、产业相似的园区,采取合并、托管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优化整合;鼓励园区走“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从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对位于中心城区、工业比重低的园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和引导方向,积极推动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园区是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胡衡华表示,园区要紧扣产业定位,不断抢占发展制高点,围绕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深耕“三智一自主”,发挥市场的力量、撬动资本的力量、释放速度的力量,抓好项目建设全过程。
着眼未来,长沙以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为契机,结合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和基础,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此同时,抓住产业发展“窗口期”,聚焦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电动汽车与新材料、信息终端与显示器件、生物健康与基因技术等产业,培育出一批批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未来已来,时不我待。
(作者:李治、陈文成)
2020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