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诚 信
诚信就是言而有信的态度。
承诺是一份心理合同,是一个非正式的契约。心理合同的本质是对无形的心理内容期待。从你宣言时开始,合同就在对方的心中生效,别人会根据你的宣言的内容,期待你的承诺在合同期满之前生效。当你单方面把心理合同撕毁,打破别人的期待时,别人就不会再信任你。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他认为,当一个人言而无信,就不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做人。就像大车小车没有横木上的关键部件,是不能行走的。所以诚信就是做人的基础。
心理合同是非正式的,有很多不确定性,你可以变更合同的内容。假如你向朋友借了一本他珍藏的书, 答应一个星期内看完,但是你因为出差只读了一半,而你又非常想看完这本书,这时你就需要与朋友协商,为你的承诺增加“补充协议”,对方的期待同样会随着“补充协议”而调整。承诺这个心理合同可以处在不断变更和修订的状态。不过,要双方协商,取得同意才可以。
在诚信的范畴上,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认为人有八个成长阶段,第一个就是信任和不信任(由出生到 2 岁)阶段。家长的诚信就是表达和行动一致,令幼儿觉得世界是安全的,这样才可以建立起幼儿的信任心态。例如家长对小朋友的承诺就是爱,而家长不能兑现他的承诺, 无法把爱带给小朋友,就是没有诚信。这会让小朋友对家长产生一种怀疑和不安全的感觉,继而不信任这个世界的其他人, 对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产生怀疑,更甚者,还有可能产生婴儿精神分裂症。当小朋友长大后,遇上失意的事情时,他便会将这失意和小时候的不安全感挂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埃里克森也认为诚信是决定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就如人本教练模式一样,你能否兑现你做出宣言的心理合同,就取决于你能否诚信地把心理合同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