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科学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推荐序1 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希望在青少年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志珍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5月28日的两院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犹在耳际:“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知名高科技互联网公司腾讯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青少年以科学为追求、以科学家为榜样,励志向上,支持出版青少年科普图书《成为科学家》。这是腾讯践行“科技向善”使命的又一有力举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对纠正当前教育现状中潜藏的偏见和扭曲、消除社会风气中的浮躁大有裨益。

通过深度采访,《成为科学家》讲述了10位国际知名科学家的“传奇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中国、英国、美国,成长于不同的年代,家庭背景各异——父母是教授、农民、自由职业者或职员,所受教育和职业生涯也各不相同……但作为科学家,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小对世界抱有无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他们对科学爱到“沉醉”“痴迷”“疯狂”……

然而,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他们似乎属于输在起跑线上的那一拨,没有额外接受过任何辅导,只是自然地遵从着兴趣,秉持着勤奋,坚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并在此过程中创造着奇迹。

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的10个故事。显然,写作者对科学有相当强的理解力,熟悉科研领域的人和事,并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来写作,因此书中对科学家的描述非常真实,没有任何乔装、粉饰、矫情。他们确是我们认识的同行,当然他们是佼佼者,是我们当中头脑最聪明、心灵最透明、生活最有质量、贡献最无私的科学人。

《成为科学家》在写人的同时,有机地揉进了他们从事的学术研究,由此向读者做了药学、医学、粒子物理学、结构生物学、天文学、数学、材料化学等领域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前沿成果的介绍,极具可读性。我尤其喜欢写作者对主人公青少年时代学习和后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心灵历程,特别是他们的科学人生与大自然和大社会的碰撞交融的剖析,给读者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对青少年的引导是有深度的。

阅读中,我品到了他们作为科学家的信念、责任、追求、气魄……

1.因发明治疗疟疾新药青蒿素而成为中国本土第一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获奖后恳求领导:“就到这儿吧,我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咱们加紧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吧。”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钟南山,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的斗争中,被国人誉为“英雄”“国士”,他敢医敢言:“我们要讲真话,对得起病人。”

3.58岁,因在“孪生素数猜想”的黑暗探索中实现“从无到有”、发出了第一道光芒而震惊整个数学界的张益唐说:“我对物质、对金钱没有看得那么重。按一般人来讲,我是过得很惨,但我觉得,不是很好吗?”

4.主导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首次发现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的王贻芳,他的发现可视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实验物理成就。王贻芳说:“你伸手够得着的事就别做了,你跳起来够但还摸不着的高度,要把目标定在那里,然后你去攻关。”

5.农家出身、什么农活都干过的常进主导了中国第一颗科学探索卫星“悟空号”的发射升空,预示了属于中国人的空间科学时代已经到来。常进说:“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

6.发明人造皮肤、柔性电子纸的材料化学家鲍哲南说:“我觉得工作对我是一种追求,但家庭对我更重要。”她每天早晨给两个孩子做早餐,准备午餐的饭盒。鲍哲南的生活安排也许值得女科学家们借鉴。

7.因攻克了前辈科学家们过去50年毫无进展的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研究而广受赞誉的颜宁,是一个永远致力于检验自己的边界在哪里的人。她认为:“有能力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不应该去爬玉龙雪山。”“为什么要去做那个次等的,而不是那个最重要的?就直接一招毙命,拼了。”

8.因运用极小模型纲领解决了“K—稳定性猜想”,被视为数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的许晨阳认为研究数学的责任一直在召唤他。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有数学天赋,如果数学天赋降临到某些人身上,他就有责任去推动这个事业的发展。”“对我个人来讲,我应负的责任就是要做好的、纯粹的、对得起自己的数学。”

9.出生在销售员和小学教师家庭的理论物理学家丽莎·兰道尔提出的给予五维空间独特几何属性的“兰道尔—桑德拉姆模型”被看作理论物理学界近2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成果之一。当今时代,集科学家、艺术家、作家、音乐家之名于一身的人极其罕见,而丽莎正自如地穿梭遨游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

10.当过童子军、火神轰炸机飞行员、红外天文学领域的泰斗、欧洲航天局科学和探索高级顾问的马克·麦考林面对全球性反科学浪潮,决心投身于向全球传播科学精神的事业,建立公众对科学和真理的信念,“做那些让你充满激情的事”。

这是10个神奇的故事,却是我们中的真人真事。我竭力向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长推荐这本书。细细品味其中的道理,深思这些传奇科学家的成长背景、曲折历程,会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引导。社会需要从事各种行业的各种人才,我们每个人的兴趣也都不一样,因此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才是正道。

当然,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多学一点儿科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具备科学精神有助于我们更理智地对待社会问题、对待生活。让我们从这些科学家不平凡的理想追求却又平凡的愉快辛勤中汲取精神养分。

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科技强国。

青少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未来属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