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1983-1996)(合编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福建山海经浅识

这次访问闽江口只用了两天。时间过得很快,说不上调查研究,但求择要浏览。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此行,我想不妨说是匆匆翻阅了一遍福建山海经的摘要。福建面积广,闽江口只是它的小小一角,所以只能说是个摘要。

“大念山海经”这句话在福建几乎家喻户晓,对我来说是这次访问中学到的。这是福建省委近年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意思是说福建的经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它的山海资源优势。我短短两天走马看花的旅途中对此只取得了一点粗浅的体会。

从海星新村出来,我们就直奔长乐县城。车停在华发花岗石材厂的门前。这个厂用机器把大块花岗石切磨成薄薄的光滑的石板,板面上显出的天然纹理比大理石简朴优美,石质又结实得多,作为建筑材料用来铺地贴墙,耐用美观。福建利用花岗石作建材不是近年开始的。只要注意公路两旁的老房屋,就很容易看到普通人家都利用花岗石块砌墙筑路,甚至用石片密排竖立当作篱笆,这使我这个从江苏水乡来的人看来十分惹眼而且觉得颇为别致。大量利用石块来作建筑材料,表明了这地区山多地少的特点。依我想来,石料的运输和切磨决不如烧土为砖那么容易。舍易就难,必有苦衷。苦衷也许就在泥土太珍贵,而石料到处都有的缘故吧。福建确是个山国。

用机器把花岗石切磨成纹理大方美丽、光滑耐用的薄片,固然是有传统石工的基础,但这一加工,却起了质的变化。一大块没有切磨过的花岗石,作为建材,其价值不过几块钱,在机器里一切一磨,价格一下提高到几百元。它立刻成了值得输出的商品。我看了十分高兴。福建的山,连石头都能这样值钱,我过去实在没有想到过。

访问回来,我很兴奋,逢人便说这真是点石成金。有个内行朋友听了却说,充分利用花岗石切磨成高档建材当然是一条值得开拓的道路。但不是那么简单,关键是在机器。现在这套设备是引进的,而且日常所需的刀片和磨料都是用外汇去购进,我们的工艺也没有跟上,浪费太多,成本太大,加工过程里创造的价值给外商吃了大头。而且如果要建厂还得靠近专用矿,因为原料不宜从远处运来,运费太大,效益上不去,甚至还会亏本。这位朋友给我上了一课:如果引进的机器老是要靠外来配件才能运行,那就不是利用外资而是被外资利用了,这哪里是开放的正道。大念山海经时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说过了山,该看海了。到了长乐的第二天,主人把我们引导到长乐的海边。我在苏北调查时只听说有广阔的滩涂,但始终没有机会亲眼去看一看。又是出于我预想之外的是这里海边上的沙滩,有的竟会和内蒙古看到的沙丘一样凶猛,大风起时,飞沙走石,能把海岸上房屋门窗堵塞。但是近年来沿海种起了层层的树林,把风挡住了,把沙固定了。接着开辟了果园,大种福建有名的柑桔。桔树能在干干净净的沙地上丰满地成长,这也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我们踏着细白的沙径,直入果园。来得适时,一行行碧绿的桔树上挂满了橙黄的果实,压得树枝弯腰垂头,丰收喜人。我们一面在桔林里穿行,一面随手摘果尝新。回想到幼年时每过春节,老祖母一定要捧着一手福桔,分给全家儿女以取个吉利。福桔原来是福建的特产。我不禁又想到:如果带着这种象征意义的水果,推广到了凡事要讲吉利的香港人中,这个财源会有多大,真不易估计了。发菜不就是个前例吗?当然,福桔要在国外畅销,单靠这个吉利的名字恐怕不够。它的看相是不差的,质量却似乎已没有我记忆中幼时的那样甘美了。这是出于我心理上的原因,还是这几十年柑桔品质发生了退化,我不敢断言。如果以现在的质量,特别是这么多的核,要在国际市场上特标一帜,恐怕还差那么一点儿。

关于海,我们还去看了海滨的养育场,过去只靠自然捕捞的海味珍品,现在已能人工养殖了。提到海味,可谈的太多了,我的这几篇速写实在容纳不下,只能割爱。但从这部福建山海经里摘出的这几段短短的叙述,也够我们多思索一番了。这些摘要都告诉我们福建的山和海已出现了大变局。用历史眼光来编写这部山海经似乎不能不分前后两篇了。前后分期大致上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线。在前篇里的花岗石,只是些用来铺路筑墙不值钱的东西,滩涂又只是荒沙垒垒的废地;可是在后篇里,不值钱的石块变成了外销的热门货,荒沙滩涂变成了茂盛的果园。前篇穷,后篇富。前后联在一起,正写出了福建怎样走上富裕的道路。

福建原来是个边沿省份,和中原相比,也是个穷省。据说,如果以人均国民收入为标准,把全国各省区排个队,福建1980年站在21位,离尾巴不远;到去年,力争上游,才到了17位,还没有超过中间线。又据说在解放前的1946年,福建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近于工业空白区。这是什么原因呢?过去不少人的答案是由于“八山一水一分田”,怪福建这部山海经不好。

这个答案也不能说错,如果把山水划开,人们只在一分田里打算盘、过生活,尽管这地方气候好,土地肥,但人均不到半亩耕地怎能养活得了不断增殖的人口。人口压力在福建一直是很严重的。幸亏是个沿海省份,还有一条漂洋出海的活路。现在世界各地福建籍的华侨估计有600万人。实际上从福建出海的人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许多出国的人,过了几代之后就同化于当地人了。而且现在1700多万的台湾籍人的祖先,绝大多数是从福建搬去的。加在一起,历年来从福建出去的人和现在留在福建的人数目上可能相差不大,从这个角度看去,福建的穷是穷在山太多,地太少;幸亏有个海,不然不知会挤成什么样子了。

山海经写到这几年可转了调。福建人明白了过来,原来八分山一分水并不是包袱,而是金山银水,何况还有个大海,财富会从大浪里滚滚地卷进来。福建山海经的后篇新章正在等着福建人民去编写,我这次只看了几行摘要,大好文章当在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