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作品精选
出版前言
费孝通(1910—2005),20世纪中国享有国际声誉的卓越学者。他不仅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而且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一生致力于探寻适合中国文化与社会传统的现代化之路。
在其“第一次学术生命”阶段,从最初的大瑶山到江村,再到后来的“魁阁”工作站,费孝通致力于社会生活的实地研究,继之以社会的结构特征考察,提出诸如“差序格局”“家核心三角”“社会继替”“绅士”及“乡土损蚀”等概念和表述,代表作有《花蓝瑶社会组织》《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生育制度》等。在其学术求索中,费孝通与西方学术有关传统与现代的理论构成了广泛对话,而他的现实目标可归结为“乡土重建”,其学术思考围绕如何理解中国社会、如何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问题展开。
20世纪50年代,费孝通在共和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的建言与商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亲身参与“民族访问团”和民族识别调查工作。此间,他得以将其在“第一次学术生命”阶段提出的部分见解付诸实践,也得以在大瑶山调查之后,再次有机会深入民族地区,对边疆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变迁过程进行广泛研究。在其参加“民族访问团”期间参与写作的调查报告,及后来所写的追思吴文藻、史禄国、潘光旦、顾颉刚等先生的文章中,费孝通记录了他在这个阶段的经历。
1978年,费孝通在二十余年学术生命中断之后获得了“第二次学术生命”。在这个阶段中,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有弹性的论述,引领了社会学学科的恢复重建工作,以“志在富民”为内在职志,努力探索中国自己因应世界变局的发展战略。从80年代初期开始,费孝通“行行重行行”,接续了他的“乡土重建”事业,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致力于小城镇建设及城乡、东西部区域协同发展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他也深感全球化问题的压力,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三级两跳”的时代关口,在尚未完成从乡土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之时,又面临着“跳进”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由此急需处理技术的跃迁速度远远超出人类已有的社会组织对技术的需求这一重要问题。在费孝通看来,这不只是一个经济制度问题,同时它也含有社会心态方面的巨大挑战。
20世纪80年代末期,费孝通开始思考世界性的文化关系问题。到90年代,这些思考落实为“文化自觉”的十六字表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全球社会前所未有地紧密接触、相互依赖的情况下,“三级两跳”意味着不同文明状态和类型的社会被迫面对面相处,这必然引起如何构建一种合理的世界秩序的问题。“文化自觉”既包含了文明反躬内省、自我认同的独特观念,有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理想的气质,同时亦是一套有特色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含有针对自然/文化、普遍/特殊、一致/差异等一系列二元对立观的不同见解。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晚年的思想洞见其实渊源有自,早在其青年时代,人类学与跨文化比较就一直是费孝通内在的视野和方法,这使他从来没有局限于从中国看中国,具体的社区研究也不只是“民族志”,因此他20世纪50年代前写作的大量有关英国和美国的文章,都是以杂感和时论的形式创造性地书写西方,并由此反观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加深他对中国社会总体结构的原则性理解,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才会把《美国人的性格》一书称为《乡土中国》的姊妹篇。
* * *
费孝通一生以书生自任,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费孝通作品精选”即从他七百余万字的著述中精选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凡12种,三百余万字,涉及农村农民问题、边区民族问题、文明文化问题、世界观察、学术反思等多个层面。其中,《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美国与美国人》《行行重行行》等,均在作者生前单行出版过;《留英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学术自述与反思》《孔林片思:论文化自觉》,则是根据主题重新编选;《中国士绅》1953年出版英文版,2009年三联书店推出中译本;《茧》是近期发现的作者1936年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为首次翻译出版,对于理解费孝通早期的学术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新维度。
除首次刊印的个别作品外,均以《费孝通全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为底本,并参照作者生前的单行定本进行编校。因作者写作的时间跨度长,文字、句式和标点的用法不尽相同,为了尊重著作原貌和不同时期的行文风格,我们一仍其旧,不强行用现在的出版规范进行统一。
此次编辑出版,得到了作者家属张荣华、张喆先生的支持,也得到了学界友人甘阳、王铭铭、渠敬东、杨清媚诸君的大力帮助,在此谨致谢忱。
三联书店
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