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金融案例年度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马蔚华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的跨界挑战,但同时也为银行重构并优化经营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契机。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BAT做金融从互联网出发,所以自称“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企业从金融出发,因此被叫作“金融+互联网”。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在我看来,所谓互联网金融,是指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活动。它不是一种脱离金融本质的全新金融范畴,而是互联网与金融交叉结合的产物。

对于互联网金融,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一种新的金融组织形式,而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全面分析其对传统金融生态带来的深刻影响。按照生态学观点,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即物种、生态规则和外部环境。从生态学角度分析金融系统,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已经对金融架构中的上述三个核心要素,或者说是“底层物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分享、协作、普惠、选择自由和民主等互联网理念,已经对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作为供给端的企业不再是主宰,而需要努力倾听市场的声音,遵循客户的需求变化。金融产品不但要满足各式的功能需求,更要提供个性化的体验。互联网金融在诞生初期,能够席卷网上支付领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契合了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

其次,从物种来看,许多新的物种正在互联网金融的促动下应运而生。除了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BAT,现在市场上的玩家还包括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和跨界金融机构。一个更加值得高度关注的动向是,除了消费互联网的方兴未艾,产业互联网也开始暗流涌动。有别于消费互联网的“眼球经济”商业模式,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以“价值经济”为主,注重通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寻求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以此来提升生产、资源配置和交易的效率,创造出不限于流量的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

最后,从生态规则来看,传统的金融游戏规则正在悄悄发生变迁。2015年以来,监管机构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互联网金融监管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其实,比监管这一刚性约束影响更加深远的,是市场自身的生存法则的变化。传统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其赖以生存的一个基本点是信息不对称,通过消除或减弱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谋求“中介”福利。这一生存法则在互联网“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冲击下,必将日益式微。

新生态必然带来新格局。传统银行业作为原有金融格局中的老大哥,也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和寻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传统银行业应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验教训中淘洗黄金,配合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专业的风控体系、海量的优质数据、广泛的客群基础、黏性的渠道联系以及坚实的信用基石,改革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新金融格局的重构过程中实现新生。这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渠道资源的无死角覆盖和全方位整合。渠道是客户和银行交流的媒介,客户信息的获取处理需求决定了渠道如何布设。升级网上银行,实施移动金融战略,电子银行和物理网点之间整合并共享客户全景信息,加快业务迁移,实现跨渠道营销以及销售策略协同、功能互补。

二是规模性、强黏性应用场景的构建。互联网金融的价值链条就是从场景创设到客户汇集,再到流量变现。其中,一个能够实现规模性和强黏性的应用场景是一切的缘起。正是认识到场景的重要性,目前多家银行已从客户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尝试在不同平台层面搭建自己的应用场景。

三是经营模式的开放。互联网颠覆众多传统行业的支点是资源高度整合、成本更低而效率更高的平台,以及基于平台的使参与各方能够合作共赢的全新商业模式。当下互联网巨头之所以频繁开展收购,实质上就是平台之争。传统金融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殊途同归,都是要利用平台解决流量变现的问题,让流量产生最大价值。实际上,传统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在数据共享方面的合作空间无限。商业银行拥有互联网金融企业所不具备的高质量财务数据及征信数据,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则拥有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客户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双方可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数据和云计算能力,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从而对客户做出360°全方位画像,为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铺平道路。

四是经营思维的转变。互联网在最深处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它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思想来看待业务、市场、用户,甚至是社会。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除了“开放、平等、互动、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在此之上,还表现为极致体验、迭代创新、跨界平台、简约为美、免费普惠等。而这一切的共同本源,是客户至上,也就是我们常年挂在嘴边的“以客户为中心”。只有凭借极致的客户体验,牢牢抓住客户并为其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增长。利润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追求的目标。用互联网思维重塑服务理念,将为银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互联网可能颠覆了传统银行的运作方式,但并没有颠覆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在于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传统银行可以依托互联网金融的理念和技术获得新生。传统银行应该做的,不是远离自己熟悉的领域,而是理解新的规则,寻找新的伙伴,运用新的工具,将原有的业务做得更好。商业银行只要摄入更多的“互联网基因”,学习借鉴互联网思维,从理念、体制、机制、流程、考核、产品和文化等方面入手,坚持不懈地开展创新,就会借助互联网实现新生和蝶变。

《经济观察报》推出的《2016新金融案例年度报告》,既包括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成果,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拥抱互联网带来的变革,这些案例很有代表性。新望博士嘱托我写几句话,以上这些可以作为序言。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泰康保险集团监事长、招商银行前行长

2016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