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南都行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注释】
1.这里的“行”,指歌行体。歌为总名。铺张事实而歌称“行”。
2.南都句:谓南阳实在是个好地方。南都,即南阳。《文选》张衡《南都赋》,李善注:挚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王琦注:南阳是光武旧里,即位之后建都洛阳,以南阳为别都,谓之南都。
3.武阙句:言武阙山作为关隘横亘在南阳附近。张衡《南都赋》: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李善注:武阙山为关,而在西弘农界也。
4.白水句:谓货币流通。白水真人,汉钱币“货泉”的别称。《后汉书·光武帝纪》: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有金刀(繁体“刘”中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文字为白水真人。
5.万商句:谓市廛罗列,商业发达。廛,公家所建供商人存货物的地方,这里指商铺。阛(huán),市垣。
6.紫陌:指帝都郊区的道路。
7.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
8.邈然:高远貌。这里指超群出众。
9.陶朱与五羖:陶朱,即陶朱公,春秋越国大夫范蠡的别称。范蠡佐勾践灭吴后,以越王不可共安乐,弃官远去,居于陶,称陶公,凭经商成巨富。五羖,五羖大夫,即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史记·秦本纪》: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奚,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奚,以为秦穆公夫人媵(yìng诸侯之女出嫁时陪嫁之人)于秦。百里奚亡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gǔ 黑色公羊)羊皮赎之。”当是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水经注》:百里奚,宛人也。于秦为贤大夫,所谓“迷虞智秦”者也。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名三公城,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
10.丽华句:言汉光武帝阴皇后美色如玉。《后汉书·后妃纪上》: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
11.汉女句:谓汉水神女娇态红颜。汉女,《后汉书·马融传》:湘灵下,汉女游。李贤注:汉女,汉水之神女。
12.清歌句:形容歌声非常美妙。《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勿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3.艳舞:妖艳的舞蹈。
14.宛(yuān)洛:宛,汉南阳郡有宛县。洛,洛阳的简称。
15.冠盖:冠,礼貌。盖,车盖。官吏的服饰和车驾,借指官吏。
16.红阳城:汉南阳郡有红阳县。
17.白河:即淯水,汉水支流,流经南阳。
18.谁识二句:《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这里诗人以诸葛亮自比。
【解析】
此诗写东汉南都南阳之美。南阳在东汉时是陪都,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于此,并娶了南阳有名的美女阴丽华为皇后,云台二十八将故乡都在南阳,是仅次于东汉首都洛阳的第二大城市。因此李白过南阳时题诗名为《南都行》。
全诗可分为四段。“青山”以上写南阳山川形胜和繁华的市面。武阙山横亘,货币流通,商贾云集,楼高道阔,甲第连山。“朱颜”以上六句写南阳风流人物。英豪,则有范蠡、百里奚;美女则有阴丽华、汉水神女。“白河湾”以上六句写南阳旅游观光之胜。清歌艳舞可赏,宛、洛可游,故冠盖络绎,走马呼鹰。末二句感怀。以诸葛亮自况,叹无知己,故而因愁鬓斑。
“佳丽”为全诗之眼。“南都信佳丽”,首先对南阳的风物作一概述,抓住了南阳的主要特点。“武阙横西关”,点明地理位置。“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闤”。白水就是白河,当时水能行船,陆有大道,所谓水陆通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南阳产玉产铁,所产独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从战国时即为全国性的冶铁中心,商业十分发达。“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皇亲国戚,王侯将相,故乡大都在这里,豪华住宅区自然很多。“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英豪就是下面所说的:“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陶朱是陶朱公范蠡,古时商人奉为祖师,他向越王勾践献美人计,后又归隐西湖,是南阳一位高人。五羖是百里奚,由奴隶而成俘虏,后被秦王以五张羊皮(就是五羖)换回为丞相,时年已七十余高龄,相秦数年,为秦国富强打下坚实基础,《史记》上对其评价高于变法者商鞅。“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丽华就是皇后阴丽华,是夸南阳美眉漂亮,阴丽华的漂亮史有明据,未嫁人时就已艳名远播。“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宛就是南阳的古称,现在南阳还有宛城区。当时南阳物产丰饶,人民富裕,且宛洛之间相隔不远,所谓“跨荆襄而控宛洛”,南阳重要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当时红阳县属汉南阳郡,卧龙就是诸葛亮,曾于南阳耕读以待其时,常诵《梁父吟》,“长吟”就是指此。李白最后借此抒发不得志之情,也是一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