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物理学科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指导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及动机、兴趣、理想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当放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是良好品德的标准,则各有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
从我国古代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指出: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相应改造主观世界,即处理好人类自身的内在矛盾才能使个体的思想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这就不仅要求进行社会教化,即通过教师传道来使人们接受“仁”的思想和“礼”的约束;而且也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修养,使“仁”逐渐成为每个人的潜在意识,使“礼”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使人人都成为追求完美人格的君子,达到大同世界的要求。为此,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根据“为仁由已”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修养理论与方法,以便每个人随时了解和克制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情绪,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在今天的物理教育中,作为整个物理学史的里,固然有一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读书人的楷模。
霍金——这个被称为“继爱因斯坦以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中国大地兴起一股热潮,从上海到杭州到北京举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大家。
因为一场肺炎而进行的穿气管手术,这位饱受卢伽雷病困扰的科学大师再也无法用自己的声音表述他的思想。全身惟一能活动的是三个手指,借助手指操纵按钮输入要说的话,再经由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纵使遭受再大的病痛困扰,霍金也从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思考。同时他也从未停止过科学的推广和普及。他一直在思索如何用通俗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宇宙的奥秘,由他撰写的《时间简史》,14年来,被翻译成40种文字,印量高达1000万册,作为一本写给大众看的科普读物,把理论物理科学带进了全球的千家万户,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普读物。霍金所经历的磨难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他对人类的贡献也是超越常人的。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
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教育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
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创造性为学生树立榜样,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去继续实践,去鞭策未实践者紧紧跟上,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这样在校园里就刨建了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
从时空范围感受人格教育
中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于2003年3月1日启动,分三个阶段实施,首先发射环绕月球的卫星,深入了解月球;接着发射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进行实地探测;最后送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站,实地实验采样并返回地球,为载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选址做准备。整个计划大概需要二十年的时间。令国人自豪不已。
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的序言,就介绍了从空间尺度来看,“物理学的最小研究对象是数量级为10-15m的微观粒子,最大研究对象是数量级为1026~1027m的宇宙”;从时间尺度来看“物质世界的时间尺度从1018s到10-25s,共跨越了43~44个数量级”,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蛇形圆图案”。其中展现的是一幅壮美的“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特征、规律和本质的历程”的图景。从远距离输电到超导磁悬浮,从天气预报到航天飞机、两弹一星……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事迹”,激发起学生对前人的敬仰,对科学的兴趣,对理想的憧憬等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地把“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心旷神怡地深入其中,去感受,去受教育,去锻炼和提高。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和人性的完善,进而无限地热爱“物理世界”。
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教育
教育一方面使教育者成为历史的继承者,同时又是“新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往往是以知识的形式存在的,其常常是“隐藏”在知识之中的。教学不能单纯地异化为传授知识。
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习变的生动有趣。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中,学习人类认识自然的艰辛和奋斗历程,其中充满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从亚里士多德到伽俐略至牛顿“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从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麦克斯韦的电磁说,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等,其中凝聚了科学家的智慧和才华及奋斗历程。从奥斯特的电生磁到经过十多年研究成功的磁生电,体现了艺术美学对称的思想;从冥王星(已降级)的发现到宇宙万物在万有引力定律的统一“指挥”下,是那样的“和谐”、“安详”。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中,比如,动量和动能:“动量这个概念是笛卡儿,牛顿先后提出的,并且笛卡儿明确地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作为物体‘运动量’的量度,在历史上由于他们的影响,正如前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力同志指出:“教师应把教育过程看成是‘把凝固的文化激活’的过程。文化,是培养人的宝贵财富和资源。教师就是要通过教育过程提高文化的精神和智慧,创造文化的精神和智慧,把文化的传授和学习转化成历史上文化创造者与今天文化学习者之间的对话”。
从介绍中渗透人格教育
物理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象居里夫人的祖国情怀;体会到物理学家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美学等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在物理学研究中兴趣,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这些对受教育者潜质的开发,诱导,形成自己的“榜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又能历史地,客观地学习物理知识和进行创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他的父亲——清华大学数学系杨武之教授发现了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天分时,却没有在这方面激励他,而是请了历史系的优秀学生为他讲授《孟子》,杨振宁说他后来在物理上取得的成绩与他父亲的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对人格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爱因斯坦所说:物理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我们所需要的与其说是赤裸裸的结果,不如说是研究过程,离开了引向这个结果的发展过程来把握结果,那就等于没有结果,大诗人歌德就说过:‘科学史就是科学本身。’对现有知识的历史考察,可以把发现的本质放在更真实的背景下,从而使学生得到超过定律和公式的许多启示。”
在问题中培养人格教育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受教育者真正独立地接触问题,检验了受教育者的人格素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受教育者表现出了不同的个体反映和应对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人格教育形成和升华的过程。当然问题的选择要联系实际,接触社会,接触历史,接触科技。
例如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静电的产生与防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特别是水利资源丰富的丽水农村地区,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物理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稳定性所必须的。学生也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利用试题着手体现人格教育
改革物理考试把体现人格教育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转变考试的目的,从为选拔尖子学生变为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重视考查知识变为重视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如下面几道试题:
[例1]大城市中建盖一些高楼,用玻璃做墙,由于太阳光发生,使附近的住户受较强的光照射不能很好的工作和休息,形成了一种新的城市污染(光污染)。本题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2]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人民为实现“三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1年6月8日,“金门快轮”满载385名台湾同胞,首次实现了由高雄经金门直航厦门港,海上航行历时约12h,航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5km/h,问:高雄到厦门的海上航程大约是多少km?本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以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教育
教师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的人,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逐渐成熟的时期,一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注意方式方法于细微之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将为学生的一生播下幸福的种子,受益无穷。
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叶朗教授在季羡林先生92华诞暨人格教育主题茶话会上满怀激情地发言:加强人格教育就是在大学营造一种氛围。北大之所以有一种特殊的氛围,就是因为有季先生这样的一批大师。他们的人品、学问、胸襟、气质以及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北大的学生。中小学又何尝不是。
教师与其说是教书,不如说是教人,与其说是“言教”,不如说是“身教”。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任何教师人格的作用”。
物理教师的高尚人格除了体现在热爱职业,终身学习外,还体现在教师的处世态度、为人风格、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甚至包括教师的言谈举止、仪容服饰等素质外形。教师要成为学生可以师从的表率,必须不断地提高师德认识,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铸造师德意志,养成师德习惯,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将自己置于道德之内,将自己的伦理原则与受教育者的伦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在人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总之,通过物理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发展了受教育者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和追求热情,发展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使自己的心智得到和谐的发展,激发了内心的潜能,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有着极美好的阐述:“人格教育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社会,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