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热爱环境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水资源严重枯竭、土壤沙漠化、臭氧层空洞扩大、旱涝灾害加剧、物种减少……这些已时刻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面对这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人们开始惊呼:“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家园。”尽管如此,人们的环保意识仍相当淡薄:一次性筷子仍大行其道、铺天盖地的白色污染仍有增无减、水电资源的浪费触目惊心,更不用说滚滚的黑烟遮蔽了蓝天,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有限的可饮用水源……所以,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环保教育则成了新世纪教育的走向。

当今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环境建设的生力军,让学生从小懂得环保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自觉担负起环保的重任,意义十分重大。但目前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所以,学科渗透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能适时、恰当地渗入环保教育,将收到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相得益彰之效。

从教材中挖掘环保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而广泛的环保教育资源。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中高年级课本中就有几十篇课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主题。如正面揭示的有:《走,我们去植树》、《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沙漠中的绿洲》、《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这些文章明眼人一看就可信手拈来,直接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根本没有画蛇添足之嫌。

而有些教学素材是隐性的,蕴含在课文中的环保内容有如地下的宝藏,有待于教师深入挖掘。如《特殊的葬礼》、《天鹅的故事》、《生命桥》等,都蕴含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因素。除了这些“课本资源”外,无处不在的社会资源和生活资源,以及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生成资源”,也为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深刻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春雨润物般地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

在课堂内体现环保教育

语文课堂是融入环保教育的主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都时时刻刻谈“环保”,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只是如何巧妙“渗透”费时在备课,需要细水长流。

(1)巧用插图,唤起环保意识。插图是刺激学生多方面感觉的有利资源,教师应活用插图,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去联想。例如利用《九寨沟》的插图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平湖瀑布。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丽的插图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继而使其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

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除了九寨沟的美景外,还有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还有沟壑纵横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镇、马达轰鸣的工厂和矿山……他们会由衷地感叹:古老、慈爱的地球,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她宽容、忍耐,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既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身边事做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2)激发环保危机感和责任感。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境教育外,还可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环保危机感,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

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打破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将大瀑布的昨天和今天放在一起交流。在谈瀑布“雄伟壮观”时,随着学生的介绍,大家可以一起欣赏昔日雄伟的大瀑布。在此设计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名游客,看着眼前的美景,你会怎样赞美它?”;在谈瀑布“逐渐枯竭”时,我们可以观看图片,然后又一次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这样的瀑布,会说什么呢?”

这样通过文本内容的对比、图片的对比、音乐的对比,就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感觉落差,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瀑布消失的那种惋惜之情,而且这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消失的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以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学生打开网页观看“环保资料”,这些例子和画面都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再是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

(3)增强环保的愿望。在语文教学中,凭借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

如学习《九寨沟》、《沙漠中的绿洲》、《美丽的丹顶鹤》、《白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等课文时,通过分析、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特别是有表情地朗读,能与文章产生共鸣,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所以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增强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美好愿望。

在课堂外强化环保意识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精于渗透外,教师还应该抓住时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环保小活动,以促进环境意识的增强。

如在《美丽的丹顶鹤》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学生查查资料,看看我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找图片,也可以摘抄有关文字介绍,然后在班级中举行一次“珍稀动物展”。学生通过各种图片和资料,知道了我国还有大熊猫、扬子鳄、东北虎等珍稀动物,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感受到我们人类决不能随意地捕猎它们,必须给予它们良好的生存环境,要不然,这些珍稀动物,乃至其它的有益动物,最终将从地球上消失。看,学生在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多少丰富的环保知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