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形象素质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学生形象建设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节 学生的形象素质教育与升级理论指导

学生形象建设自我教育模式的自变量归纳起来主要为:环境因素、主体意识、主体行为、操作策略,因变量则是行为规范、心理品质、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校风等中学生形象构成要素的变化。

学生形象建设中的内涵与特点

学生形象建设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一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自校内而校外的边学习、边行动、边完善的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育人模式,要实施好中学生形象教育,必须要凸现和遵循以下几点:

(1)时代性

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代,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要不断发展,表面上好象是物质的竞争,其实最终是人的素养的竞争,它是根本、是核心、是动力源、是资源库。我们现在培养的青少年学生正是未来国家、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应该具有良好的文明素养,朝气蓬勃,富有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去担负起明天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当前对他们的教育要具有时代性,使他们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精神与素养的人,而这些精神与素养就应该是构成中学生形象的主要内容。

(2)整合性

学生形象建设是对学校德育的重新整合,它既包括外在形象又包括内在素质,这使得学生形象建设教育模式一方面几乎综合了学校德育的所有内容,另一方面又使学校德育主题突出,目标、途径、策略明确,使学校德育工作脉络清晰,一气呵成。

(3)主体性

学生形象建设自我教育模式要改变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现象,全面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开展的有关中学生形象建设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去,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计划、自己组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真正达到中学生形象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要使每个学生从主人翁的高度来认识、规范、完美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与素养,做自己的主人、家庭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城市的主人、国家的主人、世界的主人,无论在课内在课外、在校内在校外、在家庭在社会,都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能实践,表现出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形象。

(4)开放性

学生形象建设不是封闭的教育,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全面的、立体的、行动的,是一个在时空上都要求开放的教育模式。时间上:它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提出要求,在课间、课后、放学后、节假期都要时时注意自己学生应具有的形象,同时也表现在中学生形象建设本身应该是一个不断调整、补充、完善、提升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形象建设不断去发展变化;空间上:学生形象建设不应只是学校单方面孤军奋战,还应该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使我们的形象建设从课内、校内不断向家庭、社区、社会、自然、环境扩展与延伸,这样才会使得我们实施的中学生形象建设是生活的、现实的、真实的、实践的,使得我们实施的学生形象建设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可去挖掘、利用,学生形象的展示有了更多更广的舞台,在接触中、体验中、实践中得到道德的教育、能力的锻炼、素养的提高,处处成为学生形象接受检验和展示的舞台。

创设环境、形成氛围,育我形象

环境的构建是形象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我们把中学生形象比作一棵幼树,那么家庭就是这棵“形象树”生长的土壤,学校就是雨露,而社会则是空气与阳光,这就是形象树生长的环境,缺一不可,只有这三方面协调好,形成合力,才能形成最有利于中学生形象建设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必须做好对中学生形象建设影响因素的几个重要环节的控制与操作,强调学校要与家庭、社区一起抑弊扬利,在操作过程中不断优化中学生形象建设的外环境,共育“形象树”。

主要是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环境因素又可分为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

加深认知、形成共识,塑造形象

认知的构建是学生形象建设的基础。如何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形象,使大家达成正确的认识,情感的趋同、意义的明确,这是我们开展形象建设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在广大学生中形成共识,意识到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家的改革开放、城市的日新月异,我们每个学生必须从小注意外在形象和内在素养的修炼,这样才能为自己、家庭、国家、社会的明天负责,担起重担,也只有形成了共识,才能使形象建设加足动力、开足马力,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在学生形象建设的过程中,对学生形象认知的构建我们没有采用简单的灌输式教育,老师的作用是指导,重要的是发挥学生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因此我们采取了“自下而上、立足校内、走出校园,边讨论、边学习、边认识”的教育模式,让他们通过自己在校内外对同学、家长、不同职业、阶层人的形象的调查,发表意见,寻找差距,学习先进,直至参与自我形象的设计、学生形象要求的自我讨论和制定,力争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讨论、人人设计”,组织学生统计归纳,这样我们既有了每个同学自我形象的要求又有了学校普遍的对学生的形象标准及要求,促使学生形象建设在探究和潜移默化中形成共识,促使学生从他律向自律的发展。

走出去、请进来,从开始的形象大讨论到的“我爱我校、做一个可爱的古北人”是基础,认识自我,围绕中学生应具有的形象,通过进行调查、参观、学习、讲座、讨论、演讲、建议、主题教育、制定学生形象标准,礼仪在家庭、礼仪在学校。

搭建舞台、重在实践,树立形象

行为的构建是形象建设的关键。德育需要实践,德育重在体验,是我们实施中学生形象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也是形象建设的目的所在。在对中学生形象认知的基础上,学校要求学生时时处处展我形象,注意自己的行为,无论在校内、无论在校外、无论在家庭,从身边的事做起、做好,同时学校还努力通过与各方协作,尽力在校内外挖掘教育资源,为学生实践搭建各类舞台,并让人人参与到展示形象的系列实践活动去,在学习、生活与实践中检验自己,并不断得到养成、锤炼、完善、提升,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中学生形象。

形成机制、注重激励,树我形象

目标的构建是方向、是引力,教育是有目的的,因此学生形象建设同样具有目标的指向。在目标的制定中我们主要根据学生对学生形象形成制订的共识与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情况和学生现状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同时在目标的指向中,我们更为重视的是达成目标的过程控制,即学生形象建设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构建,以此不断巩固和促进我校中学生形象建设。

(1)塔式目标中体现中学生形象的层次性、阶段性、发展性

学生各方面素养参差不同,所以对学生形象的目标与要求要体现三性。首先要有基础性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自理、自律和相应教育,要求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做好,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端正、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努力通过氛围的创设、学科教学、特有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等特色教育来挖掘、体现人文精神和思想,以人文精神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和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使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成为一个知书、明理的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中学生;然后还要努力通过条件的创设、舞台的搭建、活动的开展、自主的管理使学生不断得到锤炼、提升,逐渐树立起当代学生应具有的良好形象。

从纵向讲,就是我们要结合学期、学年、三年德育计划逐步落实学生形象建设的各项目标,使中学生形象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从横向讲就是在落实好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予以不同层次的要求,根据年级、班级、个人的差异,让年级、班级、个人从实际出发制定计划、目标,使我们的形象建设做到“言行有规范、才能有展示、身边有榜样、行动有目标”,通过树立不同层次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对中学生形象的要求。

(2)注重过程的控制,建立中学生形象评价、激励机制

如果说目标是我们追求的话,过程则就是通向目标的轨道,注重过程的激励、注重过程的评价,形成建立一整套较为科学的、系统的、适合校情的、可操作的形象建设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才能保证形象建设各项任务、目标的达成。这里要强调的是,形象建设注重实践的过程,学校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本实践记录册,记录下学生每一次校内外实践。同时我们要不吝惜对学生闪光点的表扬,学校通过“找一找自己的闪光点,找一找身边的闪光点、找一找可爱的古北人”、“形象评仪台”、形象标兵、星级班、行为规范班、形象示范班等活动和表彰活动激励学生形象的塑造。

(3)管理、评价、激励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自评、自管的作用

学生形象建设在管理、评价、激励过程中也同样要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的作用,注意做好自我评价、小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