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谈他人教育(“四特”教育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学会做事

第一节 学会做事、做人

1.想法决定做法

如果想法能理智的支配做法,那么,所有的一切因愚蠢想法犯的错误都可以避免,但现在的问题是,想法和做法完全分离了,这叫做明哲保身吧,用想法代替做法的聪明人,迟早会因为自做聪明载跟头,所以,人要塌实,想法和做法都应该从友好和平的角度出发,设个圈套把别人载进去自己想得益,到最后,只会是自己害自己,塌实的想法也是一笔财富,得到幸福的财富,心灵和平的财富。

“法”由心生

想法与做法,是相互缠绕、相互影响着的同一因素的内外两面,任何想法都要借助于做法才能表达出来,任何做法中也都蕴藏着想法,并且往往当想法有所调整时,做法也必须随即调整,或者反过来,如果做法不随即调整,那么就无法表达想法,这也就意味着做了许多无效劳动。美国著名地磺学家华莱士,在总结其一生成败经验的著作《找油的哲学》中写道:“找油的地方就在人的大脑中。”他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人的大脑里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而思维方式,是其中最珍贵的资源。

佛说:一切皆由“心”生!心生了“想法”,想法生了“看法”,看法生了“做法”,做法生了“结果”!想法是因,结果是果。面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想法、看法,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改变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做法就会改变,结果也会改变。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深受自己想法和看法的影响,也就是观念的影响,这些想法和看法就构成了我们的信念,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做法和表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健康的想法和看法会带来健康的表现和结果,不健康的想法和看法同样会带来不健康的表现和结果。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着使用。当我们面对不顺时,不要怨天尤人,正确的做法是:反求诸己,调整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跟着调整做法,就会逐渐顺利起来!这就是“检讨修正”。当我们与别人冲突时,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主动改变,而是调整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对方也会因我们的改变而受到影响,可能也会改变,这就是“间接控制”,通过改变我们的影响途径或影响方式,达到相互改变的目的!

当然,多少个想法跟不上一个做法,一个做法却注定要多个想法。譬如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羡鱼”是想法,“结网”是做法,多少“羡鱼”的想法也不如赶紧“结网”来的实在,然而,结什么样的网,是小网还是大网,是线网还是丝网……却实在需要多个想法来确定的。思路要是不对,再有智慧也是徒劳,这时候他脑筋转得越快,往往也死得越早,而好的思维,会使人生旅途充满亮光。每一种好的思维方式,都是生命历程上一盏明亮的灯,导引你正确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想必大家都看过吧,看过后的那种心情,不汹涌澎湃,也过目不忘。因为它总结了人生的真谛,说出了大家想要说的话。渴求什么,脑子里就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就决定了你的做法,既而也就成就了你的梦想,踏上了成功的道路。

富爸爸说:“你的想法决定你的做法,也决定你的贫富!”正如富爸爸所言,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富人很少说我买不起。他在学校就懂得了“言即肉身”的道理,也就是话语和人结为一体、成为现实存在的道理。他接着说:“穷人使用贫穷的词语,贫穷的词语产生穷人。词语将成为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多年轻人曾经问过富爸爸,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致富?富爸爸回答说:“是的,致富并不是很艰难的事情。事实上,致富甚至很容易。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采用的方法不对头。好多人辛劳终生,永远生活在他们期望得到的生活水准之下;向自己不了解的领域胡乱投资;为了致富努力工作,而不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富人;做别人都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做富人正在做的事情。”

一个人必须或者可以做些什么。尽管思想和计划程序很重要,但是最后还是你的行为决定了自己的命运。正如富爸爸所说的:“随便说说并没有多大意义。”

我们的想法、看法和做法都只能是“想法、看法和做法”,决不能当作“真理”,聪明的人,做事不顺利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最终,达到成功;愚蠢的人,按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不顺利时,气急败坏,不求改变,一味抱怨别人,顽固不化,而不思改变。只能得到失败的命运!

想到要做到

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窃以为:想到太容易,做到太难!前者是想说:想比做更重要,多做少想,想了要做,做了要有结果。

想法,它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要的。有人说遗传对人的想法和性格有一定的影响,这个暂且放一边不谈。一个人不能有太多的想法,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不能既想成为总统又想成为首富,不能既想当艺术家又想当商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只有专业化才能提升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如果有一个想法并且愿意去切实的执行,那这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任何想法要变成现实都离不开大量枯燥乏味的做法。所以,当有了想法的时候,就要有耐心去忍受做时的寂寞,并且要做好做而无果的心理准备。如果缺少后面两点,所有的想法都只能停留在想的层面。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心无旁顾,学会舍弃其他的事情,专心把他变成现实的东东。否则就不要去想,去计划。

谈谈行动吧,借口和认真接受其实都是一种行动,不同的行动造成了不同的结果。认真的行动得到的是你可以把握的可能成功的结果,而它留在你身体里的就是一种成功习惯的积累;而借口的行动给你的就是什么也没有,而它留给你的也是一种习惯,只是这种习惯会让你见了问题就回避,见了困难就逃避。再看看想法与行动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多少行动改变想法的概念,脑海里多的是想法指导行动,少的是行动改变想法。看了一个管理学家的《结果》后,才重新关注行动改变想法的真谛,也深切感受到了行动对想法的作用力(反作用力)。想法永远要依附于行动并来源于行动,然后才可以指导行动,“行动——想法——行动——想法”最后才形成习惯。

想法决定做法,做法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真是一条不错的生活体验。什么样的想法会有什么样的做法,你就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类最大的发现是通过控制自己的思想来改变想法和行动。可是我们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忘记了这一点,忘记了去思考。

年龄越小人的想法越大,年龄越大梦想也就变得越来越小。7岁的小孩子你问他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他也许会这样回答:我长大了要造一个宇宙飞船,到天上去玩。等他长到14岁时再问同样的问题,他会告诉你说:我长大了要当一个科学家。再过上十来年,面对同样的问题,也许就不是那样了,他想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等他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也许想的是:怎么能挣几个钱养分家糊口就阿弥陀佛了。到了退休以后,也许认为拿到养老金有饭吃,有钱看医生就好了。

伟大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语重心长地告诫那些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们:“世界上所有的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经过思考后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用智慧或愚蠢的方式运用你的思想,但无论你如何运用它,它都会显示出一定的力量。”

想到的应包含想达到的目的以及实现其目的方法和过程,你确定了一个目标同时也想到了正确的方法和实施的过程,你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也就是想到的就一定能做到。人的一生,有多少好事失去了机会还可以重来。所以,好的点子、好的想法,想到就应该去做,因为世界没有治慢半拍的后悔药。想到就要做到,一个人的思想是一块富饶的土地,你可以让它变成收获硕果的良田,也可以任它成为杂草丛生的荒漠——全看你是否在进行有计划的辛勤耕耘。

2.选择喜欢的工作

有很多青少年刚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就对工作没有什么激情,甚至情绪低落,内心压抑,这连自己都莫明其妙,因为本身很年轻并不存在体力不支和家庭责任的问题。但也许有一点你是否想到:这就是,你是否在做自己喜爱的工作?

如果你是在做自己不喜爱的工作,那么你应快想些办法改变现状,考虑一下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还是工作本身。如果是自己状态不佳,那就尽快调整;如果是现在从事的工作根本就提不起你工作的欲望那么你最好换个工作试试。除非是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否则你永远无法成功。许多成功的人,在了解自己想做什么之前,都曾尝试过好几种工作。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能更多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更大发挥自己的才能。

快乐比金钱更重要

很多人常常因为经济考虑或是家人与社会的期望,而没有选择喜欢的工作。长期下来的内心压抑,就会闷出情绪问题。现代人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倾听心里的声音,不能总担心别人期望你怎么做。有些病友经历过重大的事件,例如压力过大、胃溃疡出血,或是挚爱的人突然过世,感到生命无常,而对生命有新的体悟。他们换了自己想做的工作之后,忧郁症也不药而愈。但与其经历悲惨遭遇才决心改变,不如及早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真正活得轻松愉快。

小艳是一家公司的高级职员,不久前刚刚换了一份新工作,薪水比以前降了不少,但小艳这次的跳槽目的很明确,不是为更高的薪水,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多的快乐。

小艳10年前从学校毕业南下以后,几乎天天都让自己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为了早日买房买车,每天为了生存压力拼命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后来,梦想终于实现了,票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她却突然生病了,很难得地在床上悠闲地躺了一天,什么事也不用想,什么工作也可以不顾,那种感觉让她觉得惬意极了,于是她忽然明白,闲适和舒服才是真正的生活。她自己住在美丽的花城,工作在风景秀丽的珠江边,可是这几年来,因为工作太忙碌,从来没有认真欣赏过身边醉人的美景,几乎成了一台工作的机器,每天紧紧张张,就是为了换得每月发薪时那一迭票子,但这种生活,价值到底有多大呢?于是,换工作的念头油然而生。而现在,她终于如愿以偿,换了一份轻松的、自己喜欢的工作,每天有足够的时间给自己安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简简单单地过日子,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

的确,快乐比金钱更重要。当你被忙碌包围的时候,当你被金钱左右的时候,当你拿着高薪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换一种方式,重新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开始过简单快乐的生活呢?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幸福

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主选择职业乃至生活方式的“漂一族”,他们之所以做出如此选择,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喜欢。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份工作可能从二十几岁一直干到退休,不管这份工作你是否喜欢。人们习惯了服从“上面”的安排,而忘记了自己也有选择的权利。或许,“漂一族”不曾被他们那习惯了计划经济的长辈所认可,但正是这种“不被认可”的生活,在“漂一族”眼中,却是幸福的。

一个没有名气的自由画家,他原来一直是一所高校的美术老师,但他不喜欢教学。就辞了学院的工作,当起了自由画家,开始了朝不保夕的日子。别人替他惋惜,他却满不在乎。“为赚钱而工作?那是上一代人的选择;为兴趣而工作,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才能做得更精彩,也会过的更开心更快乐,这样岂不更好?”当他过到山穷水尽时,就临摹名家的画儿去大街上卖。他的日子过得很简单,很苦,但他的精神却是充实的,心里是快乐的,因为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一位姓张的园艺师,他在成为园艺师前是软件工程师。他听从父母之命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且在软件行业中做得不赖,但自己感到心力交瘁。他喜欢大自然,喜欢园艺。卖了两套自己设计的专业软件后,他在市郊买下十多亩地建了一个苗圃,自己从修剪花草开始,过起了自己喜欢的园艺师生活。

在就业模式和择业观念不再是单一呆板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至少已经开始学会宽容这样的生活方式。不知是谁说过,如果一个人一生中,能够一直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还能养活他,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3.主动出击,不要等待

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很多的青少年脑子里有各种理想和梦想,一说起来就是天花乱缀,心潮澎湃,但却一样也没能成为现实。原因何在?其实并不是不愿去实现,而是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繁事琐事,这些都使梦想的实现一次次被推迟,人们总是在想:明天再做吧。然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一推往往就与梦想失之交臂了。

其实有时候所谓的“没时间”只不过是一种借口,关键还是要看你是否愿意为之付诸行动,要知道行动远比静止有意义,坐着不动永远都不会有机会。所以,不管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只要心中还有信念,就要排除一切去做自己想做的,哪怕每天只是向梦想迈出一小步。当然,梦想不在于这么一小步,但梦想却又离不开这么一小步,它所代表的是你为梦想所付出的行动,有行动就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只会高谈阔论而从不付诸行动,那他和纸上谈兵的“赵括”又有什么区别呢?

生命不能等待,不要让梦想落空

一个老人回顾了自己忙碌的一生:他在学生时代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走遍全世界,像徐霞客那样踏遍山水,做个像马可·波罗那样的旅行家和冒险家,去感受一下大海一望无际的壮阔,体会一下沙漠高低起伏的雄浑,探索落日下尼罗河畔金字塔的奥秘,追寻云雾中喜马拉雅之巅的神圣。但是那时,他觉得自己还不具备实现这个梦想的条件,比如缺少金钱、没有时间、体质不够健壮、知识不够广阔等等。于是,这个梦想就一再地搁浅。大学毕业后,他又要急于找工作来养活自己,等工作走上了轨道后,他恋爱了,两年之后又自然而然地结婚了。结婚就代表着自己要对妻子负责,对孩子负责,承担家中的大小事务。于是,他拼命地挣钱养家,养老婆孩子。他想,等孩子再大一些吧!等到自己事业更上一层楼时,就可以在金钱的基础上,抽出时间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个学生时代就热衷于追求心中的梦想的如今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还是被各种各样的琐事困扰,于是梦想逐渐变的更加遥不可及。即使这个时候他可以放下一切,但他的身体已经不容许他去走南闯北了。最终,他为自己的梦想打了折扣,决定放下一切,带着老伴去欧洲旅游,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像这位老者一样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他们总在想着等到有钱了再做吧,等到时间充裕了再做吧,等到心情好了再说吧,等到……结果他们的一生都浪费在了无谓的等待上,生活再也没有走出过精彩来。虽然他们的心中一直都有梦想,但却从未对梦想做过些什么,空有一腔的热情又有什么用呢?估计这个世界上向往马可·波罗的人大有人在,但真正像他这样的旅行家、冒险者还真少有,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马可·波罗那样拿根棍子拿只碗,一路要饭也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决心与勇气。

青少年们要以此为借鉴,不要总想着当拥有一切时再去做,凡事有得必有失,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也许你拥有了这个,就失去了那个,永远也无法达到共有。况且,无尽的等待或多或少地都会消磨掉心中对梦想的那份热忱与激情。因此,青少年们如果心中有梦想,就要马上付出行动,一刻也不要等待,逐步行进,要知道每走一步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有了梦想就去大胆地去做

刘翔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在田径赛场上取得的成绩不仅让中国人赚足了面子,也给整个亚洲赢回了不少喝彩。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他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金牌,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了英国人科林·杰克逊1993年在斯图加特创造的世界记录,全世界的人都被这个20岁的中国小伙子震惊了,一时间刘翔的身价倍增,成为中外商家的宠儿。刘翔能够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并不是偶然,也不是运气,这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年少时的刘翔就对奥运健儿们有着一种特殊的好感与热情,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不过刘翔并没有将自己的梦想藏在心中,而是化成了力量与行动。当然,在各项条件都还不成熟时,他所能做的并不多,他只是一心想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这是一个运动员的基本,没有强健的体魄,要想进奥运为国争光便都将成为无稽之谈。刘翔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坚持做好每一项锻炼,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他的成功只是他为了梦想按部就班,做好应做的事,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得来的。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刘翔的梦想在行动与艰辛中实现了,这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创造了让全中国人,甚至是全世界人民震惊的成绩,为国家赢得了一份光辉与荣耀。

刘翔用事实告诉人们,实现梦想的关键是能否果断地采取行动,行动才是最强大的力量。如果说理想是成功的蓝图,那么行动就是成功的基石。倘若只是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总是坐等机会,那么成功永远也不会来光顾你!

斯宾塞说过一句话:“我们必须记住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更应该为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即使最终的结果不那么成功,不那么尽如人意,但至少自己努力了,至少做到了问心无愧。生命有限,人生苦短,只要心中有梦想,就要用心用行动去做,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有很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尝试实现梦想,而且对于做不成的事情或者还没有做的事情,总是来找一个理由或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很少有人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然后继续过平庸的日子,让梦想躺在身体里的某个角落呼呼大睡。如此态度,机会怎么可能会不招自来呢?更何况现在社会竞争是那么的激烈,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来说,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还要有付诸于行动的勇气,把握每一次机遇,最终走向成功。

4.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习惯去走别人走过的路,少数服从多数的理念认我们偏执地认为大多数人走过的路是不会错,这也是为什么成功者比失败者少之又少的原因。追风、跟随者、随大流,传统的想法只会冻结人的思维,阻碍前进的脚步。

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想不寻常的问题,走不寻常的路,凡事快人一步,是获得成功的保证。所以,青少年们要想为成功扬帆起航,就要多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对于渴望成功的青少年来说:“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成功的人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总是先例的破坏者。而正是敢尝试别人没尝试过的东西,才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有一个糖果商,虽然拥有自己的糖果厂和经销部,但由于规模太小,加上各大厂商的竞争激烈,生意很是萧条,如果不改变现状,工厂将面临倒闭。糖果商每天夜不能寐,但还是想不出有效的办法。一天,他实在是想不出好办法,就一个人到街上转,不远处看到一群孩子在玩游戏,就走过去在旁边观看,马上就被吸引住了。

孩子们在做一个“幸运糖”的游戏,规则是:把一些糖果平均放在几个口袋里,由一个人把一颗大家选出来的“幸运糖”随意的放进其中一个口袋里,然后所有人再随意选一个口袋,从中拿出一颗糖果,如果谁有幸拿到“幸运糖”,他就能享受特权,即他就是皇帝,其他人都是臣民,每人要上供一颗糖给他……看完这个游戏,他的脑子灵光一闪,想出一个好办法。

在当时,糖果的价钱只要1分钱,糖果商把自己的糖果改名为“幸运”,并在糖果包里包上1分钱作为“幸运品”,谁如果有幸买的装有钱币的糖果后,就可以免费得到里面的钱。而在其他的糖果包里放上众多可爱的小动物形象作为奖励。随后,糖果商开始不惜一切血本的做广告,大量投入生产,并在报纸、电台打出口号:“打开,它就是你的!”把“幸运”糖描说成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幸运、带来惊喜的物品。果然,由于方法奇特新颖,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他的糖果一时闻名全国,销量也迅速涨了几百倍。就在“幸运”糖果走红时,其他的一些糖果商也都纷纷模仿,虽销量也有所提高,但都无法与之相比,很快的,“幸运”糖果就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糖果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每个人的道路虽不尽相同,但人人都想成功,虽然有的人成为科学家,有人成为百万富翁,但多数人则是平平淡淡走了坎坷一生,甚至一事无成。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或许你会说,那些科学家、发明家是天才、遇到好机遇,但你可曾发现所有的成功人无不是善辟蹊径,敢于创新的人,他们懂得运用自己的思维,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他们知道,如果不能领先他人,而是一味地去跟随别人的脚步,那么就永远只有做“第二个吃螃蟹的人”。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善辟蹊径,思维创新已成为引领时尚,引领潮流,引领各行各业发展的力量。如初升太阳的青少年,自己的人生路刚刚起步,拥有创新的头脑,有敢于冒险的勇气,是改变命运,让自己与众不同所必备的根本。你或许没有显赫的门庭,也没有聪明的大脑,只是众多人中一个普遍平凡的人,但创新并不需要天才,只要你有独到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找到其他人所没有看到的;只要你敢想敢做,抓住脑中灵光的一闪,抓住难得的机遇,敢做第一个螃蟹的人,你就已经成功的一半。

成功就要比别人快一步

人人都坐过公交车,当然青少年也不例外。当公交车停下来时,所有人都会争先恐后的往车门挤,因为你只有比别人都快一步,才能第一个上车,才能抢到最理想、最舒服的位置。同样的道理,人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抢先一步的意识,所谓快一步海阔天空,慢一步处处被动,谁抢占了先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我们常会说,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而快一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比别人早一点做好准备,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拿破仑曾说:“我的军队之所以打胜仗,就是因为比敌人早到5分钟。”的确,比赛中的冠军只是比别的选手提前一步到达终点而已,而这提前一步的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

比别人快一步,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人们对于习以为常的事总是习惯遵循传统观念的想法,按照常规去做去思考,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时时受到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敢去改变,还如何做到比他人快一步呢?一个人的不成功并不是因为能力有限,而是缺乏独到的眼光善于抓住一个机会并去发掘开拓,也就是说,比别人快一步的前提就是要有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敢于不断开拓创新。就如比尔·盖茨,正是想到了计算机会崛起的必然趋势,才退学改行从事计算机,领先一步,抢占得先机,才使他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取得巨大成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让思想永远走在年龄的前面。”的确,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有创新才会使自己充满活力,只有创新才能使自己不断改进,化劣势为优势。青少年正是学习知识,蓄备能量的重要阶段,一定要有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的创新精神,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启梦想之门。

5.走向竞争,直向成功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无论你生活在何种环境,都离不开竞争。只有竞争,才有发展,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是人们取得成功的动力。现代社会,凡有人群的地方,无不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或明争,或暗斗,或强攻,或智取,勇者斗力,智者斗计。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在面对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大潮,必须培养健康的竞争心理,提升竞争力,这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是大有好处的。竞争是青少年实现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因为在竞争过程中,青少年需要不断地调节自身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竞争,青少年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的进取。

竞争是成长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只有在和别人的相比之下,才能进步的更快。就青少年而言,竞争是实现自我价值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从而使自己的优势得以充分挖掘和发展,将来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竞争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竞争是实力的展现。拥有丰富的知识,掌握比较多的技能,善于把握时机,敢于展示,才能表现为竞争能力。在社会上庞大的求职大军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同等学历的毕业生中,或多一个外语能力、或多一个计算机能力、或多一个写作能力、或多一个公关能力等,都会引起用人单位的特殊兴趣,并先行选择他来从事某一职业。因此,培养竞争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提高综合实力,而不仅仅是一种争强好胜的抽象意识。

竞争是人格的考验。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在危机感中不断寻找拼搏前进的新的制高点,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使人类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得到空前的丰富。违背这一目的的行为就是不正当的竞争,充其量只能是对社会财富、他人利益掠夺的权术,是人格和道德的堕落。因此我们说,竞争是对人格的考验,所以,在学生在和他进行竞争时,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目的。

除此之外,竞争还会给人们带来以下好处:

1.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它使人体充沛,思维敏捷,反映灵活,想象丰富;

2.通常情况下,人只能发挥自身潜能的20%~30%,而在竞争过程中,人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发挥;

3.通过竞争,能够使人们增强信心,从而树立更高的奋斗目标;

4.竞争中的失败者通过总结经验,调整目标与行动方式,为进一步取胜打好基础。

在竞争面前,青少年朋友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一定要诚恳,不嫉妒、不报复竞争对手,要敞开心胸告诉对手:“我想赶过你,和你一样有成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拳王阿里曾说:“谁能战胜我,说明拳击事业发展了,这是我终身的追求——发展拳击。”竞争是激活机体的活跃细胞,它带来进步的活力,使胜利者继续前进,失败者急起直追;对强者是鼓励,对弱者是鞭策,其结果是“你我他”的共同发展。

总之,在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努力培养自身的竞争能力,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度,如此才能应对自如、稳操胜券。

培养正确的竞争观

在当今社会,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有着较强的竞争心态和成功欲望,但往往由于缺乏正确的竞争观、人生观的理论引导,再加上他们正处于心理发育不够完善的特殊期,对竞争容易产生错误的、片面的理解,认为竞争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敌人,过分看重每次竞争的结果,或不能正视竞争的结果,致使竞争恶性化,从而阻碍了良性的健康的发展,引起心理障碍,损害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事故或产生越轨行为,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青少年树立一种正确的竞争观尤其必要。

那么,青少年应该如何培养正确的竞争观呢?

第一,要调整好心态。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总是一味的担心别人会超过自己,他们总是焦虑地扫描着竞争对手的成绩,一旦发现对手的在某一方面超过了自己,心理就会“咯噔”一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嫉妒心理。这种不良的竞争心态青少年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青少年一定要对竞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敢于接受挑战,积极地参与竞争。

第二,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努力缩小“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在制订目标时,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这样才有助于“理想我”的最终实现。

第三,要在艰苦的现实环境中磨练自己。绝大部分青少年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他们对现实的环境和条件普遍表现出不满足,总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现状,但对于到底该怎样改变又显得到比较茫然,这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通过磨练自己来积累竞争的资本,从小的竞争舞台走向大的竞争舞台。这是对自身的一种磨练,同时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第四,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位未来学家曾预言:“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历史留给人类惟一的任务就是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从事不同程度的创造性工作,而这一任务的完成,只有创造性地发掘和培养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因此,为了适应未来的竞争,青少年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努力开拓自己的创造能力,以便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说,积极的参加兴趣小组,阅读课外书籍,创作小论文等。

最后,在竞争中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一个人的需求、兴趣和才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实战中注意挖掘,就有可能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这样不仅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而且还会打下进一步发展和取胜的好基础。当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问心无愧,如果从中悟出了一番道理,或者在竞争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那么这种失败或许更有价值,它很有可能会成为明天成功的起始。

总之,青少年在面对竞争时,应多一份坦然,少一份惊恐;多一份自信,少一份软弱;多一份努力,少一份埋怨。当你斗志昂扬地去接受每一次来自生活或学习的挑战时,你会发现,其实竞争并不是你想象得那么残酷,那么可怕。而且,当你真正地进入到竞争状态时,你会发觉自己突然活得充实起来,因为你会在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你甚至会找到那种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美好感觉。人生不正是因为有了奋斗才变得多姿多彩吗?人不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才让自己走的更远了吗?

6.激发创新精神

青少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创新精神勃发的时期,如引导不得法,就会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反之,创新精神就会滋生并不断发扬光大。

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重在关注其“发展价值”,就是要着眼明天、着眼未来,让孩子们勇于和善于创造成功,实现理想。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们能独立、创造性地解决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能产生灵感,做出有意义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节目等,可能不一定会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锻炼了心智,培养了能力,是甚为宝贵的,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培养创造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应从青少年抓起。

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范畴。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要敢于去接触、去挑战新的思想,打破传统的、固有的教育模式,要不满足于已有的认识,不断地去追求新知;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来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去怀疑,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创造新的理论和观点;不去任意地模仿别人的想法、说法和做法,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喜欢一般化,追求新颖、独特、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但是,所谓的创新,不是追求个性化的生活,个性化的思想,而是在某一个设计上,某个观点上,某个思路上,有自己新的见解和看法。青少年时期,是创新思维的最佳阶段,作为21世纪新一代,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进取心、自信心、好奇心,以及想象力、洞察力、动手能力、信息能力和创造能力。

青少年,只要具有创新能力,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青少年们的科技创新精神,来迎接未来世界新的挑战。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人的创造开发到什么程度,社会就前进到什么水平。人类不能没有创造。哪里有创造,哪里就有新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创造越来越重要,创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创新要从教育抓起,创新要从小做起。

★培养青少年的进取心

进取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为可贵的。一个人如果没有进取心,那他终生将会碌碌无为;人类如果没有进取心,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绝不可能进入有着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社会。

古往今来的一切发明家之所以能在各个不同的技术领域中独占鳌头,无不因为其具有强烈的进取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切有志于作出发明创造的青少年,从小就应该注重于培养自身最基本的素质——进取心。

发明家冯如,12岁到美国,先在旧金山做杂役,后到纽约一家机械厂工作。一股强烈的进取心驱使着他如饥似渴地自学中学数、理、化,并钻研有关力学、电学、光学等理论知识。苦学了10年。在20出头时,他就设计制造出打桩机、抽水机等机械。还是由于进取心,促使他勇敢地进行了让人飞上天空的大胆尝试。1906年他开始研制飞机;1910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国际飞行比赛中,冯如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以最佳成绩获比赛第一名,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正是他这种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为国家争了光。青少年不要满足于现状,剔除掉那些得过且过、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处世观念,要抱有一颗坚持不懈的进取心。

★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青少年这一阶段,好奇心是极为强烈的。如果他们能好好的利用这一好奇心,将开发出更大的潜力。一个人的好奇心,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遇事爱问“为什么”。

心理学家还研究到,好奇心能导致求知欲能使人走上知识之路,进而发挥出创造能力。因此,在发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使自己保持儿童时代的好奇心,对自己未知的东西,不仅要看,而且要看仔细;不仅要听,而且要听真切;不仅要问,而且要问到底。这样,将会有助于个人创造力的发挥。

美国的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自幼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遇事总爱问很多个“为什么”,从鸡为什么把蛋放在屁股底下、蛋也怕着凉等问题一直追问到“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就能孵出鸡娃娃吗?”,一直到后来发明了蒸汽机。

3岁的爱迪生独自一人钻进邻居家的仓库内。焦急的父母直到天黑才找到了他,此时的爱迪生正趴在一堆厚厚的草垫上专心地暖孵着身下的一堆新鲜的鸡蛋。通过亲身体验,年幼的爱迪生最终明白了人是不能孵出小鸡的。

幼年时,爱迪生有一次到邻居塞缪尔·温切斯特的碾坊去玩,看到温切斯特正在用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实验。于是,爱迪生也找来了几种化学药品做实验,他希望人吃了之后,会像气球那样飞上天去。父亲的一个佣工迈克尔·奥茨充当了这个倒霉的实验品。可怜的奥茨吃完了爱迪生配置的药水后嘴皮抽搐,几乎昏厥过去。固执的爱迪生却始终坚持奥茨飞不起来是奥茨的失败,并不是自己的错。由于气球事件,附近孩子们的父母不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爱迪生接近。他被视为了危险人物。

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没有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爱迪生是不会有此举动的。瓦特也曾对水蒸气顶开壶盖这一平常现象唠唠叨叨地问个没完,后来他创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蒸汽机。这就是说,好奇心能促使人去发问;反之,爱提问题也是求知欲、好奇心强的表现。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多提问题必然有助于好奇心的增强。

好奇心是一种对自己还不了解的周围事物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想把它弄清楚的心理倾向。一般都是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引起惊奇感,再通过“问一问”的方式把它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7.凡事三思而后行

孔子曰:三思而后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古今中外的先哲们都把思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人停止了思考,他活着也没有了价值。思考是生命的灵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只能是行尸走肉。

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思考,巧妇可为无米之炊,因为思考,天堑变通途……方法总比问题多,像学者一样思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凡事三思而后行

人总是在不断成长的。身体的成长,使我们的外貌显得亭亭玉立、英俊潇洒。但是,我们也需要“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这就是要我们遇事要冷静,做事要成熟……总结成一句话:“凡事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这是一句多么简单而深刻的话呀,它是长者的建议,智者的忠告;它是悟者的提醒,迷者的机会。

对于处于迷茫的青少年来说,学会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要为自己的人生做准备,而人生又要成功。人人都需要成功,如何到达成功?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社会新的成员,能够认识到“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不因一时的冲动,而影响到整个人生。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复杂化,让青少年更早地接触到了社会上的一东西和文化。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青少年的“早恋”和对网络的痴迷。有些青少年因“早恋”而误入歧途,有些因“网迷”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对于刚刚步入人生的花季少男少女,是可怕的生活。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生活阅历少。他们早恋的基础有的仅仅是异性间的相互吸引,这种吸引只是保留在对方好看、顺眼或与自己志趣相投等的基础上。实际上,他们不太懂得爱情的真正含义,并不理解爱情的深层的社会内容以及所要承担的道义与责任,因而他们在早恋中萌生的所谓的爱情,往往只是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义的朦胧情感。

但是,一旦产生冲动的想法,好奇心作怪,就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思考。

小超是个很出色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十分优秀,在区和市里组织的各种知识比赛中曾经多次获奖,一度成为父母的骄傲。为了培养其全面发展,父母为他买了一台配置不错的电脑。可是,父母突然发现小黎越来越陌生了,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儿子很少像以前那样与父母在茶前饭后聊天了,每天把饭碗一推,连个招呼都不打就钻进书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即使最疼爱他的爷爷奶奶过来,他也只是匆匆打个招呼随即又回到书房去了。眼看儿子日渐淡薄的亲情,父母担心了起来,找到医生。医生说,网络已经危害到小黎心理健康,使他患上了网迷综合症。网迷综合症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

目前社会上,像小超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一旦痴迷上网络往往身不由己,欲罢不能。

如果这些花季少年们在做事情的时候,稍微思考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冲动想法,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类似的事件。

每一个青少年都梦想有有个成功的人生。而成功的人通过望远镜看人生,看到人生多么伟大的境界,而心胸狭隘的人却用显微镜看人生,盯住别人的过失和错误不放。骄傲和嫉恨他人是一种慢性自杀,他们会扼杀你的健康和幸福。

永远健康和幸福是每一个父母寄予孩子的美好愿望,这是要求每一个青少年遇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以一个冷静的大脑和平静的心态去处理事情。

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一句:三思而后行。

三思后行,青少年受益终身

人们在劝人做事小心时常常说:“凡事须三思而后行。”这话甚为人们点头称许,即使被劝的人执意不从,最多也不过说:“我自有主张。”很有礼貌地婉拒提醒自己的人,决不会面红耳赤地争辩或怒目相视。为什么?因为这句话表面上看来颇得人心,它含有老练的经验世故和十足的小心,使人对此好意不得不颔首赞许。

可是,这对于一个思想上还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未必能做到。所以,重要的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也许你会轻蔑的说:这有何难?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三思而后行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还会因为一句话不会而动手打架?为什么还会有为了玩而逃课的事情发生呢?

古语有云“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做事情之前一定要经过认真思考考虑周全以求万无一失。诚然,在做事之前先三思,可以防止因为考虑不周而出错。但同时,“三思而后行”又将多少大好良机白白失去!

有些人做事前没有“三思”,只是图一时之快,正如一幅漫画反映地那样,男孩想要尽快砌好围墙,从而显示自己的技术,却忽略了“三思”的过程。以至于在为满意的成果而高兴时,发现没有为自己砌一个出口。

试想,这些人但凡能够多思考一下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会带来的结果,他们还会犯那样的错误吗?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因此青少年要用心做事,做事前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出发点是否正确,轻生的人如果想一想自己的做法将会给亲人带来多大的痛苦,那么他们还会选择轻生吗?

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告诉青少年做事前一定要谨慎,凡事应做到三思而后行。要多想一想行动的方案,多想一想每种行动产生的结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答案也许在人们心中应该已有答案了。

化季少年把他们的那种做事风格叫做“无悔”、“个性”、“张扬”。其实不然,那不是呈现出一个人的成熟气息,“谨于言,慎于行”的古训铭记在心,是很有必要的,让自己的言行和谐于自己的心灵,凡事多想想、不固执、不任性,那才是青少年“无悔”的洒脱。三思而后行,是不会错的。

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这里须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少年要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思考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它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要想成为出色的人就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才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理论;善于质疑,勤于质疑,才会有所创新,牛顿根据苹果掉下来发现万有引力就是善于思考和质疑的结果,所以读书就要抱着一种思考的态度学习,收获才会更大,才会有所突破。

正因为有无数爱思考,勤思考的人,才会有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思考也是一种魅力的彰显:

思考之美在于它始终是鲜活的;思考之美还在于它坚持以厚积为基石。思考是美丽的,却又是艰辛的。马克思有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是人类获得成功的阶梯。不会思考的人是永远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思考是黑暗中的光明,思考是绝境中的村落,思考是迷途中的司南,思考是汪洋中的灯塔;陷入困境中时,紧张慌乱是徒劳的,为何不让自己静下来,镇定的思考一番呢?学会思考,往往会另僻溪径,在绝处逢生,开拓一片蔚蓝的天空。

就让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在生活中学会思考,在成长中学会思考,在失败与成功中体验思考的快乐吧!

8.专注于你的目标

美国19世纪哲学家、诗人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一心”就是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不受任何干扰,专注于一个目标。

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曾播出过美洲豹猎捕羚羊的镜头,猎豹一旦锁定了猎食对象,就会从始至终紧追不放,对追捕中离自己极近的其他羚羊会视而不见,因为它知道,如果重新选择目标,意味着一轮追杀又要从头开始。它给人们一个有益的启示:无论干什么,专注于一个目标奋斗。

专注目标,需要执着

专注贵在执著。

时间最能考验人的意志,困难最能磨炼人的意志。执著似乎与顺境无关,但在人生和事业的追求过程中,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面对这一切,坚守和执著进取的意义就会非常突出。专注一时者众,而专注数载者寡。许多大事之成,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正如贝多芬所言:“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最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地滴坠。”可不是,蜗牛爬得多慢,但它永不停歇,也能爬到目的地;蚂蚁的力气不大,但它一点一点地挪动,能把比它体重大得多的食物搬回家。

专注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坚持不懈,并寻求重点突破,最终铲除困难,臻至成功。

目标是需要推进的。应当意识到,建立目标的过程是最容易受到干扰的,因为这时候还没有目标,人的精神状态是相对比较懈怠的,因此更需要有毅力。有了毅力,才能聚精会神的去干某件事情。

常言道:滴水穿石,功在水滴的专注;铁杵成针,贵在磨针人的执着。生命之路总有无奈,而执着却让它更加精彩。没有相对的永恒,绝对才是永远。因为执着没有期限,要坚持就必须超越时间。也许,现实总与梦想像悖;或者,理想的结果永远不会出现。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专心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能突破人生困境。反之,一下想做的事情太多,反而一件事情都做不好,结果两手空空。

想成大事,不能把精力同时集中于几件事情上,只能专注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从事分外的工作而分散了我们的精力。

如果一个人集中精力专注于一项工作,那么就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美国一个成功学的研究机构曾经长期追踪研究100个年轻人,直到他们年满65岁。结果发现:只有1个人很富有,有5个人有经济保障,剩下94人情况不太好,可算是失败者。这94个人之所以晚年拮据,并非年轻时努力不够,主要原因在于不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执着与自己的目标。殊不知,有目标,才有斗志,才能发掘出人们的潜能。目标,不只是理想、也是约束,有了约束才有发展。对跳高运动员而言,如果不在他的前面放一根横杆,可以肯定,他永远也跳不出好成绩来。正确的方法是,不断升高横杆,让他不断地超越。有了目标才会使心态更加积极、专注和执着。

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学业是第一位,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执着于属于自己梦想中的那个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专注于目标,勇往直前

一生只做一件事,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也就是说,每次只专注于一个目标,直至成功,就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

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妇女,没读完小学,语言表达都不太熟练。因为她女儿在美国,所以她申请去美国从事户外工作。她到移民局提出申请时,移民官看了她的申请表,询问她的“技术特长”是什么。她说会“剪纸画”,说着她从包里拿出剪刀,轻巧地在一张彩纸上飞舞,不到3分钟,就剪出一组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移民官员连声称赞,她申请赴美的事很快就办妥了。

一个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的农村妇女,凭着一项与众不同的特长,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拥有了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可是在我们身边,却有许多人走入误区。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在学生时代,还想着去社会上“闯荡”一番,荒芜学业,浪费时间,不专注于某个目标,总是东想西想,漂浮不定。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忙着考这证那证,证书弄了一大摞;忙着做主持、当模特,业余职业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毕业之后却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原因是他们分散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结果是事与愿违。

这些现象应成为青少年所要重视起来的。要知道,有时候,一个人自诩拥有多种技能,但由于只是蜻蜓点水,钻研不透,反而不如拥有一项专长的人受青睐。如果你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尽力把它做到无可挑剔,那你可能比技能虽多但无专长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人人都知道,狼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长远的目标。

当狼看中一群猎物时,它会非常专注,有时要观察几天,甚是更长时间,一个月……但它们决不轻易放弃,哪怕几乎不可能得到的猎物,它们也要坚持到最后。狼在寒冷的冬天,总是难以寻找到食物的,一次狼群偶尔在山岭上发现了一群犀牛,但犀牛庞大,比狼的身体大几倍,狼是难以吃掉犀牛的,可是,狼没有放弃,它一直专注犀牛的动向,连续几天下来,它发现犀牛的一个致命弱点,于是,狼群利用犀牛的这一弱点将犀牛变成口中之物,也解决了几天忍受的饥饿。若狼没有长远的目标和专注的精神,狼群能得到食物吗,现然是不可能的。也许它会早就放弃了,只好在漫长的冬天里忍受挨饿,甚至死在寒冷的冬天中。

可见,长远的目标和专注是我们生活中做出选择时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吸取狼的这一精神,为我们的生活注进一些新的血液,走更远的路,需要从个种生灵吸取优秀的成分,充足自己,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也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都会有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目标,我们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断地努力着。在通往目标的路上可能是山花烂漫,也可能是荆棘丛生,当我们前行在荆棘丛生的路上,则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信心,退缩不前。有很多能够披荆斩棘的勇士,确会被烂漫的山花迷惑了双眼,最终不能实现目标或者延迟了实现目标的时间。看来,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我们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克服通往目标途中所遇到的种种挫折和诱惑!

一个人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专注于一个专业,朝着一个目标做精、做深,比频频换行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容易做出成绩。所以,当一个人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之后,如果不是确信自己已经不能在这个行业有所发展,或者自己的个性与职业要求出现明显偏差,一般不要轻易转行。要想成为老板眼里的好员工,就要记住:每次只专注于一个目标。

马拉松赛是一项考验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力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冠军。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冠军。记者和广大体育爱好者都对他的成功非常感兴趣,却又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他在自传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跑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跑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10多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目标有大有小,专注于某个目标时,还要有智慧的参与。上述事例中,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就是由小目标到大目标,勇往直前,一步步走向终点。

青少年亦如此,在学习中成长,善于学习,但是学习需要专注长远的目标。因此,首先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养成专注的精神,勇往直前。